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七年生物上冊 1.4.7兩棲類和爬行類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1.4.7兩棲類和爬行類 單元 一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教材分析 兩棲類在脊椎動物進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脊椎動物由水生向陸生過渡的一個類群。兩棲動物既保留了其水棲祖先的許多特征,也具有陸棲脊椎動物的特點,有利于學生了解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趨勢。爬行類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其形態結構比兩棲類更加高等,更適合陸地生活,古代爬行動物還是鳥類和哺乳類的祖先,因此爬行類在進化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本節課包括兩棲類和爬行類的代表動物的適應性特點、進化特點,兩個類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的關系三大部分。教學 目標 探究實踐:說出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舉例說出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了解青蛙和蜥蜴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 科學思維:嘗試通過歸納總結出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 態度責任:形成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生命觀念:在生活中運用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重點 1.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難點 1.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身邊事 夏天,在河流、溪水邊潮濕的草叢中,常常可以見到青蛙和蟾蜍。在田間的小路上,偶爾能遇見蜥蜴匆匆穿行而過;傍晚時分,在窗戶和墻壁上還常常有壁虎在默默地捕食昆蟲…… 青蛙、蟾蜍、蜥蜴、壁虎是同一類動物嗎?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呢? 分析思考 對比引出兩棲和爬行類動物講授新課 視頻:兩棲動物 一、兩棲類 1.青蛙 (1)觀察青蛙 ①取一只活青蛙,觀察它的體形、體色。青蛙的體色與其生活環境的顏色相似,青蛙背面顏色深,腹面顏色淺。它的前肢較短,后肢較強大,趾間有蹼。 ②用手摸一摸青蛙的皮膚,再輕輕握住它的身體,感覺非常濕滑,推測青蛙的皮膚有輔助呼吸的功能。 教材第99頁“討論” 1青蛙適于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它既能生活在陸地上,也能生活在水里。生活在水草叢生的池塘里的青蛙,體色是草綠色的,生活在無綠草的水溝里的青蛙,體色是灰棕色的。青蛙的體色與環境色彩比較一致,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以便更好地在水里和陸地上生活。 2青蛙有驚人的捕提害蟲的能力,所以能較好地控制農田害蟲的數量,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同時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達到生物防治、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青蛙的生活離不開水,要保護青蛙首先要保護水資源。另外,不要捉青蛙、毒害青蛙等。 (2)青蛙適于水陸兩棲生活的特點 ①體色:背部的皮膚呈黃綠色,間有黑色斑紋,腹面呈白色,這使青蛙無論在陸地上或水中生活都不易被天敵發現。即青蛙的體色與周圍環境顏色相似,為保護色。 ②皮膚:裸露,能夠分泌黏液,可以輔助呼吸。 ③頭部:呈三角形,可減小水中游泳時的阻力;頭部有口、鼻孔和眼、鼓膜等發達的感覺器官,是對陸地復雜環境的適應。 點撥 青蛙頭部有一對鼻孔,是呼吸時氣體的通道;有一對向外突出的眼睛,眼睛突出使其觀察的范圍大;眼的后面有鼓膜,可以感知聲波。 ④四肢:前肢短小,后肢強大,肌肉發達,適于在陸地上跳躍;后肢寬而趾長,趾間有蹼,適于游泳。 ⑤呼吸系統:青蛙有肺,能從空氣中吸收氧氣,但肺不夠發達,呼吸功能不強,青蛙濕潤的皮膚內密布著毛細血管,可以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能夠輔助呼吸,使青蛙在水中和陸地上都可以進行呼吸。 第99頁“旁欄思考” 在青蛙全身皮膚上都涂上凡士林,不久,青蛙出現躁動,這是因為青蛙沒有了皮膚輔助呼吸,肺呼吸供氧滿足不了身體需求,出現了缺氧現象,迫使肺呼吸加強,呼吸頻率加快。一段時間后,其下頜的升降(咽喉部的鼓脹運動)次數會增加。 (3)青蛙的體溫:青蛙的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體溫不恒定,屬于變溫動物。 2.其他兩棲類 除青蛙外,大鯢、蟾蜍和蝶螈等也都屬于兩棲類。 (1)大鯢:因鳴聲像嬰兒啼哭,又稱“娃娃魚”,是兩棲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一種,也是壽命最長的一種。終生有側扁的尾,四肢較短。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常棲息于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2)蟾蜍:又名癩蛤蟆,常隱藏于泥穴、潮濕的石下或草叢中。體表顏色比青蛙淡,皮膚上有許多瘤突,內有毒腺,其中最大的一對位于眼睛后方。多在夜間活動,能捕食多種害蟲。 (3)蝶螈:身體短小,有4條腿,終生有尾,皮膚濕潤,靠皮膚吸收水分;體長10~15cm,中國大蝶螈體形最大,體長可達1.5m;環境溫度降到0℃以下時,進入冬眠狀態。 3.兩棲類的主要特征 兩棲類是動物進化中從水生向陸生過渡的類群,其主要特征是: (1)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2)多數種類成體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少數種類成體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3)皮膚裸露、濕潤,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4)體溫不恒定。 拓展 兩棲類進行體外受精,生殖和發育過程都離不開水。 拓展 兩棲類的概念 像青蛙這樣,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由幼體成長為成體,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以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的動物叫兩棲類。 4.兩棲類與人類的關系 視頻:兩棲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青蛙:青蛙主要以農業害蟲為食,是動物界著名的捕蟲能手。每只青蛙一天大約能吃60多只昆蟲,一年能消滅1萬多只害蟲。我們應積極保護青蛙。 拓展 青蛙適于捕食昆蟲的特點 ①青蛙的眼睛對活動的物體反應靈敏,對靜止的目標視而不見; ②青蛙的后肢發達,善于跳躍; ③青蛙的口腔寬闊,舌根生長在口腔前端底部,舌長而寬,舌尖前端分叉,有大量黏液,適于捕獲昆蟲并防止昆蟲逃跑。 (2)蟾蜍:蟾蜍的外貌雖然丑陋而且有臭味,但是它的皮膚上有很多瘤突,能分泌出一種毒液,這種毒液可以制造蟾酥,是多種藥物的原料,有止血、消炎、排毒、消腫的功效。 (3)大鯢:大鯢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品種,又是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 視頻:爬行動物 二、爬行類 1.蜥蜴 (1)生活習性:蜥蜴生活在山坡、田野和灌木叢中,在溫暖有陽光的日子特別活躍。它們白天出來捕食昆蟲、蜘蛛等,夜間住在洞穴里。到了冬季,就用草把洞口封閉,潛伏在洞里過冬。蜥蜴的一生都是在陸地上生活的。 (2)觀察蜥蜴 ①觀察蜥蜴的標本 可知蜥蜴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五部分,尾長圓,末端細尖;四肢短小,前肢有五指,后肢有五趾,指和趾端有爪。 ②蜥蜴的體表 具有鮮艷色斑,皮膚干燥而粗糙,表面覆蓋有角質鱗片,既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又可以減少體內水分蒸發。 (3)蜥蜴適于陸生生活的特點 ①身體分部:蜥蜴頭部的感覺器官比兩棲類發達,頸能靈活轉動,四肢短小,能貼地迅速爬行,有利于捕食和逃避敵害。 ②皮膚:皮膚干燥而粗糙,表面覆蓋有角質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③肺:蜥蜴肺的功能比青蛙更強,氣體交換能力強,不再依靠皮膚輔助呼吸,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滿足蜥蜴在陸地上對氧氣的需要。 ④生殖和發育:蜥蜴進行體內受精,卵大,營養物質多,卵外有堅韌的卵殼,生殖和發育過程已擺脫了對水的依賴。 (4)體溫:蜥蜴的體溫仍不恒定,體溫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屬于變溫動物。 教材第101頁“討論” 斯蝎有短小的四肢,適于快速爬行。青蛙前肢較短,后肢較強大,肌肉很發達,適于跳躍。蜥的皮膚干燥而粗糙,表面覆蓋有角質鱗片,能防止水分的蒸發,適于生活在干燥的陸地上。青蛙的皮膚裸露,表面濕潤,適于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 第101頁“思考” 爬行并非爬行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主要特征,很多動物雖然也會爬行這一動作,但不具有爬行類的特征,不屬于爬行類。蟾蜍具備兩棲類的基本特征,屬于兩棲類。 點撥 脊椎動物從水棲生活過渡到陸棲生活,形態結構必然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發生巨大的變化。爬行類是最先登陸成功的脊椎動物,它們的皮膚結構解決了兩棲類未能解決的在陸地生活中防止水分蒸發的問題。 2.