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2生態工程的實例和發展前景學習目標基礎梳理教材基礎知識一、生態工程的實例1. 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1)問題:怎樣實現農村中物質的_____________,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有較多的產出,取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全面提高。(2)對策:建立_______________生態工程。(3)案例:北京郊區某村實施以_________為中心的生態工程。2. 濕地生態恢復工程:(1)問題:人們對濕地進行_____和_____。(2)對策: 采用_______________措施相結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擾的濕地得以_______。 在濕地周圍建立_______,以盡量減少人類的干擾,使濕地依靠_________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3)案例:廈門筼筜湖生態恢復。3. 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1)問題:礦藏開采后會造成_____、_____和_____乃至整個地區的__________破壞。(2)對策:采取人工_________、多層覆蓋、特殊隔離、土壤侵蝕控制、_________工程等措施。其中,關鍵在于___________,以及植被恢復所必需的___________群落的重建。(3)案例:我國赤峰市元寶山礦區生態恢復工程。二、生態工程發展的前景1. 我國生態工程發展分析:(1)生態工程特點: 重視對_________的保護。 注重與_____、_____效益的結合。(2)存在問題: 難以設計出_______、_______的生態工程樣板。 設計缺乏___________,生態系統的調控缺乏及時準確的_________支持,缺乏_______指導等。2. 我國生態工程發展展望:(1)中華民族傳承古老的_________理念,在發展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2)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把_________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3)古老的智慧融合_________成就,生態工程的發展和應用,將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大有作為。拓展學習任務1. 為什么將蘑菇房與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產量?2. 規模巨大的采礦區采礦業,對土地景觀造成巨大影響的同時,還可能產生什么惡果?隨堂知識小測1.稻鴨共作是我國傳統的生態種養模式,在水稻栽種后至抽穗前將鴨子放養在水稻田中。鴨子可為稻田除草、滅蟲;稻田可為鴨子的生長提供食物等生活條件。下列對稻鴨共作模式的生態學優點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稻鴨共作模式能夠減少飼料的投入,降低飼養成本B.稻鴨共作模式能夠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減輕環境污染C.稻鴨共作模式很好地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D.稻鴨共作模式的設計兼顧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2.海南沿海積極發展“海洋牧場”進行海洋漁業生產,“海洋牧場”是將人工放養的魚、蝦、貝、藻等聚集起來,進行有計劃的海上放養和系統管理,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某研究小組建立貝—魚—藻復合生態系統,在貝類養殖區開展網箱養魚,間養大型海藻,其物質循環如圖所示。請回答相關問題。(1)不同魚類生活在不同水層,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結構,有利于養殖魚類對水體空間和___________的充分利用。(2)據圖判斷珠母貝可能屬于生態系統的_________(填成分),與傳統網箱養魚相比,此生態系統中魚類的糞便和殘餌為海藻和珠母貝提供營養物質,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和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3)生態系統穩定性是指____________。與貝—魚—藻復合生態養殖相比,傳統網箱養魚往往受自然災害及病害影響較大,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析貝—魚—藻復合生態養殖需要不斷有人工進行物質投入的原因: ___________。參考答案教材基礎知識1、多級循環利用 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 生態效益 農村綜合發展型 沼氣工程 排水 圍墾 工程學和生態學 恢復 緩沖帶 自然演替 土體 土壤 植被 生態系統 制造表土 植被恢復 植被恢復 土壤微生物2、生態環境 經濟 社會 標準化 易操作 高科技含量 監測技術 理論性 天人合一 美麗中國 現代科學拓展學習任務1. 提示:原因是蘑菇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進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強。2. 提示:礦區極端惡劣的土地條件會阻礙植被的生長,還會造成嚴重的重金屬污染等惡果。隨堂知識小測1.答案:C解析:鴨子可為稻田除草、滅蟲,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鴨糞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水稻利用,即通過實行“循環經濟”的原則,使一個系統產出的污染物,能夠成為本系統或者另一個系統的生產原料,從而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減少飼料的投入,降低飼養成本,A正確;鴨子可為稻田除草、滅蟲,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使害蟲、雜草的數量維持在較少的水平上,控制了害蟲的數量,較少了農藥的使用,減少了環境污染,與傳統的工程相比,生態工程是一類: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的工程體系,B正確;稻鴨共作模式很好地實現了物質循環和能量的多級利用,C錯誤;人類進行生態工程建設的根本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污染,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因此稻鴨共作模式的設計兼顧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D正確。2.答案: (1)垂直 食物(2)消費者、分解者 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時減少 N、P 等物質直接排放至海水中,避免水體富營養化(或赤潮)的發生(3)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傳統網箱養魚的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較少,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抵抗力穩定性低(4)人工生態系統不斷有產品輸出,帶走了部分元素,根據物質循環原理,需要不斷投入物質解析:(1)不同魚類生活在不同水層,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有利于養殖魚類對水體空間和食物的充分利用。(2)由圖中信息分析,珠母貝可取食有機碎屑,為分解者,也可能捕食浮游動植物,為消費者。因此珠母貝可能屬于生態系統的消費者、分解者。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魚類的糞便和殘餌為海藻和珠母貝提供營養物質,意義在于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意義在于減少N、P等物質直接排放至無機環境,避免水體富營養化的發生。(3)生態系統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貝—魚—藻復合生態系統結構相對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強,抵抗力穩定性高,傳統網箱養魚的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較少,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抵抗力穩定性低,受自然災害及病害影響較大。(4)貝—魚—藻復合生態系統為人工生態系統,會不斷輸出物質產品供給人類,會帶走部分元素,根據物質循環原理,需要不斷投入物質才能保證該復合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