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生物新高考一輪復習】熱點微練29 PCR技術的應用1.(2021·江西南昌四校聯考)2019年6月17日,新華社報道了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之后屠呦呦團隊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某課題組為得到青蒿素產量高的新品系,讓青蒿素合成過程的某一關鍵酶基因fps在野生青蒿中過量表達,其過程如圖:重組質粒青蒿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酶1是 ,酶2是 。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時,使反應體系中的模板DNA解鏈為單鏈的條件是加熱至90~95 ℃,目的是破壞DNA分子中的 鍵。在構建重組Ti質粒的過程中,需將目的基因插入Ti質粒的 。(2)檢驗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組,可以將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 制成基因探針,與青蒿基因組DNA雜交。理論上,與野生青蒿相比,該探針與轉基因青蒿DNA形成的雜交帶的量 (填“較多”或“較少”)。(3)據圖分析,農桿菌的作用是 。為準確判斷該課題組的研究目的是否達到,必須檢測轉基因青蒿植株中的 。答案 (1)逆轉錄酶 限制酶 氫 T-DNA (2)fps基因 較多 (3)感染植物,將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細胞中 青蒿素產量解析 (1)據圖示可知,酶1促進逆轉錄的過程,故為逆轉錄酶,酶2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和質粒,故為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限制酶)。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時,使反應體系中的模板DNA解鏈為單鏈的條件是加熱至90~95 ℃,目的是破壞DNA分子中的氫鍵。構建重組Ti質粒的過程中,需將目的基因插入Ti質粒的T-DNA。(2)檢驗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組,可用DNA分子雜交法,即將fps基因制成基因探針,與青蒿基因組DNA雜交。與野生青蒿相比,該探針與轉基因青蒿DNA形成的雜交帶的量較多。(3)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常用的方法是農桿菌轉化法,由圖可知,農桿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將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細胞中。為準確判斷該課題組的研究目的是否達到,必須檢測轉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產量,若產量增高,則說明達到了目的。2.(2021·四川大數據統一監測)如圖是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干擾素的簡化流程。回答下列問題:(1)進行Ⅰ過程的前提是要根據干擾素基因的 設計引物。(2)Ⅰ過程需加熱至90~95 ℃,然后冷卻至55~60 ℃,如此操作的目的是 。據圖可知,欲獲得干擾素基因,至少需要復制 次。(3)圖中A的名稱是 ,A上與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稱為 。(4)為檢測干擾素基因在酵母菌細胞中是否轉錄,可用 作探針,與從細胞中提取的 進行分子雜交。答案 (1)一段核苷酸序列 (2)使DNA解鏈,然后使引物結合到互補DNA鏈上 3 (3)重組質粒 啟動子 (4)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熒光染料等標記的干擾素(目的)基因 mRNA解析 (1)進行PCR的前提條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對引物,因此進行Ⅰ過程的前提是要根據干擾素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設計引物。(2)PCR過程中需加熱至90~95 ℃,目的是使DNA雙鏈解旋,然后冷卻至55~60 ℃,目的是使引物結合到互補DNA鏈上。根據PCR復制的特點,結合圖示可知,圖示中干擾素基因的兩條鏈均應是第二次復制才能形成的子鏈,所以至少需要復制三次才能形成圖中的干擾素基因。(3)圖中A是干擾素基因和質粒連接形成的重組質粒(或基因表達載體),A上與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稱為啟動子。