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1.1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學習目標 必備知識:原始社會的特點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私有制的產生和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與發展。 關鍵能力:通過分析史實材料,了解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通過對私有制的出現、階級和國家的產生的過程的了解,明確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2.科學精神:明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規律,理解社會形態更替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培養科學精神。 3.公共參與:領會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去。重點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難點 全面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中心議題:探尋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一、釋疑導學人類社會發展經歷了哪些社會形態?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把握貫穿全書的主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二、合作探究1.請同學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完成下表中本組所分配的一種社會形態的相關內容,并向其他同學分享。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 力生產 關系上層 建筑主要 矛盾2.深度思考:(1)原始社會是不是人類的理想社會?為什么?(2)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為什么?(3)封建制生產關系與奴隸制生產關系有什么異同?(4)全面認識資本主義社會項目 內容資產 階級 革命 原因 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使新興資產階級在經濟上顯示出很大的優勢。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興資產階級的這種優勢難以充分發揮,只有推翻封建政權,才能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手段 新興資產階級和他們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等口號,利用勞動人民的力量,發動了向封建地主階級奪取政權的革命意義 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資本 主義 的兩 面性 進步性: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局限性:①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資本主義制度下財富占有兩極分化,引起經濟危機。③資產階級控制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發展,不斷激化社會矛盾和沖突。資本 主義 經濟 危機 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原因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3.判斷改錯(1)生產資料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是私有制確立的標志。( )(2)氏族制度的偉大之處在于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現象,局限在于他與極低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3)封建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4)地主階級憑著對封建地租的占有權,殘酷地剝削農民。( )(5)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 )三、課后鞏固練習:1.燧人氏是漢族神話傳說中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據傳,燧人氏偶然發現畢方鳥用嘴啄木,有火光發出。所以就試用小樹枝來鉆火,果然鉆出火來。“燧人氏鉆木取火”的意義在于( )①改善了原始人的生活 ②使原始人能夠從容的支配自然③使人類邁出了改造自然的第一步 ④擴大了原始人的活動范圍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下列現象,按因果關系排列正確的是 ( )①私有制的確立 ②生產力的發展 ③個體勞動盛行 ④貧富分化的加劇 ⑤氏族制度的瓦解 ⑥階級和國家的產生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①⑤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①③⑤②⑥3.2019年,意大利返還796件(套)中國文物藝術品。796件(套)文物藝術品時間跨度長達5000年,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民國時期,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下列關于新石器時代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以文字的發明和應用為標志進入文明時代 ②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③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 ④廣泛使用金屬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4.馬克思把人類社會歷史劃分為依次更替的五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它的第一階段)。五種社會形態劃分的依據是( )A.人的發展狀況 B.地理環境的狀況 C.生產力的水平 D.生產關系的性質馬家浜文化的出現,代表著江南地區人類歷史的正式啟幕。5.考古發現,馬家浜多處遺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實物,農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鏟、陶杵等,還飼養狗、豬、水牛等家畜。墓葬的隨葬品很貧乏,有些墓隨葬了玉塊、玉環、玉鐲等裝飾品以及鹿角、獸牙、蚌殼等。由此可推斷( )①當時的人們已逐漸成為農業生產者 ②當時的人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③當時的生產發展水平還是相當低下的 ④私有制在馬家浜文化時期已逐漸確立起來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6.馬家浜、崧澤、良渚這3種新石器文化是前后相繼、一脈相承的關系。下圖考古發現的石鉞上六個刻符經古文字專家鑒定確認是良渚時期的原始文字。據此可推斷( )①良渚時期江南地區已處于原始社會末期②良渚時期江南地區已進入封建社會③良渚時期江南地區的階級和國家已經形成④良渚時期江南地區的生產在不斷向前發展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7.《詩經·幽風·七月》采用了“十二月歌”的形式,體現了當時奴隸們這種無休無盡的忙碌,但卻是為那些不勞而獲的奴隸主,自己只能維持最起碼的溫飽。這首詩再現了( )①奴隸階級受殘酷剝削 ②奴隸勞動時使用的工具比較落后③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 ④奴隸被強制勞動,但有一定人身自由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8.穿越劇以交錯的時空、古代與現代智慧的碰撞給創作者以足夠的馳騁空間,但也存在對歷史解 讀失實等問題。下面是一部穿越劇的節選,根據所學知識,你認為合理的是( )第一集 《奇遇原始人》 ①我在城市街道迷了路,向一個原始人問路,他給我畫了路線圖并用文字為我標出了目的地。②為了表示感謝,我把嶄新的衣服送給他,他卻把衣服撕成一塊塊小布片分給族人。第八集 《武王伐紂》 ③走近戰場,我看到奴隸們抽出青銅劍,向敵人殺去。④一個奴隸對我說:這場戰爭結束了,春耕的時節也到了,家里的地也要播種了,一家人的口糧就靠這幾塊田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從一定意義上講,石器決定原始社會形態,青銅器決定奴隸社會形態,鐵器決定封建社會形 態,蒸汽機和電力決定工業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這一觀點的合理性在于指出了( )①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 ②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決定因素③社會形態的更替受制于生產關系的變化 ④有怎樣的生產力就會有怎樣的生產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列寧指出:“過去從來沒有過什么黃金時代,原始人完全被生存的困難,同自然斗爭的困難所壓倒。”