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四):常見的酸(2)【word,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四):常見的酸(2)【word,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一、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 反應情況 化學方程式
與指示劑作用 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與活潑金屬反應 生成鹽和氫氣 Zn+H2SO4 = ZnSO4+H2↑Fe+2HCl = FeCl2+H2↑
與金屬氧化物反應 生成鹽和水 Fe2O3+3H2SO4 = Fe2(SO4)3+3H2OFe2O3+6HCl = 2FeCl3+3H2OCuO+H2SO4 = CuSO4+H2OCuO+2HCl = CuCl2+H2O
與堿反應 生成鹽和水 Cu(OH)2+H2SO4 = CuSO4+2H2OMg(OH)2+2HCl=MgCl2+2H2O
與某些鹽反應 生成新鹽和新酸 Na2CO3+H2SO4 = Na2SO4+H2O+CO2↑HCl+AgNO3 = AgC1↓+HNO3BaCl2+H2SO4 = BaSO4↓+2HCl
【溫馨提示】
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由于酸根離子不同,不同酸也有各自的特性,如稀硫酸與BaCl2溶液的反應,稀鹽酸與AgNO3溶液的反應。
濃硫酸、硝酸有很強的氧化性,與金屬反應不能生成H2,而是生成水。所以酸的通性通常指的是鹽酸和稀硫酸,而不是指濃硫酸和硝酸。
二、鹽酸與硫酸的用途
酸 用途
鹽酸(HCl) 重要化工產品,用于金屬表面除銹、制造藥物(如鹽酸麻黃素氯化鋅)等;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可幫助消化
硫酸(H2SO4)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產化肥、農藥、火藥、染料以及冶煉金屬、精煉石油和金屬除銹等。濃硫酸有吸水性,在實驗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劑
【溫馨提示】
水溶液中常見的金屬離子的顏色:Cu2+呈藍色,Fe3+呈黃色,Fe2+呈淺綠色,其他金屬離子一般無色,如Na+、Mg2+、Al3+等。
濃硝酸和濃鹽酸、濃硫酸一樣具有強烈的腐蝕性。硝酸具有揮發性,且見光易分解,所以需要密封保存在棕色的試劑瓶中。
例1、下列四個實驗中,不能體現堿的通性的是( )
A. B. C. D.
例2、向一定量硫酸溶液中,分別加入足量的水、金屬鋅、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鋇溶液,圖示正確的是( )
A. B. C. D.
例3、“探險隊員”——鹽酸,不小心走進了科學迷宮,不知怎樣走出來,因為迷宮有許多“吃人的野獸”(即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或水溶液),鹽酸必須避開它們,否則就無法通過.
(1)請你幫助他走出迷宮(請用圖中物質前的序號依次連接起來表示他所走的路線)入口→________→出口.
(2)在能“吃掉”鹽酸的化學反應中,屬于酸和堿中和反應的有________個,其中能“吃掉”鹽酸的鹽是________.
(3)在不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中,寫出一個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例4、老師用下圖所示裝置為同學們做了一個興趣實驗。已知裝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試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鹽酸。小資料:HCl氣體極易溶于水。

(1)打開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甲同學認為通過B中的現象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你認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并說明原因________。
(2)一段時間后,關閉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開彈簧夾K2及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過氧化氫溶液流入錐形瓶后,立即關閉E中的活塞,并用彈簧夾K2夾緊橡皮管。C中可能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
例5、為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某化學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A試管中的實驗現象為________
(2)將反應后D、E試管中的廢液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觀察到燒杯中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現。將燒杯中的混合物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同學們對濾液中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________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同學們馬上否定了猜想四,請問他們否定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
(3)【設計實驗】請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碳酸鈉溶液。 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 滴加________(填名稱)。 產生氣泡 猜想三成立
(4)【遷移拓展】稀鹽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
1.下列關于H2SO4性質描述中,不屬于酸的通性的是( )
A. 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B. 與NaOH發生中和反應
C. 濃硫酸滴到白紙上使紙變黑 D. 與Mg反應放出氫氣
2.向盛有一定質量表面被氧化的鎂條的燒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濃度的鹽酸溶液。下列能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B. C. D.
