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一、教學目標:1、說出普通顯微鏡主要構件的名稱和用途;2、練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規范的操作方法;3、嘗試使用低倍鏡觀察生物玻片標本;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分析表達力、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并掌握觀察的方法。三、教學過程教學策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前面我們已經了解生物多樣性,它們所表現的生命特征大同小異,如生長、繁殖等,原來,除病毒外絕大多數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要想看到細胞,必須要認識顯微鏡 1、聽教師講解,回顧舊知識。 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理清脈絡構建框架(知識積累) 1、組織學生學習室驗室規則;2、用實物來逐一介紹顯微鏡的各個結構及其用途;3、教師演示: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1、認真聽講,了解室驗室的相關規則;2、邊聽教師介紹邊結合p32圖3 —2,來認識顯微鏡的結構;3、認真聽講和觀察教師的操作方法; 1、為以后有一個好的室驗紀律打基礎;2、完成知識目標,為以后的實驗打好基礎;3、完成知識目標,為后面的操作奠定基礎;學以致用(知識運用) 1、要求學生開始進行操作;2、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1、根據剛才所學到的知識,變理論為實踐,動手做實驗;2、有問題的舉手請教教師; 通過親自操作加深對顯微鏡各部分的認識,掌握顯微鏡的操作方法,完成三維目標;課堂小結(知識回顧) 1、引導學生完成P34討論的1、2、3題;2、指導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單; 1、認真思考、找出答案;2、學習如何填寫實驗報告單; 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有利于鞏固所學的知識;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一、顯微鏡的結構二、顯微鏡的使用(1)取鏡安放(2)對光(3)放置玻片標本(4)觀察(5)收放 三、結論1、上→像倒置2、放大倍數=目鏡×物鏡(的放大倍數)3、像與玻片的運動方向相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