這是因為原始社會( )①生產力水平低下 ②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 ③原始人生活極其艱苦 ④以氏族為單位共同勞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私有制。關于私有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私有制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的 ②私有觀念的存在,也是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③私有觀念是人固有的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會永遠存在下去④原始社會的解體和私有制的產生同樣是不可避免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漫長的原始社會被人們稱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取而代之的奴隸社會則被認為邁入了文明 時代的門檻。評價社會進步與否的主要依據是( )A.是否出現階級 B.是否出現城市C.是否出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 D.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13.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新石器時代文化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良渚古城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考古發現了發達的稻作農業和門類齊全的手工業 具備原始文字特征的刻畫符號等 從中可以推斷出該時期( )①相比更早時期生產力有了較大發展 ②已經具備文明雛形,具有歷史進步因素③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 ④氏族成員平等相待,對立的階級開始形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 下列關于原始社會的描述正確的是( )A.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家庭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B.人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平均分配勞動產品C.人們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D.是沒有剝削 沒有壓迫的理想社會15.某校開展了一次有關“原始社會生存狀況”的研討,有同學說,那是個“石斧鑿洪荒,弓箭穿 林莽”的社會,形容的是( )A.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狀況 B.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狀況C.原始社會氏族組織的狀況 D.階級社會生產力的狀況16.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強調:勞動分工是私有制產生的社會前提,剩余產品的增加是私有制產生的物質前提,勞動個體化的趨勢是決定性因素,交換的發展促進了私有制的普遍化,私有制的發展使社會分裂為階級。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A.私有制的發展是階級產生的根本原因 B.私有制不是從來就有的C.國家是調和階級矛盾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 D.占有剩余價值是出現剝削的開始17.商朝的奴隸主統治很殘酷,常常把奴隸當作牲畜一樣屠殺。他們屠殺奴隸祭祀神靈和祖先,叫做“人牲”;奴隸主死了,還要把奴隸殺死或活埋來陪葬,叫做“人殉”。這表明在奴隸社會 ( )①奴隸主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 ②奴隸主極其殘忍,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倒退③普遍存在著階級壓迫的社會現象 ④奴隸因失去勞動權利而無法得到生存資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在奴隸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顯著發展起來,商業和城市日益繁榮。奴隸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社會的變化表明( )①奴隸制的建立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②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③奴隸制是一種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制度 ④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巨大進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在俄國農奴制改革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說道:“凡是能夠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下列屬于封建地主階級為維護階級利益而采取的暴力措施有( )①建立軍隊、法庭等工具 ②宣傳封建迷信思想 ③改進勞動生產技術 ④鎮壓農民起義運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在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時期,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牧場主將牛奶倒入大海,將奶牛大批殺掉;農場主將土豆翻入地下當作肥料,拿玉米當作燃料;與此同時,社會上出現了大量工人失業,失去收入來源,只能靠領取救濟金存活下去。這種現象體現了( )①資本主義國家工人購買力降低 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③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 ④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減弱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1.我國封建社會著名人物董仲舒說:“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歐洲封建社會流傳一句諺語:“沒有無領主的領地。”上述現象反映了當時的封建社會( )A.地主階級占有土地的封建制生產關系 B.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的主要方式C.農民毫無人身自由,缺乏反抗精神 D.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從事生產活動22.從資本主義發展歷史看,經濟危機每隔一定時間就會發生一次。1929年美國爆發了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一周之內,美國人在證券交易所內失去的財富達100億美元,農場主為了銷毀“過剩”的產品,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這表明( )①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 ②股市崩盤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③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存在不可緩和的矛盾 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3.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找藥廠協商要求降低試劑價格,藥廠說如果我們不賺錢,我們就不生產。這一現象的出現反映了在美國( )A.企業內部勞資沖突十分嚴重 B.個別企業內部生產具有組織性C.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 D.整個社會生產處于無政府狀態24.馬克思說:“一切現實的危機的最終原因始終是:群眾貧窮和群眾的消費受到限制,而與此對 立,資本主義生產卻竭力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這段論述表明( )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②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經濟危機就越不可避免③生產的絕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④生產超過了人民的實際需求導致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5.