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鹽酸:(1)物理性質及用途:常溫下,鹽酸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的液體。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除銹制藥。(2)化學性質:①與硝酸銀反應: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應用:用于檢驗鹽酸或氯離子的存在。②與雞蛋殼(主要成分碳酸鈣)反應:現象:雞蛋殼逐漸溶解,氣泡產生。③與鐵反應:↑現象:溶液變成綠色并有氣泡產生。④與鐵銹反應:現象:鐵銹逐漸消失,溶液變黃色。⑤與氧化銅反應:現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變為藍色。(3)濃鹽酸敞口放置則質量變小,質量分數也變小。硫酸:(1)物理性質及用途:硫酸是無色粘稠的油狀液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產化肥,農藥,精煉石油等。(2)硫酸的化學性質:①與鋅粒反應:②與氧化鐵反應:現象:紅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③與氧化銅反應:現象: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④與氫氧化銅反應:現象:藍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⑤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現象:產生白色沉淀。鋇離子常用于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存在。(3)濃硫酸:①濃硫酸的稀釋:濃硫酸稀釋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玻璃棒不斷攪拌。一定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里,不然會引起液體飛濺。②特性:強腐蝕性。濃硫酸對皮膚衣服等有強烈的腐蝕性。如果濃硫酸不慎濺到皮膚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沖洗,最后用小蘇打溶液沖洗,嚴重時立即就醫。脫水性:硫酸能把植物纖維(如棉花,造紙的木纖維,人的皮膚)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脫出,結合成水。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因此實驗室常用作干燥劑。如果濃硫酸敞口放置,則質量變大,質量分數會變小。例1、天平的左端和右端分別放著盛有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敞口燒杯,過段時間后,天平(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C. 仍平衡D. 無法判斷例2、打開盛濃鹽酸的試劑瓶,發現瓶口有“白霧”出現。已知鹽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氫離子(H+)和氯離子(Cl-)。下列實驗能證明“白霧”中含有氫離子的是(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例3、如圖是某學生設計的一種有洗氣、檢驗、貯氣等用途的裝置。(1).當除去氧氣中混有的水蒸氣時,混合氣體應從 (填A或B)處導管進入,瓶中盛有的物質可以是 (2).當檢驗實驗室制取的氫氣是否含有氯化氫時,瓶中盛有的試劑可以是 (3).當用排水集氣法收集一氧化碳時,瓶內先裝滿水,氣體從 (填A或B,下同)處導管通入。若要用水將瓶中一氧化碳排出使用,水應從 處導管進入。例4、甲、乙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下述兩個實驗方案,并都認為如果觀察到的現象和自己設計的方案一致,那么即可證明溶液中含有SO。甲同學的方案: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乙同學的方案:溶液無沉淀白色沉淀請評價上述兩個方案是否嚴密,并分別說明理由。1.硫酸是一種常見的酸。下列關于硫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組成:硫酸溶液中有H+和SO42-兩種微粒,且數目相同B. 性質:能與堿、多種金屬和CO2、SO3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C. 用途:可用于清除鐵表面的氧化鐵和生產化肥硫酸銨D. 檢驗:滴入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2.下列實驗中濃硫酸表現脫水性的是( )①濃硫酸敞口久置于空氣中增重 ②濃硫酸干燥氫氣③濃硫酸使白紙變黑 ④濃硫酸使藍色硫酸銅晶體變白⑤蔗糖中加入濃硫酸制“黑面包”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③⑤ D.①③⑤3.利用以下裝置對酸的化學性質進行探究。(1).實驗Ⅰ中,在點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變紅的是 (填 “a”或”b”)。(2).實驗Ⅱ中,為了驗證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離子試劑X是 。(3).實驗Ⅲ中,在儀器①、②中均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儀器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4.