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第8課 《百家爭鳴》【新課標】2022年課程標準:1.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2.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教學目標】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張,知道孔子及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2.了解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和含義,掌握百家爭鳴局面中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張。3.理解百家爭鳴局面的影響,認識這是社會大變革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重點: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張。難點:理解“百家爭嗎”對后世的深遠影響。1.史料實證、時空觀念:立足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2.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立足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理解和應用各派學說的觀點,3.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從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的角度理解社會變革與百家爭鳴之間的關系,通過史料實證比較各家學派的思想主張。1.表格歸納法——通過表格呈現諸子百家的創始人、代表人物、時期主要思想等重要歷史信息。2.故事學習法——可以通過對相關小故事的了解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通過“塞翁失馬”可以了解老子的樸素的辯證法想。3.材料分析法——對于孔子的學習,結合《論語》來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與教育成就。老子1.簡介:春秋后期楚國人, 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他的學說集中在《老子》(又稱 《 》 )一書中。2.思想主張: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法則,人們應 ,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 ;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3.政治主張:老子在政治上主張“ ”,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4.相關著作:《 》成為道家經典。孔子和儒家學說1.簡介:春秋后期魯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學派的創始人。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 ”,他提出 “ ” ,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準則和道德規范。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 。3.教育成就:創辦私學,主張“ ”,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先后培養了三千弟子,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在教學中,注重 和文化知識教育,提出一系列 和方法。4.相關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一書。5.歷史影響:(1)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 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2)他所提出的一些 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影響。百家爭鳴1.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學術思想領域活躍,形成了“諸子百家”。2.學派:學派 代表 主要主張墨家 主張“ ”“ ”,提出要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提倡節儉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 ”,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 主張實行“ ”,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道家 莊子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法家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 ,提出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影響: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 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材料 老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曾做過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老子著有《老子》一書,該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后被莊子發展。道家后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探究 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張?【例1】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中,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解析:此題實質上考查的是學生對諸子百家思想的識記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題可采用直接認定法。回顧教材有關知識可知,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后;他還認為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這種思想體現了分析事物的辯證觀點。因此,答案是A項。當然,如果不能直接認定,也可采用排除法。回顧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再進行比較分析,便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答案:A跟蹤訓練1.下列作品中,主要闡述道家學派思想的是( )A.《老子》 B.《論語》 C.《韓非子》 D.《孫子兵法》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觀點?(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材料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斗爭的激烈和復雜。雖然流派很多,但階級陣線非常鮮明,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儒家在戰國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張實行“仁政”。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墨子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反對世卿世祿制度,主張尚賢,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使“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代表作《墨子》一書,是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他的言行編撰而成的。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約與孔子同時代,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莊子》一書,是由他和門人編成的。法家學派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法家韓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理論的集大成者,《韓非子》一書是他總結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探究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有哪些?【例2】下列人物的思想觀點有利于緩和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矛盾的是()。①老子 ②孔子 ③孟子 ④韓非 ⑤孫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解析:這是一道組合選擇題,考查的重點是所列各位人物的思想觀點的內容。