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西方的文官制度【知識梳理】1.中古時期:西歐社會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領主。后來,隨著國王權力的擴大,需要處理的事務越來越多,國王往往挑選自己的親信處理這些事務。那時候,官員只為國王和權貴服務,類似于 。2.17—18世紀:歐美國家的官員選拔仍存在許多問題。內閣制和政黨政治形成后,出現了所謂的“ ”。這種瓜分國家權力的做法造成腐敗泛濫,嚴重影響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3.工業革命后(1)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亟須建立能迅速處理日常事務的 體系。(2)人們要求 參與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強烈。1.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含義:西方國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門任職的事務官。(2)認識:他們既是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也擔負著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2.英國的文官制度(1)地位:英國是西方最早建立 的國家。(2)過程①18世紀初:規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員不得當選為 。②19世紀初:一些政府部門開始設立 的職位。包括大臣和政務次官或政務秘書,他們隨內閣共進退即文官,包括常務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員,負責具體事務,不受黨派影響,可以長期任職③1855年:頒布法令,建立不受黨派干涉的 ,對被推薦的候選人進行考試。④1870年:再次頒布法令,規定多數重要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 擇優錄用,文官委員會有權獨立決定文官的基本錄用條件,最終確立了文官制度。3.其他資本主義國家(1)其他國家:在學習 文官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實際,著手建立文官制度。(2)美國:1883年,國會通過《 》,建立了文官制度。(3) 后,法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的文官制度也最終建立起來。1.特點(1)文官考試,擇優錄用:凡是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公民,都可以參加文官考試,成績優異者得到錄用。(2)政治中立和忠實執行①文官要在資產階級各政黨之間嚴格保持中立。②不得公開參與政治活動。③必須忠實執行政策。④在政務官的領導下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3)職務常任和論功晉升①和政務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沒有嚴重過錯,便可任職到退休。②文官根據工作成績得到晉升或懲罰。2.評價(1)性質: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一種 制度。(2)進步性①規范了西方國家政府行政部門事務官的 和管理。②實現了政治和管理的分離,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促進了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3)局限性①容易滋生官僚習氣和僵化現象。②文官人數急劇膨脹,大大增加了國家財政負擔。③出現爭權奪利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習題鞏固】1.從光榮革命到19世紀初,一些奴顏婢膝的“國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單憑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國王恩賜官職的潤滑劑維持著行政機構的運行。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國王違背《權利法案》中議會至上的原則B.英國行政權力脫離了議會監督C.英國近代政體中長期保留了傳統政治色彩D.英國還沒有建立責任內閣制2.下表是英國高級官員羅素和阿伯斯諾特對1854年關于重建文官制度的《諾斯科特—屈威廉報告》的看法。據表可知,兩人都( )人物 看法羅素 現在是女王任命大臣,大臣再任命他的下屬,將來如果考試委員會代替女王,我們將堅決反對阿伯斯諾特 對報告中關于原有的文官選任制度的批判是“有失公允的責難”,給“地位尊崇者的心靈帶來了慘痛的危害”文官制度改革穩定了英國的政治強調文官改革完全破壞了英國憲政基礎積極認可文官改革否定文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3.18世紀末以來,“東學西進”使得西歐各國借鑒中國的科舉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試制度,促進社會發展。