硫酸具有廣泛的用途。(1)若不小心將濃硫酸滴到白紙上,過了一會兒,白紙會變黑,這是因為濃硫酸具有______(填某一性質)。(2)若濃硫酸敞開放置一段時間后, 。A.質量變大,且會變質B.質量變大,不會變質C.質量不變,不會變質D.質量不變,會變質5.(2021·杭州)實驗室常用鋅和稀硫酸來制取氫氣,向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燒杯中加入足量的鋅至反應完全。(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2)如圖的 表示溶液中由溶質電離產生的不同離子,則“●”表示________(填寫離子符號)6.歸納是學習的重要方法,小鄭在復習鹽酸的性質時,歸納出鹽酸的五條化學性質。(1)為了驗證性質①,小鄭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加到鹽酸溶液中,溶液變________。(2)圖中A所表示的物質類別是________。(3)鹽酸的性質③決定了鹽酸可用于清除鐵銹,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為了驗證性質⑤,可選用的物質是________(填一種即可)。(5)鎂和鋅可以用來驗證鹽酸的性質②,小鄭要探究鎂、鋅與鹽酸反應的快慢,需要控制不變(相同)的量是________(填字母)。A.兩種金屬的形狀 B.鹽酸的質量分數 C.反應容器的大小 D.溫度7.在拓展性課程活動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見物品驗證酸的一些性質: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劑(主要成分是CaO)、雞蛋殼、牽牛花汁液、鐵釘、純堿(碳酸鈉)。【查閱資料】牽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實驗過程】(1)小明知道酸能夠與鐵發生反應產生氫氣,但當他將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鐵釘的容器中,并沒有看到明顯的氣泡產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氣泡不明顯可能與酸的濃度有關。要驗證與酸的濃度有關,應選擇下列試劑中的 (填字母)。A.3%的鹽酸 B.5%的醋酸 C.5%的鹽酸(2)小明利用已有物品還想驗證酸與堿的反應,請你幫助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步驟 操作 現象1 將食品干燥劑緩慢地加入到適量的清水中,攪拌后靜置 放出大量的熱2 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________ 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再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評價反思】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許多事物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和理解科學。1.小科按圖示操作進行酸的性質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若X是稀硫酸,則a可能是紫色石蕊試液B.若X是稀硫酸,則d一定是CuO固體C.若X是稀鹽酸,則c一定是單質D.若b是Fe2O3 ,則黃色溶液一定是氯化鐵2.在濃硫酸的運輸過程中,能將濃硫酸盛放在鐵制的容器中。其原因是( ) A.鐵的化學性質穩定,不與硫酸反應B.鐵與濃硫酸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物C.鐵與濃硫酸反應生成FeSO4保護層D.鐵與濃硫酸反應生成Fe2(SO4)3保護層3.某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通過實驗測定濃硫酸吸水性的有關數據,繪制成如圖的函數圖象,其中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可以表示:①溶質的質量分數;②溶液的質量;③溶液的體積;④溶液中所含水的質量。其中正確的是( )A. ①② 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選用的試劑是( )A.氯化鋇 B.碳酸鈉 C.硝酸銀 D.石蕊5.硫酸、鹽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濃硫酸在實驗室常用作干燥劑,是因為濃硫酸有 性。(2).98%的濃硫酸稀釋為稀硫酸時,一定要將 沿燒杯壁緩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燒杯里,并用 不斷攪拌。(3).鹽酸在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鹽酸的是 (填編號)。①金屬表面除銹 ②制造藥物氯化鋅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6.鹽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酸,如圖所示是探究酸的性質的實驗。(1)能區分稀鹽酸和稀硫酸的是________(填“實驗一”或“實驗二”),此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2)若實驗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如圖是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鋇溶液前后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示意圖,則“”代表的離子是______(填離子符號)。