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沖刺重高”講義(三):水的浮力(1)--浮力的產生、阿基米德原理【word,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沖刺重高”講義(三):水的浮力(1)--浮力的產生、阿基米德原理【word,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一、浮力的產生
1.定義:液體或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一個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2.方向:豎直向上。
3.浮力的作用點:浸入液體的物體上。
4.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5.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有壓力差,F=F-F。
二、阿基米德原理
實驗:阿基米德原理實驗
① ② ③ ④
(1)測出鐵塊重力G (2)測出空桶重力G(3)測出鐵塊浸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示數F
(4)測出水與桶的總重G(5)發現等量關系:F=G-F=G-G
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公式:F=G=ρgV
【能力拓展】
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下表面與容器緊密接觸,則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F為零,物體將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壓力,如在水中的橋墩、深陷在淤泥中的沉船等。
浮力的計算方法
①稱重法:把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即為物體重力,再把物體浸入液體,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2,則F浮=F1-F2。
②平衡法:物體懸浮或漂浮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由二力平衡條件知F浮=G物。
③公式法: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而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液,普遍適用于計算任何形狀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④壓力差法(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浸在液體中,前后、左右的壓力可以相互抵消,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壓力(F上)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壓力(F下),物體總體受到一個豎直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就是浮力,所以可以根據壓力差來求浮力。F浮=F下-F上
例1、小明同學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四步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1、F2、F3、F4,下列等式正確的是( )
A.F浮=F3-F2 B.F浮=F4-F3 C.F浮=F4-F1 D.F浮=F2-F4
例2、如圖所示,將一個生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然后逐漸向水里添加食鹽并輕輕攪動,觀察發生的現象。圖中大致反映雞蛋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與液體密度ρ液關系的圖像是( )
A. B. C. D.
例3、如圖所示,某同學將五石塊用細線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3.8牛,當把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5牛,那么這個石塊受到的重力為________牛,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牛,浮力的方向為________ 。
例4、小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1)小物塊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N。
(2)若小金的實驗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則F4=________N。
(3)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小物塊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4)若實驗前溢水杯中的水未裝滿,能否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_。
例5、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圓柱體,從盛水的燒杯上方某一高度緩慢下降,圓柱體浸沒后繼續下降,直到圓柱體底面與燒杯底部接觸為止,如圖所示是圓柱體下降過程中彈簧測力計讀數F隨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的圖像。求:
(1)分析圖像可知,圓柱體重力是________N;
(2)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3)分析圖像BC段,可得結論:物體浸沒液體之前,浸入液體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_(選填“大”或“小”);
(4)圓柱體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例6、如圖所示,圓筒形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高為12厘米的實心圓柱形物體A用細線拴好并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某同學探究圓柱形物體A逐漸浸入圓筒形容器內的水中時(水沒有溢出容器)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圓柱形物體A下表面離水面的距離h的關系。
(1)除圖中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
(2)該同學從圓柱體A接觸水面至接觸容器底之前,多次測量并記下h和F,并將測量的結果填寫在下面的表格中。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h(厘米) 0 2 4 6 8 10 12 14 16
F(牛) 9.0 7.8 6.6 5.4 4.2 3.0 1.8 1.8 1.8
①根據表中數據,在方格紙中畫出F與h關系的圖像________。
②分析表中數據、觀察圖像,可以得出結論 :在物體A沒有浸沒之前,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 ;在物體A浸沒后,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________。
③從表格中可知 :在做實驗3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 牛。
(3)物體A浸沒后與未放入物體A前相比較,水對容器底產生的壓強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1.小王假期在外婆家邊上的一條小溪中看到有一個小球隨著溪流漂流而下(如圖),請幫他分析一下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應是(  )
A.F1 B.F2 C.F3 D.F4
2.下圖表示跳水運動員從入水到露出水面的過程,其中運動員受到水的浮力不斷增大的階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在高臺跳水比賽中,常看到運動員高高跳起在空中完成各項動作后躍入水中,然后在水面下游過一段距離后再露出水面游向池邊。下列圖象中能粗略反映運動員從跳起到躍入水中再游向池邊這段時間內所受水的浮力大小的圖像是( )
