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細胞生活的環境【學習目標】1.說出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等細胞外液共同構成機體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舉例說明內環境的理化性質。2. 闡明機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同時也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3. 運用圖示和模型等方法闡釋內環境為機體細胞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并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課前學習活動】一、體液及內環境的組成1.體液(1)概念:人體內含有大量以________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統稱為體液。(2)組成:體液由細胞內液和_____兩部分構成,前者存在于________,約占 2/3,后者存在于細胞外,約占 1/3。2.內環境(1)概念:由________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內環境。血漿、組織液和________通過動態的有機聯系,共同構成機體內細胞生活的________。(2)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之間的關系:血漿中的物質除大分子________外,都可以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細胞間隙形成組織液。絕大部分的組織液還可以通過毛細血管壁重新滲透回________中,少部分(約10%)則進入________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經淋巴循環又進入血管成為血漿。二、內環境的成分、理化性質及作用1.內環境的成分(1)血漿的主要成分:血漿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________,含量較多的兩種離子是________。(2)組織液、淋巴液與血漿成分的比較: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________,而組織液、淋巴液中的這種成分含量很少。(3)細胞外液的實質:細胞外液本質是一種________,類似于海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________。2.內環境的理化性質(1)滲透壓: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________兩種離子。(2)酸堿度:正常人的血漿近中性,pH為________,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它含有______ 、H2CO3等物質有關。(3)溫度: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_______。3.內環境的作用(1)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_______。(2)細胞直接與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內環境與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需要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的參與。(3)細胞不僅依賴于內環境,也參與了內環境的_______和維持。【課上學習】活動一: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都有哪些物質?1.請將血漿中的物質進行歸類2. 舉例說明血漿中的物質在人體中的作用?活動二: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的關系請在圖中標出各部分的名稱,并據圖繪制出能反應三者聯系的模式圖(用文字和箭頭表示)活動三: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1. 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別是經過什么途徑進入內環境的 2. 體內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是通過哪些器官排到體外的?3. 請你用簡單的示意圖表示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關系【課后練習】一、單選題1.今年國慶節、中秋節雙節疊加,經旅游部門統計,雙節期間,去往拉薩的旅客5.2萬人次,日均約6500人次。但高原地區氧氣稀薄,一些人出現了組織水腫等高原反應。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高原反應可能還包括呼吸、心跳加速B.發生高原反應后可通過吸氧來緩解癥狀C.高原反應的產生是因為機體喪失了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D.高原反應的產生可能與內環境酸堿平衡失調有關2.如圖表示人體體液各成分間物質交換關系(①、②、③、④表示人體體液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表示組織液,②表示血漿B.④所在管道堵塞,會引起②減少C.③與②相比,蛋白質含量更高D.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為③和④3.如圖是小鼠肝臟組織切片模式圖,圖中數字表示相應部位的液體,甲、乙、丙表示三種細胞,“→”表示液體流動方向。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小鼠的內環境主要由①②③構成B.④可為乙直接提供所需的葡萄糖C.饑餓時,A處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處D.正常情況下,②中蛋白質含量明顯低于③4.在進行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后,手掌某些部位由于反復摩擦使組織液擠到表皮夾層裂縫形成水泡,水泡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消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泡的化學組成與血漿、淋巴完全相同B.手掌受擠壓的強度會影響水泡形成的速率C.水泡中的液體主要依賴淋巴循環得以自行消失D.體力勞動時減少攝水量可以避免水泡的形成5.動物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得機體內部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穩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組織液是內環境中最活躍的成分B.血漿中含有酸堿緩沖對,可以維持pH穩定不變C.