(3)實驗三滴入稀鹽酸的試管中無明顯現象,滴入稀硝酸的試管中的現象為銅片逐漸溶解,溶液變藍,并有氣泡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8HNO3===3Cu(NO3)2+2X↑+4H2O,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7.在研究酸的性質時,小明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鋁片分別和pH相同的稀鹽酸、稀硫酸反應。他意外發現:鋁片與鹽酸反應放出氣泡的速度明顯快于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泡的速度。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反應現象的差異呢?小明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得出:pH相同的鹽酸、硫酸,所含的氫離子濃度相同,導致反應現象差異只能是由酸中所含酸根離子的不同引起。于是小明提出了如下的假設:①Cl-能促進鋁和酸的反應,SO42-對反應無影響;②Cl-對反應無影響,SO42-能抑制鋁和酸的反應;③Cl-能促進鋁和酸的反應,SO42-能抑制鋁和酸的反應。為了驗證假設,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組別 相同的鋁片 pH=3的酸 反應片刻后添加的試劑(少量) 添加試劑后的反應現象1 1g鋁片 5ml硝酸 Na2SO4 無明顯變化2 1g鋁片 5ml硝酸 NaCl 明顯加快針對小明的上述探究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從上面的實驗探究中,可以得出正確的是假設 ________ 。(填寫序號)(2)若將第2組實驗中添加的試劑NaCl改為HCl,能否完成探究任務?________ (填“能”與“不能”),請說明原因。________答案及解析例1、【答案】 B【解析】根據濃鹽酸有揮發性,敞口放置溶液質量會減少,濃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質量會增加分析。【解答】濃鹽酸有揮發性,敞口放置溶液質量會減少,濃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質量會增加,所以過段時間后天平會右端下沉;故答案為:B。例2、【答案】D【解析】濃鹽酸瓶口的“白霧”是由濃鹽酸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結合而成的鹽酸小液滴。①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所以根據涂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表面皿接觸到“白霧”會變紅,能證明“白霧呈酸性”,從而說明溶液中含有氫離子;②涂有硝酸銀溶液的表面皿遇“白霧”會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可說明“白霧”中含有氯離子,不能證明氫離子的存在;③pH試紙可測出“白霧”的pH,從而可判斷“白霧”呈酸性,能證明氫離子的存在;④氫氧化鈉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所以涂有氫氧化鈉溶液和酚酞試液的表面皿是紅色的,鹽酸的小液滴與氫氧化鈉反應,使溶液堿性消失,紅色褪去,從而可以證明“白霧”呈酸性,即含有氫離子。例3、【答案】 (1)A;濃H2SO4(2)AgNO3溶液(3)B;A【解析】根據濃硫酸的吸水性,氯化氫用硝酸銀溶液檢驗,除雜時為使藥品充分接觸氣體要長進短出,收集或排出氣體時則需通過密度大小確定長短導管分析。【解答】(1)除雜時為使藥品充分接觸,氣體應從長導管進入,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氧氣中的水蒸氣;(2)要檢驗實驗室制取的氫氣是否含有氯化氫時,需利用氯化氫與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銀完成;(3)排水法收集CO,因一氧化碳密度小于水,所以氣體應從短導管B端通入,若要用水將瓶中一氧化碳排出,則水應從長導管A端進入;故答案為:(1)A;濃H2SO4;(2) AgNO3溶液;(3)B;A。例4、【答案】乙;甲不能有效地排除銀離子的干擾,而乙可以排除銀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的干擾.【解析】對于甲同學,先加氯化鋇會生成白色沉淀,硫酸根離子會與鋇離子生成硫酸鋇沉淀,銀離子也會與氯離子生成沉淀,加鹽酸沉淀都不溶解;對于乙同學,加鹽酸沒有沉淀,說明了不存在銀離子,再加氯化鋇會生成沉淀,就只能是硫酸鋇沉淀,故答案為:乙;甲不能有效地排除銀離子的干擾,而Z可以排除銀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的干擾.1.【答案】 C【解析】根據硫酸的組成、性質和應用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H2SO4可知,硫酸溶液中有H+和SO42-兩種微粒的數目之比為2:1,故A錯誤;B.硫酸能夠與金屬氧化物反應,不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故B錯誤;C.硫酸與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可以除去鐵銹;硫酸與氨水反應生成硫酸銨,故C正確;D.