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拔最高的牧區》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知道青藏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掌握青藏地區發展畜牧業的條件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地圖,能夠準確描述青藏地區的位置、范圍以及氣候特點通過閱讀教材能夠歸納概括青藏地區發展畜牧業的條件3.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理念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青藏地區發展畜牧業的條件海拔高對青藏地區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2.教學難點:青藏地區的生產生活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三、教學方法1.講授法2.啟發法3.討論法四、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在上課之前,老師請同學們看一下PPT上展示的這幾幅圖片,從這幾幅圖片中,你能看出他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他們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通過觀察圖片,學生能夠回答出面部很紅)T:同學們知道他們為什么面部會泛紅嗎?情況預設:1.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可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可以解決大家的疑問。2.如果學生能回答出因為冷,可引導學生通過圖片判斷這是哪一地區的人們,為什么會冷。假設學生能夠回答出青藏地區,可讓他們說出判斷依據。(著裝)T:為什么青藏地區會冷?S:海拔高T:圖片中的這種現象又叫做高原紅,它是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帶的居民特有的面容,多發生在青海、西藏等地區。這一現象是受地域環境的長期影響造成的。那么同學們可以試著思考一下,為什么青藏地區的地域環境會引發這種癥狀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青藏地區,看一看他們的生產生活。(高寒缺氧,空氣稀薄,光照強烈引起皮膚表層損傷,從而導致紅血絲集中,才有了這一現象)講授新課:一、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T:我們首先來解讀一下這一課的標題,海拔最高的牧區。同學們還記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哪里嗎?(學生已學過地形區,根據已有知識可回答出青藏高原)T:青藏地區坐落在青藏高原上,同學們知道為什么這座高原叫做青藏高原嗎?S:因為位于青藏地區T:那青藏一詞又是怎么來的呢?同學可以結合ppt上的兩幅地圖分析原因。(青藏地區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所以取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的首字)T:結合PPT上的兩幅圖片,描述青藏地區的位置。(第一階梯,我國西南部)T:了解了青藏地區的位置后,同學們看一下PPT上的這幅圖,結合我國地形圖找出這五座山分別是什么?青藏地區被這五座山所包圍。二、青藏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T: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于我們生活在平原地帶,如果你去青海和西藏地區旅游,會不會很不適應呢?會有哪些不適應呢?S:發散思維情況預設:1.飲食他們的飲食與我們有什么不同青藏:牛羊肉,奶制品,青稞餅(油膩)溫州:米飯,海鮮(清淡)2.溫度青藏:寒冷溫州:適宜3.缺氧青藏地區海拔高,云層少,氧氣流失快——高原反應T:從以上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感受到青藏地區的生產生活與我們有很大不同,同學們結合教材和PPT上的圖片,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找出與我們有哪些不同。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并PPT展示表格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為什么他們的衣食住行會是這樣?(從自然環境和牧業生產兩個方面展開)(小組討論,教師觀察有優秀回答和錯誤點的同學,讓他們進行匯報,之后進行總結和糾錯)逐一講解:衣:藏袍T: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問題,為什么他們只穿一只袖子呢(方便在馬背上活動;晝夜溫差大,便于調節氣溫:溫度高時,脫下一只袖子散熱,溫度低時,穿上袖子保暖)。食:奶制品,牛羊肉等(能御寒;農牧業生產自給自足,自給自足就是自己生產,自己消耗)住:帳篷(御寒;易于遷徙)行:牦牛,馬等(草原廣闊,交通不便;靠天養畜,自給自足)T:什么叫靠天養畜?與澳大利亞牧區的區別:澳大利亞:機械化 定居青藏:靠天養畜 游牧但是現在,有些牧區已經建立了定居點。定居的意義T:同學們應該都聽過青藏高原這首歌曲,在這首歌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連”這句歌詞說明了什么S:都是山T:都是山人們的生活會面臨什么問題?引出出行不便T:但是啊,2006年一條鐵路的開通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同學們知道是哪條鐵路嗎S:青藏鐵路T:下面就請同學們觀看一段有關青藏鐵路的視頻,在看的時候,思考一下青藏鐵路開通的意義。(經濟;文化;生活)三、青藏地區發展畜牧業的條件T:這節課的標題是海拔最高的牧區,說明這里主要發展什么產業?S:畜牧業T:為什么海拔那么高,還有動物能夠在這里生存呢?什么動物能夠在這里生存?學生閱讀教材尋找答案S:牦牛;藏綿羊;藏山羊T:為什么這些動物能夠在這里生存?(能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的環境)著重介紹牦牛:毛厚而長,可御寒;體矮身健,能負重爬山;被稱為高原之舟。牦牛全身是寶,糞便可作燃料。(觀看視頻)T:除了有這些能適應高原環境的動物外,青藏地區還有哪些有利條件適合畜牧業的發展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青藏地區的氣候。1.氣候T:PPT展示成都和拉薩氣溫降水量圖,引導學生分析。降水拉薩:降水稀少,集中在4-9月,明顯的干濕兩季成都:降水充沛氣溫拉薩:冬寒夏涼成都:冬暖夏熱T:為什么兩地的氣候會有如此大的差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地形拉薩:高原成都:盆地(可引導學生回顧四川盆地氣候特征)T:通過兩地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青藏地區的氣候是非常高寒的,為什么高寒的環境適合發展畜牧業呢?(高寒氣候適合耐寒牧草的生長,在高寒的氣候條件下,植株比較矮小,莖干少而葉量大。青藏地區晝夜溫差較大,適合牧草中養分積累。)2.光照T:PPT展示表格,得出結論:青藏地區海拔高,云層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較小,太陽光強烈,光照充足,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3.土地類型T:有人說青藏地區沒有純粹意義上的農民,只有純粹意義上的牧區和牧民,結合ppt圖片分析原因(耕地少,草場廣布,即使從事農耕的農民也會飼養牲畜,完全依賴畜牧業的牧民很多,占農業人口的絕大部分)T:沒有純粹意義上的農民是不是意味著青藏地區沒有農民呢?引出農業生產——河谷農業。T: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主要農作物為青稞、豌豆、小麥等。結合ppt圖片分析這兩大谷地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有利條件:1.河谷地勢較低,氣溫較高;2.光照強烈,日照充足;3.河谷地形平坦,土壤肥沃;4.緊靠河流,水源充足。不利條件:1.氣溫低,熱量不足最后讓學生回顧并概括青藏地區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五、板書設計 位置和范圍海拔最高的牧區 人們的生產生活(青藏地區)發展畜牧業的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