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一:生態系統的范圍生態系統:在一定空間內,由 與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 及 的總和,構成地球上 的生態新系統——生物圈。3、生態系統的類型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1)生態系統的______(2)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的相互關系生態系統成分判斷的誤區及特例成分 理解誤區 特例生產者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產者 所有的生產者都是植物消費者 動物都是消費者分解者 細菌都是分解者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1)食物鏈①表現形式:起點總是 ,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動物(最高營養級)。②營養級:一般不越過 個營養級③單向性:食物鏈中的捕食關系是長期自然選擇形成的,通常不會逆轉。④ 某一營養級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該營養級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單個生物個體,也不一定是一個種群。食物鏈中各營養級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使它們的數量始終處于一種動態變化中。(2)食物網①概念: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 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②形成原因:a.一種綠色植物可能是 植食性動物的食物。b.一種植食性動物既可能吃 植物,也可能被多種肉食性動物所食。③功能:是生態系統 的渠道。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 。④特點:同一種消費者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可以占據不同的 。〖特別提醒〗食物網的分析(1)營養級位置:同一種消費者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可以占有不同的營養級,如貓頭鷹在食物網中分別占有第 、第 、第 營養級。(2)種間關系:在食物網中,兩種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有可能出現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蛇與貓頭鷹,二者之間既有 關系,又有 關系。(3)生物種類與食物網的復雜程度:食物網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有食物聯系的生物種類,而并非取決于生物數量。(4)食物網未包含的生態系統的成分中的 。(5)食物網中生物數量的變化分析①食物鏈中的第一營養級的生物減少,流入這一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減少,相關生物都 。②“天敵”減少,被捕食者數量 ,但隨著數量增加,被捕食者種內競爭加劇,種群密度還要下降,直到趨于 。③“中間”營養級生物減少的情況,如圖所示食物網中:若青蛙突然減少,則被它捕食的食草昆蟲將 ,以青蛙為食的蛇將 ,鷹就要過多捕食 ,從而導致 減少,因為鷹不只捕食蛇一種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來源維持數量 。(6) 構建食物鏈(網)的一般方法依據曲線圖構建食物鏈(網)食物鏈:依據柱形圖構建食物鏈(網)食物鏈:依據表格數據(能量值、富集物濃度等)直接構建食物鏈(網)營養級 A B C D能量/pg 15.9 870.7 0.9 141.0重金屬濃度 0.008 0.000 1 0.02 0.001食物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