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鋇,也可能是氯化銀,因此無法檢驗硫酸,故D錯誤。故選C。2.【答案】C【解析】①濃硫酸敞口久置于空氣中增重是因為具有吸水性,故不正確;②濃硫酸干燥氫氣是因為具有吸水性,故不正確;③濃硫酸使白紙變黑是因為具有脫水性,故正確;④濃硫酸使藍色硫酸銅晶體變白是因為具有吸水性,故不正確;濃硫酸使鐵、鋁等金屬鈍化是因為具有強氧化性;⑤蔗糖中加入濃硫酸制"黑面包"是因為具有脫水性,故正確;故選C3.【答案】 (1)a(2)澄清石灰水(3)紅棕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逐漸變成黃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解析】(1)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2)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因此只要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就說明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即含有碳酸根離子;(3)氧化鐵是紅棕色固體,而含有3價鐵離子的溶液顯黃色;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據此寫出化學方程式。【解答】(1)實驗Ⅰ中,在點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變紅的是紫色的石蕊試液,即a;(2)實驗Ⅱ中,為了驗證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離子試劑X是澄清石灰水;(3)實驗Ⅲ中,在儀器①、②中均可觀察到的現象是紅棕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逐漸變成黃色。儀器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儀器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2O3+3H2SO4=Fe2(SO4)3+3H2O。4.【答案】(1)脫水性(2)B【解析】(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可使紙變黑;(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敞開放置一段時間后, 會吸收水蒸氣使溶液質量變大,但沒有生成新物質,不會變質;5.【答案】(1)Zn+H2SO4=ZnSO4 +H2↑ (2)SO42-【解析】(1)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反應方程式為Zn+H2SO4=ZnSO4 +H2↑ ;(2)反應前燒杯中為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后為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則“●”表示SO42- ;6.【答案】(1)紅 (2)堿 (3)Fe2O3+6HCl===2FeCl3+3H2O (4)Na2CO3(合理即可) (5)ABD【解析】(1)石蕊遇酸性溶液會變紅,所以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加到鹽酸溶液中溶液變紅。(2)綜合分析酸的化學性質可知:鹽酸能與酸堿指示劑、金屬氧化物、金屬、鹽反應外還能與堿發生反應。(3)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時會生成氯化鐵與水,依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求書寫即可。(4)酸與鹽的反應一定要符合復分解反應的發生條件,所以選擇的鹽與鹽酸反應時一定要有水、氣體或沉淀生成。(5)控制變量法就是創設相同的外部條件,因此探究鎂和鋅與鹽酸反應的快慢,需要控制不變的條件就是對反應速度可能有影響的因素,分析知四個因素中只有容器的大小對反應速度無影響。7.【答案】 (1)B (2)再逐滴加入白醋至過量【解析】(1)根據對比實驗要求變量的唯一性分析;(2)根據牽牛花汁液遇堿性溶液呈藍色,遇中性溶液呈紫色,遇酸性溶液變紅色分析。【解答】(1)對比實驗要求變量的唯一性,要驗證酸的濃度與金屬和酸反應產生氣泡的明顯程度除所做實驗中含3%醋酸的白醋與鐵釘反應外,還需要進行5%的醋酸與鐵釘的反應對比,故選B;(2) 牽牛花汁液遇堿性溶液呈藍色,酸和堿恰好完全反應,生成中性溶液, 牽牛花汁液變成紫色,酸過量時變成紅色,由實驗現象可知,小明進行的實驗操作是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再逐滴加入白醋至過量 ;故答案為:(1)B;(2) 再逐滴加入白醋至過量 。1.【答案】A【解析】A、根據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分析;B、根據金屬氧化物和堿都會生成鹽和水分析;C、根據金屬和金屬氧化物都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分析;D、根據溶質中含有鐵離子則呈黃色分析。【解答】A、若X為硫酸,酸能使石蕊試液變工,則a可能是石蕊試液,符合題意;B、若X是稀硫酸,則d可能是CuO固體 、也可能是氫氧化銅,不符合題意;C、若X是稀鹽酸,c可能是單質也可能是氧化物 ,不符合題意;D、若b是Fe2O3,則黃色溶液可能是與鹽酸反應的氯化鐵也可能是與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鐵 ,不符合題意;2.