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群落的演替學習目標基礎梳理教材基礎知識一、演替的類型1.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實例(1)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_________被另一個_________代替的過程。(2)演替的實例 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裸巖階段→_________階段→苔蘚階段→_________階段→灌木階段→_________階段。 棄耕農田上的演替過程:棄耕農田→一年生草本植物階段→多年生草本植物階段→小灌木階段→灌木叢階段→喬木。2. 群落演替的類型3. 影響演替的因素及特點(1)因素:群落外界環境的變化,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群落內部_________的發展變化,以及_________的活動,等等。(2)特點:影響演替的因素常常處于_________的過程中,適應變化的種群數量增長或得以維持,不適應的數量減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斷地演替。最終,群落演替都會達到一個與群落所處環境相適應的_________的狀態。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1. 影響結果:人類的許多活動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和_________進行。2. 人類的不同活動方式會對群落演替產生不同的影響。(1)不合理的活動方式:通過砍伐森林、過度放牧、將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使群落逐漸惡化。(2)合理的活動方式:通過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建立人工群落等,使群落朝著物種增多、結構復雜的方向演替。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1. 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關系,走_________道路,我國政府明確提出退耕還林、還草、還湖和退牧還草,頒布了《_________》,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2. 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打造綠色經濟,我國于2014年啟動了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2015年這項工程被列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2018年,我國啟動了大規模_________。拓展學習任務1. 群落演替至森林階段后,其中還能找到苔蘚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嗎?說出你的理由。2. 結分析教科書第40頁圖2-12“棄耕農田上的演替示意圖”可知,廢棄的農田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階段時,與初始階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數量大幅度減少,其原因是什么?隨堂知識小測1.下列關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點和速度不同但終點可能相同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從群落結構簡單到復雜的變化C.群落演替受環境影響,也與群落內部種間關系的變化有關D.礦區生態修復體現了人類活動可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調查發現,近5萬年以來,某地區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近50年來,由于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叢出現了荒漠化。與上述地區群落演替有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人類開墾前后群落演替的類型沒有改變B.人類開墾沒有改變該地區群落演替的方向C.人類開墾使該地區群落演替的速率變慢了D.合理干預有可能避免群落的荒漠化3.目前,重慶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效果顯著。圖為縉云山群落演替階段模式圖:(1)圖示縉云山的群落演替類型為____________。(2)在縉云山常綠闊葉林階段,調查某山坡珍稀植物珙桐的種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法。調查還知道栲樹在該常綠闊葉林中占有優勢,這屬于___________(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水平的研究范疇。常綠闊葉林群落中植物具有明顯較復雜的垂直結構,這種垂直分層又可以為動物創造___________,因此動物也有分層現象。(3)由于環境整治,黛湖景區逐漸變為某些水鳥的天堂,從種群數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某種水鳥的種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參考答案教材基礎知識1、群落 群落 地衣 草本植物 喬木 植物 徹底消滅了 火山巖 冰川泥 慢 多 土壤 繁殖體 過量砍伐 快 少 結構簡單 結構復雜 物種數量 土壤 遷入 遷出 種群相互關系 人類 變化 相對穩定2、方向 速度 過度放牧 管理草原 人工群落3、 人口 資源 環境 可持續發展 退耕還林條例 國土綠化行動拓展學習任務1. 提示:能。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占優勢的一些種群被另一種更占優勢的種群取代,而不是完全消亡,即群落演替是優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2. 提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與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等爭奪陽光和空間等的過程中處于劣勢。隨堂知識小測1.答案:B解析:初生演替是發生在從來沒有植被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發生在保留了原來土壤條件或植物繁殖體的地方,因此兩者發生的起點不同;初生演替需要先形成植被生存的土壤基礎,因此速度較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氣候、土壤等條件適宜且相同,兩者演替的終點可能相同, A正確;初生演替是從群落結構簡單到復雜的變化,而次生演替可以是從群落復雜到簡單的變化,即逆行演替,B錯誤;群落演替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如氣候、土壤等,也與群落內部種間關系的變化有關,C正確;礦區生態修復過程體現了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確。2.答案:C解析:人類開墾前后群落演替的類型沒有改變,都是次生演替,A正確; 人類開墾沒有改變該地區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確; 人類開墾使該地區群落演替的速率變快了,C錯誤; 合理干預有可能避免群落的荒漠化,D正確。3.(1)答案:次生演替解析:由圖示可見縉云山的群落演替是從棄耕荒草地開始,屬于次生演替。(2)答案:逐個計數法;群落;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解析:由于珙桐是珍稀植物,對于個體數目較少、體型較大的個體應采取逐個計數法記數;栲樹在該常綠闊葉林中占有優勢是群落的研究范疇;植物為動物提供了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故動物也有垂直分層。(3)答案: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遷入率大于遷出率解析:水鳥的種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遷入率大于遷出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