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認識人權的實質內容和目標,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的憲法原則。道德修養:知道我國憲法保護人權的內容十分廣泛。法治觀念: 知道我國積極支持和參與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健全人格:認識人權的實質內容和目標,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的憲法原則。責任意識:知道我國積極支持和參與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的憲法原則。難點: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具體做法。新知導入素材:三次撤僑1.在視頻中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2.通過視頻觀看,你們有什么感想?3.如果你是撤僑人員之一,你想對偉大祖國說些什么呢?4.在撤僑行動中體現了中國的什么精神?彰顯出中國政府保護海外公民安全的堅定決心!也門撤僑,從撤離路線設計到生活用品準備,從協調國際關系,到對外信息發布,無不展現出沉著理性和人間溫情,尤其是在維護公民安全上,更是堅定不移,充分彰顯了黨和政府對公民的關愛。現代國家的安全觀,是突顯公民安全的安全觀。中央倡導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就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堅持以人為本。面對也門的戰爭危機,中國最關注的是海外公民的人身安全。外交部長王毅的話表達了國家的態度:“我們牽掛著每一個人。”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新知講解人權是每個人作為人所應當享有的權利。2004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的憲法原則,要求我國各級國家機關樹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采取各種措施積極保護和促進人權。積極保護和促進人權。近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總體上實現了小康,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積極保護和促進人權。《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 -2020年 )》目錄導言一、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一)工作權利(二)基本生活水準權利(三)社會保障權利(四)財產權利(五)健康權利(六)受教育權(七)文化權利(八)環境權利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一)人身權利(二)獲選公正審判的權利(三)宗教信仰自由(四)知情權和參與權(五)表達權和監督權三、特定群體權利(一)少數民族權利(二)婦女權利(三)兒童權利(四)老年人權利(五)殘疾人權利四、人權教育和研究五、人權條約履行和國際交流合作六、實施和監督《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及其五大目標全面保障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依法保障公民權利政治權利充分保障各類特定群體權利深入開展人權教育積極參與國際人權工作五大目標國家中小學課程資源全面保障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小伙伴家鄉建設了留守兒童溫馨家園,暑假的時候也有志愿者陪著大家學習、生活和游戲。國務院決定從2014年起,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扶貧工作是一項關乎國家民生的大事,也是關乎到貧困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全面保障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我國實行義務教育制度政府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全面保障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家中小學課程資源老年人憑老年證免費乘坐公交車、逛公園,在社區還可以享受更多福利。特定群體權利2017年文化部印發《“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開展流動圖書車配備項目、城市24小時閱讀服務空間項目等,與各級各類圖書館相輔相成打造百姓身邊的公共閱讀場所。全面保障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素材:世界人權日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在這天,紅領巾小學六(1)班以“人權保護在身邊”為主題召開班會,同學們列舉了自己身邊的人權保護事例。請你對照《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 2020年)》 目錄,找一找他們說的分別是哪項人權,然后再說一說我們身邊的人權保護事例。社會保障權利我表姐今年上大學,她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不用擔心學費問題了。文化權利我家旁邊新建了一個公共圖書館,周末我可以去那里讀書。監督權我作為校報小記者,經常登錄市政府的網站查詢政府公布的要聞動態。我爺爺住的村子開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現在自來水的水質好多了。基本生活水準權利在我的家鄉西藏,很多學校都實行漢藏雙語教學。少數民族權利在發生疫情時,國家依法對病人、疑似病人等進行必要的隔離。健康權利“我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的減貧成就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最顯著標志之一。”——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李富君人權事業的進步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法治國家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享有的廣泛的基本權利,法律進步明確了公民享有的各項具體權利,規定了侵害權利的法律責任。尊重和保障人權素材:微信群內辱罵他人 被判侵犯名譽權賠償千元執法方面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應當樹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意識,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簡政放權。尊重和保障人權司法方面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保護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普法教育國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化,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形成全民守的氛圍和習慣,努力將人權理想變成現實。尊重和保障人權中國為7.7億人提供就業,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最大規模的社保體系和最大規模的基層民主選舉體系。這是最大的人權工程,也是最好的人權實踐。“中國參加聯合國國別人權審議時,120多個國家代表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認為中國是‘過去30年發展最快的國家’,書寫了‘生動的人權故事’。”社保體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副司長米鋒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口從5.4億增長到14億左右,人均預期壽命則從35歲增長到77歲。米鋒說,當前中國主要健康指標已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全民健康權利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參與。目前,我國已經參加了20余項國際人權條約,認真履行已參加的國際人權條約所規定的義務,開展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支持 參與國際人權事業素材:學生表演同工同酬用連線的方式把與下列公約對應的內容連起來。《兒童權利公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每個兒童有固有的生命權,各國應最大限度地確保兒童的生存與發展。凡會員國,應同工與現行決定報酬率的方法相適應的各種手段,促使并在于這種方法相一致的條件下保證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原則適用于全體工人。承諾禁止并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保證人人有不分種族、膚色或民族或人種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權利。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習近平國際人權事業素材:習近平:人權問題“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課堂總結在當今的國際社會,維護和保障人權是一項基本道義原則。是否合乎保障人權的要求已成為評判一個集體(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經濟上的)優劣的重要標準。我國對人權更是有強有力的保障。我國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憲法尊重和保障人權,并要求我國的國家機關樹立人權理念,并采取各種措施保護和促進人權。而且在國際社會中積極參與國際人權事業,為全世界的人權健康發展做著有力的貢獻。板書設計第4課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尊重和保障人權 憲法原則我國人權 十分廣泛國際人權事業 支持 參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三次撤僑.wmv 世界人權日.wmv 習近平:人權問題“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wmv 六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4課《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PPT教學課件(第三課時).ppt 學生表演同工同酬.wmv 微信群內辱罵他人 被判侵犯名譽權賠償千元.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