A. B.C. D.
4.把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別放入盛滿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溢水杯中,靜止時的狀態如圖所示。甲杯中溢出的液體質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體質量是44g,甲、乙兩杯中液體的密度ρ甲________ρ乙(選填“>”“=”或“<");若甲杯中的液體是水,則小球的密度為________kg/m3 。
5.小雨在“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操作步驟如圖所示,實驗過程如下。
A.用細線將橡皮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橡皮的重力;
B.將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橡皮浸沒水中,讓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D.將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E.記錄、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F.整理實驗器材。
請根據小雨的實驗過程回答下面問題:
(1)指出小雨在實驗操作中漏掉的一個步驟:________。
(2)在B步驟中對溢水杯中的水量有何要求?________。
(3)將橡皮從水面上方某一高度處緩緩下降,使其逐漸浸入水中直至完全浸沒,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何變化?________。
(4)若A、C、D三個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1、F2、F3,漏掉的實驗操作中的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4,那么當滿足________關系式時(用字母表達式表示),阿基米德原理就得到了驗證。
6.柯南幫爺爺澆菜園,他從井中提水時發現盛滿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于是他找來一個金屬圓柱體、彈簧測力計和燒杯等器材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探究。
試驗結束后,柯南繪制了彈簧測力計對金屬圓柱體的拉力和金屬圓柱體所受浮力隨浸入液體深度變化的曲線(h 為金屬圓柱體浸入液體的深度),如圖所分析圖象可知:
(1)曲線________(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屬圓柱體所受拉力的變化情況。
(2)該金屬圓柱體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N,金屬圓柱體全部浸入液體時所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N。
7.如圖甲,圓筒形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水, 放在水平桌面上;實心圓柱形物體A 用細線拴好并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小王要探究圓柱形物體A逐漸浸人水中時(水沒有溢出容器)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圓柱形物體A下表面離水面的距離h的關系。實驗過程中,小王將測量記錄的數據繪制成乙圖所示的曲線。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圖乙通過分析F和h的關系,可以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與________有關。
(2)由圖乙可知, 實心圓柱形物體A的浸入14厘米時,所受浮力為________N。
(3)當h等于16cm時, 物體A浸在水中的體積大小為多少?(g=10N/kg)
1.如圖情景中沒有受到浮力的物體是(  )
A.遂游的“天宮一號” B.航行的“遼寧號”
C.下潛的“蛟龍”號 D.上升的熱氣球
2.如圖所示,將一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圓柱體金屬緩慢浸入水中(水足夠深),在圓柱體接觸容器底之前,能正確表示浮力F和圓柱體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h關系的圖象是( )
A. B.
C. D.
3.小吳同學為探究力之間的關系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將彈簧測力計下端吊著的鋁塊逐漸浸入臺秤上盛有水的燒杯中,直至剛沒入水中(不接觸容器,無水溢出)。在該過程中,下列有關彈簧測力計和臺秤示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臺秤示數不變 B.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臺秤示數也不變
C.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臺秤示數增大 D.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臺秤示數增大
4.如圖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幾個實驗情景。實驗甲、丙和丁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4.0N、2.8N和2.5N。若鹽水的密度為1.2×103kg/m3,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物體A的密度為3.2×103kg/m3
實驗乙中,物體A受到的拉力為1.0N
C.實驗丙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乙中小0.2N
D.實驗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力等于0.3N
5.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同一物體分別逐漸浸人到水和酒精中。為了便于操作和準確收集數據,他們用升降臺調節溢水杯的高度來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他們觀察并記錄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及排開液體的體積,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液體種類 實驗序號 物體重力G物(牛) 彈簧測力計示數F(牛) 物體受到浮力F浮(牛) 排開液體體積V排(厘米3)
水(ρ水=1.0克/厘米3) 1 2 1.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ρ酒精=0.8克/厘米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第1次實驗中物體所受的浮力為________牛。
(2)分析比較實驗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結論 :當液體的種類相同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越________,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分析比較實驗________(填序號)可初步得出結論 :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3)實驗1中物體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________ 牛。通過比較每次實驗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和它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還可以驗證________原理。
6.飛艇的體積是2000米3 ,自重4900牛,空氣的密度為1.29千克/米3。
(1)在空氣中,飛艇受到的浮力為多大?
