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杠桿的五要素與作圖(一)杠桿的含義如果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做杠桿。(二)杠桿的五要素(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用0表示)(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1表示)(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2表示)(三)力臂的畫法要正確畫出杠桿上各力的力臂,首先要明確力臂的概念---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這是解決杠桿問題的關鍵。通常按下述步驟即可畫出力臂:(1)在杠桿的示意圖上,確定支點O,如圖所示。(2)畫好動力作用線及阻力作用線,有時需要用虛線將力的作用線延長。(3)從支點0向力的作用線引垂線,要畫出垂足,則從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力臂用實線表示并用大括號勾出,在旁邊標上字母1或h,分別表示動力臂或阻力臂。可以用簡單的順口溜記住:先找點,后延線,過支點,引垂線。二、杠桿的分類名稱 力臂關系 力的關系 特點 應用舉例省力杠桿 L1>L2 F1<F2 省力但費距離 撬棒、鍘刀、起子等費力杠桿 L1<L2 F1>F2 費力但省距離 釣魚竿、鑷子等等臂杠桿 L1=L2 F1=F2 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溫馨提示】對于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機械應從平常使用中感受其具體運動的過程,然后結合科學知識進行分析;對于較復雜的杠桿,①在圖上找到支點、動力、阻力;②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③利用杠桿平衡原理,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大小。若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則為省力杠桿,反之則為費力杠桿。三、杠桿平衡的條件(一)杠桿平衡: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杠桿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狀態。(二)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器材:杠桿和支架、彈簧測力計、鉤碼、刻度尺、線。實驗步驟:A.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B.如圖所示,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杠桿兩邊受到鉤碼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鉤碼重力的大小。把支點右方的鉤碼的重力當成動力F1,支點左方的鉤碼的重力當成阻力F2;用刻度尺測量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F2、L1、L2的數值填入實驗表格中。C.改變力和力臂的數值,再做兩次實驗,將結果填入人實驗表格中。實驗序號 動力F1/牛 動力臂L1/厘米 動力x動力臂/(牛.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阻力x阻力臂/(牛.厘米)1 0.5 20 10 1.0 10 102 1.5 20 30 1.0 30 303 2.0 20 40 4.0 10 40分析與論證:分析實驗數據,可知杠桿平衡時,如果動力臂比阻力臂大,則動力比阻力小;動力臂比阻力臂小,則動力比阻力大。如果把每次實驗的動力與動力臂相乘,阻力與阻力臂相乘,雖然各次實驗的乘積不相同,但每次實驗中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跟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相等,即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用公式表示為F1 x L1=F2 x L2(三)杠桿平衡條件(或杠桿平衡原理):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用公式表示為F1 x L1=F2 x L2例1、以下是用開瓶器打開汽水瓶蓋時的杠桿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 )。A.B.C.D.例2、如圖所示,杠桿始終處于水平平衡狀態,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使其從位置①到位置②,再到位置③。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例3、小華在做實驗時提出了如圖所示兩個模型,兩杠桿均處于平衡狀態,甲杠桿上平衡的是兩個密度相同但體積不同的實心物體,乙杠桿上平衡的是兩個體積相同但密度不同的實心物體(物體的密度都大于水)。如果將它們都浸沒在水中,則兩杠桿將( ) 仍保持平衡 B. 都失去平衡 C. 甲仍保持平衡,乙失去平衡 D. 甲失去平衡,乙仍保持平衡例4、在“富國強軍”的時代要求下,大連造船廠建造了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在建造過程中需要使用大型起重機“龍門吊”。它主要由主梁和支架構成,可以提升和平移重物,其示意圖如圖所示。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緩慢移到左端的過程中,右支架對主梁的支持力F與重物移動距離s的關系圖像是( )A. B. C. D. 