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一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中國關于推進經濟全球化的理念。2.科學精神:辯證地把握經濟全球化的作用,科學認識經濟全球化的阻力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措施,理性認識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意義。3.法治精神:了解現階段全球治理機制,樹立正確的全球治理規則意識。4.公共參與:通過學習,激發積極參與和推進經濟全球化建設的責任和熱情。二學習重難點1.學習重點: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2.學習難點: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措施三課前預習1.現階段的全球治理機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發達國家主導建立起來的。這些機制在應對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維持了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但是,由于自身存在不足、易受霸權主義影響以及缺乏相應的調整和變革,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越來越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需要加以變革和完善,從而為各國發展尤其是__________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2.完善全球治理(1)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各國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國問題越來越多,需要各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2)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越來越難以適應__________的新形勢,需要加以__________。(3)完善全球治理機制需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則。3.建設新型世界經濟要建設___________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____________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__________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__________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4.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__________。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各國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國問題越來越多,如行業技術標準的不統一、跨國犯罪、環境污染、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貧富分化等,對各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社會逐漸意識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加強合作。因此,“全球治理”理念應運而生。5.總體而言,經濟全球化符合__________,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是__________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四自我檢測1.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全面加強同多邊貿易規則的對接,切實履行貨物和服務領域開放承諾,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對外開放政策的穩定性、透明度、可預見性顯著提高。這表明( )①中國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②中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者、積極參與者③我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對外開放水平④我國初步形成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由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渦流”。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其論證過程如圖所示:最適合填入空白處的是( )A.全球經濟活動的成本下降 B.全球市場的供求關系更加平衡C.國際分工水平迅速提高 D.國際貿易壁壘被打破3.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多國迫不得已暫時“封國”,疫情進一步加速了逆全球化思潮。后疫情時代,習近平主席提出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促全球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字經濟全球化的好處。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需要( )①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共享、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②拓寬發展空間讓發展中國家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③完善全球治理、加強國際合作創造良好發展的外部環境④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下圖是描述當今全球產業鏈的“微笑曲線”。發達國家處于價值鏈條的高端,它們獲取了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絕大部分收益;發展中國家通常處于價值鏈條的低端,它們只能從中獲得較少收益。這給我國企業發展帶來的啟示是( )①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加大在組裝方面的投入②把競爭優勢轉換成比較優勢③加大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④加快產業升級和轉型,打造高端品牌,提供高質量售后服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其最新研究報告中估計,俄烏沖突可能會使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減少逾一個百分點。下列由俄烏沖突帶來的經濟影響傳導不正確的是( )A.美歐對俄制裁→俄羅斯加大對華貿易→增加人民幣結算→中俄貿易加速增長B.世界能源價格上漲→交通、化工、制造業產業鏈生產成本增加→消費品價格的上升→全球通脹壓力增大C.通貨膨脹水平持續走高→美國央行收緊貨幣政策→新興國家市場美元回流美國→引發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危機D.傳統石化能源大幅波動風險加大→各國紛紛加快新能源建設→持續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提高能源系統效益6.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意味著約占全球經濟總量三分之一的經濟體有望形成一體化大市場。這對我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是( )①減少貿易摩擦,RCEP將成為解決國際貿易沖突的重要平臺②加大市場競爭,推動市場主體改善生產和服務,造福消費者③推動多邊貿易,促進跨國投資,有利于亞太區域貿易一體化④RCEP將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加速經濟全球化的進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1年8月6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二十八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王毅表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必須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通過加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好本地區面臨的五大安全挑戰。各國之所以要加強合作應對地區安全挑戰,是因為( )①經濟全球化與每個人息息相關②和平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③各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④和平的環境是世界發展的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潮流,一些產品的設計、生產、組裝、營銷、售后服務等一系列環節,形成了一條緊密相連的跨國性的價值創造與分配鏈條,鏈條各個環節的利潤率不同,有人以“微笑曲線”(下圖)形象地形容這條全球性鏈條。讀右圖,下列推斷合理的有( )①發達國家通常處于價值鏈條的高端,獲得了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絕大部分收益②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進行貿易時毫無優勢而言③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品牌效應,可以增強競爭力④發揮比較優勢,可以消除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弊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下列選項對材料的分析正確的是( )A.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大國力量增強,主導國際格局變化B.經濟全球化是當今開放世界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C.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是當今國際形勢的突出特點D.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符合世界多數人的愿望100.在一些跨國公司眼里,中國的角色一直在變:從最初的市場,到生產基地,再到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現在成了不可或缺的戰略伙伴。他們把大量資本投到中國,也更積極地擁抱中國的變化。這從側面體現出( )①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②我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不斷追求③跨國公司積極推動著生產、貿易、金融全球化④中國的市場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三課前預習1.發展中國家2.(1) 共同協商 加強合作(2) 經濟全球化 變革和完善(3)平等、開放、合作、共享3. 創新型 開放型 聯動型 包容型4.全球治理5. 經濟規律 社會生產力四自我檢測C2.A3.D4.D5.D6.C7.D8.B9.C10.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