3.向盛有20g10%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鹽酸,下列是關于溶液總質量或溶液pH隨鹽酸質量變化的關系圖(Q點表示恰好完全反應)。其中正確的是( )
4.如圖為硫酸性質的知識歸納,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若鹽為BaCl2溶液,則反應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若堿為NaOH溶液,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證明兩者發生了反應
C.若金屬氧化物為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這一性質,除去鐵銹
D.若金屬為Mg和Zn,將質量相等且過量的兩種金屬與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Mg產生的氫氣多
5.學了酸的化學性質,某同學以稀硫酸為主題,繪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維導圖。
(1).若用Cu(OH)2實現②,會得到 色溶液。
(2).若想實現③,得到淺綠色溶液,可選用的單質是 。
(3).若選用BaCl2溶液實現⑤,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6.某班同學為驗證酸的化學通性,做了五組實驗。分析并回答問題。
(1)A組試管中都產生H2 , 若要制得較純的H2 , 選稀硫酸而不選鹽酸的原因是________;
(2)B組試管中實驗現象相同,該現象是________;
(3)寫出C組任一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4)上述五組實驗中沒有體現酸的通性的是________(填序號)。
7.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5g于燒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滴加稀鹽酸的質量與產生氣體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注:CaCl2與稀鹽酸不能發生反應)。求:
(1)混合物中CaCO3的質量。
(2)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
(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1.酸具有通性是因為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的緣故;不同的酸還具有不同的個性,是因為酸根離子不同的緣故.下列酸的性質中,不屬于酸的通性的是( )
A. 酸能與鋅粒反應生成氣體 B. 稀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C. 醋酸能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D. 稀鹽酸能除鐵銹
2.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鐵粉末的燒杯中不斷加入稀鹽酸,燒杯中相關量的變化與圖像相符的是(  )
3.表面布滿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鐵釘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容器內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ab段的化學反應:Fe+H2SO4=FeSO4+H2↑
B. be段的化學反應:Fe2O3+3H2SO4=Fe2(SO4)3+3H2O
C. 影響cd段壓強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溫度
D. d點時恰好完全反應,且d點溫度高于a點
4.在學習了酸的化學性質之后,某實驗小組選用稀鹽酸做了如圖所示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能產生氣泡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
(2)寫出 C 燒杯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3)D 燒杯中,溶液由紅色變為________色,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4)同學們進一步對 D 燒杯中反應后的溶液進行探究,對其溶質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種溶質;猜想二:含有兩種溶質。為了驗證上述猜想,進行如下實驗,請完成下列表格。
實驗操作 測定結果 得出結論
用玻璃棒蘸取D 燒杯中反應后的溶液,滴在 pH 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pH<7 猜想________正確,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
小組同學選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重復實驗,證明了硫酸與鹽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
5.軍軍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想通過實驗制備NO氣體并驗證它的性質。在查閱資料后得知:①NO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有毒,難溶于水的氣體,②NO常溫下能與氧氣迅速反應,生成紅棕色的NO2氣體,NO2能和水反應,3NO2+H2O=2HNO3+NO③實驗室常用銅與稀硝酸反應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H2O。他們設計了以下裝置圖。
(1)圖中A儀器的名稱為________。
(2)若試管C中是空氣,E為尾氣吸收裝置,試管D中液體是紫色石蕊溶液,則打開A中活塞后,試管C中的現象是________。試管D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
(3)做完本實驗后他們討論以銅和稀硝酸為主要原料制取Cu(NO3)2時設計了兩種方案:
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H2O;
方案二:2Cu+O2 2CuO,CuO+2HNO3=Cu(NO3)2+H2O。
你認為以上兩種方案中哪一方案更好。并說明理由。________(理由答出兩點)
答案及解析
例1、【答案】 A
【解析】堿的通性包括: ①堿使指示劑變色;
②堿 + 酸 = 鹽 + 水 ③堿 + 某些非金屬氧化物= 鹽 + 水 ④堿 + 某些鹽 = 新堿 + 新鹽
