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總體框架世界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集體我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社會層面國家層面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教材編寫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于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本冊教材是國情國策教育專冊。整書架構堅持改革開放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第一課 踏上強國之路改革開放促發展第一部分課堂探究: 什么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對內對外課堂筆記: 1.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原因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中法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西方列強的入侵封建統治的腐敗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強國富民成為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課堂探究: 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哪些奮斗?課堂筆記:2、黨領導人民怎樣走上強國富民之路 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終于站起來了。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行改革開放新的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歷史回顧: 1978年以前的安徽小崗村1978年以前的小崗村只有20戶人家100多人,是遠近聞名的三靠村: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村里集體的公共積累只有幾間空落落的牛屋和一張犁、一桿秤、一只斗。每年秋后家家戶戶背起花鼓去討飯。在1978年,鳳陽縣遭遇特大旱災,饑餓的陰影再次籠罩在小崗人頭上。作為一個生產隊,小崗 “大集體”的弊端不斷顯現,人們的怨言在私下里擴散。鳳陽縣政策嘗試“分包到組”,試圖改變糧食產量低下的狀況。在小崗將20戶人家從兩個小組分成8個小組,但這一招仍不見效。思考: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到底該怎么辦?歷史回顧: 安徽小崗村“大包干”點燃改革火種“大包干”:1978年11月的一天,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為農民鄭重地簽下一份“契約”,嘗試“大包干”的做法。這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隨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中國廣大農村迅速推開。“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思考:實行大包干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什么重大意義?歷史回顧: 安徽小崗村“大包干”點燃改革火種改革前 改革后土地政策 人民公社化、土地統一經營分配制度 農民集體勞動、吃“大鍋飯”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 不適應,阻礙生產力發展農民的勞動積極性 干多干少一個樣,積極性低分包到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按勞分配,多勞多得適應,促進生產力發展農民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課堂筆記:3、改革開放是如何進行的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人民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對內改革(農—家庭聯產承包、城—國企改革)對外開放(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相關鏈接: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 ,堅持 ,堅持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四項基本原則經濟建設為中心黨的基本路線改革開放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興國之要立國之本強國之路奮斗目標領導核心知識拓展: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都是社會資源配置的方式,所謂社會資源配置,就是決定一定時期,社會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怎樣生產,如何分配。計劃經濟 市場經濟決策主體 國家 企業經營權 企業無自主權 企業自主經營競爭 企業無競爭壓力 企業競爭激烈價格形成 國家定價 市場形成價格舉例:計劃經濟:政府認為國家需要辣條,在計劃經濟下,被政府選中的個人、集體都要按政府指示進行辣條生產的工作,生產什么口味的,生產多少,怎樣分配,都由政府說了算。市場經濟:市場主體(個人或企業)自主根據市場需要(如消費者的口味、價格)確定生產,企業間相互競爭,并根據市場供求關系隨時調整產量和商品品類。知識拓展: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計劃經濟的弊端: 缺乏價格機制,無法得知市場需求信息,導致生產產品或者供應不足,或者生產產品一旦滯銷,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生產企業沒有自主權,不能自主經營,缺乏競爭活力,由政府選定生產企業,也容易造成官員的貪腐,影響公平,容易產生社會矛盾。 居民個人由于多勞不多得,即使懶惰無能也可以得到資源的平均分配,所以競爭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低,喪失勞動積極性,影響經濟發展。課堂筆記: 3.改革開放是怎樣促進發展的?我國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中國騰飛譜新篇第二部分課堂探究: 改革開放40年|GDP綜合國力提升課堂筆記: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哪些成就?(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綜合國力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上海浦東祝融號大興機場殲20戰斗機④課堂探究: 改革開放40年|人民生活極大改善課堂筆記: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哪些成就?(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民生改善方面: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課堂探究: 改革開放40年|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課堂筆記: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哪些成就?(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國際影響力方面: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加入WTO一帶一路進博會課堂筆記: 5.改革開放的地位(重要性)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P8)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P11)課堂筆記: 6.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促發展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原因黨領導人民怎樣走上強國富民之路?改革開放是怎樣促進發展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哪些成就?(中國騰飛的表現)改革開放的地位(重要性)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中華騰飛譜新篇課堂小結: 擁護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感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堅持改革開放.pptx 中國經濟逆襲史.mp4 小崗驚雷.mp4 建黨百年主題MV《少年》_人民日報客戶端.mp4 改革帶來美好生活.mp4 改革開放40周年各國GDP排名.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