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課程 標準 1.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通過了解甲骨文、青銅銘文、其他文獻記載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隸制特點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與發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2.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 3.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等改革和“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 4.通過《黃帝內經》和名醫扁鵲,了解這一時期的醫學成就;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單元綜述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建立。夏朝帶有奴隸制特征,它開創的王位世襲制為后世所承襲。迄今發現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商朝的青銅冶煉技術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諸侯,對疆域的控制更加穩固。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度漸趨瓦解。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進一步推廣,促進了農業發展;戰國七雄的兼并戰爭愈加激烈;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實行變法改革,推動了社會進步;在這新舊制度交替的時期,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總體而言,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間的爭斗日益激烈,整個社會處于動蕩與巨變之中,兼并戰爭、制度變革和思想學術的繁榮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時空縱覽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學習 目標 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相關史實。 2.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王朝的產生,了解商朝盤庚遷殷、西周國人暴動等史實。 3.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內容及作用。 4.認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課前導學一、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1.夏朝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2.“家天下”:禹的兒子啟在禹死后憑借強大的勢力繼承王位,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家天下”局面形成。3.夏朝鞏固統治的措施:建立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4.夏朝的中心地區: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帶。5.二里頭遺址:該遺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以及夏朝時期的文明進程。6.夏桀的暴政:夏朝歷經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時期,國力衰弱且統治殘暴,引起民眾的反抗。二、商湯滅夏1.背景:商部族首領湯聯絡周圍部族,起兵打敗夏王桀,夏王朝滅亡。2.商朝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3.商湯的統治: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商朝很快強大起來。4.盤庚遷殷: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朝多次遷都,商王盤庚遷殷 (在今河南安陽)后(商朝也稱殷朝),保持了相對的穩定。5.鞏固統治的措施:設置監獄,制定酷刑,加強對奴隸和平民的控制。6.商紂王的暴政:商紂王是商朝的最后一個王,他對外征伐,耗費國力,同時修筑豪華宮殿,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還施用酷刑,殘害人民。三、武王伐紂1.商朝滅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雙方在牧野大戰,周軍占領商都,商朝滅亡。2.西周建立: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2.內容:(1)依據: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2)權力:受封諸侯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3)義務:受封諸侯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4)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3.作用:(前期)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確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會等級制度。4.西周衰亡: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時發生“國人暴動”。到周幽王時,朝政腐敗,社會各種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滅。5.東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課堂助學任務 結合本課內容,把下面的《夏、商、西周興亡表》補充完整。朝代 都城 建立者 暴君 滅亡原因夏 陽城 禹 桀 夏桀不修德行,統治殘暴商 亳、殷 湯 紂 商紂王對外征伐,耗費國力,同時修筑豪華宮殿,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還施用酷刑,殘害人民西周 鎬京 周武王 周厲王/周幽王 周厲王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周幽王時朝政腐敗,社會矛盾激化1.禪讓制與世襲制的區別:禪讓制是我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民主推舉首領的制度;王位世襲制是指一個家族世世代代繼承王位的制度。前者實行民主推舉,后者實行血緣傳承。2.分封制的特點:周天子是最高統治者;分封對象多樣,以同姓王族為主;層層封授,等級森嚴;權利和義務相聯系。3.分封制的影響:(1)西周初期,周王室擁有較高的權威,對諸侯國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向心力。諸侯國對周王室起到了拱衛作用,鞏固了西周的統治,使西周成為空前強大的奴隸制國家。(2)受封諸侯在其領地內有很大的權力,具有較大的獨立性,造成了春秋戰國時期分裂割據的局面。