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2014年中考政治時政熱點專題五: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一、熱點材料★2013年8月1日----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西藏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樹立依法治藏、長期建藏思想,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促進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事業不斷推向前進。★2013年7月28日---29日,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哈爾濱舉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表示,與會人士聚焦本屆論壇“深化和平發展,造福兩岸民眾”的主題,就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深化經貿合作、擴大文教交流三項議題展開深入討論,達成了17項共同建議。首次涵蓋了兩岸關系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主要領域,富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行性。★2013年6月26日,新疆一處邊遠城鎮發生騷亂,事件發生在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暴徒襲擊鄯善縣政府建筑物,致27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警察和安全人員,另有10名恐怖分子被擊斃。據新華社的稿件披露,暴徒手持大刀沿街砍殺,襲擊當地警局和政府機構,并放火焚燒警車。二、熱點與教材的結合1、我國目前的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目前保證我國各少數民族人民行使權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2、民族團結是國家統一、繁榮昌盛的前提和保證民族關系和睦,政治就穩定,經濟就會發展;民族關系惡化,國家的統一就會受到威脅,經濟就會受到破壞。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是憲法規定公民應盡的基本義務。我們青少年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應樹立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4、國家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發展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維護國家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每個公民的崇高責任。5、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民族問題歸根到底要靠加快發展、科學發展來解決。只有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使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各族群眾生活得到明顯改善,才能更加堅定各族群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要始終把走科學發展道路、加快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6、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法律的尊嚴不容踐踏,人民的利益不容侵害。依法打擊暴力犯罪、懲處犯罪活動,是維護法律尊嚴、伸張公平正義的需要,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的需要,更是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需要,體現了一個法治社會對生命和人權的尊重。7、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實現祖國統一要努力把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落到實處。要廣泛團結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爭取世界上更多國家、更多的人是理解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原則立場和方針政策,努力形成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反對“臺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局面。8、“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兩岸統一后,臺灣保留現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將得到保障,臺灣經濟將真正以祖國大陸為腹地,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臺灣同胞可以同大陸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利,共享偉大祖國在國際上的尊嚴和榮譽。9、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兩岸關系問題的正確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動兩岸關系向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也要堅決抵制一切“臺獨”分裂勢力妄圖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行徑。10、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義務。作為中國公民要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同一切分裂活動作堅決的斗爭是每個中國公民應盡的責任。11、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證明“一國兩制”方針是正確的。我們黨和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盡最大努力和平解決臺灣問題。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簡稱“一國兩制”。“一個國家”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兩種制度”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12、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是憲法規定公民應盡的基本義務。我們青少年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應樹立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13、我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國家,由56個民族組成,其中55個由于人數較少,被稱為少數民族,中華民族是我國各民族的總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我們偉大14、公民要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的義務。國家安全包括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國家的秘密不被竊取、泄露和出賣,社會秩序不被破壞等。國家的安全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沒有國家的安全,公民個人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三、問題設計1、為什么黨中央、國務院高度強調做好西藏工作?答:因為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的迫切需要。2、做好新形勢下西藏工作,國家是怎么做的?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改善、生態保護的關系;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確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始終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堅決維護西藏的穩定和祖國的統一、安全、切實防范和打擊“藏獨”分裂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3、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因是什么?答: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們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和政策;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各族干部群眾的團結奮斗、艱苦創業;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等。4、為什么要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答:我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統一、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有利于鞏固國防,保持邊疆的穩定;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民族團結是國家統一、繁榮昌盛的前提和保證;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5、怎樣維護民族團結?答:中學生方面:我們青少年學生應樹立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增強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積極宣傳、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同各種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作斗爭,以實際行動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光榮義務;各民族同學之間要平等相處,多說有利于民族團結的話,多做有利于民族團結的事;積極為維護民族團結獻計獻策;努力學習,立志成才,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做貢獻。黨和政府:經濟方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地制宜、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差距,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政治方面:貫徹執行好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打擊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維護民族團結。文化方面: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開放的心態,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珍惜、保護各民族文化;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加大資金、人力的支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等。6、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答: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一項符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保證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有利于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有利于保持邊疆地區乃至國家的穩定和各民族團結;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保證我國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7、建國以來,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說明了什么?