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冊科學學案生物和非生物 細胞入門檢測1、火焰的結構: 、 和 三部分,加熱時用酒精燈 加熱。2、測量液體體積,可用 或 直接測量。3、物體的冷熱程度用 來表示。溫度的常用單位是 ,單位符號是 。4、溫度計是根據液體 的原理制成的。5.自從掃描隧道顯微鏡發明后,世界上就誕生了一門以0.1至100納米這樣的單位為研究對象的前沿科學,這就是納米技術,它以空前的分辨率為人類揭開了更加開闊的微觀世界。這里所說的納米是指( )A.長度單位 B.質量單位 C.時間單位 D.溫度單位6.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經過測量,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高468米,那么,在這一測量中,“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量”是( )A.東方明珠電視塔 B.468米 C.1米 D.測量用的尺子7、在古代,人們通過對各種自然現象的觀察,發明了各種工具。北京“中華世紀壇”有一個巨大的“日晷”,“日晷”是古代人用來計量( )A.質量 B.體積 C.長度 D.時間8、測一塊小石塊的質量和體積時,不需要的儀器是 ( )A.天平 B.細線 C.量筒 D.刻度尺9、想測一張郵票的質量,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是 ( )A.將一張郵票直接測量 B.測螺帽與一張郵票總質量再減去測得的螺帽質量C.測100張相同郵票質量,再除以100 D.郵票太小了,不可能用天平10、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小明采用俯視讀數法,讀出液體的體35毫升,則此液體的真實體積將比35毫升( )A.大 B.小 C.一樣 D.都有可能知識梳理1.蝸牛的結構:眼、口、觸角、足、殼。殼具有保護的作用;足是運動器官,能分泌粘液;粘液的作用:減少與地面的摩擦,傳遞信息等。2.蝸牛的感覺器官:蝸牛有視覺、觸覺、嗅覺、味覺,沒有 。3.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生 物 非 生 物1.有 沒有應激性2.能 不能生長3.能進行 (需要營養,需要排泄廢物) 不能進行新陳代謝4.有嚴整的結構(由細胞組成) 沒有嚴整的結構5.能 不能生殖和發育6.有 的特性 沒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7.能 ,影響環境 不能適應環境,影響環境生物與非生物最重要的區別:是否有4.植物與動物的最主要的兩個區別是:(1)能否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可以,而動物不能。(2)能否自由快速的運動。動物可以,而植物不行。植物與動物的最重要的區別:能否進行 。15.細胞學說: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望提出了“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的內容: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構成的。即:細胞是組成生物的基本單位,細胞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核:內有遺傳物質細胞質:進行生命活動的場所細胞膜:控制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結構相比,一般還多了細胞壁:主要由 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護和支持細胞,植物細胞一般具有葉綠體:內含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里面的液體叫細胞液3、寫出顯微鏡的各個結構:(1) 鏡座 (2) 鏡臂 (3) 傾斜關節(4) 載物臺 (5) 壓片夾 (6) 遮光器(7) 反光鏡 (8) 鏡筒和物鏡轉換器(9) 粗準焦螺旋 (10) 細準焦螺旋(11) 目鏡和物鏡4、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是安放 對光 放片 調焦 觀察5、使用顯微鏡要注意的問題:(1)如果從目鏡看到要觀察的物體在左上邊,要移動到中間,載玻片該往右下邊邊移。向后旋轉粗準焦螺旋,物鏡會快速上升;向前旋轉細準焦螺旋,物鏡會慢慢下降。一般先調節粗準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3)要使觀察的視野最亮,可以把光圈的最大光圈對準通光孔,并且用反光鏡的凹面鏡觀察。(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 。(5)顯微鏡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它的視野會 ,細胞數目會 ,細胞的體積會 ,細胞結構會變得更清晰。6、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上滴一滴 ,將洋蔥表皮展開后蓋上蓋玻片,不能留有氣泡,最后滴上 染色。7、 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先滴一滴 ,做成裝片后最后用 染色。8、觀察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發現細胞有嚴重重疊現象,說明 洋蔥表皮細胞撕得太厚或者未展平視野中發現黑色圓圈,說明氣泡太多 ,應該重新蓋蓋玻片或重新制作裝片。當堂練習一、選擇題1. 觀察蝸牛時,在蝸牛前方3cm處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我們發現蝸牛會向遠離酒精的方向爬行,說明蝸牛具有的感覺是( )A. 觸覺 B. 視覺 C. 味覺 D. 嗅覺2、下列有關細胞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B.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體的功能單位C.草履蟲的身體就是一個細胞D.絕大多數細胞形體微小,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進行觀察3. 制作臨時裝片時,必須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再輕輕地蓋上,其主要目的是( )A. 避免生物材料移動 B. 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C. 防止水溢出影響觀察并損壞顯微鏡 D. 增強透明度4. 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由低倍鏡轉換成高倍鏡后發現( )A.視野變暗,細胞數目減少 B.視野變亮,細胞數目減少C.視野變暗,細胞數目增多 D.視野變暗,細胞數目增多5. 如圖是供選擇的目鏡和物鏡,若想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增多,則選擇的鏡頭組合是( )A.4和5 B.1和6 C.3和4 D.2和66.如圖所示,戊圖是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某生物體此時所處位置及運動路線,則此生物體的實際位置及運動路線應為( ) 7. 豬籠草是一種常綠半灌木,長有奇特的捕蟲葉,能捕獲小蟲,但把它歸為植物,其依據是( )A.它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B.它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料C.它不能自由運動 D.它是綠色的8. 為了鑒別空難死者的身份,需要進行遺傳物質的檢驗。下列各項中,攜帶遺傳物質的是( )A. 細胞壁 B.細胞膜 C. 細胞核 D. 細胞質9. 照明充分的情況下,必須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再輕輕地蓋上,其主要目的是( )A. 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 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C. 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10. “pqbd”字態在顯微鏡底下是( )A.pbdq B.pbqd C.pqbd D.Bpqd二、填空題1.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如圖是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 圖 所示的是植物細胞的結構, 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質的進出。(2) 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 。(3) 吃西瓜時,流出的紅色汁液主要來自于 結構中。(4) 決定生物形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存在于 結構中。2.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科學觀察需要工具,顯微鏡就是其中一種工具。⑴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弱,應選擇大光圈或 的方法使視野變亮。(選填①凹面鏡;②平面鏡;)⑵右圖是顯微鏡觀察某生物裝片時的視野,若使視野甲轉變成乙, 則移動裝片時,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才能達到這個要求(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