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4《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通過比較不同氨基酸的結構,歸納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及特點2. 通過模擬活動和模型構建活動,說明脫水縮合的過程,闡明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3. 通過模型構建討論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說明結構與功能相適應。4. 通過聯(lián)系生活,認同蛋白質與人體營養(yǎng)、健康等關系密切。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1)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2)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2. 教學難點:(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2)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多樣性的原因。教學方法1.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依據探究性教學與概念教學的相關理論,采用基于“模型構建”的教學模式,融合講授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配以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本節(jié)課重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結合概念教學模式,通過概念的引入、形成、鞏固和應用四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外延與內涵,同時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啟迪、訓練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使學生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樂趣,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fā)展。2.學法指導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小組為單位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組內合作、自主探究、模型構建、歸納總結相關結論,逐步形成生命觀念。一方面能提高學生興趣,增加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學會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合作學習,體會集體的智慧。教學過程導入:1. 玩游戲“找不同”。2. 提問:圖片中的字連起來是什么?學生參與游戲并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引入蛋白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的樂趣。自主學習——歸納蛋白質的功能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小組合作歸納蛋白質的不同功能。小組討論并歸納蛋白質的功能。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歸納與概括的科學思維能力。活動1——歸納氨基酸的結構特點問:人體攝入的蛋白質能否直接被細胞吸收?答:不能,因為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問: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多少種?答: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1種。理解“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區(qū)別。觀察、思考,說出氨基酸的組成元素。歸納氨基酸結構特點,理解各種氨基酸的區(qū)別在于 R基的不同,寫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角色扮演脫水縮合過程,掌握相關的概念。通過建構氨基酸“人體模型”,對氨基酸的結構形成直觀的認知,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通過角色扮演,增強對脫水縮合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合作探究能力。引導學生理解“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區(qū)別。引導學生觀察課件展示的四種氨基酸,說出氨基酸的組成元素,歸納氨基酸結構特點,理解各種氨基酸的區(qū)別在于 R基的不同,寫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模型建構:引導學生分別用人體的軀干、下肢、頭部、兩手表示氨基酸的中心碳原子、氫原子和 R基、羧基和氨基,繪出該圖。角色扮演:教師請 5個同學扮演不同的氨基酸脫水縮合。引導學生理解:脫水縮合、形成的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和游離的氨基數或羧基數。活動2——探究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及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問: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1種,但這些氨基酸卻能形成多達1010~1012種之多的蛋白質,氨基酸是如何構成種類眾多、結構復雜的蛋白質的呢?引導學生閱讀 30頁倒數第二段文字和圖 2-10,理解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視頻演示肽鏈盤曲折疊形成的蛋白質過程,使學生整理思路,及時總結。PPT展示:帶領學生利用不同形狀的圖片代表不同種類的氨基酸,把它們串起來代表肽鏈,然后建構出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模型。學生活動:思考、閱讀相關內容。觀看視頻,整理思路,及時總結。構肽鏈盤曲、折疊成蛋白質的過程。概括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通過模型建構和視頻增強對盤曲、折疊過程的直觀認知,提升科學思維能力。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推理、歸納與概括的能力,理解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完善本節(jié)知識網絡跟老師一起完善本節(jié)知識網絡。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課后反思這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特別是氨基酸的結構特點和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內容抽象,而且學生缺乏相關的有機化學的知識,不易學習。在本節(jié)案例中通過巧妙的設計情景模擬,模型構建等探究活動和教師積極的引導加以解決,以完成本節(jié)“蛋白質是生命活動主要承擔者”這一核心生物大概念的教學。例如:1、課堂導入通過玩游戲,讓學生初步認識蛋白質。2、對于比較抽象的氨基酸的結構特點的教學,通過人體模型引導學生構建初步的氨基酸的結構模型。通過組織探究活動“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來求同歸納法構建氨基酸的結構模型,學生易于接受并掌握,并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yǎng)。3、注重教師和學生進行情感和心靈上的交流,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習結果,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和情感變化,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從而提高學習。學生在課堂上自我價值得到實現(xiàn),會樹立將來繼續(xù)進行“自主學習”的信心。教師適時的激勵,為以后的不斷的自主學習做了基礎。有了強的學習動機,好的學習能力,恰當的學習方法,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是水到渠成的事。4、教師注重啟發(fā)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起來,這樣更易理解知識并理解生物科學技術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了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yǎn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