【答案】B【解析】鐵與濃硫酸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護里面的鐵不被腐蝕,所以在濃硫酸的運輸過程中,能將濃硫酸盛放在鐵制的容器中 。3.【答案】 C【解析】濃硫酸吸水時溶劑質量增加,溶質質量不變分析。【解答】濃硫酸吸水時,隨時間的變化溶劑質量增加,溶質質量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溶液的質量增加,溶液的體積增加,溶液中所含水的質量增加;故選C。4.【答案】A【解析】區別同類物質時要從不同點出發,而不是找共性和利用共性.硫酸和鹽酸同樣都是酸,所以如果利用共性,比如使石蕊試液變色,那么他們引起的顏色變化是相同的,就無法進行區別。所以要通過個性來進行實驗和區別。對于方案,要注意從細節入手考慮,比如硫酸和鹽酸的最大不同是陰離子不同,所以要想辦法去鑒別對應的陰離子,而不是陽離子。酸的共性或者叫通性是:都能和指示劑發生變色,和某些金屬反應(活潑的),和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和某些鹽的反應。以上所謂共性都是在消耗酸中的氫離子的才能稱之為叫共性.在和鹽類的反應中,有些反應,氫元素最終沒有轉化為H2O或者氫氣就不是酸的通性。A、BaCl2溶液,在遇到硫酸時,發生的反應: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而BaCl2溶液,在遇到稀鹽酸時無現象。可以鑒別;故正確;B、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氣體,現象相同,是共性,無法區別,故錯誤;C、AgNO3溶液.由于2AgNO3+H2SO4═Ag2SO4↓+2HNO3(硫酸銀微溶于水,濃度稍大也相當于沉淀),AgNO3+HCl=AgCl↓+HNO3都生成沉淀,且還都是白色的(這不是酸的共性)。無法區別,故錯誤;D、石蕊試液,由于都是酸,所以現象相同,無法區別,故錯誤;故答案為:A5.【答案】 (1)吸水(2)濃硫酸;玻璃棒(3)②③【解析】(1)根據濃硫酸的吸水性解答;(2)根據稀釋濃硫酸的步驟解答;(3)根據二者的反應產物分析判斷。【解答】(1)濃硫酸在實驗室常用作干燥劑,是因為濃硫酸有吸水性。(2)98%的濃硫酸稀釋為稀硫酸時,一定要將濃硫酸沿燒杯壁緩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燒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3)①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雖然產物不同,但是都能除去鐵銹,故①不合題意;②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而不是氯化鋅,故②符合題意;③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又引入新的雜質硫酸鈉,故③符合題意。故選②③。6.【答案】(1)實驗二 盛稀鹽酸的試管中沒有明顯現象,盛稀硫酸的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2)H2SO4+Ba(NO3)2===BaSO4↓+2HNO3 H+ (3)NO【解析】(1)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變紅,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所以能區分稀鹽酸和稀硫酸的是實驗二,此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盛稀鹽酸的試管中沒有明顯現象,盛稀硫酸的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2)硫酸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化學方程式為H2SO4+Ba(NO3)2===BaSO4↓+2HNO3,圖中“”前后沒有發生變化,則“”代表的離子是H+。(3)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及個數不變,反應物中有3個銅原子,8個氫原子,8個氮原子,24個氧原子,生成物中有3個銅原子,8個氫原子,6個氮原子,22個氧原子,所以X是NO。7.【答案】 (1)①(2)不能;HCl氣體溶于水生成鹽酸,增加了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條件變化。【解析】(1)比較實驗①和②的數據,確定哪些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進而確定對反應速度影響的因素,判斷哪個假設是正確的;(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探究一個因素的影響時,必須控制氣體變量相同,更不能增加新的變量,否則會得不到正確的結論。【解答】(1)比較實驗①和②可知,鋁片的質量相同、酸的pH值相同、加入的陽離子相同,只有加入的酸根離子不同,因此可以得出:Cl-能促進鋁和酸的反應,SO42-對反應無影響,即正確的假設是①;(2)若將第2組實驗中添加的試劑NaCl改為HCl,不能完成探究認為,因為:HCl氣體溶于水生成鹽酸,增加了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條件變化,應該保持氫離子的濃度不變。2022-2023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三)常見的酸(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