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二章 酸與堿華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第3節 重要的堿---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氫氧化鈉的和氫氧化鈣的主要化學性質;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學習用化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一步學習探究物質性質的方法。科學思維: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化學反應的本質,指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學習。探究實踐:由學生的探究活動歸納出堿的主要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態度責任:逐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認真仔細、獨立自覺的優良品質。復習導入1、氫氧化鈉俗稱 、 或 ;2、氫氧化鈉易 而質量會增大,應 保存;3、氫氧化鈣俗稱 、 ;的水溶液稱為 ;4、氫氧化鈣可通過 方法制取;其化學方程式為:;5、如果不慎沾上氫氧化鈉等堿溶液,應該先 ,再 。燒堿 火堿 苛性鈉熟石灰 消石灰潮解密封石灰水生石灰與水反應CaO+H2O=Ca(OH)2用大量的水沖洗涂上硼酸溶液活動:探究堿的化學性質實驗1、探究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酸堿性(1)取2支潔凈的試管,分別加入適量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再分別滴加幾滴酚酞試液,觀察到的現象:;(2)再另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適量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再分別滴加幾滴石蕊試液,觀察到的現象:;(3)試著測一測它們的pH: 。酚酞遇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變紅色石蕊遇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變紅色pH>7結論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水溶液呈堿性。堿溶液呈堿性。實驗2、探究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與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取2支潔凈的試管,分別加入適量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分別通入二氧化碳氣體,觀察到的現象:;化學方程式:。氫氧化鈣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時,出現白色渾濁現象;而氫氧化鈉中通入二氧化碳則沒有明顯的現象。Ca(OH)2 +CO2 = CaCO3↓+H2O問題討論:氫氧化鈉中通入二氧化碳時,并沒有明顯的現象,是否它們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如何證明它們發生了化學反應?思路1:檢測氫氧化鈉:反應后氫氧化鈉沒有或減少了,則它們發生了化學反應。思路2、檢測二氧化碳:反應后二氧化碳減少或沒有了,則它們發生了化學反應。思路3、檢測生成物:若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則生成物是碳酸鈉,只有用稀鹽酸檢測通入二氧化碳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鈉,若出現氣泡,則說明它們反應了。活動:實驗3、檢測生成物的方法探究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1)取1支試管,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并通入二氧化碳氣體;(2)取出試管中的液體,滴入適量的稀鹽酸,觀察現象:。結論: 。化學方程式:。產生大量的氣泡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能發生化學反應2NaOH + CO2 = Na2CO3 +H2ONa2CO3 +2HCl= 2NaCl + H2O+ CO2↑視頻:檢測二氧化碳變化的方法探究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點擊圖片可播放)說明:燒瓶中充滿CO2,氣壓較大;當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時,二氧化碳與氫氫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二氧化碳快速減少,瓶內氣壓隨之減小,當瓶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時,氣體被壓進氣球內,使氣體變大。結論2、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堿溶液能與二氧化碳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討論:普通玻璃中一般都含有二氧化硅。仔細觀察裝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一般都用橡皮塞,這是為什么呢?NaOHHCl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硅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物硅酸鈉(玻璃膠、水玻璃)具有粘性,若是玻璃塞,則時間久了,塞子不易打開。活動:(1)取1支試管,放入少量氫氧化銅固體;并加入適量的稀硫酸,觀察現象。(2)另取1支試管,加入少量氫氧化鐵固體,并加入適量的稀鹽酸,觀察現象。H2SO4 + Cu(OH)2 = CuSO4+H2O藍色的氫氧化銅固體中加入稀硫酸,固體溶解,產生藍色溶液;紅褐色的氫氧化鐵固體中加入稀鹽酸,固體溶解,產生黃色溶液;3HCl + Fe(OH)3 = FeCl3+ 3H2O實驗4:探究堿與酸的反應結論3、堿可以與酸反應。(注:氫氧化鈉與鹽酸或硫酸反應,重要的酸中已學過。)活動實驗5:探究堿與鹽的反應(1)取1支試管,加入適量氫氧鈉溶液;并滴入少量的硫酸銅溶液,觀察現象。(2)另取1支試管,加入適量氫氧化鈣固體,并滴入適量的氯化鐵溶液,觀察現象。出現藍色沉淀;CuSO4+2NaOH=Na2SO4+Cu(OH)2↓出現紅褐色沉淀;2FeCl3+3Ca(OH)2=3CaCl2+2Fe(OH)3↓結論4、堿可以與某些鹽反應。(注意反應物都可溶,且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小結: 一、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1、水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使石蕊試液變藍色,pH大于7;2、能與CO2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3、能與酸反應;4、能與某些鹽反應。5、能與鹽等物質反應時,反應物應都可溶,且要符合復分解反應條件。常用的堿還有氫氧化鉀、氨水等。堿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討論:為什么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等堿溶液有類似的化學性質?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因為它們的水溶液中都有 一種陰離子:OH- 。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與非金屬氧化物、酸、鹽的反應,一般是OH-與上述這些物質的反應。所以堿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氫氧化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廣泛應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 和印染等工業。