一次性攝入過多較咸的食物,一定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無法維持相對穩定D.人體內環境穩態是機體正常生存的必要條件,需要神經-體液-免疫調節機制來維持6.2022年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于2022年3月在揚州帶行,這是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連續第五次舉辦群眾性賽事。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參賽人員運動時會大量出汗、口渴,運動結束后還會感到肌肉酸痛。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運動時出汗會帶走大量熱量,機體的散熱量大于產熱量B.出汗后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減少C.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下丘腦產生的興奮可傳遞至大腦皮層,使人產生渴覺D.組織液中可發生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但由于緩沖物質的存在,血漿pH不會顯著下降7.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運動員的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測一些相關指標,下列指標中不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A.血紅蛋白 B.血糖 C.腎上腺素 D.睪酮8.下列關于細胞和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心肌細胞內的O2濃度高于其生活的組織液B.內環境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質等物質C.免疫細胞從血漿進入組織液,導致內環境穩態失調D.肌肉細胞的厭氧呼吸過程中,丙酮酸在組織液中轉化成乳酸9.人們部分皮膚裸露在外,易被開水,油等燙傷,而出現水皰,有些水皰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消失,有些水皰會轉變為膿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皰的成分中不含有蛋白質B.化膿的水皰中不含有細胞成分C.水皰是由血漿中的水擴散到組織液形成的D.水皰自行消失主要原因是其中的液體滲入了細胞內液10.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多數細胞不能直接與人體外部環境進行物質交換B.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接觸的環境是組織液和淋巴C.穩態遭到破壞必然引起酶促反應速率加快D.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11.小明患嚴重腹瀉,全身無力,醫院診斷其患細菌性腸炎。醫生處方中除了有消炎藥外還有“口服補液鹽散(II)”,其成分是:氯化鈉1.75g、氯化鉀0.75g、枸櫞酸鈉1.45g、無水葡萄糖10g,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嚴重腹瀉會導致人體無機鹽的丟失B.口服補液鹽散(II)可使機體內各種無機鹽濃度維持穩態C.內環境的理化因子保持相對穩定,以保證機體正常生命活動D.血糖濃度、腸道內無機鹽相對穩定屬于內環境的穩態12.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與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A.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血漿B.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血漿蛋白C.成熟紅細胞呼吸產生的CO2通過自由擴散進人血漿D.在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上,都普遍存在著穩態現象二、綜合題13.下圖是高等動物體內某些生命活動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圖中虛線內液體的總稱為 ,某人皮膚燙傷后,出現了水泡,該水泡內的液體主要是指圖中的 (填字母)。毛細淋巴管壁細胞所處的內環境是 (填字母)。(2)填寫圖中D、E系統的名稱:D ;E 。(3)內環境穩態,除了圖示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外,還必須有 調節網絡的作用。14.鉀在動植物食品中含量豐富,人體鉀的來源全靠從食物中獲得,圖A是人體鉀代謝途徑,圖B是K+通過Na+-K+泵進入細胞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1)機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 調節網絡。(2)食物中的鉀離子進入細胞需要經過 系統,內環境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是 。(3)鉀離子對維持 (填“細胞外液”或“細胞內液”)的滲透壓具有重要作用,細胞內鉀離子增多會導致靜息電位 (填“升高”或“降低”)。(4)胰島素可激活細胞膜上的Na+-K+泵,協助小腸上皮細胞進行葡萄糖的運輸,正常人飯后血鉀含量會有所降低,原因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細胞生活的環境學習目標1.說出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等細胞外液共同構成機體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舉例說明內環境的理化性質。2. 闡明機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同時也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3. 運用圖示和模型等方法闡釋內環境為機體細胞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并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課前學習活動】一、體液及內環境的組成1.體液(1)概念:人體內含有大量以________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統稱為體液。(2)組成:體液由細胞內液和_____兩部分構成,前者存在于________,約占 2/3,后者存在于細胞外,約占 1/3。2.內環境(1)概念:由________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內環境。血漿、組織液和________通過動態的有機聯系,共同構成機體內細胞生活的________。(2)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之間的關系:血漿中的物質除大分子________外,都可以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細胞間隙形成組織液。