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材基礎知識一、能量流動的概念和過程1. 能量流動的概念:生態系統中能量的①_________________、傳遞、②_________________和散失的過程。2. 能量流動的過程分析(1)輸入:絕大多數是生產者通過③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固定在它們所制造的有機物中。(2)傳遞、轉化和散失過程(以第一營養級為例) 輸入第一營養級的能量:一部分在生產者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產者的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動,儲存在植物體的有機物中。 構成植物體有機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隨著殘枝敗葉等被⑥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而釋放出來;另一部分則被初級消費者攝入體內,流入⑦_________________營養級。3. 能量在某個生態系統中流動的圖解分析可以看出:生產者及各級消費者(除最高營養級)能量流動相同的三個去向分別是通過呼吸作用以⑩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散失;流向 ____________________;被 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利用。二、能量流動的特點1. 特點(1)單向流動:沿食物鏈由低營養級流向高營養級,不可 ___________,也不能 __________流動。(2) 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一般不超過 ________個營養級。2. 能量傳遞效率(1)計算公式:(2)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一般只有 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說,在輸入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中,只有10%~20%能夠流到下一營養級。3. 生態系統維持正常功能的條件: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 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三、生態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1. 生態金字塔(1)能量金字塔:將單位時間內各營養級所得到的能量數值轉換為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圖形,并將圖形按照營養級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個金字塔圖形。(2)生物量金字塔:用能量金字塔的方法表示各個 ___________________(每個營養級所容納的有機物的總干重)之間的關系。(3)數量金字塔用能量金字塔的方法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數目比值關系。2. 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1)幫助人們將生物在時間、空間上進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個生態系統的 ___________________。如農田生態系統中的間種套作、蔬菜大棚中的多層育苗、稻—萍—蛙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產方式都充分利用了空間和資源,獲得了更大收益。(2)幫助人們科學地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用。如“桑基魚塘”等生態農業實現了對能量的 _________________利用,提高了能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3)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如合理確定草場的載畜量、劃區輪牧、農田捉蟲、除草等。拓展學習任務1. 攝入量和糞便量、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之間具有怎樣的等量關系?2. 初級消費者的糞便中的能量屬于哪個營養級的能量?第三營養級的糞便中的能量呢?3.4. 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又有幾個流向?隨堂知識小測1.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之一,具有明顯的特點。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能量流動特點的是( )A. 能量流動是單向的 B. 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C. 能量流動是沿著食物鏈進行的 D. 熱能可以被生產者轉化為化學能2.假設某初級消費者攝入的能量為a,其糞便中的能量為b,通過呼吸消耗的能量為c,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d,則流入次級消費者的能量最多為( )A. (a+b)×20% B. (c+d)×20% C. (a-c)×20% D. (b-d)×20%3.根據各營養級生物所含能量構建的金字塔稱為能量金字塔,如圖是某溫帶陸地生態系統特定時間內能量金字塔簡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生態系統在能量上,______(填“是”或“不是”或“不一定”)一個自給自足的系統。在測定時間內,山獅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______和未被利用的能量。(2)樹和草是該生態系統的基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者對該群落進行調查時可以采用______法對植物豐富度進行調查,同時注意調查______情況,以獲得群落的空間結構。參考答案教材基礎知識1、生物群落 非生物環境 統一整體 全部生物 非生物環境 生物圈 水域生態系統 陸地生態系統 城市2、逆轉 循環 逐級遞減 五 10%~20% 系統外3、相應面積(或體積) 營養級生物量 各個營養級的生物個體 總能量 立體農業 最有效 多級 利用率 對人類最有益拓展學習任務1. 提示:攝入量=糞便量+同化量。2. 提示:初級消費者的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第一營養級的能量,第三營養級的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第二營養級的能量。3. 提示:三個:自身呼吸散失、被分解者利用和流向下一營養級。隨堂知識小測1.答案:D解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且該過程通常是沿著食物鏈和事務網進行的,ABC正確;熱能散失后不能再被生產者利用,D錯誤。2.答案:B解析:在該生態系統中,假設初級消費者攝入的能量為a,其中存在于糞便中的能量為b,說明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是a-b;而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傳遞效率在之間,因此,流入次級消費者的能量最多為(a-b)×。初級消費者通過呼吸消耗的能量為c,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d,說明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是c+d;因此,流入次級消費者的能量最多也可以表示為(c+d)×,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3.答案:(1)不是;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只答呼吸作用不給分)、被分解者利用(2)樹和草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為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從而被生物利用(3)樣方;不同物種空間上的分布解析:(1)對于生態系統的功能來講,物質循環是可以自給自足的;而能量來自于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能量沿食物鏈流動是單向傳遞、逐級遞減的,最終以熱能形式散失到無機環境,不是一個自我自足的系統,需要源源不斷的補充能量才能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山獅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以熱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利用和未被利用的能量。(2)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阻能轉換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并為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質和能量,所以是生態系統基石。(3)在群落演替的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增加,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加。在對該地區某時間群落結構進行調查時,可以采用樣方法對植物豐富度進行調查,同時注意調查不同物種在空間上的分布(分層)情況,以獲得群落的空間結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