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1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第1課時 )一、學習目標1. 說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 根據提示,設計實驗證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基礎知識1. 普利斯特利的實驗(1)實驗過程:①將點燃的蠟燭放到密閉的玻璃罩內,發現蠟燭__________。②將小白鼠放到密閉的玻璃罩內,小白鼠死亡。③將植物和點燃的蠟燭放到同一個玻璃罩內,蠟燭__________熄滅。④將植物和小白鼠放到同一個玻璃罩內,小白鼠__________地生活。(2)得出結論是植物能夠___________由于蠟燭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2. 后來的科學實驗表明:蠟燭或動物呼吸都會排出二氧化碳,消耗___________,而植物光合作用能釋放氧氣,消耗___________。除水以外,___________也是光合作用原料。3.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1)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定計劃:提示及問題:①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②該實驗的唯一變量是什么?為了保證實驗中只有這一個變量,應該怎樣設計實驗?③用來做實驗的植物應該先進行怎樣的處理?④可參照什么實驗來進行此實驗?如何檢驗實驗結果?材料用具:盆栽天竺葵一盆,250ml燒杯2個,水槽2個,玻璃罩2個,氫氧化鈉溶液20ml,清水20ml,剪刀一把,凡士林。方法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施計劃:按照計劃中的方法步驟實施。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隨堂檢測1.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 二氧化碳和水 B. 淀粉和氧氣C. 淀粉和水 D. 多種有機物2.在證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培養皿中的氫氧化鈉用來( )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氧氣C.檢驗光合作用的產物 D.吸收光能3.實驗中學的小明同學對生物學知識非常感興趣,為探究綠色植物的生理作用,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請據圖分析回答有關問題:(1)小明首先對甲、乙裝置進行了24小時暗處理,再將其置于光下兩個小時,然后分別摘取甲、乙裝置內的一片葉子,進行脫色處理,滴加碘液,葉片變藍的是_________裝置中的葉片。(2)此探究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目的是探究_________。(3)若要用乙裝置驗證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需要對此裝置進行怎樣的處理?_________。(4)若取出甲裝置內的小燒杯,然后將甲裝置放到陽光下,在玻璃罩內壁會有細小的水珠出現,水分來自植物的_________。(填生理作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可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可見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2.答案:A解析:3.答案:(1)乙(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否為光合作用的原料(3)放在黑暗處(4)蒸騰作用解析:(1)小明首先對甲、乙裝置進行了24小時暗處理,再將其置于光下兩個小時,然后分別摘取甲、乙裝置內的一片葉子,進行脫色處理,滴加碘液;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甲裝置中玻璃罩內的二氧化碳,葉片不能合成淀粉;而乙裝置中植物葉片能合成淀粉,滴加碘液,葉片會變藍。(2)此探究實驗的變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否為光合作用的原料。(3)若要用乙裝置驗證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需要把此裝置放置在黑暗處,因為黑暗處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可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影響。(4)若取出甲裝置內的小燒杯,然后將甲裝置放到陽光下,在玻璃罩內壁會有細小的水珠出現,水分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