在熟悉思想內容的情況下,再分析哪些人物反對或主張放松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由此即可得出正確答案。答案:B跟蹤訓練3.在諸子百家中,主張“民貴君輕”的代表人物是( )A.韓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4.戰國時期,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權,主張改革,提倡法治的代表人物是( )A.莊子 B.墨子 C.孟子 D.韓非5.荀子的《勸學》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以上言論表達的思想是( )A.“性善論”思想 B.“性惡論”思想 C.教育能改變人的本性 D.環境對人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條件和影響(1)歷史條件(2)影響王國維,初名國幀,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溢忠慮,是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王國維曾說過:“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于九流各創其學說。”他意在說明( )A.分封制的崩潰 B.商鞅變法的作用 C.兼并戰爭的后果 D.百家爭鳴的原因一位同學在分析“百家爭鳴”影響時制作了下表,表中內容反映出“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儒家 仁義禮智信;民惟邦本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墨家 “兼愛”,愛無差別等級法家 “尚法”,依法治國A.推動了戰國時期經濟的繁榮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發展C.對后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 D.脫離現實,禁鋯人們的思想列表比較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派別 人物 時期 主要思想 相關著作儒家 孔子 春秋 以德治國,“仁”的學說,創辦私學,“有教無類”,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 《論語》孟子 戰國 實行“仁政”;“民貴君輕”思想;春秋無義戰 《孟子》荀子 戰國 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 《荀子》道家 老子 春秋 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無為而治” 《道德經》莊子 戰國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 《莊子》墨家 墨子 戰國 “兼愛”“非攻”;選賢任能;提倡節儉 《墨子》法家 韓非 戰國 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強調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韓非子》面對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為政以德,仁政治國”“互助互愛,反對戰爭”“提倡法制,強化集權”下列流派與上述治世方案對應準確的是( )A.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B.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C.墨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D.法家 墨家 道家 儒家1.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曾說:“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屬于他的思想的是( )A.“仁政” B.“無為而治” C.“兼愛” D.法治2.孔子說“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其所創建學派的核心思想。孔子學派的學說,從戰國開始,成為天下之品學而發揮重要作用。從西漢到明清,基本處于獨尊地位。而且,久而久之,這一學派的一些思想觀點不斷滲透到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當中。孔子創建的學派是( )A.儒家學派 B.墨家學派 C.道家學派 D.法家學派3.春秋戰國時期,造就出以諸子百家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對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確的是( )A.韓非主張“法治”,強調“法與時移”B.孔子主張“仁政”,認為“苛政猛于虎”C.墨子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D.老子主張“兼愛”,提倡視人如己,互助友愛4.某校學生開展中國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設計活動,下圖明信片設計稿的主題是( )A.科學技術發達 B.百家爭鳴出現 C.地方書院興起 D.儒家學派形成5.觀察下圖所示的哲理漫畫,回答問題。(1)以上三幅圖片分別反映了戰國時期哪家的思想學說?(2)你最欣賞三幅圖片中哪一家的治國思想?請說出你的理由。(包括該學派的主要思想和現實意義)(3)今天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體現了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思想,請舉一例說明。1.在某市中小學生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會上,劉老師將自己的心得概括為:“班級管理如烹小鮮,應該‘無為而治’,同時要強化德育教育,讓學生學會仁愛。”他的班級管理理念中蘊含著春秋戰國時期哪些思想學派的主張?( )A.儒家 法家 B.道家 兵家 C.道家 儒家 D.墨家 儒家2.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思想體系中,以愛人之心調節與和諧人際關系的主張是( )①“仁者愛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④“貴賤有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①3.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對環境的巨大破壞,讓人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引起越來越多的人對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問題的高度重視。下列選項中與解決這一問題的主張相似的是( )A.“兼愛”“非攻” B.知己知彼,百戰不殆C.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D.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4.有四位同學打算各寫一篇關于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的論文,他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驟比較合理、論證比較嚴謹的是( )選項 第一步 第二步A 提出莊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的觀點 找到莊子主張“無為而治”的觀點作證據B 提出孟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的觀點 找到孟子主張“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的觀點作論據C 查閱到孔子“因材施教”“溫故知新”、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等相關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的結論D 查閱孫臏“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等相關史料 得出孫臏是兵家鼻祖的結論5.七年級某班同學以“思辨傳承”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名家解讀】材料一 某教授曾經說過:“從孔子那里我讀到一份愛心;從孟子那里我讀到一股正氣;從墨子那里我讀到一腔熱血;從韓非那里我讀到一雙冷眼。”(1)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孔子的“愛心”、韓非的“冷眼”各體現在什么地方。(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樣繼承和發展孔子的學說的?【思辨論壇】材料二 孔子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意識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多請教父兄以后再去做。(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4)春秋戰國時期是諸侯割據爭霸、戰爭頻發的時期。關于戰爭,各家觀點不一,淺談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生活之窗】(5)“熱愛學校,愛護校園”是每一位學生應盡的義務和應有的美德。但平時在校園內,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花木被折斷、桌椅被破壞、門窗玻璃被打破等。