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社會歷史的本質一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深刻認同勞動的價值;樹立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深刻領會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對人類做出的一個偉大貢獻,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2:科學精神:悟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提高辯證思維能力,立足基本國情,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3: 公共參與: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積極參與勞動,體味勞動的價值,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二學習重難點重點:◆識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以及二者的辯證關系。難點:◆理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理解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三思維導圖四課前預習1.唯物史觀:(1)人們的社會存在( )人們的社會意識。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 )。(2)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3)社會意識具有相對( )。①從根本上說,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本化、發展而變化、發展,但它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②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 )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 )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 )作用。2.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全部社會生活領域由( )與( )兩部分構成;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歧: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觀的( ),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兩種基本的歷史觀。3.勞動的作用:是社會歷史的( );創造了人,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4.(1)___________是社會歷史的起點。___________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2)實踐:①規律:研究人類歷史的規律,也就是研究人的___________活動的運動規律。②本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也就是把社會生活“當作實踐去理解”。③形式: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_______________領域,人類調整、改革社會關系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______________領域,人類創造科學文化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_____________領域。④結論: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一部_________________,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5.(1)歷史觀的基本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的關系問題。(2)歷史觀的基本派別:歷史唯物主義和__________________(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①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的_______________過程,主要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還包括地理環境、人口等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②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的______________過程,既包括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學、道德、藝術、宗教等觀點,也包括社會心理和自發形成的風俗、習慣。③辯證關系決定作用:社會存在___________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時間上的不同步性:它有時會____________社會存在,有時又會___________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不同性質: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____________作用。五自我檢測1.習近平指出,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發展理念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進人新發展階段,經濟發展也要在新發展理念的引導下取得新成效。這充分說明先進的社會意識( )①總是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②可正確預見和引領社會發展的方向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④能夠超越當下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021已接近尾聲,今年的網絡流行語卻層出不窮,如:“覺醒年代”、“YYDS”、“雙減”、“躺平”、“強國有我”等。這些流行語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或共鳴或譏諷的故事。這蘊含的哲理是( )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③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④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A.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B.矛盾的觀點C.實踐的觀點D.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4.關注普通人的生活,書寫有溫度的文字,展現人性的幽微之光,是梁曉聲的文學理念之一,其紀實性文學作品《人世間》獲“茅盾文學獎”。在《人世間》中,梁曉聲站在城市平民的角度細致地刻畫了周秉昆等城市平民形象,于人間煙火處彰顯了道義和擔當。由此可知( )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②文學創作以反映客觀事實為目的③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④只有立足社會實踐的創作才彰顯人間煙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針對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社會民生問題,2021年5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通過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該文件提出了進一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醫改經驗,加快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統籌推進相關重點改革,形成工作合力等四個方面重點工作任務。這說明( )①社會意識一定是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的②做好醫改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③反映社會存在的社會意識都可以發揮前瞻性作用④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我國政府制定政策的根本動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一2035年)》指出,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對于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先進的社會意識( )A.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B.具有相對獨立性直接轉化為現實的存在C.是先于社會存在立足于未來的頂層設計D.是推動社會歷史進步和發展的決定力量7.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和政策,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分階段持續推進實現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上述材料體現了( )①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量變是必要準備,質變是必然結果②在特定的條件下,社會意識具有直接現實性和能動作用③意識具有目的性和主動創造性④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8.建黨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了催人奮進的革命精神、紅色精神、時代精神,這些精神是激勵全黨全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時期探索適合中國的發展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不斷創造中華民族新的奇跡。材料說明( )A.社會歷史是人們活動的結果,人們的活動是有自覺意識和目的的B.民族精神和價值選擇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C.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決定于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D.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具有相對獨立性9.《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該規定的出臺,就是要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活動,保護廣大網民的切身利益,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發展。國家出臺這一規定( )①體現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②根源于社會存在的需要③反映了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的發展④表明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老齡化是全球性人口發展大趨勢,也是我國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前后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這將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社會文化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有利于釋放生育潛能,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促進代際和諧,增強社會整體活力。這表明( )①社會存在決定于社會意識,三孩生育政策順應了人口的變化趨勢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實施三孩生育政策能夠推動社會發展③社會意識根源于社會生活實踐,三孩生育政策的出臺是基于我國現實國情④社會意識可以超越社會存在,對人口問題的認識有時先于社會存在的變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四課前預習1.(1) 決定 反映(2)社會意識(3) 獨立性 阻礙 正確地預見 推動2. 社會存在 社會意識 基本問題 何者為第一性3.起點4. 勞動 勞動發展 社會實踐 實踐 經濟 政治 精神文化 社會關系5. 社會存在 社會意識 歷史唯心主義 物質生活 精神生活 決定 落后于 先于 積極的推動五自我檢測1.B2.C3.A4.D5.C6.A7.B8.D9.A10.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