(2)該飛艇在勻速升空時,其最大載重量為多少牛?(g取10牛/千克)
24.如圖所示,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0牛,圖乙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0牛,g取10牛/千克。求 :
(1)圖乙中A物體受到的浮力。
(2)A物體的體積。
答案及解析
例1、【答案】C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物體的重力G=F2,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拉力F3,根據F浮=G-F拉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F2-F3。
空桶的重力為F1,桶和排開水的重力之和為F4,那么排開水的重力為:G排=F4-F1;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得到:F浮=F2-F3=F4-F1。
例2、【答案】 C
【解答】在開始的一端時間內,雞蛋在鹽水里處于下沉狀態,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隨著鹽水密度的增大,雞蛋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當鹽水的密度等于雞蛋的密度時,雞蛋開始懸浮,此時浮力等于重力;隨著鹽水密度的增大,雞蛋最終漂浮,此時受到的浮力還是等于重力。
因此雞蛋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后不變。故選C。
例3、【答案】 3.8;2.3;豎直向上
【解答】(1)石塊保持靜止狀態,它受到的測力計的拉力與自身重力相互平衡,則石塊的重力G=F=3.8N;
(2)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F浮力=G-F拉=3.8N-1.5N=2.3N;
(3)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例4、【答案】(1)1 (2)1.5 (3)1.0×103
(4)不能,物體放入水中前,溢水杯應該是滿水的,否則小桶內所盛水的重力將小于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無法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1)當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根據F浮力=G-F拉計算浮力;
(2)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即F浮力=G排=F4-F2;
(3)首先根據計算物體的體積,再根據計算它的密度;
(4)如果溢水杯沒有裝滿水,那么浸入物體后,水面先上升到杯口,才會有水排出,那么排出水的重力肯定小于浮力,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左圖可知,物體的重力G=F1=2N;
當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2N-1N=1N;
(2)若小金的實驗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那么F浮力=G排=F4-F2;
即1N=F4-0.5N;解得:F4=1.5N。
(3)物體的體積;
該物塊的密度為:.
(4)若實驗前溢水杯中的水未裝滿,不能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理由:物體放入水中前,溢水杯應該是滿水的,否則小桶內所盛水的重力將小于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無法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例5、【答案】(1)12 (2)8 (3)大 (4)1.5×103kg/m3
【解析】分析由題知,物體緩慢下落,整個過程中物體受力平衡,圖象反映的是圓柱體下降過程中彈簧測力計讀數F隨圓柱體下降高度h的變化關系:
(1)分析圖象AB段,物體還未浸入水中,由二力平衡知此時彈簧對圓柱體的拉力即為物重;
(2)分析圖象CD段,物體全部浸沒水中,對物體受力分析(如右圖所示)求其受到的浮力;
(3)分析BC段,為物體慢慢浸入液體,至到浸沒的過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逐漸變小,由圖知浮
力的變化;
(4)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V排,V物=V排;由公式G=mg求出質量,再由m求出物體的密度。
【解答】(1)由圖象可知,當h=0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2N,此時圓柱體處于空氣中,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G=F=12N。
(2)從h=7cm開始,彈簧測力計示數不變,說明此時圓柱體已經浸沒在水中,對圓柱體受力分析可知,G-F拉=12N-4N=8N。
(3)分析圖象BC段,物體在液體中的深度逐漸增加,測力計讀數在減小,說明物體在慢慢浸入水中,啡在逐漸增大,物體受到的浮力也在逐漸增大。
(4)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V排,得V排=8N÷1.0×103kg/m3×10N/kg=8×10-4m3,因為物體是全部浸沒,所以V物=V排=8×10-4m3;根據公式G=mg,m=V,可得
例6、【答案】 (1)刻度尺
(2) ;減小;不變;2.4(3)增大
【解答】(1)根據實驗要求可知,除了需要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和在水中的拉力外,還需要測量圓柱體的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那么需要補充測量工具刻度尺。
(2)①方格紙上橫軸表示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縱軸表示測力計的示數,然后分別在對應位置描點,最后將相鄰的點連接即可,如下圖所示:
②觀察圖像,可以得出結論 :在物體A沒有浸沒之前,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減小;在物體A浸沒后,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
