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學案-2022-2023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學案-2022-2023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資源簡介

第一課: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第一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第一部分:知識點分析
一、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1)國情: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
注意:①對內:半殖民地:即形式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實際上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
②對外:半封建: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斷發展。
(2)原因
①內因:清王朝對內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對外采取閉關鎖國政策,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拮據,社會動蕩,危機四伏。
②外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強入侵。西方一些國家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實現機器大生產。
2.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
(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
(2)主要矛盾:
①民族矛盾、中外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②階級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3)次要矛盾: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派系之間的矛盾,各帝國主義國家爭奪對中國控制權的矛盾,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
3.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1)決定因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
(2)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注意:
(1) ①基本國情決定主要矛盾
② 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兩大歷史任務;
(2)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民族矛盾)→帝國主義→民族獨立;
半封建→階級矛盾→封建主義→人民解放。
二、解決中國問題的各種政治力量
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理論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2)階級基礎: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注意:1919年,五四運動:實現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
(3)時間:1921年。
(4)初心和使命:
①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②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5)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
注意: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中國逐步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2.三種建國方案
(1)先后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代表,極力維護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統治,讓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被中國人民拋棄了,其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了
(2)以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為代表,幻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沒有得到人民群眾認可,它的多數代表者后來也承認這個方案在中國無法實現
(3)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最終贏得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中國共產黨的方案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1949年以后),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
注意:辛亥革命的影響:①積極影響:推翻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
②局限性:未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3.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民主革命。
三、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1.中國工人階級的特點:
(1)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組織成為階級力量;
(2)具有革命性;
(3)具有先進性;
注意:工人階級的力量不是一開始就強大,經歷了由小到大的過程,人民群眾選擇中國共產黨也不是因為其力量強大。
2.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各種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存在根本性的弱點:
(1)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打擊真正的敵人;
(2)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點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運動。
3.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取得勝利的原因:
(1)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
(2)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答案;
(3)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
4.新中國的成立的意義:(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
①實現了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成為了國家主人;
②為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③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
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政治前提;
⑤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⑥極大的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經濟力量);
⑦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第二部分:考試必備知識點總結
一、選擇題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獨立的國家,實際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各方面都收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隸;
半封建:形式上是封建通知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不斷發展;
近代中國國情的根本原因:西方列強的侵略;
近代中國國情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
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基本國情決定主要矛盾
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兩大歷史任務;
半殖民地—民族矛盾—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
半封建社會—階級矛盾—推翻封建主義—爭取人民解放;
官僚資產階級—北洋軍閥、國民黨統治集團—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民族資產階級—中間派或中間人士—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資本主義道路;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未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黨成立前反帝反封建斗爭存在的根本性弱點:①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打擊真正的敵人;②沒有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運動。
近代工人階級的特點:①集中分布在大城市;②革命性;③先進性;
中國共產黨的條件:①理論基礎: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②階級基礎: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實現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①開天辟地的大事變;②主心骨、出路、希望;③從此革命面貌煥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
①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
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政治前提;
③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
二、主觀題
新中國誕生的意義
終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歷史,實現了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國的誕生,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第二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第一部分:知識點分析
一、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
1.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
注意:新中國的成立:①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政治前提);
②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過渡;
③結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啟了新民主主義社會。
2.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1949~1952年,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
3.過渡時期:1949—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黨中央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造)。
(2)民主政治建設: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54憲法》)。
3.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
(1)時間:1956年;
(2)標志: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
(3)意義:①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②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當代中國的以為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4.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6~1966):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二、實行改革開放,走向國富民強
1.地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2.時間: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改革開放的目的
(1)生產力角度: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社會角度: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黨建設角度: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注意: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經濟基礎適應上層建筑的發展,不是制度的根本變革和性質改變;
4.改革開放意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
三、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
1.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注意:(1)新的歷史方位的變與不變:①變:主要矛盾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②不變: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2)新時代的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內涵
(1)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 (2)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注意: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初步建成小康社會;
(3)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注意:是共同,不是同步同等同時富裕
(4)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5)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注意:是走進舞臺中央,不是站在舞臺中央。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
(1)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2)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注意:是在21世紀的中國,不是世界換發生機活力。
(3)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注意:中國的成功只能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不能提供模板,也不具有普適性的意義。
第二部分:考試必備知識點總結
一、選擇題
1956年,三大改造(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的完成:
①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
②是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③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過渡時期:1949—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總路線總任務:一化三改;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頒布;
1956年以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基本上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1978年,改革開放,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根本變革×性質改變 );
新時代: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解決新時代重要矛盾的關鍵:全面深化改革;
黨在新時期的中心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主觀題
1.改革開放
(1)目的
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2)意義: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國際地位顯著增強,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歷史貢獻。
3.進入新時代的意義(意味著)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意味者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意味者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
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4.對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理解
中國共產黨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各階層、各階級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所進行的斗爭,存在兩個根本性弱點,未能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對“為什么革命”和“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
5.中華民族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并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說明了什么?\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的選擇是歷史和人民的正確的選擇?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開始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鄄城县| 资兴市| 潜江市| 华宁县| 陇川县| 斗六市| 龙江县| 金平| 大渡口区| 原阳县| 吉林市| 临西县| 永吉县| 东光县| 汾阳市| 绥化市| 锡林浩特市| 乐都县| 襄樊市| 屯留县| 蒲城县| 潜山县| 宝鸡市| 宁晋县| 长阳| 南和县| 华阴市| 日喀则市| 西乌| 武宁县| 揭西县| 汨罗市| 屏山县| 象山县| 长阳| 城步| 香格里拉县| 永福县| 乌海市| 大化|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