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生物新高考一輪復習】熱點微練20 生物變異類型的判斷(word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生物新高考一輪復習】熱點微練20 生物變異類型的判斷(word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生物新高考一輪復習】
熱點微練20 生物變異類型的判斷
[規律方法]
1.可遺傳變異與不可遺傳變異的判斷方法
2.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判斷方法
3.染色體變異與基因突變的判斷
(1)判斷依據:光學顯微鏡下能觀察到的是染色體變異,不能觀察到的是基因突變。
(2)具體操作:制作正常個體與待測變異個體的有絲分裂臨時裝片,找到分裂中期圖進行染色體結構與數目的比較可以判斷是否發生了染色體變異。
4.根據題意確定圖中變異的類型
(1)若為有絲分裂(如根尖分生區細胞、受精卵等),則只能是基因突變造成的。
(2)若為減數分裂,則原因是基因突變(間期)或基因重組(減數第一次分裂)。
(3)若題目中問造成B、b不同的根本原因,應考慮可遺傳變異中的根本來源——基因突變。
(4)若題目中有××分裂××時期提示,如減數分裂Ⅰ前期造成的則考慮交叉互換,間期造成的則考慮基因突變。
[方法體驗]
1.(2021·河北九校聯考)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了甲、乙、丙、丁4種變異類型,圖甲中的英文字母表示染色體片段,圖丙中變異發生在四分體時期。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示中的生物變異都是染色體變異
B.圖中所示的變異類型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均可能發生
C.如果圖乙為一個精原細胞,則它一定不能產生正常的配子
D.圖示中的變異類型都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
答案 B
解析 分析圖示可知,圖甲屬于染色體中“增加某一片段(c)”引起的變異,圖乙屬于“細胞內個別染色體增加”引起的變異,圖丁屬于“染色體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引起的變異,而圖丙為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不屬于染色體變異,A錯誤;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受自然條件或人為因素影響,圖甲、圖丁所示的染色體結構改變、圖乙所示的染色體數目增加均有可能發生,圖丙所示的基因重組只能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B正確;若圖乙為一個精原細胞,在其減數分裂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正常配子和異常配子,C錯誤;染色體變異(如染色體結構改變、染色體數目增減等)可以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圖丙所示的基因重組不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D錯誤。
2.(2021·黑龍江重點中學聯考)豌豆植株的高莖(D)對矮莖(d)為顯性,用γ射線處理若干基因型為Dd的豌豆種子,將這些種子種植后,出現了一株矮莖植株。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A.該變異不一定能遺傳給子代
B.可能是基因D突變為基因d,導致矮莖植株出現
C.可能是基因D所在的染色體片段缺失,導致矮莖植株出現
D.可用該矮莖植株與正常矮莖植株雜交來確定該植株可遺傳變異的類型
答案 D
解析 若該矮莖植株的出現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其遺傳物質沒有改變,則該變異為不可遺傳的變異,不會遺傳給后代,A正確;誘變可能會使D基因突變為d基因,導致矮莖植株(dd)的出現,B正確;誘變也可能導致基因D所在的染色體片段缺失,從而出現矮莖植株,C正確;該矮莖植株無論是由基因突變還是染色體片段缺失造成的,其與正常矮莖植株的雜交后代全是矮莖植株,無法確定其可遺傳變異類型,D錯誤。
3.(2020·天津等級考,7)一個基因型為DdTt的精原細胞產生了四個精細胞,其基因與染色體的位置關系如圖。導致該結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基因突變
B.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
C.染色體變異
D.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答案 B
解析 一個基因型為DdTt的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了四個精細胞,正常情況下產生兩種精細胞,基因型為DT、dt(或Dt、dT),但結果產生了四種精細胞,最可能的原因是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了互換,故選B。
4.(2021·湖北襄陽四中調研)如圖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變異類型,基因a、a′僅有圖③所示片段的差異。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4種變異中能夠遺傳的變異是①②④