③在做實驗3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F浮力=G-F拉=9N-6.6N=2.4N;
(3)物體A浸沒后與未放入物體A前相比較,水面的高度增大,根據p=ρ液gh可知,水對容器底產生的壓強增大。
1.【答案】C
【詳解】浮力是指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無論物體在液體中做什么運動,受到的浮力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上,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答案】A
【解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當浮力增大時,人排開水的體積肯定在不斷增大。根據圖片可知,在從①→②的過程中,人排開水的體積不斷增大,從②→③→④,人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從④→⑤,人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因此運動員受到浮力不斷增大的階段是①→②,故A正確,而B、C、D錯誤
3.【答案】 C
【解答】運動員高高跳起在空中完成各項動作后躍入水中,然后在水面下游過一段距離后再露出水面游向池邊,運動員排開水的體積變化為:先增大,然后保持不變,再減小然后保持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運動員受到浮力的變化為:先增大,然后保持不變,再減小然后保持不變,而A、B錯誤。
當運動員沒有入水時,它受到的浮力為零,故C正確,而D錯誤。
故選C。
4.【答案】 <;1.1×103
【解答】(1)小球在甲中下沉,那么密度ρ甲<ρ球;小球在乙中漂浮,那么密度ρ乙>ρ球 , 因此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
(2)小球的體積;小球在乙中漂浮,那么浮力F浮力=G;m排g=mg;
即m=m排=44g;那么小球的密度。
5.【答案】 (1)測量空桶的重力(2)水面要達到溢水杯口(3)變小(4)F1 F2=F3 F4
【解析】(1)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其實就是證明浮力和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在實驗中,浮力靠稱量法得到,即F浮=G-F拉;而排開水的重力G排=G總-G桶,那么需要測量空桶的重力和溢出水和小桶的重力之和;分析發現,漏掉的步驟就是沒有測量空桶的重力;
(2)如果水面沒有到達溢水杯口,那么放入物體后,水面先上升到杯口,然后才會有水流出,這樣測出的溢出水的重力偏小,造成測量誤差;
(3)首先根據V排的變化分析浮力的大小變化,然后根據F拉=G-F浮分析測力計的示數變化;
(4)根據圖片可知,F1就是物體的重力,而F2就是物體浸沒在水中測力計的示數,那么二者之差就是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而F3是桶和水的總重力,F4是空桶的重力,二者之差就是排開水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知,它們之間的關系為 F1 F2=F3 F4 。
【解答】(1)小雨在實驗操作中漏掉的一個步驟:測量空桶的重力。
(2)在B步驟中對溢水杯中的水量要求:水面要達到溢水杯口;
(3)將橡皮從水面上方某一高度處緩緩下降,使其逐漸浸入水中直至完全浸沒,橡皮排開水的體積不斷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斷增大;根據公式F拉=G-F浮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變小;
(4)若A、C、D三個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1、F2、F3,漏掉的實驗操作中的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4,那么當滿足 F1 F2=F3 F4 關系式時,阿基米德原理就得到了驗證。
6.【答案】(1)b (2)2.7;1
【解析】(1)當圓柱體在水中靜止時,它受到向上的浮力、拉力和向下的重力,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此時G=F浮力+F拉。當圓柱體進入水中深度增大時,它排開水的體積不斷增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圓柱體受到的浮力不斷增大;根據G=F浮力+F拉可知,圓柱體受到的拉力逐漸減小,因此b為拉力的變化情況,而a為浮力的變化情況。
(2)當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為零時,它不受浮力,此時F拉=G;當圓柱體完全浸沒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最大,根據圖像確定它受到的浮力。
【解答】(1)曲線b描述的是金屬圓柱體所受拉力的變化情況。
(2)根據圖像b可知,當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為零時,它不受浮力,此時F拉=G=2.7N;根據圖像b可知,當圓柱體完全浸沒水中時,它受到的最大浮力為1N。
7.【答案】 (1)排開液體的體積(2)7
(3)當深度h=16cm時,測力計的示數還是2N,則此時它受到的浮力還是7N,
那么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為:。
【解答】(1)觀察圖乙通過分析F和h的關系,可以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根據圖乙可知,當物體浸入水的深度為0時,測力計的示數為9N,即物體的重力G=9N。當浸入水的深度為14cm時,測力計的示數為2N,則此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力=G-F拉=9N-2N=7N。
(3)當深度h=16cm時,測力計的示數還是2N,則此時它受到的浮力還是7N,
那么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為:。
1.【答案】A
【詳解】A.太空中沒有空氣,故遨游的“天宮一號”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題意。