絕大部分的組織液還可以通過毛細血管壁重新滲透回________中,少部分(約10%)則進入________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經淋巴循環又進入血管成為血漿。參考答案:一、1.(1)水 (2)細胞外液 細胞內 2.(1)細胞外液 淋巴液 直接環境 (2)蛋白質 血漿 毛細淋巴管二、內環境的成分、理化性質及作用1.內環境的成分(1)血漿的主要成分:血漿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________,含量較多的兩種離子是________。(2)組織液、淋巴液與血漿成分的比較: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________,而組織液、淋巴液中的這種成分含量很少。(3)細胞外液的實質:細胞外液本質是一種________,類似于海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________。2.內環境的理化性質(1)滲透壓: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________兩種離子。(2)酸堿度:正常人的血漿近中性,pH為________,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它含有______ 、H2CO3等物質有關。(3)溫度: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_______。3.內環境的作用(1)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_______。(2)細胞直接與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內環境與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需要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的參與。(3)細胞不僅依賴于內環境,也參與了內環境的_______和維持。二、1.(1)水 蛋白質 Na+和Cl- (2)蛋白質 (3)鹽 海洋 2.(1)無機鹽、蛋白質 Na+和Cl- (2)7.35~7.45 HCO3- (3)37℃左右 3.(1)媒介 (2)內環境 外界環境 (3)形成【課上學習】活動一: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都有哪些物質?1.請將血漿中的物質進行歸類2. 舉例說明血漿中的物質在人體中的作用?活動二: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的關系請在圖中標出各部分的名稱,并據圖繪制出能反應三者聯系的模式圖(用文字和箭頭表示)活動三: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1. 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別是經過什么途徑進入內環境的 2. 體內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是通過哪些器官排到體外的?3. 請你用簡單的示意圖表示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關系【課后練習】一、單選題1.今年國慶節、中秋節雙節疊加,經旅游部門統計,雙節期間,去往拉薩的旅客5.2萬人次,日均約6500人次。但高原地區氧氣稀薄,一些人出現了組織水腫等高原反應。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高原反應可能還包括呼吸、心跳加速B.發生高原反應后可通過吸氧來緩解癥狀C.高原反應的產生是因為機體喪失了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D.高原反應的產生可能與內環境酸堿平衡失調有關2.如圖表示人體體液各成分間物質交換關系(①、②、③、④表示人體體液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表示組織液,②表示血漿B.④所在管道堵塞,會引起②減少C.③與②相比,蛋白質含量更高D.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為③和④3.如圖是小鼠肝臟組織切片模式圖,圖中數字表示相應部位的液體,甲、乙、丙表示三種細胞,“→”表示液體流動方向。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小鼠的內環境主要由①②③構成B.④可為乙直接提供所需的葡萄糖C.饑餓時,A處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處D.正常情況下,②中蛋白質含量明顯低于③4.在進行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后,手掌某些部位由于反復摩擦使組織液擠到表皮夾層裂縫形成水泡,水泡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消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泡的化學組成與血漿、淋巴完全相同B.手掌受擠壓的強度會影響水泡形成的速率C.水泡中的液體主要依賴淋巴循環得以自行消失D.體力勞動時減少攝水量可以避免水泡的形成5.動物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得機體內部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穩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組織液是內環境中最活躍的成分B.血漿中含有酸堿緩沖對,可以維持pH穩定不變C.一次性攝入過多較咸的食物,一定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無法維持相對穩定D.人體內環境穩態是機體正常生存的必要條件,需要神經-體液-免疫調節機制來維持6.2022年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于2022年3月在揚州帶行,這是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連續第五次舉辦群眾性賽事。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參賽人員運動時會大量出汗、口渴,運動結束后還會感到肌肉酸痛。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運動時出汗會帶走大量熱量,機體的散熱量大于產熱量B.出汗后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減少C.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下丘腦產生的興奮可傳遞至大腦皮層,使人產生渴覺D.組織液中可發生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但由于緩沖物質的存在,血漿pH不會顯著下降7.