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一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我們設置抗擊疫情這一穿始終的主題情境,讓學生從認識論的角度分析出我們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原因,繼而激發學生的“四個自信”,尤其增強學生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科學精神:通過分析美國應對疫情措施的材料,讓學生正確理解真理的含義和真理最基本的屬性。通過對疫情發展的剖析,讓學生認識真理的特點和理解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在實踐中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歷史的統一。公共參與:通過觀看我們有力量的視頻,引導學生向抗擊疫情中的人們學習,以他們為榜樣,激發學生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熱情,筑牢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責任感。二學習重難點重點:真理的含義和基本屬性,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難點:理解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三思維導圖四課前預習1.(1)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受到各種___________的限制,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____________到認識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認識是____________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具有前進性。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__________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4)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_______________,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______________。2.認識差異的原因(1)由于人們的( )、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2)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而不可能有多個。真理面前( )。3.(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______________。(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__________的統一。(3)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_____________在往是相伴而行的。4.(1)真理的含義:是標志主觀同__________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__________反映。(2)最基本的屬性: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_____________。(3)認識差異性的原因:由于人們的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____________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而不可能有多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認識具有反復性(1)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 )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 )等條件的限制。(2)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 )的、變化著的,其( )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3)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 )到( )、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6.認識(1)含義:是主體對客體的______反映。(2)認識的兩種不同形式和階段:_______和_______。①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___________、事物的_________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②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______、全體、______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③辯證關系: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_______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_______、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_______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實踐(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一種_______性活動。(2)實踐的特點①實踐具有_______性②實踐具有_______性③實踐具有_______性五自我檢測1.由于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的出現,使全球本就嚴峻的疫情更具多變性和復雜性。針對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具有更強的傳染力這一特點,科研人員已經在原有的基礎上展開了針對奧密克戎毒株的疫苗研發工作。這說明( )①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使得原有的認識不斷被推翻②新冠病毒的多變性決定了對其認識的不確定性③新冠病毒本質的暴露和展現必定要有一個過程④對新冠變異新毒株的研究產生于抗疫實踐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1年12月9日15時40分,世界最高課堂——“天宮課堂”開講。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天宮空間站今后將成為中國及世界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疤鞂m課堂”演示的神奇現象體現了( )①科學實驗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真理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科學理論與自然現象相互依賴、不可分割④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城市數據整合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服務能力。我國智慧城市從政策推進角度大體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從認識論角度看( )①真理總在人們新的實踐中不斷被推翻而向前發展②真理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有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③真理的發展離不開現代技術發展提供的認識工具④人們在實踐中不斷利用和創造條件發現發展真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再度開課,接續播撒航天夢、科學夢的種子。此次,三位“太空教師”給青少年們演示了水油分離等實驗。地面上“一層油花浮在水上”是常態;空間站中水和油“分不開”、長時間保持混合態,是由于在微重力環境下密度分層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上述現象佐證了( )①真理是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②實踐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③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④人們對同一客觀對象會有多個真理性的認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1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聯合浙江大學,通過研制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和優化實時后處理,實現了速率達188Gbps今最快的實時子隨機數發生器,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于《應用物理快報》這為開發低成本商用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單芯片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這一事例表明( )①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②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要為實踐服務③從認識到實踐、從實踐到認識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的過程④實踐具有社會性歷史性,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干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中經驗的決議》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十條歷史經驗,其中之一就是堅持理論創新。這一歷史經驗的認識論依據是( )①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消除謬誤能推動認識的發展②實踐是開放的物質性活動,總是在不斷地拓展和深化③人的認識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④真理總是在辯證否定中不斷超越自身,實現發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7.建設以國家植物園為引領的植物園體系是遷地保護的主要形式。有的植物是因為種子傳播有問題,有的是因為授粉有問題,有的則是不適應生態環境的變化……科研工作者會研究這些植物的瀕危機制,然后到植物園里進行繁育,并對它們的種子、枝條和花粉等進行保存,最后送回原產地,讓它們的種群能夠健康地繁衍下去。遷地保護( )①改變了植物生長的規律,使其朝著科學家設定的目標發展②把握了事物存在的條件,通過人為干預保護瀕危植物資源③驗證了認識具有反復性,表明了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風順的④抓住了事物的本質聯系,有利于保護自然維護生物多樣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1年5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Springer Nature舉行聯合發布會,會上指出通過設立在甘孜稻城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為人類迄今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由此開啟了“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這表明( )①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②理性認識需要得到實踐檢驗③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促進了人類認識的發展 ④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會聚焦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深入研究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歷程,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贏得歷史主動,把堅持理論創新概括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可見( )①真理在不斷糾正自身謬誤過程中指導實踐向前發展②事物只有通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不斷發展③理論源于實踐,并推動實踐的發展④黨的歷史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自然界中的淀粉主要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進行合成。2021年9月,天津工業生物所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了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電解產生的氫氣為原料,成功人工合成淀粉。這將是影響世界的重大顛覆性技術突破,從而使淀粉生產從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向工業車間生產模式轉變成為可能。這表明( )①人們可以改變事物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②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是科研取得突破的前提③科學實驗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真理的進步④認識的無限性總是在實踐發展中不斷呈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四課前預習1. 條件 實踐 無限發展 波浪式 真理 真理2.(1)立場(2)人人平等3. 謬誤 具體的歷史 謬誤4. 客觀 正確 客觀性 認識能力5.(1) 實踐水平 生理素質(2) 復雜 本質(3) 實踐 認識6. 能動的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 現象 外部 本質 內部 高級 發展 依賴 直接現實 客觀物質 能動 社會歷史五自我檢測1.D2.D3.D4.C5.D6.B7.C8.B9.B10.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