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十一):金屬的化學性質(1)【word,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十一):金屬的化學性質(1)【word,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一、金屬與氧氣反應
(一)有些金屬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
(1)在常溫下,金屬鋁的表面易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它能阻止金屬鋁繼續被空氣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A1+3O2 = 2Al2O3
(2)在常溫下,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會被氧化而生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二)有些金屬能在空氣中燃燒
2Mg+O2點燃2MgO
現象是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鎂),放出熱量。
(三)有些金屬在空氣中不燃燒,但能在氧氣(純氧)中燃燒
3Fe+2O2點燃Fe3O4
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放出熱量。
(四)有些金屬雖不能燃燒,但在加熱的條件下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
2Cu+O2 △ 2CuO
現象是銅絲表面由紫紅色變成黑色。
(五)金等金屬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
二、金屬與酸的反應
(1)鎂、鋅等金屬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發生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氫氣。金屬表面會有氣泡出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Mg+2HCl = MgCl2+H2↑ Zn+2HCl = ZnCl2+H2↑
Mg+H2SO4 = MgSO4+H2↑ Zn+H2SO4 = ZnSO4+H2↑
將燃著的木條接近有氣泡產生的試管,松開拇指發現氣體燃燒,此氣體即為氫氣。
(2)銅、銀等金屬不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放入兩種酸中無明顯現象。
(3)金屬活動性順序
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位于氫前面的金屬才能和鹽酸、稀硫酸反應,放出氫氣,但反應的劇烈程度(產生氣泡的速率)不同。越左邊的金屬與酸反應速率越快,銅和以后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
(4)置換反應
(1)定義:指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三、金屬與某些鹽溶液的反應
把經除油、除銹處理的潔凈的鐵絲、銅絲分別放入幾種鹽溶液中,實驗記錄如下表: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鐵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 鐵絲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 Fe+CuSO4 = FeSO4+Cu
銅絲浸入硫酸亞鐵溶液中 無現象
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 銅絲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物質,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Cu+2AgNO3 = Cu(NO3)2+2Ag
結論: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鐵>銅>銀,即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鹽的水溶液中置換出來。
(1)在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活動性就越強。
(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可以把酸(非氧化性酸)里的氫置換出來,而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把酸(非氧化性酸)里的氫置換出來。這里的酸通常指鹽酸和稀硫酸而不是濃硫酸(或硝酸),因為金屬與濃硫酸(或硝酸)等反應不產生氫氣。
(3)一種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能把另一種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鹽的水溶液中置換出來。
(4)K、Ca、Na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太強,在與鹽溶液反應時,會先與溶液中的水發生反應,生成對應的堿和氫氣,堿再與鹽發生復分解反應。
例1、小科為驗證鋅、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下列四種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例2、用等質量的鋅、鐵、鎂三種金屬分別與三份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充分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反應后可能沒有剩余的金屬是鋅和鐵
B. 反應后不一定有剩余的金屬是鎂
C. 根據圖像分析,金屬鎂產生氫氣最多
D. 曲線X、Y、Z分別表示鋅、鐵、鎂的反應情況
例3、為探究鎂、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小濤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請完成下列問題:
(1)同學們經討論后認為該方案可以優化,________試管的實驗是多余的;
(2)去掉多余的實驗,同學們將另兩只試管中反應后的物質倒入同一大燒杯中,一段時間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則組成濾渣的所有可能是 ________。
1.將一定量的銅鋅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銀溶液的燒杯中,不斷攪拌,充分反應后過濾。向得到的濾渣和濾液中分別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均無現象,則濾渣中(  )
A.一定有銀,可能有銅和鋅
B.一定有銀,可能有銅,一定沒有鋅
C.一定有銀和銅,可能有鋅
D.一定有銀和銅,一定沒有鋅
2.通過實驗可以比較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下列裝置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 B.