【解答】A.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就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的結合,堿的共性是氫氧根離子顯示的性質,故A錯誤,符合題意;
B.2NaOH+CuSO4=Na2SO4+Cu(OH)2↓,體現堿的通性:堿 + 某些鹽 = 新堿 + 新鹽 ,故B不合題意;
C.石灰水(Ca(OH)2)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體現堿的通性:堿使指示劑變色,故C不合題意;
D.NaOH+CO2=Na2CO3+H2O,體現堿的通性:堿 + 某些非金屬氧化物= 鹽 + 水,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例2、【答案】 D
【解析】(1)酸被稀釋后,酸性減小,pH增大;堿被稀釋后,減小減小,pH減小。但是無論怎樣,二者都不會有原來的堿性變成酸性,或由酸性變成堿性。
(2)根據生成氫氣的開始時間分析;
(3)分析開始時溶液質量是否為零;
(4)根據沉淀生成的情況判斷。
【解答】A.硫酸溶液加水后,酸性減小,pH增大,但是絕對不會等于7,甚至大于7,故A錯誤;
B.金屬鋅加入硫酸溶液后,馬上會有氫氣產生,不會隔一段時間,故B錯誤;
C.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前,硫酸溶液的質量也不是零,故C錯誤;
D.隨著氯化鋇的加入,沉淀的質量不斷增大;當硫酸完全反應后,沉淀的質量不再增大,故D正確。
故選D。
例3、【答案】 (1)③⑥⑩⑦ (2)2;碳酸鈉(3)NaCl+AgNO3=AgCl↓+NaNO3
【解析】鹽酸是氫氯酸的俗稱,是氯化氫(HCl)氣體的水溶液,為無色透明的一元強酸。鹽酸具有極強的揮發性,因此打開盛有濃鹽酸的容器后能在其上方看到白霧,實際為氯化氫揮發后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產生的鹽酸小液滴。
【解答】(1)解決該題應該找出一條不能和鹽酸發生反應的物質構成的路路線。酸的化學性質有:能夠和酸堿指示劑變色,能夠和活潑金屬反應,能夠和金屬氧化物反應,能夠和堿反應,能夠和某些鹽反應。活潑金屬即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前的金屬,酸和金屬氧化物、堿、鹽發生的反應是復分解反應,因此必須有水、沉淀或氣體生成。利用圖示的物質對相關的與鹽酸不能反應的物質作出判斷即可,由于鹽酸不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酸、氯氣反應,故答案為:③→⑥→⑩→⑦→ → 。
(2) 中和反應是酸與堿反應,根據堿的種類確定中和反應的個數,堿有2種所以中和反應有2個;能與鹽酸反應的鹽只有碳酸鈉。
(3) 不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有:③⑥⑩ ,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的反應物是氯化鈉、硝酸銀,生成物是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在氯化銀后面標上沉淀符號,所以方程式是:NaCl+AgNO3═AgCl↓+NaNO3, 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類型,屬于復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1)③⑥⑩⑦ (2)2;碳酸鈉(3)NaCl+AgNO3═AgCl↓+NaNO3
例4、【答案】(1)Ca(OH)2+CO2=CaCO3↓+H2O;不合理,濃鹽酸有揮發性,使產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氯化氫氣體
(2)澄清石灰水又變澄清,且有氣泡產生
【解析】(1)在裝置C中,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據此寫出反應的方程式。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說明B中有酸性物質生成;不但二氧化碳和水能夠形成碳酸,濃鹽酸揮發出的HCl氣體溶于水也會形成稀鹽酸,據此分析判斷;
(2)E中的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水,從而使D裝置內氣壓增大,將其中的稀鹽酸壓入裝置C。于是稀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了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據此描述C中的實驗現象。
【解答】(1)打開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CO2=CaCO3↓+H2O 。甲同學認為通過B中的現象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我認為他的看法是不合理,原因是:濃鹽酸有揮發性,使產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氯化氫氣體。
(2)C中可能出現的現象是:澄清石灰水又變澄清,且有氣泡產生。
例5、【答案】(1)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2)NaCl和Na2CO3;稀鹽酸會與氫氧化鈣反應不能共存
(3)無沉淀產生(無現象);稀鹽酸(或稀硫酸)
(4)氫離子(或H+)
【解析】(1)根據酸堿指示劑的性質解答;
(2)【作出猜想】產生的氣泡肯定是二氧化碳,應該是E中的碳酸鈉和D中的稀鹽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是碳酸鈣,應是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根據反應產物和反應物是否有剩余進行猜想。根據稀鹽酸和氫氧化鈣的反應分析猜想四錯誤的理由。
(3)①如果存在氯化鈣,那么加入碳酸鈉溶液后肯定后有碳酸鈣沉淀生成;
②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據此解答。
(4)酸由氫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因為都具有氫離子,所以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解答】(1)A試管中的實驗現象為: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2)【作出猜想】E中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而氯化鈉不與D中的物質反應,溶質肯定含有氯化鈉;
猜想一:E中的碳酸鈉恰好和D中的氯化鈣完全反應,那么溶質只有氯化鈉;
猜想二:D中的氯化鈣有剩余,溶質為氯化鈉和氯化鈣;
猜想三:E中的碳酸鈉有剩余,溶質為氯化鈉和碳酸鈉;
猜想四:氫氧化鈣和稀鹽酸都有剩余,溶質為氯化鈉、氫氧化鈣和稀鹽酸。
