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2017秋)二年級上冊科學上冊教學計劃一、教材解讀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閱讀”內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復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共7課,分別是《1.地球家園中有什么》、《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4.觀察月相》、《5.各種各樣的天氣》、《6.不同的季節》、《7.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單元共6課,分別是《1.我們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書的歷史》、《4.神奇的紙》、《5.椅子不簡單》、《6.做一頂帽子》。二、學情分析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三、教學目標 1.“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描述一年中季節變化現象,舉例說出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著重要影響。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2)科學探究目標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3)科學態度目標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物質的外在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能如實講述事實,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同時會產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說出人類生活離不開動植物的一些實例,初步形成珍惜動植物資源的意識。2.“材料”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我們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并制造出來的。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身邊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物品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能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能來區分物品或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決定材料的用途。通過科學技術可以將自然界的各種材料利用起來,材料經過加工可能改變原有的性能。某些材料可以反復使用,一些廢棄的物品可以用來制造新的產品。(2)科學探究目標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并識別構成物品的各種材料,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用科學詞匯初步描述常見材料的特征。根據可觀察到的特征和性質,對物品和材料進行描述、比較和分類。利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過口述、圖示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設計與想法,并完成任務。(3)科學態度目標發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實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認識到在科學研究中準確描述事物很重要。發展進一步改進材料的興趣。體驗創造產品的喜悅和成功感,學會與人交流、分享與合作。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材料對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選擇材料需要考慮其優缺點,倡導節能環保。體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材料會不斷改進。了解當前許多材料是隨科技進步逐步改進后的產物,給人類的生活、發展帶來了便利。認識到廢舊材料可以回收、重復利用,這樣做可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體會科學知識可以應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五、教學進度表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1 09.03-09.07 始業教育(科學第一課)2 09.10-09.14 1-1.地球家園中有什么3 09.17-09.21 1-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4 09.24-09.28 1-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5 10.01-10.05 國慶放假6 10.08-10.12 1-4.觀察月相7 10.15-10.19 1-5.各種各樣的天氣8 10.22-10.26 機動9 10.29-11.02 1-6.不同的季節10 11.05-11.09 1-7.做大自然的孩子11 11.12-11.16 第一單元學習梳理12 11.19-11.23 2-1.我們生活的世界13 11.26-11.30 2-2.不同材料的餐具14 12.03-12.07 2-3.書的歷史15 12.10-12.14 機動16 12.17-12.21 2-4.神奇的紙17 12.24-12.28 2-5.椅子不簡單18 12.31-01.04 2-6.做一頂帽子19 01.7-01.11 第二單元學習梳理20 01.14-01.18 學期總結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