C. D.
3.如圖所示的四個圖像,分別對應四種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
A.①分別向等質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別向等質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質量、不同濃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別向等質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別向等質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質量、等濃度且足量的稀硫酸
4.含銅離子的鹽溶液一般呈藍色,但老師在做氧化銅粉末與新配制的稀鹽酸反應實驗時,反應后的溶液卻是綠色的,這是怎么回事呢 他們對此進行了科學探究:
猜想一:生成物中除銅離子外可能還有其它離子;
猜想二:可能與銅離子濃度偏大有關;
(1)為了驗證猜想一,同學們先查閱了常見離子的顏色,知道了亞鐵離子的顏色為淺綠色。于是,他們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金屬鋅,結果在鋅表面只生成紅色固體,則證明猜想一是________。
(2)為了驗證猜想二,上網進行了查詢,發現氯化銅溶液的顏色與溶液的濃度有關,見下表。那么,實驗若要得到藍色的氯化銅溶液,老師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溶液濃度 溶液很濃 溶液較濃 溶液很稀
溶液顏色 黃色 綠色 藍色
(3)進一步查閱網上資料可知:氯化銅溶液的顏色變化的真正原因是氯離子的濃度不同產生的。為了驗證上述資料是否正確。小寧同學向反應后藍色的溶液中加入NaCI固體, 溶液出現________,則該資料是正確的。
5.某金屬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鋅、鐵和銅,課外興趣小組將500克稀硫酸溶液不斷加到50克金屬混合物中得到如下數據:
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溶液的質量/克 100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體的質量/克 37 24.9 a 3 3
(1)表格中“a”的值為________;
(2)其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
(3)第2次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________。
1.某同學為確認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鋁還是鐵,剪取金屬片打磨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種不同方法進行檢驗。這樣設計的依據是( ) 。
A.活潑金屬易與氧氣反應
B.鐵與鋁有不同的物理性質
C.排在氫前面的金屬可以把酸中的氫置換出來
D.活動性較強的金屬可把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2.為比較Zn、Cu、Ag的金屬活動性順序,以及它們置換酸中的氫的能力,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四個實驗,其中不必進行的實驗是( )
A. B. C. D.
3.現有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種金屬,分別放入三份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顯+2價)。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乙、丙依次可能是Mg、Zn、Fe B. 金屬活動性:甲>乙>丙
C. 相對原子質量:乙>丙>甲 D. 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
4.能用金屬與同一種酸反應制取的化合物是(  )
A.CuCl2、AlCl3 B.ZnCl2、MgCl2
C.Fe2(SO4)3、FeSO4 D.NaCl、K2SO4
5.為探究鎂、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小濤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請完成下列問題:
(1)同學們經討論后認為該方案可以優化,________試管的實驗是多余的;
(2)去掉多余的實驗,同學們將另兩只試管中反應后的物質倒入同一大燒杯中,一段時間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則組成濾渣的所有可能是 ________。
6.某科學興趣小組為研究不同金屬跟稀硫酸反應的快慢,將甲、乙、丙、丁四種金屬片分別與相同體積、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反應,觀察30秒內產生的氫氣泡的多少,記錄在下表中。(“+”越多表示產生的氣泡越多)
金屬 甲 乙 丙 丁
氫氣泡的多少 ++ ++++ +++ +
(1)從實驗結果可看出,甲、乙、丙、丁四種金屬與稀硫酸反應由快到慢的順序是________。
(2)要獲得令人信服的實驗結論,除了稀硫酸的體積和溶質質量分數必須相同外,4種金屬的________也必須相同。
7.為探究比較鋅和鋁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設計的實驗方案:向表面積相同的鋁片和鋅粒中分別加入鹽酸。寫出鋅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小芳將去膜和未去膜的鋁片分別放入鹽酸中,發現前者比后者反應快,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3).小芳在(2)實驗中,還觀察到有“灰黑色沉淀”這一異常現象出現。
【提出問題】鋁與鹽酸反應出現的灰黑色沉淀的組成是什么?
