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幾種生活中常見的鹽,知道一些鹽的性質和用途。 2.學會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能寫出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相關部分內容,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2.通過比較碳酸鹽的相關化學方程式,能簡單的歸納出相同點,為復分解反應概念的引出作好鋪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具體實驗,既學會粗鹽提純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閱讀整理知識的單一性,同時增加了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相關圖片的展示,培養學生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情懷。教學重點:常見的鹽的性質用途。教學難點: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謎語:原從水中來,不敢水中行。人人都要我,無我食不成。(打一廚房用品)鹽不等于食鹽,鹽指的是組成里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播放課件:認識鹽及鹽的分類 二、講授新課 實物展示并播放課件:生活中常見的鹽有碳酸鈉(Na2CO3,俗稱純堿、蘇打)、碳酸氫鈉(NaHCO3,俗稱小蘇打)、高錳酸鉀(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為CaCO3)等。 (一).氯化鈉 指導閱讀: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常見的鹽,請大家閱讀教材P70—71有關氯化鈉的知識。 思考下列問題: ①通過閱讀教材,你對氯化鈉有了哪些進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鈉的組成如何?身體每天對氯化鈉的攝入量大約是多少?為什么?能否過多地食用食鹽?氯化鈉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怎樣? 過渡:粗鹽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雜質和不溶性雜質(如泥沙等),可以通過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雜質。 引導討論: ①粗鹽初步提純需要那些步驟? ②過濾器的準備需要那些儀器?濾紙如何使用?過濾操作時應注意那些問題? ③整個操作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步驟:溶解、沉淀、過濾、蒸發結晶 (二).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介紹:(1)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談們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碳酸鈣還可用作補鈣劑,如鈣爾奇片的成分就是碳酸鈣。(2)碳酸鈉俗稱純堿、蘇打,廣泛用于玻璃、造紙、洗滌劑等的生產。注:純堿不是堿,是鹽,其水溶液成堿性。演示實驗: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3)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蒸饅頭時可用它作發酵粉,醫療上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但不能治療胃潰瘍(易引起胃穿孔)。設疑:碳酸氫鈉可治療胃酸過多,是不是說明碳酸氫鈉與胃酸中的成分發生了反應? 提問: 1.我們已經學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請同學們想一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反應的原理是什么? 2.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按照鹽的分類,應屬于碳酸鹽,那碳酸鈉、碳酸氫鈉能否也發生類似的反應呢?播放實驗視頻 根據反應現象及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請學生類比寫出碳酸鈉與稀鹽酸,碳酸氫鈉與稀鹽酸的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設問: 仔細觀察三個化學方程式,想想為何反應都產生二氧化碳?學生討論回答: 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中都有碳酸根。 逆向思維:如何檢驗碳酸鹽?小組討論總結:取少量待測樣品,加入少量稀鹽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三、課堂練習1.家里面堿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質類別屬于( )。A.酸 B.鹽 C.堿 D.氧化物2.將珍珠放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珍珠中含有下列離子中的( )A、氯離子 B、硫酸根離子 C、碳酸根離子 D、氫氧根離子四、小結回顧本節課知識點。五、布置作業配套練習六、板書設計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一課時)常見的四種鹽化學式 NaCl NaHCO3 Na2CO3 CaCO3俗稱 食鹽 小蘇打 純堿 大理石與酸的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三、碳酸鹽的檢驗取少量待測樣品,加入少量稀鹽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