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華師大版九上科學3.2金屬的活動性順序(1)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探究不同金屬與酸反應的快慢以及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2、通過典型金屬和酸以及某些鹽的反應,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3、了解置換反應的特點。4、學習比較、歸納等科學思維的方法。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探究探究實驗1、比較鎂、銅、鋅與酸反應(1)用 方法將鋅片、銅片和鎂條表面的氧化物除掉,然后分別投入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適量的稀鹽酸。觀察到的現象是 ;(2)在試管口蓋上一塊玻璃片約1 min,然后移開玻璃片,迅速地把燃燒的木條放進試管口。觀察到的現象是: ;(3)用手觸摸一下各試管外壁,感受到溫度變化情況是: ;結論: 。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探究實驗2、銅與硝酸銀(AgNO3)溶液反應用砂紙除去一小片銅片表面的氧化物,放在玻璃片上。在銅片上滴加2滴1%的AgNO3溶液, 用另一塊玻璃片蓋上。靜置一段時間,觀察銅片的變化。觀察到的現象是: ;結論: ;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綜合結論:鎂、鋅、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 。知識點2、置換反應1、由 與 反應,生成 和 ,這類反應稱為置換反應;2、化合反應的模型可表示為A+B+……→C,試著寫出置換反應的模型: ;3、嘗試著再寫出一個置換反應的例子: 。知識點3、金屬活動性順序1、 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 前面的金屬能與稀硫酸或稀鹽酸發生 反應,產生 ;排在 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溶液里的氫;3、排在 的金屬能把排在 的金屬從它的 中置換出來。4、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 之前的金屬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常溫下就能與 發生劇烈反應。所以一般不用 等活潑金屬來置換溶液中的其他金屬元素。二、例題講解:例題1、探究鎂、銅、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時, 下列現象、分析或結論正確的是( )A.鹽酸的濃度可以不同 B.銅片表面有氣泡產生C.裝有鎂片的試管表面發燙 D.活動性Cu>Zn>Mg(例題1圖) (例題2圖)例題2、為了驗證“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小明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其中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組合是( )A. ②④ B.①③ C. ①② D.③④例題3、現有甲、乙、丙三種金屬,甲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乙、丙在常溫下幾乎不與氧氣反應。如果將乙、丙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在丙的表面有紫紅色固體析出,而乙表面沒有變化,則甲、乙、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 )A.甲、乙、丙 B. 乙、丙、甲 C.乙、甲、丙 D.甲、丙、乙例題4、取一定質量的鋅粒和銅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漸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與有關量的變化關系正確的是( )例題5、為了驗證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下實驗:Ⅰ.將鐵片浸入稀硫酸中; Ⅱ.將銅片浸入稀硫酸中;Ⅲ.將鐵片浸入硝酸銀溶液中。(1)上述實驗________(填“能”或“不能”)驗證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2)將鐵、銅、銀三種金屬浸入______________ (只填一種)溶液,即可驗證它們的活動性順序。三、隨堂練習;1、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2、利用下列四組物質進行實驗,其中能驗證銅、鎂、鐵三種金屬活動順序的是( )A. Fe、MgSO4、CuSO4 B. Fe、Cu、MgSO4C. Cu(OH)2、Mg(OH)2、Fe D. FeSO4、Cu、MgSO43、某同學探究金屬單質的活潑性時發現:X、Y都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氫氣而Z不能;Y能在X的鹽溶液中置換出X。則它們的金屬的活動順序為( )A. X>Y>Z B. Y>X>Z C. X>Z>Y D. Y>Z>X4、將鐵、銅分別放入稀硫酸中,鐵表面有氣泡產生,而銅表面無明顯現象,下列正確的是( )A.鐵的導電性比銅的強 B.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強C.鐵的導電性比銅的弱 D.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5、已知金屬錳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鋁和鋅之間,下列化學反應不能發生的是( )A.Mn+H2SO4===MnSO4+H2↑ B.Mg+MnCl2===MgCl2+MnC.Fe+MnCl2===FeCl2+Mn D.Mn+CuCl2===MnCl2+Cu6、某同學為驗證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以下四種實驗方案,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是( )A.將Fe絲、Cu絲分別放入AgNO3溶液中 B.將Fe絲、Cu絲、Ag絲分別放入稀鹽酸中C.將Fe絲分別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 D.將Fe絲、Ag絲分別放入CuSO4溶液中四、課后鞏固:1、下列各組藥品能正確鑒別鐵、銅、銀的金屬活動順序的是( )A. 硫酸亞鐵、銅、氯化銀 B. 硫酸亞鐵、銅、硝酸銀C. 鐵、硫酸銅、硝酸銀 D. 硫酸亞鐵、硫酸銅、銀2、某單質X能從某溶液中置換出單質Y,由此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X、Y都是金屬時,X一定比Y活潑 B.X是金屬時,Y一定是金屬C.X是金屬時,Y一定比X活潑 D.X一定是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氫以前的金屬3、將鐵、銅分別放入稀硫酸中,鐵表面有氣泡產生,而銅表面無明顯現象。下列正確的是( )A.鐵的導電性比銅的強 B.