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構成物質的微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構成物質的微粒

資源簡介

中考復習 化學 第一章構成物質的微粒

1.原子的構成

2.注意事項
(1)在原子中, 數= 數= 數。
(2)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 上,近似相對原子質量= 數+ 數。
(3)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如氫原子的原子核內無中子。
(4) 決定元素的種類。
(5) 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3.原子的性質:質量、體積都很小(原子半徑一般在10-10米數量級,多數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在10-26千克數量級);不斷運動,有空隙。
4.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過程
(1)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
(2)會識讀簡單模型。
原子內部結構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道爾頓(1803年)——提出原子概念
湯姆生(1897年)——原子是一個球體,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球體內,電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樣鑲嵌在其中
盧瑟福(1911年)——核式結構模型(α粒子散射實驗:原子核的存在)
波爾(1913年)——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

1.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分 子
原 子
概 念
分子是保持物質 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相同點
質量、體積都很 ,彼此之間有 ,總在不停地 ,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區 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 再分
在化學變化中原子 再分
聯 系
2.化學變化的實質
在化學變化中 分裂為 , 重新組合成新的 。

1.定義
離子是帶電的 或 。
2.原子與離子的比較
中 考 題 集
1.(2012·衢州)乙同學在家做作業時,突然聞到從廚房飄過來的魚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燒魚過程中沒有發生化學變化 B.聞到香味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C.形成香味感覺的部位是鼻腔 D.做作業的控制中心是小腦
2.(2012·寧波)如圖所示是某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和“”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則該反應(  )
A.是化合反應 B.有單質生成
C.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 D.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個數比為4∶1
3.(2011·湖州)知識梳理有助于我們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如圖是某同學學習物質結構層次后以氧氣為例進行的梳理,下列選項中與a、b、c相對應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
C.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 D.核外電子、原子核、原子
4.(2011·杭州)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質和實驗現象無關的是(  )
選項
實驗現象
分子的性質
A
一塊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體碘、碘蒸氣都能使淀粉溶液變藍色,而碘化鉀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C
快速推壓針筒,密閉在針筒中的乙醚氣體液化
分子之間有間隙
D
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5.(2010·嘉興)冰島火山灰曾嚴重影響歐洲飛機的正常飛行。火山灰是細微的火山碎屑物,它質地堅硬、不溶于水,含有硫、鈣、硅、氧及重金屬等成分。這里所說的成分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單質
6.(2010·湖州)2010年4月5日,科學家成功合成了第117號新元素,填補了第116號和118號元素之間的空缺。推測該元素為117號元素的依據是(  )
A.中子數     B.質子數 C.電子數 D.中子數和質子數
例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分子、原子和離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B.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C.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質子和電子
D.原子如果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就變成離子
例2.“三效催化轉換器”可將汽車尾氣中的有毒氣體處理為無毒氣體。下圖是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球體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
B.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
C.生成物中有單質
D.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比為3∶2
例3.下列對一些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事 實
解 釋
A
在陽光下,濕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運動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B
氯化鈉固體不導電
氯化鈉固體中沒有離子
C
CO和CO2的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
D
10 mL水和10 mL酒精混合,體積小于20 mL
分子間有間隙
1.下列有關分子、原子、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 B.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電子構成的 D.原子得失電子后形成離子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aCl由Cl-和Na+構成 B.Cl-的質子數比電子數多1
C.原子都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 D.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3.推理是研究和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質量相等,但電性相反。科學家已發現反氫原子。你推測反氫原子的結構可能是(  )
A.由一個帶負電的質子和一個帶正電的電子構成 B.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構成
C.由一個帶負電的質子和一個電子構成 D.由一個質子和一個帶正電的電子構成
4.如圖,向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清水和紅墨水,使其有較明顯的分界面,將其中1支試管放入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到:浸在熱水中的試管里的兩種液體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該對比實驗主要說明構成物質的粒子(  )
A.體積小、質量小 B.在不斷運動
C.相互之間有間隔 D.隨溫度升高運動速度加快
5.水是我們最常接觸的物質之一。用粒子的觀點回答:
(1)構成水的粒子是 。
(2)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 。
(3)常溫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會逐漸減少,說明 。
(4)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00 mL,說明 。
1.桂花盛開,能聞到花的香味,說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分 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分子之間有間隔
2.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B.銅 C.鎂 D.石墨
3.(2012·杭州市學軍中學模擬)已知一種碳原子可用于測定文物的年代,該原子的原子核內含有6個質子和8個中子,則核外電子數為(  )
A.2    B.6    C.8    D.14
4.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下列物質由陰、陽離子構成的是(  )
A.干冰   B.黃金   C.金剛石   D.氯化鉀
5.從下列圖片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
A.粒子之間有間隔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C.水分子在不斷運動
D.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6.下列有關原子、分子、離子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一種能再分的粒子
C.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原子得失電子可以變成離子
D.原子只能構成分子
7.某元素原子失去1個電子后形成的粒子與Ne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該粒子為陰離子
C.該粒子核電荷數為10 D.該粒子為Na+
8.(2010·金華)下列關于原子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圖示中共有4種分子 B.圖示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C.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D.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不可分
9.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線條中,可能是α粒子(帶正電)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的是(  )
A.abcd   B.abc   C.bcd   D.ad
10.(2012·杭州市第二中學調研)建立宏觀與微觀的聯系是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下列對于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中,錯誤的是(  )
A.水通直流電分解,是因為水分子被破壞,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說明了分子在不斷運動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是因為構成它們的分子不同
D.20 mL水與 20 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40 mL,是因為分子數目減少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由水分子構成 B.O2-的質子數比電子數多2
C.原子都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 D.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12.下圖是鈉與氯氣(Cl2)反應生成氯化鈉的模擬圖。從圖示可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中鈉原子轉移一個電子給氯原子 B.反應中氯氣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 D.氯化鈉由氯化鈉分子構成
13.某礦石樣本含有如圖所示的四種元素,該礦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質是(  )
A.CaCl2 B.SiO2 C.H2O D.Fe2O3