(3)將各地文化融合統一為中原文化,促進了早期中華文化的形成;同時推動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對中國的風俗文化影響深遠,中國的很多姓氏都源于古代的封國或封地名稱,如姓氏中的宋、鄭、吳、陳、許、秦等。【例題】西周分封制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下列省、直轄市中,其簡稱源于西周封國國名的是( )A.河南(豫) B.山西(晉) C.北京(京) D.天津(津)【思路點撥】根據課本上有關西周分封諸侯示意圖的內容,可知西周時期主要的封國有齊、魯、宋、晉、燕等國,分析選項即可得出正確答案。達標檢測1.以身作則、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歷史上,禹曾經為治理黃河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后來他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這個王朝是( )A.周朝 B.秦朝C.商朝 D.夏朝2.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始于( )A.啟繼承父位 B.夏朝建立C.武王伐紂 D.平王東遷3.國都的確定往往需要參考諸多因素。商湯滅夏后,國都幾經變更,最終商王盤庚把國都遷到( )A.亳 B.洛邑C.殷 D.陽城4.(跨學科 語文)下圖所示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發等人物形象。那么這部作品反映的時代背景應該是( )A.商湯滅夏 B.武王伐紂C.大禹治水 D.炎黃部落大戰蚩尤5.(側重史料實證)下圖是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中青銅器克罍(léi)的銘文拓片,其大意為:周王對太保說,我非常滿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兒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該銘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A.奴隸制 B.禪讓制C.世襲制 D.分封制6.通過分封制度,“周人終于建立了一個擁有廣袤領土的強大國家”,使西周王朝的統治觸角伸向了遙遠的地方。據此可知,分封制( )A.強化了諸侯權力 B.擴大了西周的統治范圍C.加速了西周滅亡 D.確立了王位世襲制素能提升1.《史記》記載:“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實標志著( )A.世襲制的確立 B.禪讓制的確立C.華夏族的形成 D.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2.(跨學科 科學)河南安陽發掘的“婦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經化學成分分析,與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據此,推測合理的是( )A.當時中原與西北地區存在聯系 B.中外科技交往歷史悠久C.商朝開始與西域進行交往 D.當時商朝統治范圍遠及新疆3.(側重時空觀念)制作年代尺有助于增強時空觀念,如圖是某同學學完本課后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②③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應該是( )A.禹建立夏 平王遷都 B.商湯滅夏 西周滅亡C.禹建立夏 武王伐紂 D.商湯滅夏 武王伐紂4.(2022 泰州改編)“周人以西方的一個小國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單薄,不足以鎮壓東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異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東方,以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A.禪讓制 B.分封制C.世襲制 D.奴隸制5.(2022 蘇州)(側重史料實證)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滅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A.《詩經》 赫赫宗周,褒姒滅之B.《呂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C.清華簡(出土的戰國楚簡) 記載了周幽王進攻申國,申侯聯絡戎族打敗周王,西周滅亡,并沒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D.歷史學家的觀點 舉烽傳警乃漢代備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A.A B.BC.C D.D6.周王授土授民給諸侯叫做“建國”,諸侯授土授民給卿大夫叫做“立家”,時人便稱宗族為“家”,意為與“國”相對立的團體,因而宗族成員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國”。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維系周王朝的統治 B.隱含著分裂割據的因素C.有利于形成統一的文化 D.是一種行政制度的創新7.(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為小康。——《禮記 禮運》材料二 王室分封宗親功臣的既定制度,輔之以明確天子權力和諸侯義務的周禮約束,決定了王室和諸侯之間的內在關系,使中央王國對地方諸侯的縱向聯系加強。同時,西周的諸侯國之間多有同宗共祖的宗親關系或互通婚姻的姻親關系,橫向聯系也較以前密切。——張豈之《中國歷史 先秦卷》材料三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親信所封的諸侯國已非過去承認的原有邦國,而是以武力為背景,在原有眾多邦國的地域內人為“插隊”進去,很像“摻沙子”。這是鑒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訓,屬于周的創造。分封出去的邦國,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實體,并實行貴族世襲統治,地方擁有實權。——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材料四 與商朝相比,周人的政治觀念發生了較大變化。他們不像商王那樣迷信、盲目地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而是以務實態度將“天命”與“德”的概念結合起來,認為自己的先王承受天命是因為有德,以后如果失德,也就會失去天命。(1)根據材料一,概括其所反映的古代中國政治發展趨勢。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公天下”向“家天下”轉變。(2)根據材料二,概括分封制下社會關系發生了哪些變化?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縱向關系以及諸侯國之間的橫向關系。(3)根據材料三,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創新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分封制實施后產生的政治作用。創新之處:在原有邦國區域內建立諸侯國。作用: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開發了邊遠地區,擴大了統治區域。(4)根據材料四,概括西周王室政治觀念的變化,并談談你從夏、商、西周的滅亡中獲得的感悟。變化:由盲目相信天命轉變為以德為先,失德就會失去天命。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