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測量的概念: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如圖所示,比較a和b哪個較長 先目測,再用刻度尺測量,通過測量我們會發(fā)現(xiàn)僅憑感覺判斷一個物體的大小、長短,有時并不準確,所以要對物體的某些情況進行定量的描述,必須用儀器來測量。測量是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要測量物體的長度,要先規(guī)定長度的標準一長度單位,然后用合適的工具進行測量。2.長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符號m。比米大的單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單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換算關(guān)系1km=1000m=10000dm 1m=10dm=100cm=1000mm 1dm=0.1m=10m1cm=0.01m=10m 1mm=0.001m=10m 1μm=10mm=10m1nm=10μm=10mm=10m 1mm=1000μm 1μm=1000nm3.①長度測量的工具:刻度尺,刻度尺包括直尺、卷尺等。②刻度尺的使用:選: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觀: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看: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記:記錄的數(shù)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4.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積累法:指測量微小質(zhì)量或長度時,因此測量工具的限制而采取的一種方法。例如:測一張紙的厚度,用普通刻度尺無法直接測量,采用測n(如n=100)張紙的厚度除以n(100)的方法。化曲為直法:指用棉線順著曲線擺放,標記好起點、終點后,再將線拉直測量的方法。例如:地圖上測北京到上海的距離,可以先用棉線順著地圖上的曲線擺放,然后在棉線上做好標記,最后拉直用刻度尺來測量棉線長度。組合法:利用兩個三角板和一個直尺測量硬幣直徑的方法。例如:測一個硬幣的直徑,如圖滾輪法:指測量操場長度,或曲線長度時用已知周長的輪子沿線滾動的測量方法。例如:測量操場的長度,用滾輪繞操場一圈,數(shù)出轉(zhuǎn)的圈數(shù),利用公式:πD×N 即3.14×直徑×圈數(shù)儀器法:利用科技儀器,直接測出長度。例如:潛水艇在水下航行時,常用聲吶來測量潛水艇與障礙物的距離。5.測量的誤差與錯誤:所謂誤差,是在正確測量的前提下,所測得的數(shù)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由于人的眼睛不能估得非常準,所以存在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jié)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想要減小誤差,則需對使用的測量儀器要求應(yīng)該高些,測量儀器的刻度力求更精準。例1、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經(jīng)過測量,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高468米,在這一測量中,“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量”是( )A. 1米 B. 468米 C. 東方明珠電視塔 D. 測量用的尺子例2、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要借助工具來解決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問題,而會選擇合適的工具恰巧也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能力。為了測量籃球場的長和寬,下列最合適的工具是( )A. 2米鋼卷尺 B. 5米鋼卷尺C. 30米皮卷尺 D. 1米木直尺例3、下列單位換算過程中正確的( )A. 120米=120米/1000=0.12厘米 B. 25米=25米×100厘米=2500厘米C. 4000厘米=4000×0.01米=40米D. 355微米=355/1000米=0.355米例4、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四次測量某一物體的長度分別為:2.12cm、2.14cm、2.14cm、2.25cm。則測量結(jié)果應(yīng)?。? )A.2.16cm B.2.13cm C.2.133cm D.2.1625cm例5、在測量乒乓球的直徑時小秋設(shè)計了以下幾種測法中(如圖),其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例6、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dǎo)線后,把這段導(dǎo)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dǎo)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這一品牌導(dǎo)線的直徑是 mm。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 (填“大”或“小”)例7、某同學家里裝修,所用墻紙的規(guī)格是“0.53m×10m(寬*長),厚度 0.63mm”,他想測量一下墻紙厚度是否屬實,實驗步驟如下:A.用刻度尺測出取一張廢棄的墻紙長度為L1B.把紙緊密地環(huán)繞在圓柱形鉛筆上,數(shù)出圈數(shù)為n圈C.用刻度尺測出鉛筆的直徑為D1D.用刻度尺測出圓環(huán)的直徑為D2(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 ;實驗步驟合理的順序是 ;(2)墻紙的厚度的表達式是 。(3)該同學一共測了三次,每次墻紙都重新繞過,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進行讀數(shù),結(jié)果三次讀數(shù)都不相同,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有哪些( )A. 