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考點一 聯系及其特征1.聯系的含義及基本特征(1)含義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2)基本特征①聯系具有普遍性。它主要表現在: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②聯系具有客觀性。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③聯系具有多樣性。從不同的角度來說,聯系可分為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本質聯系與現象聯系、主要聯系與次要聯系、必然聯系與偶然聯系、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因果關系、整體與部分的聯系等。不同的聯系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④聯系具有具體性、條件性。聯系總是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任何事物的聯系都要依賴于特定的條件,隨著條件的變化,事物聯系的性質和方式也將發生變化。【例題】“打敗康師傅的不是今麥郎,而是外賣。”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你永遠無法想象誰是下一個競爭對手,也很難猜到新興的什么行業會打敗傳統的什么行業。這反映出( )①聯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②聯系具有客觀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建立新的聯系③聯系具有條件性,條件變化,事物聯系的方式會隨之變化④聯系具有多樣性,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就能在競爭中獲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你永遠無法想象誰是下一個競爭對手,也很難猜到新興的什么行業會打敗傳統的什么行業。這反映出聯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聯系具有條件性,條件變化,事物聯系的方式會隨之變化。故①③正確。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建立新的聯系,②錯誤。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有利于在競爭中獲勝,④說法絕對。故選B。2.聯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要求(1)原理:聯系指事物之間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一切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2)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和學會用聯系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例題】數字化時代,個人、群體和社會的很多行為和心理都可以通過數據反映出來。借助大數據,人們可以發現各項看似無關因素之間的關聯,系統了解社會運行的總體情況,分析潛藏在各類信息背后的問題。這表明,數字化時代( )①人們可以更加自覺地把握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②聯系越來越依賴人的創造性,具有“人化”的特點③數據資源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核心生產要素,影響國家安全④各種因素之間的聯系可以擺脫條件的限制,從而更具普遍性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D解體:數字化時代,讓人們借助大數據發現各項看似無關因素之間的關聯,系統了解社會運行的總體情況,分析潛藏在各類信息背后的問題,這說明人們可以更加自掘地把握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同時也表明數據資源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核心生產要素,會影響到國家安全,①③應選。聯系具有客觀性,不會依賴于人的創造性,②不選。聯系具有多樣性,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各種因素不可能擺脫條件的限制,④錯誤。故選D。3.聯系的客觀性原理及方法論要求(1)原理: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2)方法論: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例題】西紅柿炒雞蛋、芙蓉蛋、荷包蛋……雞蛋,一直都是市民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而近來與傳統雞蛋不一樣的綠殼雞蛋悄然上市,很多消費者認為綠殼雞蛋營養價值高,有保健功效,貴點無所謂。但長期從事畜牧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雞蛋名稱差異是由于蛋雞飼養方式有區別或者雞蛋在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上有些差別,但總體來說,各品種雞蛋的營養基本相同。對上述觀點評述合理的是( )①綠殼雞蛋的客觀屬性影響了人們對雞蛋的不同主觀判斷②雞蛋營養價值與蛋殼顏色無本質聯系,不能臆造客觀聯系③對綠殼雞蛋營養價值的真理性認識是其價值實現的前提④關于綠殼雞蛋的觀念佐證了感性層面的認識是不可靠的。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③選項錯誤,事物價值是在滿足主體需要的過程中實現的,無論人們是主動認識到綠殼雞蛋的營養價值,還是并未認識到綠殼雞蛋的營養價值,只要消費了綠殼雞蛋,綠殼雞蛋的價值客觀上就得以實現了,故該觀點錯誤。④選項犯了“以偏概全”的 邏輯性錯誤,故排除3題目中,雞蛋名稱差異是由于蛋雞飼養方式有區別或者雞蛋在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上有些差別,但總體來說,各品種雞蛋的營養基本相同,這說明了綠殼雞蛋的客觀屬性影響了人們對雞蛋的不同主觀判斷,雞蛋營養價值與蛋殼顏色無本質聯系,不能臆造客觀聯系。故①②選項入選。故選B。4.聯系的多樣性原理及方法論要求(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2)方法論: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因此,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傊R磺幸詴r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例題】近年來,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與普遍接入,使大量數據的獲取、聚集、存儲、傳輸、處理、分析等變得越來越便捷,大數據分析成為熱門話題。大數據分析的關鍵就在于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到隱藏的關聯,從而幫助人們作出正確的決定。這說明( )①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②現實聯系的復雜性要求人們對各種不同的聯系加以研究③立足人的能動創造,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聯系④把握事物聯系的多樣性對人們作出正確的決定有重要意義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聯系的客觀性、多樣性。材料強調要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到隱藏的關聯,從而幫助人們作出正確的決定,說明現實聯系的復雜性要求人們對各種不同的聯系加以研究,把握事物聯系的多樣性對人們作出正確的決定有重要意義,②④符合題意;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排除①;我們應該在立足實踐的基礎上,把握事物的聯系,而不是立足“人的能動創造”,排除③。故選C。考點二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1.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及方法論(1)原理: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整體和部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2)關系: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3)方法論: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要求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于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例題】面對霧霾天氣,人們有兩種心理傾向,一種是這種霧霾天氣是全國性的。一些地方認為,如此大范圍的污染天氣,僅靠自己這里一個地區的治理是沒有用的。另一種傾向是“誰都有話說,誰都有理”。企業說幾萬職工要吃飯,停掉生產,職工只能靠政府補貼來生活;工地說要趕進度,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完成;車主說我們不愿意換車……以下對這兩種心理傾向分析正確的是( )①第一種心理傾向沒有看到部分發展對推動整體發展的意義②第一種心理傾向沒有看到整體的功能、狀態影響著部分③第二種心理傾向沒有立足整體,樹立全局觀念④第二種心理傾向沒有搞好局部,重視部分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第一種心理傾向認為,霧霾天氣是全國性的,單靠一個地方的治理是沒有用的,這種心理傾向沒有看到全國是由各個地方組成的,各個地方都治理霧霾,就以推動全國的霧霾天氣得到有效治理,從哲學上看,這種心理向沒有看到部分發展對推動整體發展的意義,①符合題意,②不符合題意;第二種心理傾向,各自強調自己的困難,都希望他人能為治理霧霾作出貢獻,從哲學上看,這種心理傾向沒有立足整體,樹立全局觀念,③符合題意,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2.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論(1)原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2)方法論: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既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又要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進行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例題】實施鄉村振興必須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上述論斷包含的辯證法思想是( )①系統具有有序性,鄉村治理要堅持統籌考慮、優化組合②系統具有客觀性,鄉村治理要發揮創新思維改造世界的作用③系統具有整體性,鄉村治理要注重整體、堅持綜合的思維方式④系統內部結構具有優化趨向,整體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系統的整體性和有序性。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表明要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①符合題意;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表明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③符合題意;②錯誤,客觀性不是系統的特點,思維不能直接改造世界,但對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④錯誤,只有當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