【查閱文獻】鋁在顆粒較小時為灰黑色;AlCl3 為無色透明晶體或白色而微帶淺黃色的固體,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設】假設 a:該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 ; 假設 b:該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 AlCl3;
假設 c:該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難溶于酸的物質。
【設計并完成實驗】取灰黑色沉淀分別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編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① 加入適量稀鹽酸 出現微量氣泡,固體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② 加入適量蒸餾水 固體部分溶解
③ 加入適量無水乙醇 固體部分溶解
【得出結論】由實驗①可判斷假設 c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結合② 和③可得出該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
(4).你認為(1)中小明的實驗能否比較鋅和鋁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填“能” 或“不能”),分別從設計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體說明理由 。
答案解析
例1、【答案】 D
【解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將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鋅和銅都能與硝酸銀反應,只能說明它們的活動性比銀強,但是不能判斷鋅和銅活動性的大小,故A錯誤;
B.銀和硫酸鋅不反應,則鋅的活動性大于銀;銅和硝酸銀反應,則活動性銅大于銀,但是無法比較鋅和銅的活動性大小,故B錯誤;
C.銀和銅都不能與硫酸鋅反應,不能比較二者的活動性大小,故C錯誤;
D.鋅和硫酸銅反應,則鋅的活動性大于銅;銅和硝酸銀反應,則銅的活動性大于銀,那么三種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鋅>銅>銀,故D正確。
例2、【答案】 A
【解析】根據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可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鎂>鋅>鐵,因此與酸反應的快慢為:鎂>鋅>鐵。根據圖片可知,曲線X、Y、Z分別表示鎂、鋅和鐵的反應情況,故D錯誤;
根據圖片可知,金屬鐵生成的氫氣質量最多,故C錯誤;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2份氫氣,需要消耗鎂24份、鐵56份、鋅64份,即消耗金屬的質量大小:鎂<鐵<鋅。鎂和鋅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即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相等,那么二者的質量之比為:24:64,因此如果有一種金屬剩余,那么就是金屬鎂,故B錯誤;
當酸的質量足夠時,質量相等的鋅和鐵,生成氫氣的質量鐵大于鋅,因此反應后可能沒有剩余的金屬是鐵和鋅,故A正確。
例3、【答案】 (1)丙(2)Cu、Fe和Cu、Fe、Mg
【解析】(1)根據金屬能否與鹽溶液反應驗證金屬活動性強弱分析;
(2)根據銅不能與硫酸反應,鐵和鎂能與硫酸反應,濾渣中固體存在的順序為先強后強分析。
【解答】(1)甲試管可得出鎂的活動性大于鐵,乙試管可得出鐵的活動性大于銅,甲乙試管即可得出鎂、鐵、銅的活動性順序,丙可得出鎂的活動性大于銅,該實驗多余;
(2) 去掉多余的實驗,將另兩只試管中反應后的物質倒入同一大燒杯中,一段時間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氣泡產生,說明濾渣中一定有鐵和銅,可能有鎂,則組成濾渣的所有可能是 Cu、Fe和Cu、Fe、Mg。
故答案為:(1)丙;(2) Cu、Fe和Cu、Fe、Mg 。
1.【答案】B
【解析】由于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鋅>銅>銀,將一定量的銅鋅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銀溶液的燒杯中,不斷攪拌,鋅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當鋅反應完后,銅再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向濾渣和濾液中分別滴加稀鹽酸均無明顯現象,說明不含鋅、不含硝酸銀溶液。所以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可能含有銅,一定沒有鋅。
