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1、 課標分析新課程要求教學過程要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突出生活與健康這一主題。在授課過程中,”先自主學習,再鏈接生活”將課本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怎樣使自己更健康,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以問題為先導,改變學生原有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理念。2、 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初中生物學(五四魯科版)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的第一節內容。本節內容包括:呼吸系統的組成以及呼吸道的作用兩個方面的知識內容;學生不能直觀地看到呼吸道的內部結構,只能通過對圖片資料、文字資料等的分析探究出呼吸道的結構與其功能是相適應的。在學習過程中能使學生真切的意識到“食不言”“不隨地吐痰”的原因。正是由于呼吸道對空氣處理能力是有限的,空氣質量的好壞必然影響到人的將康,由此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等情感方面的教育。同時,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本章內容的基礎,特別是:呼吸系統的組成,貫穿本章的主體,為《發生在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打下基礎,做好鋪墊。3、 學情分析初中這個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表現自己,如果引導得當,將會轉化為對知識的不倦追求和不甘落后的競爭精神。所在在講授新課過程中,先讓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學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的作用,再匯報展示他們小組的學習成果,最后,通過扮演氧氣分子進入人體的過程,加深對這一部分的理解。但由于這一階段學生心理發育不成熟,思維模式仍有明顯的形象思維痕跡,缺乏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度,對問題的分析上還不夠深入,所以,在這新課講授過程中還需要老師的引領4、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 通過自學,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2.通過資料分析,說出呼吸道的作用及與其結構相對應的功能。(二)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概括呼吸道的作用,培養學生搜集、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認同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應自覺地維護環境中的空氣清新、 清潔。2.通過將所學的呼系統知識與生活環境等實際問題相聯系,養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習慣。5、 教學重、難點重點: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組成和呼吸道作用。難點:“通過資料分析”等,讓學生理解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6、 課時安排1課時7、 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自主合作、直觀教學法、8、 教學準備希沃多媒體課件、導學案9、 教學過程(1)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3分鐘)1. 談話的方式引入世界呼吸日;2. 教師組織呼吁學生屏氣30秒,體驗呼吸之于生命的重要性,后請學生談感受;3. 學生體驗之后,描述感覺【設計意圖】貼近生活,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課題,過度自然。(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10分鐘)知識點1:呼吸道的組成1. 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學教材43頁及課前資料,完成導學案后,請小組代表到前面完成。2. 學生認真閱讀材料,完成導學案中的內容并歸納出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和肺;3. 將自己化身為一個氧氣分子,跟隨視頻來一場呼吸道之旅,強調不僅要看、要聽、一會還要模擬呼吸道之旅!知識點2:呼吸道的作用過度:看過視頻后同學們想一想,呼吸道僅僅是氣體的通道嗎?它的各部分結構還有什么樣的作用呢?(請學生到前完成呼吸道各部分結構所對應的位置。)1. 小組代表匯報展示,自學成果。2. 教師組織:模擬氧分子進入人體呼吸道之旅。既要說出結構又要說出功能。【設計意圖】呼吸系統的組成和作用是本節的重點,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及課前準備的資料,讓學生先進行自學,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構建相關概念的能力并對他們的回答充分肯定,使他們產生成就感。模擬氧氣分子進入人體的呼吸系統的旅行,再一次加深了對呼吸系統組成和作用的理解。(三)聯系實際,拓展延伸(6分鐘)1.教師展示在生活中一直被困惑的問題:生活連接1: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和生活在北歐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狀有何不同呢?生活連接2:感冒鼻塞時,要用嘴呼吸。通常會感覺嗓子非常干,而用鼻呼吸時卻沒有這種感覺,這又是為什么呢?(師解釋:鼻塞是因為鼻腔粘膜充血膨脹)生活連接3:吃飯或者喝水的時候有沒有被嗆到的經歷?為什么吃飯時大聲說話容易被嗆到?生活鏈接4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提倡不隨地吐痰,那你知道痰是如何形成的嗎?并說說其中的原因嗎?2.學生利用本節所學,解決生活疑惑。【設計意圖】通過4個生活鏈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疲憊時,又一次激發探究的熱情,集中注意力。同時也很好的滲透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四)課外延伸,拓展學習(6分鐘)知識點3: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1.教師出示葫蘆島地區空氣檢測圖顯示中度污染,讓學生分析污染的原因。2.以主要污染物PM2.5為例,播放PM2.5進入人體呼吸道的視頻。3.學生觀看視頻后感慨:生活在空氣污染較重的環境中,可能會患有一系列的呼吸系統疾病。4.教師表示肯定,介紹書上資料中列舉實例:塵肺、肺炎、哮喘。可見,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為了今后你我的健康,我們該怎么做呢?(生思考后回答)【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加深對呼吸道功能的理解,運用所學的知識,緊密聯系生活,要想改善環境,必須從自身做起!(五)匯報展示,總結提升(3分鐘)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談談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2.學生匯報本節收獲,體驗收獲之喜!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共同解答!【設計意圖】總結提升,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體驗收獲的喜悅!(六)鞏固練習,學以致用(10分鐘)開心知識競答:針對知識點設置8道題,分別根據難易程度不同賦予不同的分值【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競爭欲,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其中第一道題是2人PK小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七)板書設計10、 教學反思講本節課的授課時間正好是6月15日左右,所以我從世界呼吸日導入;為了體驗呼吸的重要性,和學生一起屏氣30秒。在新課講授方面,先讓學生自學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的結構及所對應的功能;再通過游戲模擬氧分子進入人體呼吸道的旅行,加深對這一部分的理解,很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內容一目了然,有些需要學生查閱資料教師引導;為了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我還設置了生活鏈接,很好的與學生達成共識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最后,通過對葫蘆島地區空氣質量實例的分析,借助PM2.5進入人體呼吸系統的視頻,知道外界空氣環境對人體呼吸系統是有直影響的,很好的幫助學生認識到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感情也得到升華:應自覺維護環境、凈化空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知識競答環節通過兩人游戲,增強了學習樂趣,學生在玩樂中收獲知識。因為所在學校在農村,雖然使用了現代教學手段,但由于網絡不穩定的因素,并沒有將全體學生課堂任務的完成情況反饋給老師,只是請代表來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