針對校園內破壞公物的行為,請你分別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觀點來加以分析,并談談自己的認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第8課 《百家爭鳴》【新課標】2022年課程標準:1.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2.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教學目標】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張,知道孔子及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2.了解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和含義,掌握百家爭鳴局面中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張。3.理解百家爭鳴局面的影響,認識這是社會大變革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重點: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張。難點:理解“百家爭嗎”對后世的深遠影響。1.史料實證、時空觀念:立足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2.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立足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理解和應用各派學說的觀點,3.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從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的角度理解社會變革與百家爭鳴之間的關系,通過史料實證比較各家學派的思想主張。1.表格歸納法——通過表格呈現諸子百家的創始人、代表人物、時期主要思想等重要歷史信息。2.故事學習法——可以通過對相關小故事的了解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通過“塞翁失馬”可以了解老子的樸素的辯證法想。3.材料分析法——對于孔子的學習,結合《論語》來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與教育成就。老子1.簡介:春秋后期楚國人, 道家學派 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他的學說集中在《老子》(又稱 《 道德經 》 )一書中。2.思想主張: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法則,人們應 順應自然 ,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 相互轉化 ;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3.政治主張:老子在政治上主張“ 無為而治 ”,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4.相關著作:《 道德經 》成為道家經典。孔子和儒家學說1.簡介:春秋后期魯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 學派的創始人。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 仁 ”,他提出 “仁者愛人” ,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準則和道德規范。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 以德治國 。3.教育成就:創辦私學,主張“ 有教無類 ”,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先后培養了三千弟子,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在教學中,注重 道德教育 和文化知識教育,提出一系列 教學原則 和方法。4.相關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論語 》一書。5.歷史影響:(1)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 文化 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2)他所提出的一些 道德規范 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影響。百家爭鳴1.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學術思想領域活躍,形成了“諸子百家”。2.學派:學派 代表 主要主張墨家 墨子 主張“ 兼愛 ”“ 非攻 ”,提出要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提倡節儉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 仁政 ”,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 主張實行“ 禮治 ”,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道家 莊子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法家 韓非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 依法治國 ,提出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影響: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 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材料 老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曾做過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老子著有《老子》一書,該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后被莊子發展。道家后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探究 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張?提示 老子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例1】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中,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解析:此題實質上考查的是學生對諸子百家思想的識記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題可采用直接認定法。回顧教材有關知識可知,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后;他還認為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這種思想體現了分析事物的辯證觀點。因此,答案是A項。當然,如果不能直接認定,也可采用排除法。回顧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再進行比較分析,便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答案:A跟蹤訓練1.下列作品中,主要闡述道家學派思想的是( )A.《老子》 B.《論語》 C.《韓非子》 D.《孫子兵法》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觀點?(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材料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斗爭的激烈和復雜。雖然流派很多,但階級陣線非常鮮明,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儒家在戰國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張實行“仁政”。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墨子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反對世卿世祿制度,主張尚賢,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使“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代表作《墨子》一書,是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他的言行編撰而成的。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約與孔子同時代,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莊子》一書,是由他和門人編成的。法家學派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法家韓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理論的集大成者,《韓非子》一書是他總結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探究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2)經濟根源:生產力發展,出現多種經濟基礎并存局面。