每次繞的松緊程度不同 B. 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勻C. 墻紙厚度不均勻 D. 讀數(shù)時小數(shù)點點錯1.下列數(shù)值中,單位應(yīng)該是厘米的是( )A. 課桌的高度約為0.8 B. 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18C. 一張試卷的厚度的為70 D. 中學生小明身高約為1.682.有6位同學用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本《科學》課本的長度,測得數(shù)據(jù)分別為23.02厘米,23.09厘米、23.10厘米、23.00厘米和23.08厘米、30.38厘米。下列測量結(jié)果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A. 23.058厘米B. 23.06厘米 C. 23.95厘米D. 無法確定,因為真實值未知3.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A.B.C.D. 4.下列幾種特殊測量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A.測圓柱體底面的周長,可以把一紙條緊包在圓柱體上,在紙條重疊處用大頭針扎個孔,然后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量出兩孔之間的距離B.測細金屬絲的直徑,可以把金屬絲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支鉛筆上若干圈,測得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shù)N,則直徑D=L/NC.測科學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測出書的厚度(不含封面),然后再除以總頁數(shù),即得出一張紙的厚度D.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5.刻度尺是常用的測量工具,請回答下列問題:(1)下面四個測量數(shù)據(jù)中,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是 ; A.0.00158 千米 B.5.0米C.7.26分米 D.32毫米(2)某同學用刻度尺測出一本書厚度為8.90厘米,這本書共有178頁。則每張紙的厚度為________(3)如圖所示,被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6.小杭同學學習了長度測量做了下列兩個實驗: (1)用如圖甲方法測得的硬幣直徑為 厘米。(2)如圖乙所示,是一個醫(yī)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該位置時,針筒內(nèi)部的容積。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厘米,計算出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數(shù))。1.某測量結(jié)果是5.0厘米,其末尾的“0”( )A. 無意義B. 表示準確到1cm C. 與5cm的意義一樣D. 表示準確到0mm2.下列測量木塊長度的方法中,如圖所示,正確的是( )A. B. C. D. 3.測量球形物體直徑時,下列幾種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A.B. C.D.4.如圖所示為某同學測量一支鉛筆長度,最終測得鉛筆的長度為( )A.6.80cm B.5.00cm C.4.80cm D.4.70cm5.如圖是小明用刻度尺測量一條形金屬片長度的情形,該刻度尺的分度值與金屬片的長度分別是( )A. 1cm、5.50cmB. 1cm、8.30cmC. 1mm、2.80cmD. 1mm、8.30cm6.如圖所示,用A、B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 (A/B)精密一些;就測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 的放置不正確.使用正確的測量方法,測得木塊邊長是 cm.7.(1).如圖,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17圈,總長度為 cm,銅絲的直徑是 mm。(2).用刻度尺測《科學》課本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四次讀數(shù)分別為26.04cm、26.00cm、 26.02cm、26.42cm。該《科學》課本的長度應(yīng)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屬材料做成的,且這種金屬材料受溫度變化很明顯,那么在 (選填“夏”或“冬”)季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jié)果將偏大。答案及解析例1、【答案】 A【解析】根據(jù)長度的單位分析判斷。【解答】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即只要是長度的測量,其實就是待測的長度與1米進行比較,則這個“公認的標準量”為1米,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例2、【答案】 C【解析】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解答】籃球場的長約28米,寬約15m,因此刻度尺的長度應(yīng)該大于28m,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故選C。例3、【答案】 C【解析】單位換算時,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就是要換算成的單位,要寫在進率的后面,據(jù)此分析判斷。【解答】A.120米=120×100厘米=12000厘米,故A錯誤;B.25米=25×100厘米=2500厘米,故B錯誤;C.4000厘米=4000×0.01米=40米,故C正確;D.355微米=355/106米=3.55×10-4米,故D錯誤。故選C。例4、【答案】B【解析】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結(jié)果略有差異,但相差不大,據(jù)此排除錯誤的數(shù)據(jù),最后求出剩余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即可。