2.【答案】 D
【解析】根據金屬能否與酸或鹽溶液反應,從而證明金屬活動性強弱分析。
【解答】A、銀和銅都不與稀硫酸反應,只有鐵能與稀硫酸反應,只能證明鐵的活動性最強,不能證明銀和銅的活動性強弱,不符合題意;
B、銀和銅都不能與硫酸亞鐵溶液反應,只能證明鐵的活動性最強,不能證明銀和銅的活動性強弱,不符合題意;
C、銀和銅都不能與硫酸亞鐵溶液反應,只能證明鐵的活動性最強,不能證明銀和銅的活動性強弱,不符合題意;
D、鐵能與硫酸銅反應,銀不能與硫酸銅反應,可證明鐵的活動性大于銅,銅的活動性大于銀,可證明三金屬活動性強弱,符合題意;
3.【答案】C
【解析】銅與稀硫酸不反應,不能產生氧氣,A錯誤;等質量、不同濃度的稀硫酸中硫酸質量不相等,與等質量且足量的鋅反應時生成氫氣質量不相等,20%硫酸產生的氫氣多,B錯誤;足量金屬與等量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相等,鎂的金屬活動性大于鋅,反應速率快,C正確;等質量兩種金屬與足量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不相等,鎂產生氫氣多,鎂的金屬活動性大于鋅,反應速率快,D錯誤。
4.【答案】 (1)錯誤的
(2)稀釋原鹽酸溶液(或減少加入的氧化銅的質量、對實驗后的氯化銅溶液加水稀釋)
(3)由藍色變成綠色
【解析】(1)根據鋅能與亞鐵鹽發生反應分析;
(2)根據溶液濃度影響溶液顏色可通過加水稀釋來驗證分析;
(3)根據氯離子濃度影響溶液顏色可通過增加氯離子來驗證分析。
【解答】(1)鋅的活動性大于鐵,若溶液中有亞鐵離子則加入鋅后會置換出鐵,但現象是鋅表面只生成紅色固體,說明溶液中沒有亞鐵離子,猜想一錯誤;
(2)由資料可知氯化銅溶液的顏色與溶液的濃度有關,則可采取稀釋原鹽酸溶液觀察顏色的變化來證明猜想的正確性;
(3)要證明氯化銅溶液的顏色變化的真正原因是氯離子的濃度不同產生,可向溶液中加入其它含氯離子的物質,通過顏色的轉變來實現;
故答案為:(1)錯誤的;(2)稀釋原鹽酸溶液(或減少加入的氧化銅的質量、對實驗后的氯化銅溶液加水稀釋);(3)由藍色變成綠色 。
5.【答案】(1)13.7
(2)繼續加入100g硫酸,所以在13.7的基礎上繼續減少11.2g剩余2.5g,結果是剩余3g,說明硫酸過量,鐵完全反應。
100g硫酸對應鋅的減少量為13g,
設100g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Zn+H2SO4=ZnSO4+H2↑
65 98
13g x
; 解得:x=19.6g;
則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3)FeSO4、ZnSO4
【解析】(1)在鋅、鐵和銅三種金屬,鋅和鐵都能和硫酸反應,只有銅不和硫酸反應,所以不斷加入硫酸最后剩余的是銅,也就是銅的質量為3g.由于鋅鐵的活動性是鋅比鐵活潑,根據金屬反應的優先原則,鋅先和硫酸反應,等到鋅完全后鐵才能和硫酸反應,據此分析計算a的值;
(2)根據第1組數據可知,加入100g稀硫酸,固體質量減少13g,即有13g鋅完全反應,根據鋅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硫酸溶質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它的溶質質量分數。
(3)根據前面的分析,確定第2次時參加反應的物質,從而確定溶質種類。
【解答】(1)在鋅、鐵和銅三種金屬,鋅和鐵都能和硫酸反應,只有銅不和硫酸反應,所以不斷加入硫酸最后剩余的是銅,也就是銅的質量為3g.由于鋅鐵的活動性是鋅比鐵活潑,根據金屬反應的優先原則,鋅先和硫酸反應,等到鋅完全后鐵才能和硫酸反應。
消耗等質量的硫酸,需要鋅和鐵的質量為65:56,也就是當加入等質量的酸,如果是同種金屬,則引起的固體質量變化相等,而現在加入第一次硫酸,引起的質量變化為:50g-37g=13g,而第二次是:37g-24.9g=12.1g,說明第一次加入酸,只有鋅參加了反應,第二次是鋅和鐵參加的反應。
此時如果100g硫酸消耗的鐵的質量為 , 而當加入第三次硫酸的時候只有鐵和硫酸反應,所以可知固體在24.9g的基礎上減少了11.2g,所以a=24.9g-11.2g=13.7g。
(2)綜上所述,繼續加入100g硫酸,所以在13.7的基礎上繼續減少11.2g剩余2.5g,結果是剩余3g,說明硫酸過量,鐵完全反應。
100g硫酸對應鋅的減少量為13g,
設100g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Zn+H2SO4=ZnSO4+H2↑
65 98
13g x
; 解得:x=19.6g;
則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3)第2次反應結束后,鋅已經完全反應,而鐵沒有完全反應,那么溶質為硫酸鋅和硫酸亞鐵,即 FeSO4、ZnSO4 。
1.【答案】 D
【解析】根據金屬能否與鹽反應是利用活動性較強的金屬可把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分析 。
【解答】鋁的活動性大于鋅和鐵,能與氯化鋅溶液、氯化亞鐵溶液反應,鐵的活動性小于鋅,不能與氯化鋅溶液反應,所以題中設計依據是活動性較強的金屬可把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
2.【答案】 B