(3)政治狀況:奴隸制度進一步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4)階級基礎:階級結構、階級關系十分復雜,代表不同階級立場的思想家層出不窮,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發表不同的見解,并形成了不同的派別,出現了“諸子百家”。(5)社會環境:在諸侯割據稱雄的時期,統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專制主義,相反,各諸侯國競相招攬人才,禮賢下士成為社會風尚,使各個學派都有了發展機會。(6)不同派別的代表人物競相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押擊別人,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例2】下列人物的思想觀點有利于緩和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矛盾的是()。①老子 ②孔子 ③孟子 ④韓非 ⑤孫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解析:這是一道組合選擇題,考查的重點是所列各位人物的思想觀點的內容。在熟悉思想內容的情況下,再分析哪些人物反對或主張放松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由此即可得出正確答案。答案:B跟蹤訓練3.在諸子百家中,主張“民貴君輕”的代表人物是( )A.韓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4.戰國時期,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權,主張改革,提倡法治的代表人物是( )A.莊子 B.墨子 C.孟子 D.韓非5.荀子的《勸學》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以上言論表達的思想是( )A.“性善論”思想 B.“性惡論”思想 C.教育能改變人的本性 D.環境對人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條件和影響(1)歷史條件①由于生產工具的改進和耕作技術的提高(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及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有了提高,與自然斗爭的力量有所增強,科學技術有了新的發展。②隨著奴隸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階級逐步取代奴隸主階級掌握了政權,階級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舊勢力的斗爭十分劇烈,從而促進了學術思想的發展,涌現了一大批思想家和軍事家。③不同派別的學者或思想家,對治理國家、統治人民等人們關心的共同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并相互辯論。于是,在思想和學術領域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2)影響①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斗爭的激烈和復雜。雖然流派很多,但階級立場非常鮮明,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階級之間的斗爭。②在斗爭中,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王國維,初名國幀,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溢忠慮,是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王國維曾說過:“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于九流各創其學說。”他意在說明( )A.分封制的崩潰 B.商鞅變法的作用 C.兼并戰爭的后果 D.百家爭鳴的原因由材料“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于九流各創其學說”可知,這主要反映了百家爭鳴的原因,即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急劇變化。D一位同學在分析“百家爭鳴”影響時制作了下表,表中內容反映出“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儒家 仁義禮智信;民惟邦本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墨家 “兼愛”,愛無差別等級法家 “尚法”,依法治國A.推動了戰國時期經濟的繁榮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發展C.對后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 D.脫離現實,禁鋯人們的思想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奠定了后世傳統思想文化的基礎,對后世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C列表比較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派別 人物 時期 主要思想 相關著作儒家 孔子 春秋 以德治國,“仁”的學說,創辦私學,“有教無類”,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 《論語》孟子 戰國 實行“仁政”;“民貴君輕”思想;春秋無義戰 《孟子》荀子 戰國 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 《荀子》道家 老子 春秋 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無為而治” 《道德經》莊子 戰國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 《莊子》墨家 墨子 戰國 “兼愛”“非攻”;選賢任能;提倡節儉 《墨子》法家 韓非 戰國 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強調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韓非子》面對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為政以德,仁政治國”“互助互愛,反對戰爭”“提倡法制,強化集權”下列流派與上述治世方案對應準確的是( )A.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B.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C.墨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D.法家 墨家 道家 儒家聯系所學可知,道家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儒家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墨家主要思想是“兼愛”“非攻”,支持正義戰爭;法家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B1.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曾說:“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屬于他的思想的是( )A.“仁政” B.“無為而治” C.“兼愛” D.法治2.孔子說“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其所創建學派的核心思想。孔子學派的學說,從戰國開始,成為天下之品學而發揮重要作用。從西漢到明清,基本處于獨尊地位。而且,久而久之,這一學派的一些思想觀點不斷滲透到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當中。孔子創建的學派是( )A.儒家學派 B.墨家學派 C.道家學派 D.法家學派3.春秋戰國時期,造就出以諸子百家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對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確的是( )A.韓非主張“法治”,強調“法與時移”B.孔子主張“仁政”,認為“苛政猛于虎”C.墨子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D.老子主張“兼愛”,提倡視人如己,互助友愛4.某校學生開展中國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設計活動,下圖明信片設計稿的主題是( )A.科學技術發達 B.百家爭鳴出現 C.地方書院興起 D.儒家學派形成5.觀察下圖所示的哲理漫畫,回答問題。(1)以上三幅圖片分別反映了戰國時期哪家的思想學說?(2)你最欣賞三幅圖片中哪一家的治國思想?請說出你的理由。(包括該學派的主要思想和現實意義)(3)今天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體現了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思想,請舉一例說明。1.在某市中小學生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會上,劉老師將自己的心得概括為:“班級管理如烹小鮮,應該‘無為而治’,同時要強化德育教育,讓學生學會仁愛。”他的班級管理理念中蘊含著春秋戰國時期哪些思想學派的主張?