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學習目標:1、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通過孫中山思想的轉變,學習革命先驅將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結合的愛國精神,和為中華之崛起而勇于探索獻身的精神。【自主學習】孫中山的早年革命活動1、孫中山簡介:孫中山,名文,號逸仙。旅居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孫中山少年時代特別愛聽太平天國的故事,稱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2、思想轉變:1894年,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 等多項改革建議,遭到拒絕。他開始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才能拯救中國。創辦革命團體:1894年11月,孫中山在 成立 ,提出“ ”口號。發動武裝起義:1895年,孫中山準備在 發動武裝起義,由于消息泄露,陸皓東等人被捕犧牲,起義失敗。同盟會與三民主義革命思想的傳播:主要著作:章炳麟的《 》、鄒容的《 》、陳天華的《 》等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號召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的制度。革命團體:各種革命團體紛紛成立,影響較大的由 和中國同盟會的成立目的成立時間和地點綱領刊物性質影響拓展延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戊戌變法失敗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又在中國掀起了新一輪學習西方的革命活動。他們撰寫文章、組織革命團體,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思想,大大推動了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此后,中國革命運動蓬勃發展。材料二: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認……孫逸仙者,非一氏之私號,乃新中國新發現之名詞也。有孫逸仙,而中國始可為……——章士釗《孫逸仙 自序》材料三: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條件。(2)依據材料三,分析三民主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合作探究孫中山先生的生平簡介時間 簡介1879年 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先后在檀香山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年(光緒九年),孫中山自檀香山歸國。他對祖國的貧困落后頗感不滿。居翠亨期間,在他倡議下,村里采取了一些改革鄉政的措施,"如教育、防盜、街燈、清道、防病,皆為籌辦"。1883至1885年 1883至1885年的中法戰爭中,孫中山目睹清政府的賣國、專制和腐敗,開始產生反清和以資產階級政治方案改造中國的思想,經常發表反清言論,同時與早期的改良主義者何啟、鄭觀應等有所交往。1892年 孫中山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隨后孫中山 在澳門、廣州等地一面行醫,一面結納反清秘密會社,準備創立革命團體。1894年 孫文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幾天幾夜,就大清國形勢進行深入分析,給李鴻章寫了一篇近萬字的《上李傅相書》《上李鴻章書》,希望得到李中堂重用,實行社會改革,但遭到拒絕。1894年11月 孫中山從上海去檀香山,組織興中會,取"振興中華"之意,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鑒察"為誓詞。1895年10月 孫中山領導興中會密謀在廣州起義,事泄失敗。孫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 孫中山詳細考察歐美各國的經濟、政治狀況,研究了多種流派的政治學說,并與歐美各國進步人士接觸,產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義理論,三民主義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900年 派鄭士良到廣東惠州三洲田發動起義。義軍奮戰半月,后因餉械不繼而失敗。戊戌變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動,孫中山與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談過合作問題,但因改良派堅持?;省⒎磳Ω锩?,合作未能實現。1912年 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3月11日,頒布帶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8年-1924 先后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著作1925年3月 中山先生在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逝世,宇內皆殤,遺體送北京協和醫院施行防腐處理依據孫中山先生生平簡介,概括孫中山的救國道路是怎樣變化的?歸納孫中山先生救國的方式有哪些?(3)你能從孫中山先生身上學到哪些優秀品質?本課小結【當堂鞏固】1.他被稱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為此棄醫從政,屢敗屢戰,鞠躬盡瘁。這個人是 ( )A.林則徐 B.孫中山 C.毛澤東 D.鄧小平2、孫中山說:“太平天國……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為專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材料表明孫中山強調 ( )A.推翻清朝統治 B.建立共和政府C.實現平均地權 D.發動武裝斗爭3、孫中山一生屢遭挫折,但從未放棄理想即建立一個基于社會正義的民主社會;他一生策略多變,但目標堅定不移即實現中國的統一和富強,以躋身世界強國之林。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的統一的革命組織是 ( )A.興中會 B.中國同盟會 C.強學會 D.中國國民黨4、下列哪一刊物或作品闡發了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 )A.《國聞報》 B.《革命軍》 C.《警世鐘》 D.《民報》下列對同盟會政治綱領與三民主義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 )①二者內容根本不同 ②二者原則和實質是一樣的?、廴裰髁x是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提出來的,與同盟會政治綱領并無關系?、苋裰髁x是孫中山對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進一步闡述與概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世紀初的中國,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和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它意味著舊式的民族反抗和斗爭難以改變中國的命運,民主革命的濤聲已經隱約可聞。”隱約可聞的“民主革命的濤聲”可能是( )A.《資政新篇》的寫成 B.《海國圖志》的問世C.《民報》的發行 D.《時務報》的創刊6、洪秀全主張“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孫中山主張“平均地權”。二者主張的相似之處是 ( )A.都反對封建土地所有制 B.都維護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C.都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 D.都主張土地國有和絕對平分7、下圖三位歷史人物的共同點是( )A. 都重視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B. 都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貢獻C. 都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D. 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8、“從實力上講,孫中山比起洪秀全來,相差不知幾千萬里,而偌大的清帝國,不亡于洪、楊,卻被孫文幾個口號叫垮了,何哉?”最確切的回答是( ?。?br/>A.清政府輿論管制不成功 B.洪秀全不注意斗爭策略C.革命成功重在輿論宣傳 D.三民主義符合歷史潮流9、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中國問題》一書中說:“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打敗,義和團運動后,中國又遭到列強的報復,這終于使中國的有識之士看到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個更好的更現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個瀕于崩潰的帝王之家?!辈牧现械摹坝凶R之士”最有可能屬于( )A. 地主階級洋務派 B. 資產階級維新派 C. 地主階級頑固派 D. 資產階級革命派10、以下是某同學收集到的孫中山年譜的一部分1894年11月,通過起草的《興中會章程》,會員發展到一百多人1899年,孫中山為自己親手編寫的《支那現勢地圖》作序1902年,孫中山在東京囑留學生劉成禹撰《太平天國戰史》(該書1904年在東京發行)1905年春,與嚴復辯論,堅持認為革命才是改革中國政治的良方1905年11月29日,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日本東京正式發行以上活動,表明孫中山( )A. 完成了推翻清朝的準備工作 B. 注重革命宣傳與輿論斗爭C. 實現了民主共和的政治變革 D. 追求民權為本的大同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