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2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導學案課堂目標導航1.了解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必要性,明白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有關內容。2.增強維權意識,學會主動接受社會和司法的特殊保護。課前預習方案○說一說:用一句話概括本課的學習內容,就是:在我國,社會和司法機關都承擔著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的義務。○填一填:我國法律規定,有些活動場所是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的,這些營業性場所,要有明顯的標牌標志,寫上“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等字樣,營業員不得向青少年出售門票;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保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案件中,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尊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以促使其早日改過自新。○查一查:“未成年人手機上網綜合服務平臺”是一回什么事?這一做法有什么重大意義?為杜絕不良信息侵害,2011年1月11日,中國移動和共青團中央聯合宣布啟動建設首個“未成年人手機上網綜合服務平臺”,今后未成年人手機上網將有區別于成年人的專用網絡。該業務將于2011年秋季開學前面向全國移動用戶推出。意義:可以從源頭上凈化未成年人手機網絡環境,實現對未成年人的有效保護。課堂導學方案【與法有約】生:學習活動 你知道2011年1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于建嶸在網絡上正式發起建立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微博嗎?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什么保護?今天,你能感受到這方面的保護嗎?想一想,然后寫在這里。師:教學建議1.在互聯網上選取一個未成年人犯罪受司法保護的案例(如,2011年6月16日,江蘇海安首個“禁止令”發給17歲的未成年人唐某)導入。2.引導和組織學生了解自己享有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3.點評,然后小結:可以說,今天我們要健康成長,還離不開社會和司法對我們的特殊保護。【明確觀點】生:學習活動 課本上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成以下兩點:1.社會保護的必要性和內容。2.司法保護的必要性和內容。師:教學建議1.要求學生熟悉教材,找出本課知識的基本網絡結構,發現自己的疑問。2.學生在全班交流、評價,教師總結。3.師生共同探究:為什么要對未成年人進行社會保護?◎小貼士:No.1最好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聯系社會不良因素影響未成年人的事例來探究哦!No.2觀點提示原因: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我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的呵護,良好的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不良的社會環境則可能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造成嚴重的損害。【深入體驗】生:學習活動 再現一個自己經歷過的典型的(刻骨銘心的)生活情境(或是由教師提供一個同齡人的典型生活情境),然后認真體驗和感悟,并在小組中交流、分享!我的感悟是:師:教學建議1.引導學生對他自己經歷過的或教師提供的學生生活中的典型情境(如以下情境)進行體驗和感悟,然后交流和分享。◎小貼士:情境例示2011年5月11日,警方在惠州市仲愷區的一個“黑磚窯”解救了3名未成年人。15歲的胡智豪和魏鋒在外地打了“工地急招”街頭廣告的電話后,黑中介的一輛小面包車接上他們,將他們捆綁運到黑磚窯,以每個400元賣給老板做苦力。他們每天工作15個小時,想逃跑就會遭受挨打、磚砸的慘劇。17歲的王亞興被騙14天,曾兩次拆下打火機上的鐵片,狠狠地往手腕上割。他說,“在這里,電話不讓打,去廁所都有人跟著。我想回家,他們不讓我走,還打我,我就想自殺。”對此,你有何感悟?2.“感悟”提示:結合情境和教材知識,感悟可從社會保護的必要性和內容兩個方面來談。3.點評,然后小結: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我們的健康成長一方面不開社會的呵護,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以免讓社會不法分子為所欲為,侵犯我們的合法權益。【明理踐行】生:學習活動 今后,我準備這樣來尋求社會和司法保護:師:教學建議1.此環節重在“導行”,所以,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落實社會和司法對自己的特殊保護,健康成長。2.還可以創設一個學生受到社會侵害的生活情境,如,無良商家在學校門口賣淫穢書籍、光碟;網吧接納中小學生;企業招用童工等,直接引導學生思考并寫出自己準備怎么做。◎小貼士:情境例示小明是某農村中學的學生,一天放學回家,他途經鎮上一網吧時,老板娘攔住他說:“我這里有火爆、刺激的網絡游戲,你進來玩一玩吧,我們這段時間是免費的,你看,里面都有好多學生。”小明說:“我不會玩。”那位老板娘就說:”我教你,很好玩的,來吧。”對此,你認為小明的正確選擇是什么?3.點評,然后小結:今后,我們不僅要學會抵制不良誘惑,還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通過報警、起訴、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等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課堂小結方案生:學習活動 通過學習,我明確了本堂課的:知識點是 ;重點是難點是易錯點是◎小貼士:通過學習,你還有疑問嗎?若有,請記錄在這里:師:教學建議1.注意讓學生獨立回顧。2.最后,教師重在對本課的知識的進行系統的小結。課堂評價方案1.近年來,用工荒成為餐飲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近日,江蘇無錫三家的個體戶餐飲店因招用未滿16周歲童工受到了勞動監察部門處罰。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招收童工是違法行為 ②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護 ③三家的個體戶餐飲店沒有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 ④未成年人沒有從事勞動的權利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2011年5月22日,新疆文化稽查大隊對庫爾勒市一家名叫“小螞蟻”的網吧進行了突擊檢查,發現里面竟然有70多名未成年人。據這些孩子介紹,他們經常到這家網吧來玩,老板根本不登記身份證,只要交了錢就可以隨意上網。網吧老板的做法( )①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 ②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③是正常的,無可非議 ④理應受到法律的制裁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3.三名南京中專生在極端無聊之下,竟然選擇效仿他們玩的暴力游戲里的情節,拿著棍子出去打那些和他們素不相識的人。近日,他們都因尋釁滋事罪被判刑,法院考慮到三名被告均為未成年人,且認罪態度較好,最終只判處了緩刑。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護 B.學校保護C. 社會保護 D.司法保護4、2011年4月16日,河北省保定市動感網吧老板見經常來上網的14歲初中生劉小海花錢大方,就動了先殺人后敲詐的邪念,向受害人家屬索要150萬元。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這一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有( )①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 ②未成年人既要依法自律,又要學會自我保護③我國刑法嚴懲犯罪,保護人民 ④未成年人不能接觸網絡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5.2011年3月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組織了中國人大網、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等11家網站,聯合開展主題為“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的網絡訪談。這次訪談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護 B.學校保護C. 社會保護 D.司法保護6.貴州省鳳岡縣13歲“問題少年”小陳沉湎網絡不能自拔,為籌“網費”,他實施盜竊被捉。2011年5月18日,貴州省鳳岡縣法院以盜竊罪判決他一年刑罰,緩期兩年執行。同時還用法律文書的形式向小陳發出了“禁止上網”令,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內進入網吧、游戲室等經營性娛樂場所。 (1)法院對小陳判罰的原則和方針是什么?這體現對未成年人的什么保護?(2)請你分析小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的原因有哪些?參考答案:1.A. 2.D. 3.D. 4.A. 5.C6.(1)原則: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方針: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2)法律意識淡薄、自制力不強、社會和家庭保護力度不夠等。學習方法:1.注意閱讀教材中的信息平臺;2.聯系社會的現象進行思考;3.查找相關資料,理解學習內容。問題探究:為什么要對未成年人進行社會保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