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運動員的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測一些相關指標,下列指標中不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A.血紅蛋白 B.血糖 C.腎上腺素 D.睪酮8.下列關于細胞和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心肌細胞內的O2濃度高于其生活的組織液B.內環境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質等物質C.免疫細胞從血漿進入組織液,導致內環境穩態失調D.肌肉細胞的厭氧呼吸過程中,丙酮酸在組織液中轉化成乳酸9.人們部分皮膚裸露在外,易被開水,油等燙傷,而出現水皰,有些水皰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消失,有些水皰會轉變為膿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皰的成分中不含有蛋白質B.化膿的水皰中不含有細胞成分C.水皰是由血漿中的水擴散到組織液形成的D.水皰自行消失主要原因是其中的液體滲入了細胞內液10.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多數細胞不能直接與人體外部環境進行物質交換B.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接觸的環境是組織液和淋巴C.穩態遭到破壞必然引起酶促反應速率加快D.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11.小明患嚴重腹瀉,全身無力,醫院診斷其患細菌性腸炎。醫生處方中除了有消炎藥外還有“口服補液鹽散(II)”,其成分是:氯化鈉1.75g、氯化鉀0.75g、枸櫞酸鈉1.45g、無水葡萄糖10g,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嚴重腹瀉會導致人體無機鹽的丟失B.口服補液鹽散(II)可使機體內各種無機鹽濃度維持穩態C.內環境的理化因子保持相對穩定,以保證機體正常生命活動D.血糖濃度、腸道內無機鹽相對穩定屬于內環境的穩態12.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與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A.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血漿B.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血漿蛋白C.成熟紅細胞呼吸產生的CO2通過自由擴散進人血漿D.在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上,都普遍存在著穩態現象二、綜合題13.下圖是高等動物體內某些生命活動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圖中虛線內液體的總稱為 ,某人皮膚燙傷后,出現了水泡,該水泡內的液體主要是指圖中的 (填字母)。毛細淋巴管壁細胞所處的內環境是 (填字母)。(2)填寫圖中D、E系統的名稱:D ;E 。(3)內環境穩態,除了圖示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外,還必須有 調節網絡的作用。14.鉀在動植物食品中含量豐富,人體鉀的來源全靠從食物中獲得,圖A是人體鉀代謝途徑,圖B是K+通過Na+-K+泵進入細胞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1)機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 調節網絡。(2)食物中的鉀離子進入細胞需要經過 系統,內環境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是 。(3)鉀離子對維持 (填“細胞外液”或“細胞內液”)的滲透壓具有重要作用,細胞內鉀離子增多會導致靜息電位 (填“升高”或“降低”)。(4)胰島素可激活細胞膜上的Na+-K+泵,協助小腸上皮細胞進行葡萄糖的運輸,正常人飯后血鉀含量會有所降低,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A、高原反應與氧氣供應不足有關,機體會通過提高呼吸、心跳頻率,促進對氧氣的吸收和運輸,A正確;B、發生高原反應后可通過吸氧來緩解癥狀,B正確;C、高原反應的產生是由于外界環境的改變超過了機體內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而不是因為機體喪失了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C錯誤;D、因為缺氧,機體無氧呼吸可能產生大量的乳酸,引起內環境酸堿平衡失調,影響代謝的正常進行,導致不適的生理反應,D正確。故答案為:C。2.【答案】C【解析】A、由分析可知,①表示細胞內液,②表示組織液,A錯誤; B、④淋巴管堵塞會使組織蛋白增多,②組織液滲透壓升高,引起組織液增多,發生組織水腫,B錯誤;C、③血漿與②組織液相比,血漿中蛋白質含量更多,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C正確;D、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為②和③,D錯誤。故答案為:C。3.【答案】B【解析】A、據分析可知,小鼠的內環境主要由②③④構成,A錯誤;B、④組織液內的葡萄糖可直接提供給乙,B正確;C、饑餓時,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進入毛細血管,然后經由組織液與肝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發揮作用,A處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高于B處,C錯誤;D、正常情況下,②血漿中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③淋巴,D錯誤。故答案為:B。4.【答案】B【解析】A、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是組織液,化學組成與血漿、淋巴不完全相同,A錯誤;B、由于擠壓和摩擦使局部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漿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液的液體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因此手掌受擠壓的強度會影響水泡形成的速率,B正確;C、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是組織液,約10%的組織液可單向滲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約90%的組織液通過毛細血管壁回滲進入血漿,故水泡中的液體可以滲入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水泡的自行消失主要依賴組織液回滲進入血漿,C錯誤;D、減少攝水量會導致組織液滲透壓升高,可能引起水泡,因此體力勞動時減少攝水量不能避免水泡的形成,D錯誤。故答案為:B。5.