比較可知,2.2cm明顯偏大,為錯誤數(shù)據(jù),將其去掉。那么測量結(jié)果為:。例5、【答案】 B【解析】根據(jù)“組合法”測圓柱體直徑的方法分析判斷。【解答】將乒乓球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個三角板的直角邊與桌面重合,另一條直角邊靠住乒乓球。將另外一個三角板的直角邊與前面三角板的立邊重合,另一條直角邊夾住乒乓球。此時桌面到水平放置的三角板直角邊之間的距離就是乒乓球的直徑,故A、C錯誤;水平桌面必須與三角板的某個整刻度對齊,故B正確,而D錯誤。故選B。例6、【答案】 13;大【解析】(1)根據(jù)圖片讀出金屬線的直徑之和,然后除以圈數(shù)得到金屬線的直徑;(2)如果匝與匝之間留有空隙,那么得到的就是金屬線的直徑和空隙之和,比真實值偏大,據(jù)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則金屬線的直徑之和為:4.00cm-1.50cm=2.50cm,則金屬線的直徑為:。(2)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大。例7、【答案】 (1)A;BCD或BDC(2)h= (3)A,B,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物體的測量方法相關(guān)知識。【解答】(1)正確測量一張墻紙的方法:找一支圓鉛筆,把紙緊密地環(huán)繞在圓柱形鉛筆上,數(shù)出圈數(shù)為n圈,用刻度尺測出鉛筆的直徑為D1 , 用刻度尺測出圓環(huán)的直徑為D2 , 所以沒有必要的步驟為A,實驗步驟合理的順序是:BCD或BDC。(2)用圓環(huán)的直徑D2減去鉛筆的直徑D1除去2n就是墻紙的厚度,所以墻紙的厚度的表達式: h= 。 (3)在測量原理和方法一樣的情況下,誤差是由于測量者的人為客觀原因及測量工具本身的準確程度引起的,例如:A、人在繞紙的時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緊程度不同,會產(chǎn)生誤差,A符合題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勻,在測量中會產(chǎn)生誤差,B符合題意;C、墻紙自身可能粗細不夠均勻,會導(dǎo)致誤差的產(chǎn)生,C符合題意。D、讀數(shù)時由于粗心,小數(shù)點記錯位置,屬于測量錯誤,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A;BCD或BDC(2)(3)ABC1.【答案】B【解析】根據(jù)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分析判斷。【解答】A.課桌的高度約為0.8m,故A不合題意;B.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18cm,故B符合題意;C.一張試卷的厚度的為70μm,故C不合題意;D.中學生小明身高約為1.68m,故D不合題意。故選B。2.【答案】 B【解析】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結(jié)果略有差異,但是相差不大,據(jù)此去掉錯誤數(shù)據(jù),然后計算出剩余幾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即可。【解答】比較可知,30.38厘米明顯偏大,將其去掉。則課本的長度大約為:。故選B。3.【答案】 A【解析】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①刻度尺要與被測部分對齊;②讓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緊貼被測部分,測量的始端與0刻度線對齊,如果0刻度線磨損,可以與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測量結(jié)果要減去前面的數(shù)值;③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④讀數(shù)時結(jié)果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記錄數(shù)據(jù)要寫單位.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測量工具,使用前要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shù)時視線與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解答】解: A、鉛筆左側(cè)與刻度尺0刻度線對齊,并且緊靠刻線.此方法正確;B、刻度尺刻線一側(cè)沒有靠近鉛筆.此方法錯誤;C、鉛筆左側(cè)沒有與0刻度線或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此方法錯誤.D、鉛筆沒有緊靠刻度尺有刻線的一側(cè).此方法錯誤;故選A.4.【答案】C【解析】A.測圓柱體底面的周長,可以把一紙條緊包在圓柱體上,在紙條重疊處用大頭針扎個孔,然后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量出兩孔之間的距離,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測細金屬絲的直徑,可以把金屬絲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支鉛筆上若干圈,測得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shù)N,則直徑D=L/N ,故B正確不合題意;C.每張紙上正反兩面有2頁,因此課本中紙的張數(shù)=頁數(shù)÷2,而每頁紙的厚度=總厚度÷張數(shù),故C錯誤符合題意;D.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故D正確不合題意。5.【答案】(1)A (2)0.10cm (3)2.30cm【解析】(1)長度測量結(jié)果的最后一位為估讀數(shù)字,而倒數(shù)第二位所在的單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2)課本上正反兩面都有頁碼,那么紙的張數(shù)是頁數(shù)的一半,然后根據(jù)計算每張紙的厚度即可。(3)根據(jù)圖片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據(jù)測量結(jié)果=準確值+估讀值分別記錄兩個刻度值,最后將它們相減即可。