( )A.儒家 法家 B.道家 兵家 C.道家 儒家 D.墨家 儒家2.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思想體系中,以愛人之心調節與和諧人際關系的主張是( )①“仁者愛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④“貴賤有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①3.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對環境的巨大破壞,讓人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引起越來越多的人對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問題的高度重視。下列選項中與解決這一問題的主張相似的是( )A.“兼愛”“非攻” B.知己知彼,百戰不殆C.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D.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4.有四位同學打算各寫一篇關于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的論文,他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驟比較合理、論證比較嚴謹的是( )選項 第一步 第二步A 提出莊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的觀點 找到莊子主張“無為而治”的觀點作證據B 提出孟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的觀點 找到孟子主張“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的觀點作論據C 查閱到孔子“因材施教”“溫故知新”、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等相關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的結論D 查閱孫臏“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等相關史料 得出孫臏是兵家鼻祖的結論5.七年級某班同學以“思辨傳承”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名家解讀】材料一 某教授曾經說過:“從孔子那里我讀到一份愛心;從孟子那里我讀到一股正氣;從墨子那里我讀到一腔熱血;從韓非那里我讀到一雙冷眼。”(1)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孔子的“愛心”、韓非的“冷眼”各體現在什么地方。(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樣繼承和發展孔子的學說的?【思辨論壇】材料二 孔子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意識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多請教父兄以后再去做。(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4)春秋戰國時期是諸侯割據爭霸、戰爭頻發的時期。關于戰爭,各家觀點不一,淺談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生活之窗】(5)“熱愛學校,愛護校園”是每一位學生應盡的義務和應有的美德。但平時在校園內,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花木被折斷、桌椅被破壞、門窗玻璃被打破等。針對校園內破壞公物的行為,請你分別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觀點來加以分析,并談談自己的認識。基礎通關1.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后來中國哲學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A項是儒家學派的主張;C項是墨家學派的主張;D項是法家學派的主張。故選B。2.A【解析】春秋晚期,孔子創建了儒家學派。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B項不符合題意;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C項不符合題意;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3.A【解析】孔子提倡“仁”,認為“苛政猛于虎”,主張“仁政”的是孟子,B項錯誤;墨子主張“兼愛”“非攻”,C項錯誤;老子主張“無為而治”,D項錯誤。韓非主張“法治”,強調“法與時移”,A項正確。4.B【解析】觀察明信片可知,圖中人物孔子、孟子、墨子、韓非都是百家爭鳴時期的重要人物,孔子、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韓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明信片設計稿的主題是百家爭鳴出現。5.(1)圖1體現了道家的思想學說;圖2體現了法家的思想學說;圖3體現了儒家的思想學說。(2)任意選擇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歡儒家思想,因為儒家主張“仁”,可以使我們尊重別人,理解別人,體貼別人,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社會和諧發展。又比如:喜歡道家思想,因為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可以化解壓力,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還比如:喜歡法家思想,因為法家主張歷史進步、法治和中央集權,可以使我們明確社會發展的趨勢,積極向上,同時學會依法辦事。(3)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對人要團結友愛;不要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用和平方式,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保護環境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能力提升1.C【解析】本題考查諸子百家的觀點。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無為而治”是道家的主張,老子在政治上提倡“無為而治”;“仁愛”“德育教育”是儒家的主張。C項符合題意。2.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與禮,強調個人德行與修養的提升。“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孔子的主張,故A項符合題意;“貴賤有序”強調了尊卑貴賤的社會等級秩序,與題干無關,故含有④的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A。3.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與題干無關,故A項不合題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屬于兵家思想主張,故B項不合題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反映的是道家思想,一切事物存在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互相轉變化,故C項不符合題意;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與題干保護環境的主張相似,故D項符合題意。4.C【解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A項不正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B項不正確;孫武是兵家鼻祖,D項不正確。故選C項。5.(1)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人要有愛心和同情心,要求統治者妥惜民力體農民音,反對苛政,為政以德。韓非:主張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2)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提出“民為貴,社櫻次之,君為輕”的觀點。(3)因材施教。(4)墨家(墨子):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儒家(孟子):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5)儒家:損壞公物是品德問題,可以說服教育。法家:損壞公物是違法行為,應嚴厲懲罰。認識:說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紀律懲罰是輔助手段,兩者相結合,對學生形成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都起著重要作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8課 《百家爭鳴》(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 (原卷版) .doc 第8課 《百家爭鳴》(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 (答案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