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走進課標 解讀考向】搜集材料,闡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必備知識 重點突破】1.科學立法的內涵及推進科學立法的措施2.嚴格執法的內涵、意義和措施3.公正司法的內涵、表現和措施4.全民守法的內涵、具體要求和措施【知識整合 網絡構建】【易錯剖析 盲點清零】1.我國立法要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公民各項權利。( )2.立法過程的科學化實質是必須經過民主程序,體現人民的意志。( )3.科學立法應做到權利與義務完全對等、權力與責任完全分設。( )4.在法律實施體系中,權力機關是執法的最重要主體。( )5.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就要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6.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就是兩院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7.各級政府能否切實做到帶頭守法,體現國家法治文明程度,關系法治社會建設成效。8.程序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 )9.當證據無法證明被告人無罪,但也無法證明其有罪時,法院應當宣判被告人有罪。10.只要推進全民守法,就能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 )【研究真題 探究規律】1.某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服務中心緊緊圍繞“執法為民、服務發展”方針,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堅持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積極探索規范高效化執法方式,把處罰與教育有機統一,收到明顯成效。執法人員將服務理念融入執法實踐,積極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堅持疏堵結合、懲戒并舉,區別不同情況。采取宣傳引導、行政約談、行政告誡等柔性監管方式,加強督促、引導和規范,避免對違法行為一概給予行政處罰的簡單執法方式,對符合條件的輕微違法行為采取教育等方式糾正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對于該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服務中心的執法行為,市民紛紛在網上點贊。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評價該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服務中心的執法行為。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主要表現: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不同主體不同方面著力。請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分析不同主體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針對訓練 對接高考】1.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強調,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立法專業性強,很多問題有很強的地域性、特殊性。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法律規定。加強各重要生態體系的保護、治理、修復和風險防控,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立法需要( )①堅持科學立法,尊重生態保護客觀規律②堅持開門立法,確保公民依法行使立法權③增強“四個意識”,堅持黨中央的集中領導④建設生態文明,遵循“先破壞后修復”的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民法典草案全部或部分先后14次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民法總則草案公開征求意見3次,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一并公開征求意見1次,民法典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各分編草案分別公開征求意見9次,民法典草案公開征求意見1次,共有425762人次提出1021834條意見。這表明( )①我國充分發揚民主,堅持科學立法②公民積極參與有利于促進良法善治③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立法決策權④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功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行政裁量權是指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處罰時,可在法定的處罰幅度內自由選擇,包括在處罰種類幅度的自由選擇和處罰種類的自由選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對虛假宣傳的罰款額是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從1萬到20萬這樣大的罰款彈性,也帶來了行政處罰中“同案不同罰”的現象,這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22年7月,國務院再次確定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壓縮自由裁量空間,避免執法畸輕畸重。規范行政裁量權( )A.是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的表現B.是推進公正司法、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C.有利于政府執法公平,推動我國法治政府建設D.旨在通過完善法律制度,促進執法部門文明執法4.高空拋物行為是城市治理中的難點和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將“高空拋物罪”單獨入刑,自2021年3月1日施行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已對上百起高空拋物行為提起公訴。近日,某市首例高空地物罪宣判:被告人胡某判處拘役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此材料表明,在我國( )A.政府堅持嚴格執法,規范行使權力B.人大立法要體現了公平正義C.推動公民權利擴大是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之一D.只有良法之治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效力5.近年來,全國各地掀起了“治庸”“問責”風暴,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強化責任追究力度,實現部門職責法定化、崗位責任具體化、責任主體明確化、責任追究規范化。行政機關作為執法機關,應( )①公正執法,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 ②承擔盡可能多的服務職能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法無禁止即可為 ④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的行政管理體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介紹了以下情況: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6002件,依法嚴懲制售“病豬肉”、“毒草莓”、“毒面膜”的犯罪分子;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審結相關案件7.9萬件14.9萬人;審結高空拋物、偷盜窨井蓋等犯罪案件296件。司法救助4萬人,發放救助金9.2億元。依法宣告511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383名自訴案件被告人無罪,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對此,下列評論正確的是( )①強化人權司法保障,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②依法懲治各類犯罪,依法及時公開司法結果,推進公正司法③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堅持嚴格執法、規范執法④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主動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江蘇南通街頭一名老人騎車沿街販賣甘蔗,被市容管理人員團團圍住并沒收全部甘蔗,執法方式粗暴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南通市海門區紀委監委依紀依法對此進行調查處置,給予相關人員記大過處分。對此,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 )A.監察機關依法行使監察權,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B.行政機關應該公正文明執法,尊重和保障人權C.法無授權不可為,國家機關人員不得濫用職權 D.法定職責必須為,國家機關人員不得懈怠推諉8.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民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適應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新要求,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展現了恪守公平、秉持正義的新形象。這就要求公安機關應( )①創新執法制度的實踐形式和內容,健全執法辦案體系和制度標準②全面落實辦案審核監督和執法全流程記錄機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③厘清執法權責邊界,確保執法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④堅持公正和公平,同等情況差別對待,不同情況平等對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近年來,網絡購物異軍突起。針對一些商家通過“簽收即認可商品質量合格”等格式條款強行加重消費者義務、單方面減免自身責任的情況,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明確有上述內容的格式條款應認定無效。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公民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推進全民守法B.我國司法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維護消費者權益C.政府要堅持公正執法,切實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D.要堅持推進科學立法,合理設定政府權力與責任10.“決獄”由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主要是用孔子的思想,根據案件的事實,分析犯罪人的動機來斷案。如果他的動機是好的,那么一般要從輕處理,甚至可以免罪;如果動機是邪惡的,即使有好的結果,也要受到嚴厲的懲罰。“決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酷刑的作用,也營造了寬松的社會環境,但過于注重犯罪的主觀因素,也會導致冤假錯案的出現。這啟示我們( )①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②在司法實踐中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③在法治實踐中要嚴禁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④堅持制定法律、認可法律、執行法律三者的有機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學案答案【研究真題 探究規律】1.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該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的行為堅持了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②依法治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嚴格執法是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該行政執法支隊將處罰與教育有機統一,做到了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既提高了執法效果和執法機關的公信力,更有利于捍衛法律權威,彰顯公平,伸張正義,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2.①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依憲執政,領導立法,帶頭守法,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②人大堅持科學民主立法,完善法律體系,為依法治國提供法律保障。③政府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勇于擔當。④司法機關堅持公正司法,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進行監督,打擊各種犯罪分子,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⑤公民知法學法守法用法,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律風尚。1—5 BACDB 6---10ADCB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