例5、如圖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勻的輕質杠桿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實驗前沒掛鉤碼時,杠桿靜止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螺母向_______________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桿平衡后,小李在左右兩側分別掛上鉤碼,如圖乙所示,杠桿的____________端會下沉,要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變鉤碼懸掛點的位置和改變較少鉤碼的前提下,只需將__________即可。(3)小李和小王又分別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圖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圖丁所示。你認為__________的實驗方案更好,請說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實驗中小王發現:如果在杠桿的O點用彈簧測力計施加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在探究實驗時是否影響到杠桿的平衡?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1.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 起子 B. 鋼絲鉗 C. 剪刀 D. 鑷子2.如圖所示,小明在按壓式訂書機的N點施加壓力,將訂書針釘入M點下方的紙張中,下列圖能正確表示他使用該訂書機時的杠桿示意圖是( )A. B. C. D.3.如圖為吊車從圖示位置向上起吊貨物的工作示意圖,利用伸縮撐桿可使吊臂繞O點緩慢轉動,伸縮撐桿為圓弧狀,伸縮時伸縮撐桿對吊臂的支持力始終與吊臂垂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勻速緩慢頂起吊臂的過程中,伸縮撐桿的支持力大小不變B.勻速緩慢頂起吊臂的過程中,伸縮撐桿的支持力漸漸變小C.勻速緩慢頂起吊臂的過程中,伸縮撐桿的支持力漸漸變大D.吊臂是一個省力的杠桿4.根據“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題;(1)小科同學在調節杠桿水平位置平衡前,杠桿靜止時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_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處于平衡狀態;(2)在已經調節好平衡的杠桿上掛上鉤碼,所處的狀態如圖乙所示,此時他應移動________(選填“平衡螺母”或“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中他改變鉤碼的個數及位置,進行了多次測量,其目的是________;(3)如圖丙所示,為尋找杠桿的平衡條件,也可以在已經調節好平衡的杠桿上A點懸掛2個鉤碼,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則該拉力可以作用在________點(從“B”、“C”兩個位置中選擇滿足要求的位置);若彈簧測力計從豎直位置向左傾斜拉動時,杠桿仍于平衡態,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不變”)5.已知一根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木料質量為60kg,體積為0.1m3。問:(1).此木料的密度為多少 (2).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分別在A點和B點共同扛起此本料并恰好水平,其中AO=OB,O為木料的中點。求此時乙對木料的作用力大小。(3).若在(2)中當乙的作用點從B點向O點靠近時,請列式分析此過程中甲對木料作用力大小變化情況。1.如圖為切紙刀正在切紙的示意圖,F1為動力,F2為阻力,其中正確的是圖( )A.B.C.D.2.如圖所示,古代護城河上安裝的吊橋,可以看成一個以O為支點的杠桿。一個人通過定滑輪,用力將吊橋由圖示位置緩慢拉至豎直位置。若繩子對橋板的拉力為F,L表示F的力臂。關于此過程中L及乘積FL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L始終在增加,FL始終在增加 B.L始終在增加,FL始終在減小C.L先增加后減小,FL始終在減小 D.L先減小后增加,FL先減小后增加3.如圖甲是一種利用杠桿原理可以單手輕易開啟酒瓶蓋的開瓶器,觀察并分析圖乙,下列關于該杠桿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杠桿的支點是B點 B.該杠桿可以省距離C.沿F3方向開瓶用力最小 D.該杠桿類型與鑷子相同4.如圖所示,一塊厚度,密度均勻的長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豎直向上的力,使其一側抬離地面,已知長方形水泥板的重力作用點在對角線的交點,則( ) 。A.F甲B.F甲>F乙 ,因為F乙的動力臂長C.F甲=F乙 ,因為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D.F乙>F甲 ,因為F乙的阻力臂短5.桿秤是一種用來測量物體質量的工具。小金嘗試做了如圖所示的桿秤。在秤盤上不放重物時,將秤砣移至O點提紐處,桿秤恰好水平平衡,于是小金將此處標為0刻度。當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秤砣移到B處,恰好能使桿秤水平平衡測得OA=5cm,OB=10cm。(1)計算秤砣的質量m砣 =________ kg(2)小金在B處標的刻度應為________kg。若圖中OC=2OB,則C處的刻度應為________Kg(3)當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若換用一個質量更大的秤砣,移動秤砣使桿秤再次水平平衡時,其讀數________(選填“<”或“>”)2kg,由此可知一桿杄秤不能隨意更換秤砣 。