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8 消失的恐龍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核心素養※通過舉辦“恐龍展”,收集、整理與恐龍有關的信息,激發學生研究恐龍的興趣。※通過閱讀資料,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在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的過程中,體會化石的作用。※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重點※在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的過程中,體會化石的作用。難點新知講解侏羅紀公園2新知講解舉辦一個“恐龍展”把我們擁有的各種恐龍模型、圖片帶到教室來,辦個“恐龍展”。1.了解恐龍的知識。活動目的:通過交流,了解一些關于恐龍的知識。活動準備:關于恐龍的文字、圖片、模型以及多媒體資料等。新知講解活動過程:(1)調查收集、整理恐龍的相關資料,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召“恐龍博覽會"活動。(2)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可以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研究,如分為恐龍的形態、種類、生活方式和滅絕原因四個主題小組。(3)利用大家收集的各種資料,先在主題小組內部進行資料的交流和匯報。小組內交流、匯報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內面對全體同學輪流匯報交流。(4)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好記錄,將介紹到的關于恐龍的知識記錄或畫下來,并簡單描述其特征。感興趣的或不了解的展品也可以拍照保存。(5)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制作活動記錄表。新知講解活動記錄:我了解到的有關恐龍的知識形式 名稱 基本內容圖片 霸王龍 霸王龍,又名暴龍,它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模型 一只巨大的恐龍 “恐龍”一詞是日本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的翻譯,并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玩具 模擬恐龍化石 了解恐龍骨骼的一些基本特征。視頻 恐龍滅絕原因的猜想 關于恐龍滅絕的猜想:隕石撞擊說、氣候變化說、火山爆發說等。書籍 《恐龍王國大百科》 書中描繪了一個棚栩如生的史前世界,詳細介紹了各種恐龍的生活習性和特點等。新知講解2.恐龍形象的復原。搜集的模型、圖片中的恐龍形象是根據什么復原出來的呢 分析 雖然恐龍在很久以前就滅絕了,但是卻在巖層中留下了許多骨骼、腳印的化石。科學家們通過發掘、復原化石就可以得到恐龍的大致形態。然后根據合理的推斷,在恐龍的骨骼上覆蓋肌肉和皮膚,描繪出恐龍的形象或制作出恐龍的模型。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些帶有皮膚等有機物組織的恐龍化石,他們通過解剖等手段,并根據科學的推測、修正、還原了恐龍的真實形象。結論 模型、圖片中的恐龍形象是根據恐龍化石,用科學的手段推測出來的。新知講解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1.了解恐龍化石。恐龍化石也就是恐龍骨骼石化后的物質。當恐龍死后,身體中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而骨骼(包括牙齒)等硬組織沉積在泥沙中,處在隔絕氧氣的環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礦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龍生活時的遺跡,如腳印等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來。新知講解1677年,一名英國牧師偶然間發現了一塊巨大的腿骨化石。他想,什么動物會有如此巨大的骨骼呢 大概只有巨人才會有吧!便把它稱為“巨人的遺骨”。1823年,恐龍化石再度被發現,并輾轉到了英國古生物學家威廉姆·巴克蘭的手上。巴克蘭對這塊化石進行了詳盡的研究,發表了一篇有關巨齒龍的論文。于是,巨齒龍成為第一種被載人科學史的恐龍種類。隨著恐龍化石的不斷發掘和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我們對恐龍的認識越來越多了。新知講解2.了解恐龍骨架的還原過程。恐龍已經滅絕,人們對于恐龍的認識和模擬都源于對化石的研究。恐龍這種遠古時代的生物一直戴著神秘的面紗。在云南楚雄州祿豐縣恐龍谷,自中國古生物學奠基人恐龍研究之父楊鐘健于1941年命名許氏祿豐龍至今,在祿豐及其周邊地區已發現至少16種恐龍。而從化石到再現恐龍整體骨架,這是科學家們解讀遠古密碼的過程。新知講解(1)發現化石。從時間順序上來講,首先要發現化石所在地,這一過程或是老鄉進行或是科學家尋覓,地點或是荒郊野外或是田間地頭,一且發現就要及時進行挖掘,并用刷子除去化石上的沙土,便于包裝。新知講解(2)包裝化石。簡單清理之后要打一個套箱或者打石膏包。由于在發現地點化石容易風化,因此在打套箱之前,一定要先進行防風化處理。新知講解(3)清理化石。在把套箱搬回研究所之后,工作人員要拆除套箱把化石取出來,進行第二次清理。