猜想四錯誤的理由:稀鹽酸與氫氧化鈣反應,二者不能共存。
(3)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碳酸鈉溶液。 無沉淀產生(無現象)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 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 產生氣泡 猜想三成立
(4)【遷移拓展】稀鹽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或H+)。
1.【答案】 C
【解析】根據酸能與指示劑反應、與酸反應、與活潑金屬反應,但濃硫酸的脫水性是濃硫酸的特殊性質分析。
【解答】A、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屬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題意;
B、酸和堿能發生中和反應,所以硫酸與氫氧化鈉可發生中和反應,不符合題意;
C、 濃硫酸滴在白紙上變黑,是濃硫酸的特殊性質脫水性,不是酸的通性,符合題意;
D、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硫酸與鎂能反應屬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答案】 C
【解析】稀鹽酸先和表面的氧化鎂反應,再和里面的鎂單質反應,據此分析即可。
【解答】A.稀鹽酸先和表面的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因此開始一段時間內沒有氫氣生成,故A錯誤;
B.稀鹽酸先和表面的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等氧化鎂完全反應后,鎂單質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由于后者有氣體生成會造成溶液質量減小,所以后者溶液質量的增加速度小于前者,即圖線的傾斜角度小于前者。當鎂完全反應后,溶液質量的增加量再次等于加入的稀鹽酸的質量,圖線傾斜角度變大,肯定不是平行的,故B錯誤;
C.兩個反應的產物都是氯化鎂,因此氯化鎂的質量隨鹽酸質量的增大而增大。當完全反應后,氯化鎂的質量保持不變,故C正確;
D.在反應進行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加入稀鹽酸生成氯化鎂,因此溶液始終保持中性。當完全反應后,隨著稀鹽酸的加入,溶液的pH逐漸減小,故D錯誤。
故選C。
3.【答案】B
【解析】A、設與20g10%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反應時,消耗7.3%的稀鹽酸的質量為x,20g10%氫氧化鈉溶液中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是:20gx10%=2g.
NaOH + HC1 = NaCl + H2O
40 36.5
2g xx7.3%
解得x=25g,因此Q點對應的橫坐標應該是25,選項A錯誤;
B、與20g10%氫 氧化鈉溶液恰好反應時,消耗7.3%的稀鹽酸的質量為25g,溶液總質量為45g,選項B正確;
C、Q點對應的橫坐標應該是25,選項C錯誤;
D、該反應是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圖像的起點位置從大于7開始逐漸減小,當稀鹽酸過量時,溶液的pH<7,選項D錯誤。故選B.
4.【答案】D
【解析】若金屬為Mg和Zn,將質量相等且過量的兩種金屬與一定量的稀硫酸完全反應,則硫酸中的氫元素被全部置換出來,所以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
5.【答案】 (1)藍(2)Fe(3)BaCl2+H2SO4=BaSO4$+2HCl
【解析】根據氫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分析;
(2)根據鐵與硫酸反應生成淺綠色亞鐵鹽溶液分析;
(3)根據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分析。
【解答】(1)氫氧化銅與硫酸反應會得到藍色硫酸銅溶液;
(2)鐵與硫酸反應會產生硫酸亞鐵淺綠色溶液;
(3)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反應方程式為BaCl2+H2SO4=BaSO4↓+2HCl ;
故答案為:(1)藍;(2)Fe;(3) BaCl2+H2SO4=BaSO4↓+2HCl 。
6.【答案】 (1)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氯化氫氣體,使制得的氫氣中混有氯化氫氣體
(2)紅棕色固體逐漸減少,溶液變成黃色
(3)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4)D
【解析】鹽酸是氫氯酸的俗稱,是氯化氫(HCl)氣體的水溶液,為無色透明的一元強酸。鹽酸具有極強的揮發性,因此打開盛有濃鹽酸的容器后能在其上方看到白霧,實際為氯化氫揮發后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產生的鹽酸小液滴。
【解答】(1) A組試管中都產生H2。若要制得較純的H2 , 選稀硫酸而不選鹽酸的原因是鹽酸有揮發性或鹽酸會揮發出氯化氫氣體或制得的氫氣中混有氯化氫氣體。
(2) B組試管中實驗現象相同,該現象是紅色(或紅棕色)固體逐漸減少,溶液變成黃色。
(3) C組任一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
(4) 上述五組實驗中沒有體現酸的通性的是D,因為該組反應不是氫離子表現出來的,而是酸根離子表現出來的性質。
故答案為:(1)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氯化氫氣體,使制得的氫氣中混有氯化氫氣體 (2) 紅棕色固體逐漸減少,溶液變成黃色 (3) 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 (4)D
7.【答案】(1)混合物中CaCO3的質量為 ; x=10g
(2)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7.3%
(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14.6%
【解析】(1)根據圖像確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利用比例關系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即可;
(2)根據乙圖確定消耗稀鹽酸的質量,根據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HCl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出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即可。
