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浙教版 七年級上第3節 科學觀察教材解析科學觀察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和描述客觀事物的一種科學認識方法,也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觀察作為一種基本的認識活動,始終貫穿于整個科學研究過程中。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觀察,觀察可分為用肉眼觀察和借助儀器觀察等,本節課以用肉眼觀察為主。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通過觀察實例體會肉眼觀察的局限性,知道借助儀器可以擴大觀察范圍;學會記錄和描述簡單的實驗現象,知道常用的記錄方法。創設情境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也是我們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許多科學知識需要經過仔細、準確的觀察和實驗,并通過認真、嚴密的論證后,才能總結出來。魯班的手被帶齒的草劃破,獲得啟發,發明了鋸;牛頓觀察到蘋果落地,發現地球萬有引力;袁隆平爺爺也是用心觀察不同水稻的各種特征,才發明出雜交水稻.......牛頓萬有引力魯班造鋸袁隆平雜交水稻探究實踐1、科學發現往往源于用心的觀察與研究一、用心觀察圖1-30 倫琴制作的第一張X光照片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Wilhelm Conrad R ntgen)偶爾發現放在陰極射線管附近用黑紙包裹得很嚴實的照相底片發生了嚴重的感光現象,于是想到可能有種神秘的光穿過了黑紙。通過進一步仔細的觀察和研究,他發現了倫琴射線(X射線)。只有具備有準備的頭腦,科學發現才有可能降臨。現在人們常用指紋識別系統來辨別人的身份。1.先用肉眼仔細觀察自己十個手指的指紋,比較指紋的紋路是否相同。________。2.再用放大鏡觀察一個手指的指紋。與肉眼直接觀察相比較,用放大鏡觀察到的指紋大小與清晰程度有什么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自己右手食指的指紋用印泥清晰地印在白紙上,并將其與同學的指紋比較,你發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指紋紋路不相同用放大鏡看,指紋紋路稍大而清晰不相同為什么指紋可以辨別人的身份呢?我們來做個探究。指紋識別器探究實踐①同一個人不同手指的紋路不相同;②通過放大鏡觀察到的指紋變大,圖像更清晰;③不同人的指紋不同。4.你從這個活動中可得出什么結論?觀察就是觀察者利用感覺器官或借助于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客觀事物的過程。(1)觀察是有目的的活動,擬訂觀察計劃;(2)觀察力求全面、系統。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去觀察事物和現象;(3)觀察要有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要認真細致,做必要的記錄。探究實踐2.觀察會受環境與心理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單憑我們的感官進行觀察還不能對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斷。下圖中的橫線是直線嗎?下圖中是螺旋還是同心圓?提示:將直尺往AB線上靠,你會發現真相啦!提示:請使用圓規,你會發現真相啦!探究實踐借助于一些儀器和工具來幫助我們做出準確的判斷。兩個機器貓一樣大嗎?兩條直線一樣長嗎?我們的觀察為什么會產生失誤 僅憑感覺器官對事物作出的判斷具有局限性,形成錯覺。怎樣才能減少失誤 用刻度尺測量,兩條直線一樣長,兩只機器貓一樣大。探究實踐3.科學觀察是通過精密計劃或研究后進行的。1845年,劍橋大學的學生亞當斯和法國科學家勒威耶通過對太陽系中天王星軌道的數學計算,預言了天王星外有一顆新行星存在。1846年,人們果然在他們預言的位置發現了新的行星,并將它命名為海王星。因此,海王星又被稱為 “筆尖上發現的行星”。圖1-35 海王星探究實踐二、拓展觀察力為了擴大我們觀察的內容和范圍,科學家們研究和發明了很多方法,設計與研制了許多觀測儀器,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觀察能力。①從感官觀察儀器觀察②從自然狀態下觀察實驗中觀察③從人腦指導下觀察電腦參與下觀察④從地面觀察太空立體觀察1.人類觀察能力是歷史發展探究實踐2.人們設計與研制了許多觀測儀器,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觀察能力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葉綠體①借助儀器觀察微小世界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放大鏡觀察鉛筆頭探究實踐②借助儀器觀察遠距世界用望遠鏡觀察遠處建筑用天文望遠鏡觀測遙遠的星系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探究實踐用頻閃照相機拍攝的物體運動時的照片③借助儀器觀察運動極快的物體探究實踐列舉你周圍(家里、學校里、醫院、商場、社區等)見到過的觀測儀器。CT檢查儀人臉識別測溫閘機風速儀雷達測速儀試著通過查資料,了解這些儀器的用途和簡單原理,并與小組內同學交流與討論。探究實踐三、觀察結果的記錄與整理科學觀察不僅要認真、仔細,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觀、有效、規范的記錄。常見觀察記錄的方法:①文字描述法例如:觀察指紋活動中觀察記錄。②表格記錄法例如:在使用酒精燈的活動中記錄現象。③圖形記錄法例如:心電圖。探究實踐下表是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一些觀測數據,比較這些數據你可得出什么結論?