“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此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詩中反映的農民生存狀況的根源是( )A.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建立 B.封建土地所有制C.封建官僚等級制度的確立 D.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26. 封建制生產關系和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相同點是( )①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 ②被剝削階級都絲毫沒有人身自由③對立階級之間的關系都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④被剝削階級都沒有自己的任何土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7.《共產黨宣言》指出:“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這根“鎖鏈”是指( )A. 工人對資本家的人身依附關系 B. 資本主義剝削關系C. 資產階級國家政權 D. 資本主義私有制28.圈地運動是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規模侵占農民土地的活動。13~14 世紀時,就有一些領主開始強制圍圈農民的公有土地為私有的牧羊場。從 15 世紀最后 30 多年開始,掀起了大規模的圈地運動。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創造的基本條件是( )A.獲取大量的貨幣資本 B.獲取大量的自由勞動力C.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D.促進商品經濟的繁榮29.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 )A.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B.資本主義國家不能通過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C.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D.資產階級的工業化和生產資料公有制之間的矛盾30.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斗爭的過程充滿了曲折和反復。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主義最終會取代資本主義的原因是( )①隨著生產社會化發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日趨尖銳化②隨著生產的無限擴大,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經濟危機的弊端③隨著階級斗爭的激化,資產階級會主動放棄統治地位④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生產資料會逐步向工人階級轉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我國封建社會有一首民謠這樣唱到:“農民頭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雜稅如牛毛,農民面前三條路:投河、上吊、進監獄”。這首民謠反映了( )①地主剝削農民的手段 ②地主剝削農民的根本原因 ③農民在封建社會難有出路 ④封建統治特點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2.1825年,英國爆發了第一次全國性經濟危機 此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每隔一定時間就會發生一次 關于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經濟危機發生時,會帶來企業破產 銀行倒閉 工人失業 B.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C.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D.經濟危機根源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33.2008 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很多西方人感嘆這一次經濟危機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論判斷和精辟分析。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科學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現為( )①指明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 ②指出經濟危機的深層根源是人性的貪婪③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④揭示造成相對過剩的制度原因是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34. 我國傳統戲劇中描述北宋名臣包拯辦案所使用的刑具,龍頭鍘——專鍘犯案的皇親國 戚;虎頭鍘——專鍘貪官污吏;狗頭鍘——專鍘土豪劣紳。這表明了( )A.封建社會存在著嚴重的腐敗現象,需用重典治理 B.封建統治階級嚴格依法辦事C.封建社會存在森嚴的等級制度 D.封建統治階級享受著不同的特權35.封建社會,土地歸地主階級所用,地主階級憑借對土地的所有權,壓榨為其勞作的農民, 獲取相關利潤和財富。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剝削農民階級的主要方式是( )A.征收苛捐雜稅 B.榨取地租 C.發放高利貸 D.無償徭役3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國封建社會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種田的,缺米糧;曬鹽的,喝淡湯;紡織娘,沒衣裳;蝙涼席的,睡光床。”材料二 在《末代皇帝》這部電視連續劇中年幼的皇子在師傅教導下念誦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材料三 他們除掉自己的勞動力,除掉勞動的手和頭,再沒有別的東西可賣了。——馬克思(1)運用“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相關知識,并結合材料一、二,分析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2)材料三是馬克思對哪個社會什么現象的描述?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么?1.1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課后鞏固練習答案1-10.CCDDD BACDA 11-20.CDABA BBDBC 21-30.ABCAB ADBAA 31-35.ADBCB36、(1)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②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2)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私有制。1.1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課后鞏固練習答案1-10.CCDDD BACDA 11-20.CDABA BBDBC 21-30.ABCAB ADBAA 31-35.ADBCB36、(1)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②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2)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私有制。1.1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課后鞏固練習答案1-10.CCDDD BACDA 11-20.CDABA BBDBC 21-30.ABCAB ADBAA 31-35.ADBCB36、(1)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②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2)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私有制。1.1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課后鞏固練習答案1-10.CCDDD BACDA 11-20.CDABA BBDBC 21-30.ABCAB ADBAA 31-35.ADBCB36、(1)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②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2)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私有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