14.工業上用甲和乙反應制備燃料丙。根據微觀示意圖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
A.丙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3
B.汽油中加入丙,不能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C.甲、乙、丙都是有機物
D.反應中甲、乙、丙的分子個數比為1∶1∶1
15.(2011·衢州)我市有大面積含豐富硒的土壤資源,在這種土壤中種植的白蓮、甘薯、大米等含有豐富的硒,被稱為富硒產品,出口歐美市場。富硒產品中的“硒”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硒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4,相對原子質量為79,則一個硒原子的核由34個質子和45個 構成。
16.(2012·溫州市實驗中學質檢)為了探究原子內部的結構,科學家做了大量實驗。1911年,盧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α粒子(α粒子帶正電荷)轟擊金箔時(金原子的核電荷數為79,相對原子質量為197),發現了三種實驗現象:①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少數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③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
回答下列問題:
(1)金原子的質子數為 ,一個金原子所含粒子總數為 。
(2)現象②的原因是 ;現象③的原因是 ;現象①說明 。
(3)由此可推出原子內部結構的一些假設是 。(填寫正確選項字母)
A.原子核體積較大 B.原子內部相對來說有很大空間
C.原子核與α粒子帶相同的正電荷 D.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
17.請你參與下列探究:
【問題情景】在課外活動中,小斌按照課本實驗(見圖1)探究分子的運動時,聞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2的實驗裝置,進行同樣的實驗,結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現實驗現象,得到了和課本實驗同樣的結論。
【實驗探究與結論】小斌用圖2裝置進行實驗。
(1)滴入少量濃氨水后,濕潤的酚酞濾紙條發生的變化是 。從分子運動的角度分析,此現象可說明的結論是 ;從濃氨水化學性質的角度分析,此現象可說明的結論是 。
(2)固體氫氧化鈉的作用是 。
(3)和課本實驗比較,小斌改進后的裝置的優點是(寫出兩點)① ;② 。
【思維拓展】小媚受小斌實驗的啟發,將圖2裝置進一步改裝成圖3裝置,用于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
(1)打開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兩條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的試紙發生的相同變化是 ,不同變化是
,小媚從課本實驗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試紙變色,因而她認為以上兩個變化驗證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依次是 、 。
(2)小柔認為小媚的裝置還可以同時驗證: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小柔為完成自己的兩個驗證實驗,對小媚的實驗進行的簡單改進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兴城市| 綦江县| 大城县| 昭苏县| 民权县| 阿拉尔市| 兴业县| 荃湾区| 岢岚县| 溆浦县| 宜君县| 项城市| 确山县| 麦盖提县| 宜宾县| 大连市| 定远县| 清镇市| 西藏| 大宁县| 响水县| 新密市| 杂多县| 兰坪| 循化| 南昌市| 碌曲县| 重庆市| 墨玉县| 基隆市| 巴中市| 招远市| 措美县| 上林县| 墨竹工卡县| 衡水市| 吉林市| 崇义县| 许昌县|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