【答案】D【解析】A、細胞外液中,營養物質或代謝廢物主要靠血漿在血管內運輸到各器官,是內環境中最活躍的部分,A錯誤; B、血漿中含有酸堿緩沖對,可以將pH維持在一定范圍內,B錯誤;C、一次性攝入過多較咸的食物,機體可以通過穩態調節機制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相對穩定,C錯誤;D、神經 體液 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D正確。故答案為:D。6.【答案】C【解析】A、運動時機體產熱量增加,出汗會帶走大量熱量,故機體散熱量等于產熱量,以維持體溫相對穩定,A錯誤; B、運動過程中因大量出汗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導致尿量減少,B錯誤;C、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下丘腦產生興奮傳遞至大腦皮層,使人產生渴覺,引起主動飲水,C正確;D、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由于體內有緩沖物質,血漿pH不會顯著下降,D錯誤。故答案為:C。7.【答案】A【解析】A、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內,細胞內是細胞內液,不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A與題意相符;B、血漿屬于細胞外液,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則血糖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B不符合題意;C、腎上腺素為細胞分泌的激素,分布在細胞外液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C不符合題意;D、睪酮為細胞分泌的激素,分布在細胞外液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8.【答案】B【解析】A、氧氣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即通過順濃度進入細胞,心肌細胞生活在組織液中,因此心肌細胞內的O2濃度低于其生活的組織液,A錯誤;B、根據分析可知,內環境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質(如血漿蛋白)等物質,B正確;C、免疫細胞從血漿進入組織液,不會導致內環境穩態失調,如吞噬細胞可從血漿進入組織液,吞噬病原體,C錯誤;D、丙酮酸轉化為乳酸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不是組織液,D錯誤。故答案為:B。9.【答案】C【解析】A、水皰的成分屬于組織液,其中含有較少的蛋白質,A錯誤;B、化膿的水皰往往是吞噬細胞吞噬病菌后死亡形成的,顯然其中含有細胞成分,B錯誤;C、水皰中的液體是組織液,組織液是由血漿滲出毛細血管壁形成的,因此水皰中的液體可由血漿中的水擴散到組織液形成,C正確;D、根據組織液的來源和走向可知,水皰自行消失是因為其中的液體可以滲入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導致的,D錯誤。故答案為:C。10.【答案】C【解析】A、多數細胞不能直接與人體外部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需要以內環境為媒介,A正確;B、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為淋巴和組織液,B正確;C、穩態遭到破壞引起酶促反應速率的改變可能是升高,也可能是降低,C錯誤;D、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D正確。故答案為:C。11.【答案】D【解析】A、嚴重腹瀉會導致人體流失大量的水和無機鹽,A正確;B、口服補液鹽散(II)中含有氯化鈉和氯化鉀等無機鹽,可以補充體內缺失的無機鹽,使機體內各種無機鹽濃度維持穩態,B正確;C、內環境穩態的實質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以保證機體正常生命活動,C正確;D、腸道內的無機鹽不屬于內環境,腸道內無機鹽相對穩定不屬于內環境的穩態,D錯誤。故答案為:D。12.【答案】D【解析】A、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A錯誤;B、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B錯誤;C、成熟紅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不會產生CO2,C錯誤;D、穩態是生命活動進行的必要條件,從細胞到生態系統,都普遍存在著穩態現象,D正確。故答案為:D。13.【答案】(1)內環境;B;B、C(2)消化系統;泌尿系統(3)神經—體液—免疫【解析】(1)A、由圖示可知A:血漿,B:組織液,C:淋巴,三者構成了內環境; 人皮膚燙傷后,出現了水泡,該水泡內的液體是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所處的內環境是組織液和淋巴。(2)根據圖示可知,D屬于消化系統,通過消化吸收營養物質; E系統產生了尿素、尿酸、水可以推出E是泌尿系統。(3) 內環境穩態,除了圖示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外 ,還必須有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的作用。14.【答案】(1)神經—體液—免疫(2)消化系統和循環;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3)細胞內液;升高(4)飯后胰島素的分泌量增加,細胞膜上的K+-Na+泵被激活,血K+大量進入細胞內,所以血鉀含量會降低【解析】(1)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2)食物中的鉀離子進入細胞需要經過消化系統吸收,然后通過循環系統運輸到各組織細胞,這一過程中, 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即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3)鉀離子在細胞內的濃度遠大于細胞外,因此鉀離子對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具有重要作用;鉀離子外流形成靜息電位,當細胞內鉀離子增多,引起細胞內外鉀離子濃度差增大,促進鉀離子外流,則鉀離子外流形成的靜息電位升高。(4)正常人飯后由于攝入大量糖類,經消化吸收后血糖濃度會升高,則胰島B細胞合成分泌的胰島素增加,細胞膜上的Na+-K+泵被胰島素激活,血漿中的K+大量進入細胞內,所以血鉀含量會降低。(5)已知細胞內的鉀被排出細胞后細胞會凋亡,而細胞膜上的鉀通道是鉀離子轉移至細胞外的主要途徑,因此對于細胞毒性T細胞攻擊正常組織細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可以特異性的激活細胞毒性T細胞膜上的鉀通道,使得細胞毒性T細胞丟鉀而凋亡,使其不能再攻擊正常組織細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解析版).docx 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