B.③中的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
C.④中的變異可能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或重復
D.①②都表示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互換,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答案 C
解析 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由圖可知,①為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互換,屬于基因重組;②為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③發生了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屬于基因突變;④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或重復,C正確。
5.(2020·中原名校預測金卷)某自花傳粉的二倍體植物,葉形和莖的性狀受兩對非等位基因(B/b、D/d)的控制,且獨立遺傳。基因型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窄葉∶寬葉=3∶1,粗莖∶中粗莖∶細莖=1∶2∶1(粗莖是顯性性狀);已知電離輻射可使D/d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并隨機結合在B/b基因所在染色體的末端,僅一條染色體發生易位的植株高度不育,現將基因型為BbDd的植株在幼苗期用電離輻射處理,并使其進行自交,欲判定該植株是否發生易位及易位的類型(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若自交后代有6種表型,則該植株沒有發生染色體易位
B.若自交不產生后代,則該植株僅有一條染色體末端發生易位
C.若出現窄葉細莖∶窄葉中粗莖∶寬葉細莖=1∶2∶1,則d基因易位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D基因易位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
D.該植株產生的變異是染色體變異,可用光學顯微鏡鏡檢觀察
答案 C
解析 基因型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窄葉∶寬葉=3∶1,說明窄葉為顯性,且為完全顯性;粗莖∶中粗莖∶細莖=1∶2∶1(粗莖是顯性性狀),說明莖的性狀屬于不完全顯性。由于兩對非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則其性狀分離比符合概率中的乘法定律,即子代表型及比例為:窄葉粗莖∶窄葉中粗莖∶窄葉細莖∶寬葉粗莖∶寬葉中粗莖∶寬葉細莖=3∶6∶3∶1∶2∶1(9種基因型,6種表型),A正確;電離輻射處理后,由于僅有一條染色體末端發生易位的植株高度不育,故自交時無子代產生,B正確;電離輻射處理后,若同時發生兩條染色體末端易位,則當d基因易位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D基因易位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時,自交后代會出現窄葉粗莖∶窄葉中粗莖∶寬葉細莖=1∶2∶1(3種基因型,3種表型)的性狀分離比;當D基因易位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d基因易位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時,自交后代出現窄葉細莖∶窄葉中粗莖∶寬葉粗莖=1∶2∶1(3種基因型,3種表型)的性狀分離比,C錯誤;該植株產生的變異是染色體結構變異,可用光學顯微鏡鏡檢觀察,D正確。
6.(2020·沈陽市質檢)如圖是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動物細胞在完成一次細胞分裂后產生的子細胞圖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細胞均有2對同源染色體,2個染色體組
B.甲、乙兩細胞均處于減數分裂Ⅰ后期
C.甲細胞變異來自基因突變,乙細胞將出現染色體變異
D.甲、乙細胞通過基因重組產生4種不同基因型的精細胞
答案 C
解析 甲、乙兩細胞都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A、B錯誤;由乙細胞的基因組成可知,理論上甲細胞的基因組成應為AABB,由此可判定甲細胞變異來自基因突變,乙細胞繼續分裂形成的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分別為3條、1條,會發生染色體數目變異,C正確;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分裂Ⅰ過程中,而甲、乙細胞處于減數分裂Ⅱ,因此不會發生基因重組,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台县| 正阳县| 宜丰县| 延吉市| 洛阳市| 探索| 嘉祥县| 杂多县| 新闻| 驻马店市| 柏乡县| 大埔区| 三门峡市| 珠海市| 丰县| 富平县| 贵州省| 克东县| 天柱县| 新化县| 岫岩| 辽宁省| 耒阳市| 曲麻莱县| 汝州市| 武山县| 阳原县| 汝州市| 当涂县| 平顶山市| 梁山县| 怀宁县| 浦东新区| 卢湾区| 静安区| 宽城| 乐平市| 和田县| 汤原县| 绥德县|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