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1《生態系統的組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2.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3.嘗試解釋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聯系。4.加強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認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教學重點1.舉例說出你所熟悉的生態系統。2.說出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3.舉例說明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的作用。教學突破對于“生態系統的成分”,通過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構建池塘:1.構建池塘,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2.對池塘內的成分進行歸類,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3.辯論“我的作用最大”,掌握各組成成分的作用。教學方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視頻師: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的中華大地上有各種各樣的?生1:生態系統師: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又有什么組成呢 這節課讓我們共同學習生態系統的組成。本節的“學習目標”,請一位同學大聲朗讀。二、講授新課(一)生態系統的概念探究一:小活動-----構建池塘1.假如你是該池塘中的一條小魚,你會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請將你看到和感受到的貼到你手中的池塘圖上。2.在小組長帶領下小組成員全員參與。3.構建完畢,用端正的坐姿示意。學生活動師板書:最佳構建團隊師:我選出了三個構建比較快的小組上臺展示,大家共同分析一下。那個小組的池塘最完善。選出最佳構建團隊。小組內完善自己的池塘。師:小魚要想在池塘中正常的生活,與它相關的直接因素有哪些?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并把答案寫在學案的相應位置上。生:與小魚相關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小蝦、水草、鴨子、細菌和真菌。生:與小魚相關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空氣、土壤、水等。師:對于小魚來說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可以稱之為小魚的生活環境。師:小魚能不能離開它的生活環境 生:不能師:生物與環境有怎樣的關系?生: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課件出示:生物與環境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師:大家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么沒有把企鵝和熊貓放入池塘內?生:他們不生活在池塘內。師:也就是說生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地域內。課件出示生態系統的概念。共同分析、記憶。師:判斷我們構建的池塘是否是一個生態系統?生;是。師:舉出身邊生態系統的例子。生: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塊草地、一條河流師: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塊草地、一條河流,一座城市等,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也就說生態系統有大有小。師:那么,地球上最大生態系統是什么?為什么?生1:生物圈生2:因為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環境。師:生物圈內有環境,有生物,所以它是一個生態系統,并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大家判斷一下以下例子是否是生態系統。1.池塘里的所有生物2.池塘里的陽光、空氣、水等無機環境3.池塘里所有生物和陽光、空氣、水等無機環境師:我們孫鎮初中是不是一個生態系統?生:是,因為既有環境又有生物。(二)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欣賞幾個漂亮的生態系統。師:這幾個生態系統內的生物種類一樣嗎?生:不一樣師:那么生物的數量一樣嗎?生:不一樣師:那么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成分是什么呢?探究二:活動二-----我們家都有誰1.將池塘生態系統的各成分進行歸類,并選擇其中一類按下面的模板向大家做自我介紹。2.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進行發言。學生活動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代表發言。生1:大家好,我是池塘中的水草,我們家有好多成員,它們是其它水草、荷花,我們被統稱為植物,大家認識我們了嗎?生2:大家好,我是池塘中的小魚,我們家有好多成員,它們是其它小魚、小蝦、鴨子,我們被統稱為動物,大家認識我們了嗎?師:小魚、小蝦、水草等它們是有生命的,稱為生物成分;而下面這行:光、水、土壤等沒有生命,成為非生物成分。(師邊講解邊板書)師:根據植物、動物、微生物獲得營養和能量的方式不同,那它們的作用一樣嗎?誰大誰小呢?(三)生態系統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師:根據植物、動物、微生物獲得營養和能量的方式不同,那它們的作用一樣嗎?誰大誰小呢?探究三:活動三----家庭辯論會,我的作用最大1.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討論發言內容,發言人整理發言內容。2.發言人發言時,其它同學注意傾聽,以便修正和補充,并進行比較選出最佳發言團隊。學生活動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代表發言。生1:我們是水草,屬于生產者,我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裝換成有機物,為自身和其它生物提供營養和能量,所以我們是最基本最關鍵的成分。