新知講解二、堿的用途性質決定用途。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上述化學性質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氫氧化鈣用于配制波爾多液農藥的化學方程式:CuSO4+Ca(OH)2=CaSO4+Cu(OH)2↓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可用于中和酸性廢水、凈化工業廢氣,等。氫氧化鈣是建筑材料,也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農藥波爾多液和制漂白粉等。氫氧化鈣用于刷白墻壁的原理:CO2+Ca(OH)2=CaCO3↓+H2O閱讀氫氧化鈉與肥皂制造視頻:氫氧化鈉的用途氫氧化鈣的用途(點擊圖片可播放)(點擊圖片可播放)課堂練習1、下列對NaOH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易溶于水,水溶液有腐蝕性和滑膩感B.固體NaOH容易潮解,易吸收空氣中的CO2C.NaOH的水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D.NaOH與鹽溶液反應,可制難溶的堿C課堂練習2、下列物質能夠反應,且沒有明顯現象的是( )。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C.稀鹽酸滴入Ba(OH)2溶液中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B課堂練習3、某同學進行堿的化學性質實驗記錄的現象中,與事實不相符的是( )A. 在Ca(OH)2 溶液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溶液呈紅色B. 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鹽酸,無明顯變化C. 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沒有白色沉淀生成D.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藍色沉淀生成A課堂練習4、氫氧化鋇溶液與下列物質的反應體現了堿的化學性質。其中OH-參與反應的是( )①酚酞溶液 ②二氧化碳氣體③碳酸鈉溶液 ④稀硫酸A.僅④ B.僅②③④ C.僅①②④ D.①②③④C課堂練習5、下列是分析放置在空氣中的NaOH固體的相關實驗,其中不合理的是( )A.證明變質:取樣,加入過量稀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B.確定成分:取樣,加入適量的Ca(OH)2溶液,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C.除去雜質:加水溶解,加入適量的Ca(OH)2溶液,過濾D.測定純度:取樣,溶解,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過濾洗滌烘干稱量,計算B課堂練習6、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實驗室變質的氫氧化鈉進行了如下實驗:取樣品配成溶液,向其中加稀硫酸,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與加入稀硫酸質量間的關系繪制成如圖圖象。對如圖的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O﹣a段只發生中和反應B.b點溶液中的溶質只有硫酸鈉C.向c點時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D.d點與c點的pH相等D課堂練習7、在研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時,某小組同學想證明:HCl與NaOH溶液混合后,雖然仍為無色溶液,但的確發生了化學反應.(1)測得NaOH溶液的pH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2)將一定量的鹽酸加入該NaOH溶液中,混合均勻后測得溶液的pH小于7,則可以確定HCl與NaOH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并且過量;(3)HCl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屬于 反應)。大于鹽酸HCl+NaOH=NaCl+H2O復分解課堂總結1、堿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使石蕊試液變藍色,pH大于7;2、堿溶液能與CO2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3、堿能與酸反應;4、堿能與某些鹽反應。5、堿與鹽等物質反應時,反應物應都可溶,且要符合復分解反應條件。6、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因為它們的水溶液中都有 一種陰離子:OH- 。7、性質決定用途: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爾多液農藥,氫氧化鈉廣泛用于肥皂、造紙、紡織、石油和印染等。小資料人們逐步認識酸和堿人們很早就制得了醋,從植物中也發現了一些酸,于是認為有酸味的物質就是酸,能使石灰石等冒氣泡的物質就是酸。1663年,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利用一些植物的汁液作為酸的指示劑,給酸作出定義:能夠溶解很多物質,能把植物的藍色變成紅色,與堿作用時失去它原 來性質的物質就是酸。18世紀,人們開始從物質的組成 上研究酸。1777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分析了硫酸、硝 酸、磷酸等酸的成分后,提出“一切酸中都含有氧”的觀 點。但181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用實驗證明了鹽酸中不含有氧,后來又發現五氧化二碘 (I2O5)只有溶于水后才具有酸性(HIO3),于是提出:只有 氫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1887年,瑞典化學家阿累尼烏斯經過多年的實驗與思考 創立了電離學說,指出:酸是能夠在水溶液中產生氫離子 (H+ )的化合物,堿是能夠在水溶液中產生氫氧根離子(OH- )的化合物,酸堿中和反 應的實質就是H+ 和OH-結合成水,同時生成鹽的過程。阿累尼烏斯的酸堿理論被稱為近代酸堿理論,它正確地定義和說明了水溶液中的酸和堿。隨著對非水溶劑的研究和電子、質子的發現,酸和堿的概念還在不斷地發展。板書設計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和酸性廢水、工業廢氣等。化學性質呈堿性與CO2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與酸反應與某些鹽反應CO2+Ca(OH)2=CaCO3↓+H2OCO2+2NaOH=Na2CO3+H2OCu(OH)2+ H2SO4= CuSO4+ 2 H2OHCl+NaOH = NaCl+H2OCuSO4+2NaOH=Na2SO4+Cu(OH)2↓2FeCl3+3Ca(OH)2=3CaCl2+2Fe(OH)3↓用途NaOH:Ca(OH)2: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爾多液農藥廣泛用于肥皂、造紙、紡織、石油和印染等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堿溶液中都有OH-。作業布置1、復習本節課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相關內容:堿(2)3、完成教材P33:第1-5題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華師大版九上科學2.3重要的堿(2).pptx 氣球: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mp4 氫氧化鈣的用途.mp4 氫氧化鈉的用途.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