B.浮力是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托起的力,航行的“遼寧號”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故B不符合題意。
C.下潛的“蛟龍”號在水中,但仍然受到水對它向上的浮力,故C不符合題意。
D.空中上升的熱氣球受到空氣的浮力,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睛】根據浮力的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托起的力叫浮力。
2.【答案】 D
【解答】A、隨著排開液體體積的增大,浮力是增大的。
B、隨著排開液體體積的增大,浮力是增大的,而且不會變為0。
C、隨著排開液體體積增大,浮力增大。但是不會一直增大。
D、隨著排開液體體積增大,浮力不斷增大,但是當物體完全浸沒后,浮力就不再改變。
故答案為:D
3.【答案】D
【解析】(1)當物體浸在水中時,它會受到浮力,首先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鋁塊受到浮力的變化,再根據F=G-F浮判斷測力計示數的變化;
(2)臺秤的示數等于上面物體對它的壓力;首先根據相互作用力原理確定鋁塊對水的壓力變化,從而確定燒杯底部壓力的變化,最后根據F示數=G杯+G水+F壓分析即可。
【解答】(1)當物體浸在水中時,它會受到浮力;由于鋁塊排開水的體積不斷增大,根據F浮=ρ水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斷增大。根據F=G-F浮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斷減小;
(2)根據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鋁塊受到的浮力和它對水的壓力相等,而這個壓力會傳遞到燒杯底部。因為鋁塊受到的浮力在不斷增大,所以燒杯底部增加的壓力在不斷增大。根據F示數=G杯+G水+F壓可知,臺秤的示數在不斷增大。
4.【答案】C
【解析】(1)首先根據甲圖確定A的重力,然后利用F浮=G-F拉計算出A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接下來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體積,最后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密度;
(2)先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根據F浮=G-F拉可得A在乙中的拉力;
(3)A在乙中的拉力與丙中比較可得結論;
(4)首先對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根據G=F浮+F拉+F支持計算出它對底部的壓力,然后再從鹽水的角度分析壓力的變化。
【解答】A.根據實驗甲可知,物體A的重力G=4.0N;
根據丙圖可知,A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拉=4.0N-2.8N=1.2N;
那么物體A的體積 ;
物體A的密度,故A錯誤;
B.實驗乙中,物體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
物體A受到的拉力:F'拉=G-F'浮=4N-1N=3N,故B錯誤;
C.在實驗丙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丙拉=2.8N,在乙中物體A受到的拉力:F=3N,那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乙中小:3N-2.8N=0.2N,故C正確;
D.在丁中,靜止在容器底部的A受力情況為:G=F浮+F拉+F支持, 即4N=1.2N+2.5N+F支持;那么F支持=0.3N,因為鹽水對容器底部還有壓力,所以肯定壓力大于0.3N,故D錯誤;
5.【答案】 (1)0.5(2)大;1.4或2.5或3.6(3)0.5;阿基米德
【解答】(1)第1次實驗中物體所受的浮力為F浮力=G-F拉=2N-1.5N=0.5N;
(2)分析比較實驗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結論 :當液體的種類相同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根據結論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液體密度不同,故選擇實驗1、4或2、5或3、6。
(3)實驗1中物體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m排g=ρ液gV排=103kg/m3×10N/kg×(50×10-6m3)=0.5N。通過比較每次實驗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和它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還可以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6.【答案】 (1)在空氣中,飛艇受到的浮力:
F浮力=ρ氣gV排=1.29kg/m3×10N/kg×2000m3=25800N。
(2)當飛艇勻速上升時,它受到的總重力與浮力相互平衡,即F浮力=G+G貨物;
25800N=4900N+G貨物;解得:G貨物=20900N。
24.【答案】 (1)根據甲圖可知,物體A的重力G=20N;
那么圖乙中A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30N-20N=10N;
(2)A物體的體積。
2022-2023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八年級“沖刺重高”講義(三)
水的浮力(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英德市| 双牌县| 治多县| 武汉市| 聂拉木县| 洛川县| 肇源县| 中宁县| 独山县| 久治县| 镇平县| 德安县| 前郭尔| 镇江市| 棋牌| 江达县| 五莲县| 聂拉木县| 曲阜市| 白银市| 中卫市| 抚顺市| 泸水县| 德昌县| 云安县| 石棉县| 遂平县| 崇明县| 西和县| 房山区| 龙海市| 阿图什市| 南投县| 达州市| 区。| 庆元县| 宁阳县| 济宁市| 舟山市|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