其他常見爬行類 (1)壁虎:壁虎又稱守宮、蝎虎等,身體背腹扁平,身上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布腺毛,有黏附能力,可在墻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壁虎吃蚊、蠅、蛾等小昆蟲,但可能傳播沙門氏菌。壁虎尾部非常脆,斷下來一段時間后會再生。 (2)龜:大多棲息在河流、池塘中,有些種類生活在海洋中,有時上岸爬行,以魚、蝦、植物等為食,雜食性。龜的體表沒有角質鱗片,但有堅硬的甲,遇到敵害時,頭和四肢都可以縮進甲內。 (3)蛇:是較為特殊的爬行動物,身體細長,四肢退化,體表覆蓋鱗片,靠身體的屈曲向前爬行。大多數蛇以鼠、蛙、昆蟲等小型動物為食,還可捕食大量的田鼠。蛇的種類非常多。 (4)鱷:為肉食性卵生脊椎類爬行動物,是兩億多年前與恐龍同時代的最古老爬行動物,也是迄今生存著的最原始動物之一。鱷魚因強盛的生命力而生存和繁衍,成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活化石”之一。 視頻: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3.爬行類的主要特征 皮膚表面覆蓋有角質的鱗片或骨質的甲;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四肢短小或無四肢;爬行。 注意 并不是所有的爬行類都生活在陸地上,有些爬行類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適應了水中生活。但它們的生殖活動還要在陸地上完成,如海龜等。 4.爬行類與人類的關系 (1)蜥蜴生活在山坡、田野和灌木叢中,以昆蟲和蜘蛛等為食。蜥蝎全身可以入藥。 (2)龜的腹甲是著名的中藥,叫作龜板。 (3)蛇的一身都是寶,蛇毒、蛇膽和蛇蛻都可以作為中藥材;蛇是鼠的天敵,大多數蛇類能捕食鼠,對于防止農作物減產有一定作用,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它們。 參與觀察青蛙 完成討論 知道青蛙適于水陸兩棲生活的特點 了解幾種其他的兩棲類 歸納兩棲類的主要特征 拓展了解兩棲類的概念 知道兩棲類與人類的關系 拓展了解青蛙適于捕食昆蟲的特點 參與觀察蜥蜴 知道蜥蜴適于陸生生活的特點 完成討論與思考 了解幾種其他常見爬行類 歸納爬行類的主要特征 知道爬行類與人類的關系 指導觀察 引導完成 分析介紹青蛙適于水陸兩棲生活的特點 介紹幾種其他的兩棲類 引導歸納兩棲類的主要特征 拓展介紹兩棲類的概念 介紹兩棲類與人類的關系 拓展介紹青蛙適于捕食昆蟲的特點 指導觀察 分析介紹蜥蜴適于陸生生活的特點 引導完成 介紹幾種其他常見爬行類 引導歸納爬行類的主要特征 介紹爬行類與人類的關系課堂練習 1.下列有關兩棲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B ) A.受精過程不受水的限制 B.幼體生活在水中 C.終生用肺呼吸 D.體溫恒定 2.下列對“兩棲類”的理解,正確的是( D ) ①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就是兩棲類 ②兩棲類是生物從水生生活開始向陸地生活過渡的一個類群 ③兩棲類的幼體生活在水中,多數成體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④兩棲類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列有關蜥蜴的敘述,錯誤的是( B ) A.頭部后面有頸 B.體表有角質鱗片和甲 C.完全用肺呼吸 D.有脊柱支撐身體 4.爬行類是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脊椎動物,其主要原因是( D ) A.用肺呼吸 B.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C.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 D.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 5.春天,變色樹蜥(爬行類)喜歡在有陽光的清晨先曬太陽,再去覓食,根據所學知識推測,它曬太陽主要是為了( C ) A.清潔身體 B.防止水分散失 C.升高體溫 D.躲避天敵 6.爬行類比兩棲類更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因是( B ) ①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 ②幼體用鰓呼吸 ③生殖和發育完全擺脫了對水的依賴 ④皮膚裸露 ⑤完全用肺呼吸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習題訓練 知識鞏固應用課堂小結 1.兩棲類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多數種類成體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少數種類成體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裸露、濕潤,有輔助呼吸的作用;體溫不恒定。 2.爬行類的主要特征:皮膚表面覆蓋有角質的鱗片或骨質的甲;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四肢短小或無四肢;運動方式主要是爬行。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