【解答】(1)A.0.00158 千米中,數(shù)字“5”所在的單位為dm,那么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dm,故A符合題意; B.5.0米中,數(shù)字“5” 所在的單位為m,那么最小刻度為m,故B不合題意;C.7.26分米中, 數(shù)字“2” 所在的單位為cm,那么最小刻度為cm,故C不合題意;D.32毫米中,數(shù)字“3” 所在的單位為cm,那么最小刻度為cm,故D不合題意。故選A。(2)這本書紙的張數(shù)為:178÷2=89頁,那么每張紙的厚度為:。(3)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那么被測物體的長度為:7.30cm-5.00cm=2.30cm。6.【答案】 (1)1.85(2)(2.98—3.05)都可;(6.67—6.71)都可【解析】(1)硬幣的直徑=硬幣的直徑和除以直徑的個數(shù)。(2)注射器的刻度長度=準確值+估讀值,然后根據(jù)計算活塞的橫截面積。【解答】(1)由圖可知,從刻度0開始到所指刻度處,共有4個直徑,這4個直徑的總和為:7.4cm+0.00cm=7.4cm,那么硬幣的直徑為:(2)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那么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3.0cm+0.00cm=3.00cm,那么活塞的橫截面積為:。故答案為:(1)1.85cm(2)(2.98—3.05)都可;(6.67—6.71)都可1.【答案】B【解析】長度的測量結(jié)果等于準確值和估讀值的和;一個正確的長度結(jié)果,從右邊數(shù),第二位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第一位為估讀值,據(jù)此分析判斷。【解答】某測量結(jié)果是5.0厘米,其末尾的“0”為估讀值,而“5”所在位置的單位厘米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精確到厘米,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2.【答案】 B【解析】根據(jù)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范分析判斷。【解答】AC.刻度尺的刻度沒有最大程度的貼近被測物體,故A、C錯誤;B.刻度尺的刻度貼近被測物體,零刻度與被測長度的邊線對齊,刻度尺與被測的物體邊線平行,故B正確;D.刻度尺沒有與被測物體的邊線平行,而是傾斜的,故D錯誤。故選B。3.【答案】C【解析】A.夾住物體的桌面沒有對準刻度尺的某個刻度線,故A錯誤;B.只用一把刻度尺很難確定直徑的位置,故B錯誤;C.用兩個三角板的直角邊夾住物體,它們的另外一條直角邊與刻度尺的邊線重合,此時三角板的兩條直角邊之間的距離就是物體的直徑,故C正確;D.只用一把刻度尺很難確定直徑的位置,故D錯誤。4.【答案】C【解析】首先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據(jù)測量值=準確值+估讀值記錄鉛筆所對的兩個刻度值,最后將兩個刻度值相減即可。根據(jù)圖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那么鉛筆的長度為:6.80cm-2.00cm=4.80cm,故C正確,而A、B、D錯誤。5【答案】 C【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大格長度÷小格數(shù);首先根據(jù)“測量值=準確值+估讀值”分別讀出所對的兩個刻度值,最后將它們相減即可。【解答】根據(jù)圖片可知,刻度尺上一個大格表示1cm,中間有10個小格,則金屬片的長度為:1cm÷10=0.1cm,則金屬片的長度為:8.30cm-5.50cm=2.80cm,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6.【答案】 A;B;2.20 (2.20—2.22均可)【解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測量越精密;(2)根據(jù)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范確定哪把刻度尺使用錯誤。木塊的邊長=準確值+估讀值,據(jù)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刻度值A(chǔ)的分度值為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為1cm。因為0.1cm<1cm,所以刻度尺A更精密一些。(2)刻度尺必須與被測物體的邊線平行,而刻度尺B卻是傾斜的,則刻度尺B的放置不正確。刻度尺A的分度值為0.1cm,準確值為2.2cm,估讀值為0.00cm,則木塊的邊長為:2.2cm+0.00cm=2.20cm。7.【答案】 (1)1.70;1.0(2)減少誤差;26.02cm(3)冬【解析】(1)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刻度尺的分度值,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值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累積法測量銅絲直徑時,用測出的長度除以線圈的匝數(shù)即為銅絲的直徑。(2)誤差不能避免,只能盡可能減小誤差,多次測量取平均值。(3)金屬材料熱脹冷縮性質(zhì)解答。【解答】(1)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那么17匝銅絲的長度為:10.7cm-9cm=1.70cm,那么銅絲的直徑為:。(2)根據(jù)讀數(shù)要求可知,26.42cm這個數(shù)值是錯誤的,應(yīng)該去掉,因此該《科學》課本的長度應(yīng)為(26.04cm+26.00cm+26.02cm)÷3=26.02cm。(3)尺子是用金屬材料做成的,熱脹冷縮原理,導(dǎo)致尺子收縮,尺子長度變小,那么冬季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jié)果將偏大。故答案為:(1)1.7cm;1.0(2)減少誤差;26.02cm(3)冬2022-2023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七年級“沖刺重高”講義(三)長度的測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