答案及解析例1、【解析】根據杠桿的使用過程判斷。【解答】如圖所示,開瓶器的上口為支點,阻力作用在下口,方向向下;動力作用在手柄末端,方向向上,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例2、【解析】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解答】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當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變時,動力與動力臂的長度成反比。根據圖片可知,當測力計的拉力方向從①到③時,動力臂先變大后變小,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先變小后變大,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例3、【解析】分別計算出左右兩邊力和力臂的乘積,然后比較大小即可。【解答】(1)甲杠桿:浸沒水中之前:G1L1=G2L2;ρ物gV1×L1=ρ物gV2×L2;則V1×L1=V2×L2;浸沒水中后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G1-F浮1)×L1=(ρ物gV1-ρ水gV1)×L1=(ρ物-ρ水)gV1×L1 ,浸沒水中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 (G2-F浮2)×L2=(ρ物gV2-ρ水gV2)×L2=(ρ物-ρ水)gV2×L2 ,所以浸沒水中后,左右兩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故杠桿仍然平衡。(2)乙杠桿:浸沒水中之前:G1L1=G2L2; ρ1gV×L1=ρ2gV×L2 ,浸沒水中后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G1-F浮1)×L1=(ρ1gV-ρ水gV)×L1=ρ1gV×L1-ρ水gV×L1 ,浸沒水中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G2-F浮2)×L2=(ρ2gV-ρ水gV)×L2=ρ2gV×L2-ρ水gV×L2 ,因為L1<L2 ,所以,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大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故杠桿左端下沉。故選C。例4、【解析】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判斷。【解答】將左邊的支架看做支點,右端支架的支持力為動力,主梁的長度為動力臂;物體的重力為阻力,物體到左支架的距離為阻力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F×L主梁=G×(L主梁-s); F×L主梁=G×(L主梁-vt);解得:F=G-;G、v和L主梁都是定值,因此支持力F與速度v成一次函數關系,圖像為一條從坐上到右下的直線,故B正確,而A、C、D錯誤。例5、【答案】(1)右 (2)左 左端的鉤碼去掉一個 (3)小李 彈簧測力計在圖丙的力與杠桿垂直,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 (4)不影響,這個作用力在杠桿O點的力的力臂等于零【解析】 (1)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應向右端移動。(2)設杠桿每個格的長度為L,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左l左=F右l右,即4G×2L>2G×3L,左端大,左端下沉;要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變懸掛點位置,只需要將左側的鉤碼去掉一個即可平衡。(3)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在圖丙的力與杠桿垂直,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圖丁的力不與杠桿垂直,力臂不方便測量,故小李的實驗方案更好。(4)杠桿在O點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與杠桿自身重力都過杠桿的支點,力臂為零,所以這個力在探究杠桿平衡時不會影響到杠桿的平衡。1.【解析】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從而確定杠桿的分類。【解答】A. 起子與瓶蓋接觸的上端為支點,阻力作用在瓶蓋的下部邊緣上,動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故A不合題意; B.鋼絲鉗中間的軸為支點,阻力作用在刀口上,動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故B不合題意; C.剪刀阻力作用在刀口上,動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故C不合題意; D.兩個鑷片相連的位置為支點,阻力作用在尖端,動力作用在中間,此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故D符合題意。2.【答案】A【解析】據圖可知,當按壓訂書機時,其會繞著訂書機左邊的固定點O轉動,即O為支點;所按壓的N點為動力F1作用點,F1的方向向下,支點O到動力F1作用線的距離為L1;而裝訂的物體對訂書機有一個向上的阻力F2,M點就是阻力F2作用點,支點O到阻力作用線F2的距離為阻力臂L2。綜上所述,A圖正確。3.【解析】(1)(2)(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4)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從而確定杠桿的分類。【解答】根據圖片可知,O點為支點,貨物的重力為阻力,伸縮撐桿的支持力為動力。