(4)基因轉錄的產物包括mRNA,由于轉錄過程中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因此為檢測干擾素基因在酵母菌細胞中是否轉錄,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熒光染料等標記的干擾素(目的)基因作探針,與從細胞中提取的mRNA進行分子雜交。3.(2021·廣東省六校聯考)現有甲、乙兩種雙子葉植物,植物甲因含有抗旱基因而具有極強的抗旱性,植物乙抗旱性低。若將該抗旱基因轉移至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抗旱性。目前,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主要是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獲得的。含有限制酶的細胞通常還具有相應的甲基化酶,它可對自身DNA序列進行甲基化修飾。回答下列問題:(1)為獲取抗旱基因,可以先從植物甲中提取該基因的mRNA,然后經 過程獲得cDN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用PCR技術擴增抗旱基因時,可選擇圖中A、B、C、D四種單鏈DNA片段中的 作為引物,此過程還需要 酶,但不需要解旋酶,而是利用 使DNA解旋。(3)原核細胞中的限制酶可切割外源DNA,但不破壞自身DNA,其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大田里栽培轉基因植物時,要求轉基因植物與傳統作物之間間隔足夠遠的距離,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逆轉錄 構建基因表達載體(2)B、C Taq 高溫(3)①細胞自身的DNA分子沒有該限制酶的識別序列 ②甲基化酶對細胞自身的DNA進行甲基化修飾,限制酶無法識別修飾后的DNA序列(4)目的基因隨花粉傳播到傳統植物中,造成基因污染解析 (1)從植物甲細胞中提取目的基因的mRNA,需通過逆轉錄獲得cDN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是構建基因表達載體。(2)DNA合成的方向為5′→3′,因此使用PCR技術擴增抗旱基因時,應選用圖中的B、C作為引物,該過程需要Taq酶,不需要解旋酶,而是利用高溫使DNA解旋。(3)原核細胞中的限制酶可切割外源DNA,但不破壞自身的DNA,可能的原因是細胞自身DNA分子中沒有該限制酶的識別序列;甲基化酶對細胞自身的DNA進行甲基化修飾,限制酶無法識別修飾后的DNA序列。(4)在大田里栽培轉基因植物時,要求轉基因植物和傳統作物之間間隔足夠遠的距離,以免目的基因隨花粉傳播到傳統植物中,造成基因污染。4.(2021·廣東珠海質量監測)變異鏈球菌在牙面的黏附、集聚是齲齒發生的先決條件。轉基因防齲疫苗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變異鏈球菌中與齲齒發生密切相關的抗原基因(PAcA基因)轉入植物的表達載體中,利用植物生物反應器生產的基因工程疫苗。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轉基因植物的制備單一使用PAcA基因,機體的免疫應答不理想,霍亂毒素中有增強機體免疫應答的氨基酸序列(CTB),將CTB基因與PAcA基因連接成嵌合(PAcA-CTB)基因,作為 與Ti質粒的T-DNA拼接,構建表達載體。用 法導入離體的黃瓜葉肉細胞中,經植物組織培養獲得轉基因植株。(2)轉基因植株目的基因的PCR鑒定與檢測已知PAcA-CTB基因部分序列如下(左側為基因的首端):5′—CCGTGT……ATGCCT—3′3′—GGCACA……TACGGA—5′根據上述序列選擇引物 (填字母)對目的基因進行PCR擴增。A.引物:5′-GGCACA-3′B.引物:5′-AGGCAT-3′C.引物:5′-CCGUGU-3′D.引物:5′-CCGTGT-3′反應結束后,通過電泳檢測PCR產物,結果如下圖(1號來自未轉化植株,2號是含PAcA-CTB基因的質粒,3~8號來自轉基因植物),從結果可以看出, 號植物含有PAcA-CTB基因。若獲得的轉基因植物并沒有產生相應的基因工程疫苗,根據中心法則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 (1)目的基因 農桿菌轉化 (2)B、D 3、5、8 目的基因(PAcA-CTB基因)沒有轉錄或轉錄的mRNA沒有翻譯解析 (1)將CTB基因與PAcA基因連接成嵌合(PAcA-CTB)基因,作為目的基因與Ti質粒的T-DNA拼接,構建表達載體。將基因表達載體導入離體的黃瓜葉肉細胞中可以用農桿菌轉化法。(2)PCR技術中,子鏈合成的方向是從5′到3′,因此應該選擇引物B、D。1號來自未轉化植株,2號是含PAcA-CTB基因的質粒,3~8號來自轉基因植物,從結果可以看出,3、5、8號植物含有PAcA-CTB基因。若獲得的轉基因植物并沒有產生相應的基因工程疫苗,根據中心法則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目的基因(PAcA-CTB基因)沒有轉錄或轉錄的mRNA沒有翻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