(3)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用混合物質量減去碳酸鈣質量得到原來氯化鈣的質量,將前后兩個氯化鈣的質量相加得到溶質質量。根據混合物質量+稀鹽酸質量-二氧化碳質量得到溶液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
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x,HCl的質量為y,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y z 4.4g
; 解得:x=10g;
; 解得:y=7.3g;
; 解得:z=11.1g。
1.【答案】 B
【解析】酸的通性有:
①和指示劑發生顯色反應;②和活潑金屬反應;③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④和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⑤和部分鹽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
【解答】A.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屬于酸的通性,故A不合題意;
B.硫酸能夠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但是其它的酸例如鹽酸不能和氯化鋇反應,故該項不屬于酸的通性,故B符合題意;
C.酸能與鹽(碳酸鈣反應),該項是酸的通性,故C不合題意;
D.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屬于酸的通性,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2.【答案】A
【解析】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所以溶液中鐵元素的質量從零開始逐漸增加,增加到一定值后不再變化;隨著稀鹽酸的加入,固體質量會逐漸減小到零;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且氯化鐵能溶于水,所以溶液質量隨稀鹽酸質量的變化曲線應先陡后緩;溶劑的質量開始增加的多,完全反應后,溶劑的質量增加的少。
3.【答案】 C
【解析】布滿鐵銹的鐵釘放入稀硫酸后,鐵銹先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這段時間內氣壓幾乎沒有變化,即ab段。鐵銹完全反應后,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同時放出熱量,容器內的壓強增大。即bc段。當反應完全結束后,不再產生氫氣和熱量,溫度不斷下降,直到與室溫相等,這段時間內氣壓減小,即cd段,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ab段的化學反應: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A錯誤;
B.be段的化學反應:Fe+H2SO4=FeSO4+H2↑ ,故B錯誤;
C.影響cd段溫度降低,壓強減小,影響壓強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溫度,故C正確;
D.d點時恰好完全反應,且d點溫度等于a點,也就是室溫,故D錯誤。
故選C。
4.【答案】 (1)BE(2)Fe2O3+6HCl═2FeCl3+3H2O
(3)無(4)二;鹽酸、氯化鈉;氫離子(或H+)
【解析】(1)根據酸與活潑金屬和碳酸鹽反應都能產生氣體分析;
(2)根據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分析;
(3)根據酚酞遇堿性溶液呈紅色,中性或酸性溶液呈無色分析;
(4)根據反應后溶液 pH<7說明鹽酸過量及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分析。
【解答】(1)B中鎂與鹽酸反應會產生氫氣、E中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兩實驗中有氣泡產生;
(2)C燒杯中為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方程式為 Fe2O3+6HCl═2FeCl3+3H2O ;
(3)D燒杯中,當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時,說明 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4)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溶液 pH<7 ,說明反應后溶液中有鹽酸存在,則猜想二正確,溶液中溶質為鹽酸和氯化鈉; 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氫離子;
故答案為:(1)BE;(2)Fe2O3+6HCl═2FeCl3+3H2O ;(3)無;(4)二;鹽酸和氯化鈉;氫離子 (或H+) 。
5.【答案】(1)分液漏斗(2)出現紅棕色氣體;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3)方案二,因為方案二中沒有有害氣體產生,原料(硝酸)的利用率高
【解析】(1)根據所指儀器的名稱解答;
(2)裝置A中的稀硝酸和B中的金屬銅反應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與C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二氧化氮在D中與水生成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3)可從反應產物是否有害以及原料的利用率等角度思考解答。
【解答】(1)圖中A儀器的名稱為分液漏斗。
(2)若試管C中是空氣,E為尾氣吸收裝置,試管D中液體是紫色石蕊溶液,則打開A中活塞后,試管C中的現象是出現紅棕色氣體。試管D出現的現象是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3)我認為方案二更好一些,理由是:方案二中沒有有害氣體產生,原料(硝酸)的利用率高。
2022-2023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四)
常見的酸(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临漳县| 石泉县| 彰化县| 濮阳市| 宁阳县| 赞皇县| 晋中市| 灵石县| 十堰市| 山丹县| 商都县| 龙山县| 龙海市| 阳原县| 兴仁县| 酒泉市| 固原市| 广西| 武宣县| 宜阳县| 安丘市| 水富县| 田阳县| 安化县| 襄城县| 新宾| 岳阳市| 蓬溪县| 驻马店市| 辽中县| 河间市| 安丘市| 化州市| 修文县| 固安县| 沧州市| 拜城县| 贞丰县| 进贤县| 三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