生2:我們也是水草,屬于生產者,我們體內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機物,不僅為自己提供營養,也為其它生物提供營養和能量,所以我們是最基本最關鍵的成分。生3:我們是小魚,屬于消費者,我們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需要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根據我們的食性可以分為:植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生4:我們是腐生細菌,屬于分解者,以動植物的遺體為食,會把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并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物質循環。生5:我們是非生物成分,我們可以為生物提供營養、能量和生存空間。師生共同總結。即學即練(四)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產者與消費者什么關系?生:消費者吃生產者。師:生產者與分解者有什么關系?生:分解者分解生產者的遺體。師:消費者與分解者呢?生:分解者分解消費者的遺體。師:所以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師:如果這個生態系統里面的某種生物被嚴重破壞,生態系統會受到影響?生:會師:所以我們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也就保護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地球更加美好。三、課堂小結本節學會了什么,又有哪些收獲和啟示呢?請學生分別說明展示。四、課堂檢測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下面進行實戰演練。拓展延伸1.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產者。如植物中的菟絲子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不能制造有機物,需要寄生在果樹上,吸取樹體水分和營養物質,屬于消費者。2.并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消費者。如動物中的蜣螂、禿鷲、蚯蚓營腐生生活,為分解者。軟體動物和蠕蟲等無脊椎動物以及蟹等甲殼綱動物,能夠碎裂水草葉片,刮食石礫表面藻類和死有機物,參與生態系統的分解作用,屬于分解者。3.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如還有部分微生物是生產者,如光合細菌、硝化細菌等;還有一部分微生物是消費者,如各種病毒和致病菌。《生態系統的組成》測評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各項不可以構成一個生態系統的是A.一片小池塘B.一條河流C.地球D.一群牛和一群羊2.真菌和腐生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主要因為它們能()A.釋放氧氣,吸收代謝廢物B.凈化環境C.給其它生物提供食物來源D.能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3.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消費者和分解者C.水域和生物D.人類和生物4.下列各組生物中,全部屬于生產者的是()A.海帶、梨樹、乳酸菌B.蘑菇、靈芝、洋蔥C.菠菜、馬鈴薯、大腸桿菌D.蘋果樹、芹菜、紫菜5.要使一個生態系統長期存在,除了非生物成分外,至少需具有()A.生產者和消費者B.消費者和分解者C.生產者和分解者D.生產者和人二、填空題6.下圖表示生態系統中四種成分之間的關系,請據圖回答問題(1)甲代表,乙代表。(2)圖中的過程③代表(3)丙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是7.下圖為生態系統中各生物之間的關系,據圖回答問題(1)圖中()能夠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因而在生態系統中叫做_______。(2)圖中()和()不能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只能攝取現成有機物,因而在生態系統中叫做____。(3)圖中④能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因而在生態系統中叫做_______。(4)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陽光以外,還需要_______等非生物成分。參考答案:1.D 2.D 3.A 4.D 5.C6.(1)生產者消費者(2)光合作用(3)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促進物質循環。7.(1)①生產者(2)②③消費者(3)分解者(4)空氣、水分、溫度《生態系統的組成》課后反思生態系統的組成是理解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的調節等方面內容的基礎,所以這一節是基礎,比較關鍵。通過對教材、學生和課程標準的分析,我確立了本節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2.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3.嘗試解釋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聯系。4.加強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認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教學重點是:1.舉例說出你所熟悉的生態系統。2.說出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3.舉例說明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的作用。本節課我以構建一個合理的池塘為主體,根據本節知識劃分為三個小活動,并在每個活動中都評選最優,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輕松地氛圍中學習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習過程中有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在問題中探索新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整節課的設計跟著學生的思路走。但在教學過程中也有這樣幾個問題:1.課堂中具體分析的生態系統實例太少2.板書設計不是很合理,沒有很好地體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