答:堅持黨的領導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奮斗結了碩果;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是非常正確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發揮地方優勢,促進自身發展等。8、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有什么重要意義?)答: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利于鞏固國防,保持邊疆穩定;有利于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實施;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有利于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社會大局等。9、我國政府對臺立場是什么?答: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祖國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將義無反顧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決不允許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10、30年來兩岸關系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什么?答:實踐充分證明:我們黨制定和實施的對臺工作大政方針,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巨大進步是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實現和平統一的雄厚基礎和可靠保障;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把兩岸關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交流合作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循序漸進解決問題;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是注定要失敗的。11、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答: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有利于增進兩岸人民的感情;有利于兩岸同胞之間的往來和兩岸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兩岸人民的經貿往來;有利于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是兩岸關系發展的大勢所趨,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12、為了海峽兩岸美好的未來,我們應做哪些努力?答:政府:繼續推動兩岸的交流;爭取臺灣人民的支持;發展經濟,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等;兩岸人民:要互信互諒,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學生:堅決擁護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立場和方針;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維護國家主權不被侵犯,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和政權的統一;自覺肩負起國家統一、民族振興的使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13、作為中學生,你打算以哪些實際行動為開創兩岸關系的新局面作貢獻?答:青年學生要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要尊重優待軍人,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積極擁護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方針和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反對臺獨;以極大的愛國熱情和實際行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堅決同一切破壞國家統一的“臺獨”言論和行為進行斗爭;自覺肩負起國家統一、民族振興的使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肩負起國家統一、民族振興的使命;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陶冶愛國主義情操等。14、兩岸同胞對和平統一充滿了信心,你認為這種信心來自哪里?答: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發展兩岸關系,加強對話和溝通,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臺獨”越來越不得民心,是注定要失敗的;香港和澳門順利回歸后,更加繁榮穩定,說明“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榜樣。中國共產黨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以最大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升。15、“一國兩制”方針對于解決臺灣問題有何重要意義?答: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我們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與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團結,共同奮斗,祖國完全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16、你知道目前我們解決臺灣問題有哪些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嗎?答:有利條件:我們有被事實證明完全正確的“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來指導。海峽兩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連,文化一脈相承;80年代以來,兩岸關系的堅冰已經被打破,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海峽兩岸經濟相互促進、互利互補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兩岸之間的大三通已經實現;臺灣人民心向祖國,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始終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不利因素(障礙):臺灣島內有些人妄圖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某些外國勢力插手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17、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國家應該怎么做?答: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增強綜合國力,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分裂,反對“臺獨”,反對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反對外國勢力干涉,絕不允許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改變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實現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18、在中小學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有什么重要意義?答:有利于培養各族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有利于提高各族學生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反對分裂的自覺性;有利于增強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任務;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使各族學生思想認識和行為自覺地統一到黨和國家的要求上來;有利于增進青少年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歷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促進56個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相互交流、繼承和發揚;有利于增進各族學生對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偉大祖國歷史的認識等。19、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或途徑?答: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程、班會、團隊活動、升旗儀式、專題講座、墻報、板報20、請你為維護民族團結,設計幾條宣傳標語或口號。答: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高舉民族團結進步旗幟,實現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維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民族問題無小事!貫徹黨的民族方針,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加快發展是民族工作第一要務,維護團結是民族工作第一職責;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萬歲!21、怎樣理解“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答:我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分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從遠古時代開始,我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中華大地上勞動、生息、繁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民族面貌;經過長期的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交往,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緣關系;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總而言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22、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在幫助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文化事業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答:經濟方面:設立專項資金,扶持民族地區發展;實行減免負擔、休養生息的政策;依據各地的資源和地理優勢,從開展實際出發制定生產方針,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組織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實行對外開放,以開放促發展;根據少數民族地區自然條件、產業結構和人文地理上的優勢,建立開放試驗區,探索民族地區發展的道路。文化方面:著力辦好民族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創辦民族院校;創辦寄宿制學校;推廣雙語教學;實行異地辦學,在內地創辦西藏班(校)、新疆高中班;健全學生資助體系;讓更多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學生上大學;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國家尊重各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和文字的權利,幫助少數民族使用自己的文字出版書刊讀物;繼承和發揚各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遺產;積極開展少數民族文化對外交流活動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