表1-3 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觀測數據★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為1.496×108 千米。探究實踐結論:①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八大行星中,圍繞太陽轉得最快的______,最慢的是_________。③海王星繞太陽1周的時間約為地球上的_________年。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海王星約165科學觀察要認真、仔細分析實驗,并如實客觀、有效、規范的記錄。在任何一個觀察活動中,都要及時記錄與整理觀察到的現象與數據,這往往是科學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礎材料。探究實踐三、觀察與實驗科學研究需要進行反復觀察和精確測量,并進一步設計各種實驗,從中總結出普遍的規律。1604年,伽利略用實驗證明:物體下落的高度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而與重量無關,即落體運動是勻加速的;通??吹讲煌矬w下落之所以有快慢,并不是由于重量不同,而是由于空氣阻力的緣故。傳說這是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的一個試驗。一大一小的兩個鐵球會同時落地嗎 探究實踐很多科學實驗中,兩種溶液混合后會發生有趣的變化。1.實驗桌上有A、B、C、D4種溶液,如圖1-39甲,將它們分別滴30滴溶液在4支試管中,并分別在試管上標注相應溶液的字母A、B、C、D,如圖1-39乙。觀察這4種溶液的顏色,并將結果填在下表中。溶液 A B C D顏色表 1-4 記錄表無色藍色棕黃色無色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滴加相應的溶液。如果有溶液滴在手上,請立即用水沖洗。探究實踐2. 混合溶液:用滴管將10滴B 溶液滴入A 試管中,再振蕩試管,觀察試管中溶液的變化,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下表中。3. 用上述相同的方法,將4種溶液相互混合,觀察其變化,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下表中。溶液混合 顏色 是否有沉淀 是否有氣泡 清澈或渾濁A+BA+CA+DB+CB+DC+D無無無清澈無無無有無紅褐色有無渾濁白色無無無清澈無無無清澈清澈渾濁探究實踐科學實驗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有趣的現象。例如,化學反應實驗中會產生變色、爆炸、氣泡、沉淀等現象。你能說出圖1-40中各種實驗器具的名稱和用途嗎 燒杯:用于較多量試劑的反應和配制溶液。表面皿:暫時存放少量固體或液體玻璃棒:可攪拌、引流、移液、蘸取藥匙:取少量固體粉末探究實踐雞蛋放在溶液里的實驗探究實踐1.將生雞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燒杯里,觀察雞蛋的沉浮情況。2.在燒杯里先加入少量食鹽,不斷攪拌(盡量避免玻璃棒與燒杯內壁接觸),并使食鹽溶解在水中,觀察雞蛋的沉浮情況。繼續在燒杯里加入食鹽,直到雞蛋浮在水面為止。鹽(勺) 0 4 6 7 8雞蛋沉浮情況表1-6 記錄表下沉到杯底雞蛋會浮起來仔細觀察老師實驗操作的動作,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做?在實驗時,我們要逐步學會正確使用各種儀器,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正確記錄實驗現象和所測數據,然后通過認真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探究實踐①雞蛋在水中下沉時的姿勢,是直立的還是橫臥的 ②雞蛋在鹽水中下沉時的姿勢,是直立的還是橫臥的 ③雞蛋浮在鹽水的水面上時的姿勢,是直立的還是橫臥的 ④是大頭朝上還是小頭朝上 (1)在實驗時,你還觀察到下面的現象嗎 并把現象記錄下來。橫臥的(2)雞蛋在水中的浮沉可能和 有關。直立橫臥的水中溶解食鹽的量大頭朝上(3)在燒杯里加入少量食鹽,為什么要不斷攪拌,并且盡量避免玻璃棒與燒杯內壁接觸?不斷攪拌是為了加快食鹽溶解;避免玻璃棒與燒杯內壁接觸是為了防止在碰撞時用力過猛,使玻璃棒折斷或打破燒杯。探究實踐2.將冰倒入玻璃杯中,幾分鐘后觀察燒杯外壁,有什么現象?3.把魚骨頭放入食醋中,觀察到了什么現象?過了一段時間后,骨頭有什么變化?回家試一試(作業)1.如果我們加糖會怎么樣呢 如果放熟雞蛋呢,又會怎么樣 探究實踐1.下列有關觀察的認識,正確的是( )A.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B.到野外游玩時,沒有目的地東張西望屬于觀察C.叉開兩手指,量度桌子的長度屬于觀察D.無意之中聽到一次爆炸聲屬于觀察C2.認識自然首先要學會觀察。你認為認識自然現象可能需要( )①用眼睛看 ②用腦思考 ③用儀器和工具測量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D遷移應用3.在“觀察雞蛋的沉浮”的實驗中:(1)除了雞蛋、食鹽、清水、藥匙、燒杯外,還要用到 。(2)為了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應該使用 攪拌,在攪拌過程中應避免 。(3)生(新鮮的)雞蛋放在清水中,看到的現象是 ;在燒杯中溶解較多的食鹽后,生雞蛋會 。根據以上實驗,請你猜想:雞蛋在水中的浮沉可能和 有關。玻璃棒玻璃棒玻璃棒與燒杯內壁或底部接觸下沉上浮水中溶解食鹽的量(或食鹽水的濃度)遷移應用板書設計第3節 科學觀察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節 科學觀察.pptx 雞蛋的浮沉.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