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戊戌變法學習目標:1、知道戊戌變法時間、人物、原因、內容、影響等基本史實。2、探究問題,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康有為與公車上書:時間:背景:《 》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后,群情激奮。人物: 等,聯合各省1300多人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 ,請求 ,這就是著名的“ ”意義:拉開了主要報刊:上海的 和天津的主要團體:北京的百日維新背景:1897年, 強占膠州灣。目的:消息傳出后,康有為上書光緒帝,痛陳時局的危險和變法的緊迫性,呼吁開始時間: 6月11日開始標志:清政府頒布“ ”詔書,宣布實行變法。主要內容:政治上:裁撤 ,經濟上:鼓勵 ,改革教育文化:廢除八股軍事上:裁減失敗標志:9月21日,發動戊政變戊戌六君子: 、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拓展延伸】(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行業 1870年 1895年 發展速度(1895=100)棉紡織業 紗廠紗錠數(枚) 14653 69564 474.7機制面粉業 產量(萬包) 2047 6766 330.5繅絲業 出口量(擔) 3039 4175 137.4沿海地區絲車數(臺) 38569 45278 117.4內地絲車數(臺) 7943 29270 368.5卷煙業 資本額(萬元) 85 154 181.2火柴業 資本額(萬元) 126 241 191.3水泥業 產量(噸) 68 190 279.4機械采煤業 產量(噸) 89 145 162.3材料二:甲午戰后,面對列強瓜分中國的嚴峻形勢,除了康有為等先進的知識分子以外,許多有見識,有愛國心的官員,甚至像張之洞,這樣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亡的命運。1898年,在各種改革力量的推動下,維新變法形勢進一步高漲。依據材料一、二,分析戊戌變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戊戌維新,隨時日極短,現效極少,而實二十世紀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也。--------梁啟超材料二:有學者認為,戊戌變法所傳播的西方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將統治中國人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打開了缺口。材料三:戊戌變法使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如雨后春筍般的蓬勃發展起來。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戊戌變法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變法遭到守舊勢力的強烈抵制和反對,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撫大多持觀望態度;變法形勢危急時,維新派勢單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凱的身上,結果被袁世凱出賣;當光緒帝被囚禁后,他無奈感慨:“朕雖有改革之心,卻毫無實權,朕就是一個傀儡呀!”戊戌變法的階級基礎是知識分子和民族資產階級,廣大人民群眾好多都不知道具體情況;1898年,康有為40歲,梁啟超25歲。變革前,兩人都沒有出過國,對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對于西方的認識,也只是局限于所讀的傳教士的出版物和對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見聞。依據上述材料,概括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依據以上材料和問題,你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合作探究】康有為大事記1858年 出生于廣東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動熟讀經史,飽受封建儒學教育1879年 游歷香港,始讀西學之書1882年 到北京參加鄉試來中,南歸途經上海,大購西書,精心研讀,大講西學1888年 第一次上書光緒帝,提出變法改良主張,因受阻未上達1891年 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著《新學偽經考》,宣傳變法思想1895年 甲午戰爭失敗,發動公車上書;8月組織強學會、創辦《萬國公報》1896年 續成《孔子改制考》,宣傳變法思想1897年 德國強占股州灣,第五次上書光緒帝,呼吁變法救國1898年 第六次上書光緒帝,成立保國會,參與百日維新,變法失敗后,逃往海外。根據材料,歸納康有為為推動變法所采取的方式有哪些?(6分)四、本課小結【當堂鞏固】1、如圖是戊戌變法期間各地創辦的重要報紙,其宣傳的主流觀點應當是( )A.有田同耕B.自強求富C.維新變法D.三民主義2、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實與推論對應正確的是A.戊戌政變后,拒絕出走,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矢志為變法獻身的是( )A.李鴻章 B.康有為C.梁啟超D.譚嗣同3、1895年5月10日《申報》發文:“昨接京電悉,公車孝廉(指參加會試的舉人)千余人,上書二萬言,力拒議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該文描述的歷史事件( )A.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 B.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C.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D.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運動4、、在戊戌變法的措施中,對發展資本主義有利的變法內容是A.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 B.允許官民上書言事C.訓練新式軍隊 D.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5、“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光緒皇帝手中,而為以西太后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維新派只有少數幾個人,沒有實權。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專講西學’,但是,當她感到變法觸及她自己的權力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時,就動手遏制、鎮壓。”材料說明戊戌變法失敗是由于( )A.資產階級的軟弱性B.守舊派勢力強大C.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D.對列強寄予幻想6、維新變法興起后,維新派創辦學會、報刊、學堂,公開議論時政,宣揚民權、平等和進化論等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理論。這些活動產生的影響是( )A.揭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 B.解放了一部分知識分子的思想C.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7、有學者認為,戊戌變法所傳播的西方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將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打開了缺口。這說明戊戌變法A.使西方政治學說深入人心 B.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C.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D.創立了君主立憲制8、“百日維新”如夏日流星,雖然閃電般短暫,卻用耀眼的光芒劃破了黑暗的天空。對“劃破了黑暗的天空”理解正確的是A.啟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B.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影響C.推翻了清朝的專制統治 D.傳播了西方的科學技術9、“那是一個風云激蕩的世紀。世紀末的那個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熱鬧起來。幾個讀書人呼吁:‘變亦變,不變亦變’。”在讀書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國之君”,實行變法,結果失敗。此次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頑固勢力破壞 B.袁世凱的出賣C.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D.帝國主義破壞10、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維新變法的失敗最能說明的是( )A.中國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C.有頑固派存在,中國社會就不可能進步 D.光緒皇帝沒有實權11、“生產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勞力,曰資本。我國土地勞力皆勝居優,惟苦乏資本……故利用外資,誠為中國今日生計政策之最妙法門”。在此,梁啟超著重強調( )A.發展工業以工立國 B.發展商業爭奪市場C.引進外資發展生產 D.學習西方君主立憲12、“公車之人散而歸鄉里者,亦漸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啟辟,實起點于斯舉。” “1895年以后,中國官紳產生普遍醒覺,行動日漸積極,并擴大方向。”這說明甲午戰爭( )A. 喚醒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 B. 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C. 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D. 導致了實業救國的熱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