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 考點掃描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要求二、重點難點重點: 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難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自主學習】閱讀課文、完成填空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1.科學發展觀(1)地位: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____________,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____________。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1、 。2、 。3、 。4、 。【深化拓展】1.必要性(1)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2)片面追求經濟快速增長,往往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出現“沒有發展的增長”;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2.基本內涵內涵 要求第一要義 發展 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核心 以人為本 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本要求 全面協調可持續 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根本方法 統籌兼顧 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營造良好國際環境[課堂達標訓練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取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寫入黨章,強調“綠色增長”理念。這告訴我們( )A.要把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唯一指標B.要逐步降低能源生產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C.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D.要加大對高能耗的財政支出2.近年來,我國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事業的投入,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表明國家致力于( )A.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B.統籌區域發展 C.統籌城鄉發展 D.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3.一段時期以來,一些地方為追求一時的經濟增長速度,單純靠投資拉動、規模擴張、資源推動,發展低端產業,給地方發展帶來了長期的包袱和隱患。這啟示這些地方發展經濟,應主要依靠( )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 ②發達國家在低碳技術方面的支持 ③在全面建設小康的基礎上率先實現現代化 ④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4.我國GDP的高增長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基礎上的。據分析,我國每創造萬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3倍、德國的5倍、日本的6倍,這啟示我們A、要盡量減少能源消耗 B、要加快發展工業C、必須減緩經濟增長速度 D、必須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5.2011年10月9日,《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對外正式頒布,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這一意見的實施有利于( )①統籌城鄉發展 ②推動區域協調發展③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下列措施中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是( )①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化產業結構 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實現經濟較快增長③創新發展理念 ④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五個方面的建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談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課后作業 鞏固提升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取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2012年3月23日,廣東省人大指出,在新的一年里,廣東省將堅持以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科學發展觀的正確認識有( )①第一要義是發展 ②核心是以人為本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④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右圖漫畫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應堅持科學發展觀 ②應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③應堅持可持續發展 ④應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2年3月7日,商務部下一步要擴大內需,要繼續實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下列對其意義認識正確的是( )①促進家電產業穩步增長,拉動國內需求 ②發揮財政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經濟發展③促進能源節約,提高能效水平 ④有效利用資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當今綠色低碳是企業科學發展的主題。發展低碳經濟,需要( )①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新型經濟體系和產業結構②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發展低碳產業 ④加大科技投入,促進技術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我國主導完成的新一代移動通信標準TD-LTE,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成為耀眼明星,印度、日本、美國、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運營商都宣布將采用TD-LTE技術建設4G商用網絡。4G技術的發展,有利于( )①推動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②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③推動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 ④降低恩格爾系數,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2011中國綠色發展指數》研究報告,對我國30個省(區、市)和34個大中城市的綠色發展水平進行了測算和排名。綠色發展指數的公布有利于( )①引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②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③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④推動城鄉的協調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某縣大力發展養殖業,用雞糞生產生物有機肥并發電,用雞毛、雞腸等制成高蛋白的魚飼料。雞糞、雞毛、雞腸等“垃圾”不但沒有污染水源,每年還能帶來數千萬元的產值。這啟示我們( )A.統籌城鄉發展,就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B.統籌城鄉發展,就要實行城市支持農村C.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D.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8.下列屬于協調發展的有①統籌城鄉發展 ②統籌區域發展 ③統籌經濟社會發展④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⑤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⑥統籌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二、非選擇題(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回答問題。)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某省“十一五”期間全省生產總值及增值注:2008年至2009年期間爆發了國際金融危機。該省“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平 時間項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萬元國內生產能耗(噸標準煤) 0.86 0.83 0.78 0.74 0.72萬元國內生產能耗降幅(比上年%) 3.52 4.18 5.50 5.40 5.35材料二 該省“十二五”規劃綱要呈現出諸多亮點:建設海洋經濟強省,實施海洋開發戰略,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森林省,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出就業幫扶、全民社保、住房保障等富民惠民的十大工程;以科技強省、教育強省和人才強省為目標,打造創新型省份,實現“綠色轉型”……與此同時,綱要中也重視加快文化建設,積極構建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絡和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鄉鎮、村(社區)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為人民群眾參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提供保障。(1)指出材料一中圖和表所反映的經濟信息。(6分(2)運用經濟生活中科學發展觀的知識,分析材料二中該省“十二五”規劃綱要呈現出的諸多亮點的經濟意義。(12分)第二框題 又好又快 科學發展 答案:[課堂達標訓練]答案1—6:CAB DCD7. (1)意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促進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節能減排,保護環境,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有利于促進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要求: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②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和效益上來。③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④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復習鞏固提升]答案:1—8:DACD AACA9. (1)上圖顯示,“十一五”期間該省生產總值呈逐年上升趨勢,增幅較大但有波動,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生產總值的增幅于2008年出現下滑,但在政府調控下2009年以后重新呈上升勢頭。上表顯示,“十一五”期間該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逐年減少,降幅總體呈增大趨勢。圖表共同表明“十一五”期間該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①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該省實施海洋戰略,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積極打造創新型省份,有利于提高該省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而進一步推動該省經濟平穩運行。②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地位是以人為本。“十二五”期間該省推出就業、社保、住房等十項富民惠民工程,有利于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建設森林省,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實現“綠色轉型”,有利于該省經濟社會得到持續發展,也有利于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