在勻速緩慢頂起吊臂的過程中,阻力F2和動力臂L1保持不變,而阻力臂L2不斷減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伸縮支撐桿的支持力不斷減小,故B正確,而A、C錯誤;由于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吊臂是一個費力杠桿,故D錯誤。4.【解析】(1)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處于平衡狀態;(2)當杠桿上掛上鉤碼時,就不能再調節平衡螺母,只能通過調整鉤碼的個數或位置,讓杠桿再次實現平衡。 在科學探究中,改變實驗器材,多次完成實驗,從而收集更多的實驗數據,可以使得到的結論更客觀,準確。(3)當動力和阻力在杠桿支點的同側時,只有方向相反,杠桿才可能平衡;當動力和阻力在杠桿支點的兩側時,只有兩個力的方向幾乎相同,杠桿才可能平衡。分析動力臂的長度變化,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測力計示數的變化。【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杠桿處于靜止狀態,因此杠桿處于平衡狀態。(2)在已經調節好平衡的杠桿上掛上鉤碼,所處的狀態如圖乙所示,此時他應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中他改變鉤碼的個數及位置,進行了多次測量,其目的是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避免偶然性;(3)根據丙圖可知,A點鉤碼對杠桿的拉力向下,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向上,二者方向相反,那么肯定在支點的同側,故拉力作用在B點。 若彈簧測力計從豎直位置向左傾斜拉動時,動力臂變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變大。5.【解析】(1)已知質量和體積,根據公式 計算木料的密度;(2)首先根據G=mg計算出木料的重力,然后將A看做杠桿的支點,木料的重力看做阻力,阻力臂為AO,B點的支持力為動力,動力臂為AB,然后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計算乙對木料的作用力。(3)當乙的作用點向O點靠近時,乙的動力臂逐漸減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F2×l2 分析乙對木料作用力的變化,最后根據二力平衡F乙+F甲=G判斷甲對木料作用力的大小即可。1.【答案】B【解析】切紙刀在使用時,是省力杠桿,動力F1<阻力F2,動力F1的方向向下,切紙刀受到紙的作用力F2的方向垂直切紙刀向上,只有B圖符合題意。2.【解析】力臂是從杠桿的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即可。【解答】在吊橋升起的過程中,當繩子與吊橋橋板垂直時,動力臂等于橋板的長度,此時動力臂L最長,則動力臂的變化情況為:先增大后減小。在吊橋升起的過程中,它的重力保持不變,而阻力臂L2卻在不斷的減小.根據F1L1=F2L2得到:FL=G×L2 ,那么FL的乘積減小,故C正確,而A、B、D錯誤。3.【解答】解:A、由圖知,將開瓶器看成一個杠桿,是繞B點轉動的,所以B是支點,故A正確;B、開瓶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費距離,故B錯誤;C、阻力和阻力臂一定,作用在F1和F3的力臂要比F2力臂長一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臂越長越省力,又因為開瓶蓋時,動力方向向下,故沿F1方向開瓶用力最小,故C錯誤;D、鑷子是費力杠桿,開瓶器是省力杠桿,故D錯誤。故選:A。4.【解析】根據杠桿的平衡原理F1L1=F2L2分析判斷。【解答】當抬起水泥板的一側時,水泥板的重力為阻力,手施加的力為動力;左圖:動力臂為長方體水泥板的寬b,阻力作用在重心上,阻力臂 , 根據杠桿的平衡原理F1L1=F2L2可知,F甲=;右圖:動力臂為長方體水泥板的長a,阻力作用在重心上,阻力臂 ,根據杠桿的平衡原理F1L1=F2L2可知,F乙=;則F甲=F乙。 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5.【解析】(1)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秤砣移到B處,恰好能使桿秤水平平衡,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計算秤砣的質量;(2)秤盤上不放重物時,將秤砣移至O點提紐處,桿秤恰好水平平衡,由此知O處為0刻度,由此知B處標的刻度值,然后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計算出C處的刻度值。(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判斷。【解答】(1)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m物g×AO=m砣g×OB; m物×AO=m砣×OB; 2kg×5cm=m砣×10cm;解得:m砣=1kg;(2)秤盤上不放重物時,將秤砣移至O點提紐處,桿秤恰好水平平衡,由此知O處為0刻度,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秤砣移到B處,恰好能使桿秤水平平衡,所以在B處標的刻度應為2kg;秤砣在C處時桿秤恰好水平平衡,此時秤盤上放的重物質量為m,則mg×AO=m砣g×OC;所以m×AO=m砣×2OB;m×5cm=1kg×2×10cm;解得:m=4kg,所以C處刻度應為4kg。(3)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G物×OA=G砣×l,G物×OA的值不變,G砣增大,力臂l變小,讀數變小,故讀數小于2kg。2022-2023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沖刺重高”講義(二十八)杠桿的初步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