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強C.鐵的導電性比銅的弱 D.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弱4、有A、B、C三種常溫下不與水反應的金屬,為了比較它們金屬活動性的強弱,有人設計了下列四種實驗方法,下列方法最準確可行的是( )A.把它們分別和鹽酸溶液反應,觀察是否發生反應及產生氣體的快慢B.把它們分別和鹽酸溶液反應,觀察是否發生反應及產生氣體的多少C.把三種金屬分別在空氣中加熱,觀察它們的顏色變化程度D.把三種金屬和它們的可溶性鹽溶液之間兩兩反應,觀察金屬表面是否有金屬析出5、為測定鐵、銅和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下列不能達到目的的試劑組是( )A.Ag,Fe,CuSO4溶液 B.Ag,FeSO4溶液,CuSO4溶液C.Fe,Cu,AgNO3溶液 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6、用Zn、CuO和稀H2SO4作原料制Cu,用兩種方法制取等質量的Cu時,下列有關敘述不符合實驗實際結果的是( )A.消耗不同質量的H2SO4 B.消耗相同質量的ZnC.消耗相同質量的CuO D.生成不同質量的硫酸鋅7、下面四種金屬中,有一種金屬能與其余三種金屬的鹽溶液反應,則該金屬是( )A.Ag B.Cu C.Al D.Zn8、鈦合金是成產鏈條鋼、錨鏈鋼等的重要原料.如果比較鈦(Ti)和鐵的金屬活動順序,以下方法不能達到目的是( )A. 利用金屬鐵和TiSO4溶液進行實驗 B. 利用金屬鈦和FeCl2溶液進行實驗C. 比較金屬鈦和金屬鐵的硬度 D. 利用金屬鈦、金屬鐵與稀硫酸進行實驗9、為了探究影響鋅與鹽酸反應劇烈程度的因素,某學習小組設計了下列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實驗① 實驗② 實驗③A.對比實驗①和②,可研究鹽酸的濃度對反應劇烈程度的影響B.對比實驗②和③,可研究鹽酸的濃度對反應劇烈程度的影響C.對比實驗②和③,可研究溫度對反應劇烈程度的影響D.對比實驗①和②,可研究溫度對反應劇烈程度的影響10、往200 g 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已知反應的先后順序和化學方程式分別為:2FeCl3+Fe=3FeCl2 CuCl2+Fe=FeCl2+Cu。圖為加入鐵粉的質量與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的關系。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點后溶液的顏色為藍色B.D點對應縱坐標為6.4C.該200 g溶液中的CuCl2 質量分數為6.75%D.取D、E兩點間的剩余固體加入鹽酸,均有氣泡產生(第10題圖) (第11題圖)11、某工廠欲從含有CuSO4的廢液中回收金屬銅,并得到工業原料硫酸亞鐵,其工業流程如圖:(1)操作Ⅰ的名稱是________,需用到的玻璃儀器除燒杯之外還有__________。(2)加入過量A物質的化學式是________。(3)加入適量B物質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金屬活動性順序探究探究實驗1、(1)用砂紙打磨 現象:鎂片與鹽酸比鋅與鹽酸反應更劇烈反應,產生大量的氣泡;銅片與鹽酸不反應。(2)產生的氣體的兩個試管口都出現爆鳴聲(3)產生氣體的兩個試管外壁溫度都明顯升高,有發燙的感覺結論: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排列:鎂>鋅>銅化學方程式:Mg +2HCl=MgCl2+H2↑ Zn +2HCl=ZnCl2+H2↑探究實驗2、現象:銅片表面及四周生成了白色的固體物質結論: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銅 比銀活潑),能將硝酸銀溶液中的銀置換出來Cu + 2AgNO3 = Cu(NO3)2 + 2Ag綜合結論:Mg、Cu、Zn、Ag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Mg>Zn>Cu>Ag。知識點2、1、一種單質 一種化合物 另一種單質 另一種化合物2、模型A+BC→A C+B (合理均可)3、Zn+H2SO4=ZnSO4+H2↑(合理均可)知識點3、1、2、氫 置換 H2 氫 3、前面 后面 鹽溶液 4、鎂 水 K、Ca、Na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利用金屬和鹽酸的反應來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時,要控制金屬的形狀、質量和加入鹽酸的濃度、質量等變量相同;由于鎂和鹽酸反應放熱,因此裝有鎂片的試管表面發燙。例題2、A解析:①中銀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銀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弱,即H>Ag;②中銅不能與硫酸亞鐵溶液反應,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弱,即Fe>Cu;③中鐵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強,即Fe>H;④中銅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即Cu>Ag。綜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④的組合即可判斷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例題3、B解析:有甲、乙、丙三種金屬,甲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乙、丙在常溫下幾乎不與氧氣反應,說明甲的活動性最強,乙、丙的活動性較弱,即金屬活動性甲>乙、丙;把乙和丙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在丙的表面有紫紅色固體析出,說明丙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即丙>銅;乙表面沒有變化,說明乙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弱,即銅>乙,則甲、乙、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乙、丙、甲。例題4、C解析:銅與硫酸不反應,隨著稀硫酸的加入,銅片的質量不變;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隨著稀硫酸的加入,鋅粒質量不斷減少至0,氫氣和硫酸鋅的質量不斷增加,當鋅完全消耗,氫氣和硫酸鋅的質量不再改變。例題5、(1)不能 (2)硫酸銅(或硝酸銅或氯化銅等)解析:驗證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時,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間金屬的單質與兩端的金屬的鹽溶液混合或取中間金屬的鹽溶液與兩端金屬的單質混合。三、隨堂練習:1、B 2、A 3、B 4、B 5、C 6、D四、課后鞏固1、B 2、A 3、B 4、D 5、B 6、B7、C 8、C 9、A 10、A11、(1)過濾;漏斗、玻璃棒 (2)Fe (3)Fe+H2SO4 ===FeSO4+H2↑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