【解析】根據金屬能否與酸或鹽發生反應驗證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分析。
【解答】A實驗可證明鋅的活動性大于氫,B能證明鋅的活動性大于銅,C能證明銅的活動性小于氫,D能證明銅的活動性大于銀,所以ACD即可證明三金屬的活動性強弱,B不需進行;
3.【答案】 D
【解析】(1)(2)金屬越活潑,反應速率越快,反應需要時間越短;
(3)根據甲、乙、丙的化合價模擬寫出方程式,從而找到生成氫氣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的對應關系即可;
(4)反應生成的氫氣中的氫元素完全來自于硫酸,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由圖中信息可知,完全反應所需時間:乙<甲<丙,金屬活動性強弱是:乙>甲>丙,甲、乙、丙依次不可能是Mg、Zn、Fe,故A錯誤;
B.由上述分析可知,金屬活動活動性強弱是乙>甲>丙,故B錯誤;
C.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顯+2價,稀硫酸足量,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生成的氫氣質量越小,因此相對原子質量:丙>乙>甲,故C錯誤;
D.生成的氫氣中的氫元素完全來自于硫酸,因此生成氫氣質量越大,消耗硫酸質量越大,則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故D正確。
4.【答案】B
【解析】銅的活動性較弱,與酸不反應,A錯
鐵與酸反應生成亞鐵離子,C錯
鈉與鉀活動性很強,能與水反應生成堿再與酸反應
5.【答案】(1)丙 (2)Cu、Fe和Cu、Fe、Mg
【解析】(1)根據金屬能否與鹽溶液反應驗證金屬活動性強弱分析;
(2)根據銅不能與硫酸反應,鐵和鎂能與硫酸反應,濾渣中固體存在的順序為先強后強分析。
【解答】(1)甲試管可得出鎂的活動性大于鐵,乙試管可得出鐵的活動性大于銅,甲乙試管即可得出鎂、鐵、銅的活動性順序,丙可得出鎂的活動性大于銅,該實驗多余;
(2) 去掉多余的實驗,將另兩只試管中反應后的物質倒入同一大燒杯中,一段時間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氣泡產生,說明濾渣中一定有鐵和銅,可能有鎂,則組成濾渣的所有可能是 Cu、Fe和Cu、Fe、Mg。
6.【答案】(1)乙>丙>甲>丁 (2)表面積
【解析】根據題目中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氣泡多少決定反應快慢及物質的接觸面積影響反應速率分析。
(1)由所給現象可知,金屬與酸反應時乙產生氣泡最多,其次是丙,其次是甲,丁產生氣泡最少,所以四種金屬與稀硫酸反應由快到慢的順序是乙>丙>甲>丁;
(2)對比實驗要求變量唯一,該實驗除了稀硫酸的體積和溶質質量分數必須相同外,4種金屬的表面積也必須相同
7.【答案】 (1)Zn+2HCl=ZnCl2+H2↑
(2)未去膜的鋁片表面有氧化鋁(氧化膜),氧化鋁先與鹽酸反應
(3)鋁(或鋁和氯化鋁);不成立;鋁和氯化鋁
(4)不能;設計方法角度:未控制金屬的純度、鹽酸的濃度等相關變量相同;操作可行性角度:操作中難以做到鋁片和鋅粒的表面積相同
【解析】根據鋅與鹽酸反應產生氯化鋅和氫氣,鋁表面有氧化鋁膜,及所給資料內容結合實驗現象判斷物質成分分析。
【解答】(1) 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方程式為Zn+2HCl=ZnCl2+H2↑ ;
(2) 未去膜的鋁片表面有氧化鋁(氧化膜),氧化鋁先與鹽酸反應,所以小芳將去膜和未去膜的鋁片分別放入鹽酸中,會發現前者比后者反應快;
(3)由查閱資料可知,鋁在顆粒較小時為灰黑色,所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鋁;
加入稀鹽酸有微量氣泡產生,固體全部溶解,說明假設c不成立,加適量蒸餾水,固體部分溶解,加無水乙醇,固體部分溶解,說明固體成分為鋁和氯化鋁;
(4)因小明的實驗中未控制鋅和鋁的純度,鹽酸的濃度等,所以不能比較二者金屬活動性強弱;
故答案為:(1)Zn+2HCl=ZnCl2+H2↑ ;(2)未去膜的鋁片表面有氧化鋁(氧化膜),氧化鋁先與鹽酸反應 ;(3)鋁(或鋁和氯化鋁);不成立;鋁和氯化鋁;(4)不能;設計方法角度:未控制金屬的純度、鹽酸的濃度等相關變量相同;操作可行性角度:操作中難以做到鋁片和鋅粒的表面積相同。
2022-2023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十一)
金屬的化學性質(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翔县| 穆棱市| 许昌县| 长春市| 阿拉善盟| 屯门区| 南雄市| 鹤峰县| 吴旗县| 孟村| 子长县| 红原县| 兰西县| 沐川县| 利川市| 秦安县| 攀枝花市| 买车| 常宁市| 竹山县| 色达县| 芦山县| 永登县| 松桃| 喀喇| 苍梧县| 临高县| 冕宁县| 东平县| 乌苏市| 镇康县| 泸水县| 宝丰县| 呼图壁县| 鄂尔多斯市| 南城县| 六盘水市| 景泰县| 康平县| 石城县| 金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