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環境的穩態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1.了解組織水腫及形成原因。2.理解體內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重點、難點)3.理解內環境穩態及調節機制。(重點)4.實驗探究生物體模擬PH的穩定。(難點) 1.通過解釋內環境PH維持穩定的機制培養科學探究能力。2.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培養社會責任。3.通過體內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物質交換的模型培養模型構建能力。一、自主學習1.如果長期營養不良,導致血漿蛋白的含量減少,使組織液的量 ,導致組織水腫。2.生活在水中的單細胞生物,可通過 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3.內環境的穩態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的調節下,機體的溫度、滲透壓、酸堿度及保持相對穩定狀態。4.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是 。5.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 的必要條件。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動一: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討論:1、實驗開始取25 mL被測實驗材料倒入50 mL燒杯中,用PH計或PH試紙測PH的目是什么?2、根據所得數據,以_____________為橫坐標,以____為縱坐標,畫出每次實驗中pH變化的曲線。3、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次的“充分沖洗燒杯”,請分析這樣做的目的。4、實驗結果分析材料 圖示 結果 結論自來水 滴加HCl溶液后,自來水的pH逐漸減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來水的pH逐漸增大緩沖液 無論是滴加HCl還是NaOH溶液,緩沖液和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對穩定生物材料典例1、下列關于“模擬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實驗,敘述錯誤的是( )A.鹽酸和氫氧化鈉都有腐蝕性,應避免其與皮膚和眼睛接觸B.每種實驗材料測定完成后,都必須將燒杯充分洗凈,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實驗材料C.從加入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后的pH變化來說,生物材料更像是緩沖液D.根據所得實驗數據,繪制pH變化曲線時,一般以pH為橫坐標,以酸或堿的量為縱坐標探究活動二: 閱讀教材討論(1)引起組織水腫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人體直接參與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物質交換的系統有哪些?參與調節的系統有哪些?(4)用文字和箭頭表示人體細胞如何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典例2、人體穩態的維持是機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保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劇烈運動時肌細胞產生的乳酸會使細胞外液的pH顯著降低B.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構成了體內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C.人體細胞外液滲透壓的高低取決于細胞外液中K+和Cl-的濃度D.人體處于穩態時,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穩定不變自我檢測2班級 姓名一、單選題1.某同學以清水、緩沖液和血漿分別為實驗材料進行“探究血漿是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的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起對照作用的是清水組和緩沖液組B.所得結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組C.該實驗結果說明血漿中緩沖物質的緩沖能力是有限的D.圖中的結果表明緩沖液組維持pH穩定的能力強于血漿組2. 下圖表示內環境穩態的部分調節機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有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等B.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血漿中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C.內環境由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組成D.細胞不僅僅依賴于內環境,還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3. 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氧氣通過紅細胞運輸,不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B.葡萄糖從外界到被利用必須經過內環境C.生理鹽水的滲透壓與細胞外液大致相等D.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4. 正常情況下,轉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種組織細胞內,以心臟和肝臟活性最高,在血漿中活性很低。當某種原因使細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組織壞死細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轉氨酶進入血漿。這項事實可作為下列哪項結論的證據( )A.內環境是不穩定的,其穩態是不存在的B.內環境的生化指標能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可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C.穩態的動態變化將不利于機體的正常代謝D.內環境的穩態不受細胞代謝過程的影響5.下列關于“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HCl和NaOH溶液都有腐蝕性,應避免其與皮膚和眼睛接觸B.每種實驗材料測定完成后,都必須將燒杯充分洗凈,才可倒入等量的實驗材料C.從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變化來說,生物材料更像是緩沖液D.根據所得實驗數據,畫pH變化曲線時,一般以pH為橫坐標,以酸或堿的滴數為縱坐標二、多選題6.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圖是人體內環境穩態調節的概念圖,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乙表示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丙、丁表示環境溫度和酸堿度B.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是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C.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不變D.血漿pH的相對穩定與內環境中的HCO、HPO等離子有關7.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穩態失調的敘述,正確的是( )A.淋巴管阻塞可引起下肢水腫B.血漿中鈣鹽過多引起肌無力C.腹瀉引起體液中水和蛋白質大量丟失D.當內環境遭到破壞,必將引起細胞代謝紊亂,甚至出現組織水腫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 增多2、 細胞膜3、 內環境 循環 呼吸 消化 泌尿4、 各種化學成分5.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6、正常生命活動探究活動一:1、獲得初始PH,以便與加入酸或堿及生物材料后的PH進行比較。2、酸或堿的滴數 PH3、防止燒杯中的殘留液影響實驗4、材料 圖示 結果 結論自來水 滴加HCl溶液后,自來水的pH逐漸減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來水的pH逐漸增大 在一定的pH變化范圍內,生物材料的性質類似于緩沖液而不同于自來水,說明生物材料內含有緩沖物質,能夠維持pH的相對穩定緩沖液 無論是滴加HCl還是NaOH溶液,緩沖液和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對穩定生物材料典例1:D探究活動二:(1)營養不良導致血漿蛋白減少、淋巴回流受阻、細胞代謝旺盛,代謝產物過多、過敏反應等。(2)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 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3)典例2:B自我檢測1-5:DCABD 6、AC 7、AB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