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1.4 種子的萌發 學案課題 1.1 花的結構和類型 章 1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學重點】 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2、運用抽樣檢測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教學難點】 在“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活動中,對照實驗的設計及實驗現象的分析。【導學方法】 考點精講,講練結合,課后鞏固【課前預習】 1. 種子的萌發不僅需要 、 和 等外部條件,而且種子本身必須具有 、 以及 。2.在種子萌發初期, 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育成 。隨后 伸長, 突破種皮背地生長,發育成 。通過這個過程,就發育成了 。3.1千克綠豆,可以發出10千克綠豆芽,在這個過程中,總質量在增加,種子中有機物的量在_______,因為萌發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_________學習探究【新知導入】【合作探究】 下面是菜豆和玉米種子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內填字母,“____”上填文字) (1)圖中BCDE合稱為 ________。 (2)菜豆種子的子葉有________片,而玉米種子的子葉有________片。 (3)菜豆和玉米種子貯藏營養物質的結構分別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 。 (4)若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變藍的部分是[ ________]________,說明其成分主要是________。 (5)玉米種子的果皮和種皮緊貼在一起,不易分開,所以玉米種子應該是 ________。 (6)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________] ________。(7)種子萌發后,胚芽將發育成 ________。【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課堂練習】 1.將一粒浸軟的玉米種子縱向剖開,用放大鏡觀察,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B.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③C.②的數目與菜豆種子的相同D.完整的胚由③、④、⑤三部分組成2.菜豆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 ①種子吸收水分②胚根發育③子葉里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軸和胚芽④胚軸伸長,胚芽發育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3.為了研究植物種子的萌發是否與光有關,某科學家以蠶豆、煙草、莧菜的種子為材料做了在見光和不見光條件下的發芽實驗,得到的數據如下表,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蠶豆種子發芽率煙草種子發芽率莧菜種子發芽率見光97.1%98.5%1.8%不見光96.8%2.4%96.6% A.煙草種子發芽時需要提供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一定的光照B.蠶豆種子萌發初期,胚乳中的干重逐漸減少C.光照能抑制莧菜種子的萌發D.光照對蠶豆種子的萌發無明顯的影響4.關于菜豆種子萌發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種子萌發時,子葉中的營養物質由胚軸輸送給胚芽和胚根B.種子吸收的水分,只使種皮變軟,使胚容易突破種皮C.子葉將來發育成幼苗的莖和葉D.種子萌發時,因子葉不出土,故播種時應深播。5.早春播種后,常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該措施能夠促進提前出苗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加濕度 B.提高溫度 C.增加空氣 D.增強光照6.播種時農民伯伯首先要進行選種,下列種子的不同部位受到損傷(陰影部分表示受損部位),其中即使在適宜條件下也一定不能萌發的是 A. B. C. D.7.在花生種子的結構中,將來能發育成莖和葉的是( ) A.胚芽 B.胚根 C.胚軸 D.子葉8.如圖是觀察大豆種子時看到的各部分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③的細胞沒有分裂能力 B.①是胚軸,能發育成莖C.①②③④共同組成了胚 D.萌發時②最先突破種皮9.某同學為了研究光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 在兩個同樣的花盆中播種下大豆種子并且設計了如下的實驗。這個實驗設計的錯誤之處是( ) 花盆大豆粒數光照溫度/℃水110向光20充足210暗室20不充足A.光照強度不同 B.澆水多少不同C.溫度都為20℃ D.花盆內的土壤相同10.植樹季節適宜在三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強 B.溫度適宜C.沒有葉子操作方便 D.蒸騰作用弱參考答案課前預習:1、適量的水分 充足的空氣 適宜的溫度 完整的 有活力的胚 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2、胚根 根 胚軸 胚芽 莖和葉 種子的胚 幼苗3、減少 子葉合作探究:【答案】(1)胚;(2)兩、一;(3)E、子葉、F、胚乳;(4)F、胚乳、淀粉;(5)果實、(6)D、胚根;(7)莖和葉。課堂練習:1、A 2、D 3、B 4、A 5、B 6、D 7、A 8、C 9、B 10、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