這個過程容不得半點馬虎,很多微生物已經和化石融為一體或者黏附在上面,要用各種工具將它們和化石分開,盡可能還原化石形狀。在去除化石周圍的巖石后,需要在化石上涂膠水和樹脂來加以保護。把化石一塊一塊地清理出來之后,再把它們從頭到尾編上序號。新知講解(4)還原化石。在弄清楚某種恐龍骨骼的結構之后,就會盡可能拼裝成一具完整的骨架 ,即還原化石。丟失的骨架用玻璃纖維制作的模型來代替。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大部分大型展示骨架也都是用質量較輕的玻璃纖維模型來代替的,并將細金屬條隱藏其中,以便支撐架構。重組的骨架是重塑某種恐龍生前模樣的基本依據。現存的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身體結構也可以用來參考,它們有助于指出恐龍內部器官的大小外形、位置和構成腹部肌肉的情況。皮膚的構造則可以參照化石上的皮膚印痕。新知講解一個完整的修復、展示流程看似已經結束,其實工作才剛剛開始。如果它的完整性好,又是新品種的話,那么可能要三四年甚至五六年才能完成。因為科學家需要參考國內、外已發現的各種恐龍的特點,以確定發現的恐龍化石是否為新品種。從發現到再現、再到完整還原,最后到與世人見面,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前期要在野外進行工作,后期要在暗房里微弱的燈光下進行修復,然后進行科學考證。簡單總結恐龍骨架的還原過程:除沙——包裝——清理——還原。新知講解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1.為不同形態的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的方法。根據恐龍的外形猜想內部的骨架結構,不同形態的恐龍有不同的特點,可以從頭到尾去發現它們的特點,然后尋找相似的化石模型。新知講解2.通過區分特點找出圖片與化石模型的對應關系。(1)三角龍:生活在距今7000萬至6500萬年前(晚白堊紀),科學家在北美洲發現了三角龍化石。三角龍看上去就像一頭巨型犀牛,體重約10噸。它的鼻子上長有一只短角,額頭上長有兩只長角,因此得名。三角龍以植物為食,它的牙齒像剪刀一樣,可以把植物剪下來切碎。新知講解(2)馬門溪龍:生活在距今1. 55億至1. 45億年前(晚侏羅紀),科學家在中國發現了馬門溪龍化石。馬門溪龍的脖子是迄今為止所有動物中最長的,它的長脖子由19節頸椎骨支撐,使得它可以輕易吃到高大樹木上的樹葉和嫩枝。新知講解(3)似雞龍:生活在距今7000萬至6500萬年前(晚白堊紀),科學家在蒙古發現了似雞龍化石。似雞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似鳥類恐龍。似雞龍非常矯健和輕盈,它有著長長的腿骨,大腿肌肉發達,強健有力,踝骨和腳骨長而細,能夠迅速地奔跑。新知講解(4)劍龍:生活在距今1.55億至1.45億年前(晚侏羅紀),科學家在美國、葡萄牙等地發現了劍龍化石。劍龍的背部長有菱形大骨板。劍龍的嘴巴中有成排的牙齒,用來咬碎葉子并把食物研磨成漿狀。新知講解(5)霸王龍:生活在距今7000萬至6500萬年前(晚白堊紀),科學家在北美洲發現了霸王龍化石。霸王龍在它生活的時代是最強大的恐龍,難尋敵手。霸王龍的獵物(如三角龍、埃德蒙頓龍等)的頭骨上深深的牙洞表明,強有力的頜部和鋒利的牙齒是霸王龍的主要武器。新知講解3.把各種恐龍與相對應的化石模型連線。新知講解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至今它們會進化成什么樣子?課堂練習1. [填空]模型、圖片中的恐龍形象是根據_________用科學的手段推測出來的。2. [判斷]我們說的“恐龍”一詞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 )3. [判斷]劍龍因背部長有菱形大骨板而得名。( )4. [判斷]沒有恐龍化石,人類一樣可以了解恐龍。 ( )5. [選擇]第一次被發現的恐龍化石是( )化石。A.頭骨 B.肋骨 C.腿骨6. [選擇]恐龍化石一般存在于( )中。A.地表巖石 B.堅硬的巖層 C.疏松的土壤恐龍化石×√×CB課堂練習7. [選擇]根據霸王龍粗壯的后肢化石可以猜測( )。A.霸王龍擅長奔跑 B.霸王龍是食肉動物 C.霸王龍是食草動物8. [排序]我們在博物館中可以看到很多恐龍化石,它們的出現經歷了下面的過程,請把正確的順序排列出來。①科學家在實驗室仔細清理恐龍化石。②包裝好化石,以免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壞。③科學家用刷子除去恐龍化石上的沙土。④經過艱難的工作,一塊塊化石被還原成完整的恐龍骨架。排列順序:_______________A③②①④活動手冊活動手冊課堂總結本課通過查閱網絡、書刊及其他信息來源,把收集到的各種關于恐龍的資料進行分類,如可以分為恐龍的形態、種類、生活方式和滅絕原因等類別。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切身感受到有血有肉、生動逼真的恐龍形象都是在恐龍化石研究的基礎之上復原而來的,在恐龍與相應的化石之間建立起聯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時體會恐龍的多樣性。板書設計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侏羅紀公園2.mp4 六年級科學上冊3.8消失的恐龍(蘇教版)31張PPT+音視頻.ppt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至今它們會進化成什么樣子?.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