但是科舉制在中國嚴重阻礙社會的進步,并最終被廢除。造成這種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A.西歐的文官考試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國的科舉已實行1000多年B.西歐文官考試制度注重實用性知識,中國科舉制八股取士很僵化C.西歐的文官考試制度公平公開,而中國的科舉制作弊現象嚴重D.西歐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而中國處于封建主義走向衰落時期4.英劇《是,首相》展現了現代西方政治體制以及文官制度運行邏輯,劇中新任首相(政務官)吉姆·哈克有著雄心壯志,試圖大刀闊斧推行自己的改革計劃,以博得政治資本;以漢弗萊爵士為首的文官們則只希望維持現狀穩定,反對各種激進改革,以保持自身對流水般政黨選舉下的內閣的影響力。這種沖突體現了( )A.西方政治體制下事務官和政務官利益分歧B.選舉產生的首相比事務官們要更忠于職守C.作為政務官的首相無法領導文官開展工作D.事務官們比選舉產生的首相更加愛崗敬業5.在西方,高級文官在執行公務時,掌握了大量的政治信息,這些信息促使參加競選的官員或決策的官員對高級文官產生了依賴,他們需要文官在幕后策劃和輔助。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A.堅持了“職務常任”原則 B.難以實現真正的“政治中立”C.實現了政治與管理的分離 D.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工作效率6.1860年,紐約體力勞動者的周薪僅為7~18美元。1890年時,底特律鐵路系統辦公室雇員的最高年薪收入也僅為500美元。與之相比較,當時服務于底特律城市的許多高級文職雇員的平均年薪收入卻在916美元左右。這表明美國( )A.社會階層固化現象嚴重 B.資本主義經濟異常發達C.重視文官的穩定與發展 D.人為制造社會收入矛盾7.英國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來,考核以工作能力與表現為標準,以考核結果作為獎勵和晉升的依據。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后,英國官員考核制度更貼近于專業化管理和專業化分工的需要,逐漸廢除了“通才”的考核標準。這一變化表明( )A.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 B.國家干預力度的加強C.工業革命的率先進行 D.議會制度的不斷完善8.治安法官是英國刑事審判制度的支柱。有學者對其演變進行考察,其發現如下表所示。該表主要反映了英國( )時期 來源 權責13世紀初~18世紀中期 地方騎士、縉紳 刑事司法審判、部分民事案件審判、社會治安管理、監獄管理、公用事業管理、牌照頒發權和濟貧法執法權18世紀初中期~19世紀中期 地方騎士、縉紳、工商業者19世紀中期至今 地方士紳、工商業者、專業技術人員、熟練半熟練工人和工會官員 初級刑事司法審判、極少的民事案件審判A.貴族政治與民主政治相結 B.工業化促進國家治理分工C.政治民主化推動了議會改革 D.民主泛濫減損了司法權威9.1883年以后,美國逐漸推行“功績制”,即通過考試考核的方法來選拔管理文官。1933年2月,羅斯福總統大力推行“政治庇護制”,即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業的專家及學者為文官。材料可用來印證美國( )A.危機期間失業問題的嚴重 B.擺脫經濟危機的迫切性C.行政權不受立法權的制約 D.國家干預取代自由放任10.1883年,美國文官制度改革,聯邦政府通過考試錄用的職位和公務人員大幅度上升。美國文官制度的出現( )A.影響了聯邦政府部門之間的分權制衡原則B.平衡了各個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沖突C.改變了兩黨政治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適應了工業發展對專業化文官隊伍的需求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光榮革命后,舊制度帶來的貪污腐敗屢見不鮮,嚴重影響到工業資產階級要求加速發展經濟和實現自由競爭的愿望。19世紀5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化、更加專業化,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員管理這些新老產業。自1700年頒布《吏治澄清法》起,英國規定國家公職人員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法行政。如果公務人員瀆職,必受到應有的制裁。英國在改革之后頒發的樞密令規定:“考試分級并且定期舉行;建立文官事務委員會,對考試進行主持管理,這樣使考試制度化,另外要對初試合格者進行復試等。”文官一旦應聘,只要沒有嚴重的過錯和其他意外,便可以長期任職,而不受政黨更替的影響。由于“通才”型公職人員比較適合管理傳統的行政業務,英國的文官多從文學和古典文學的人文學科畢業生中招募,所以其中錄用的科技領域專家寥寥無幾。因缺乏專業型人才,公職人員受聘后往往要接受再培訓,1970年英國建立文官學院,其中設立了許多培訓中心,高級文官分階段接受培訓。另外,英國一些大學也設立行政學院,對文官提供相應的培訓。——整理自詹筱茹《從英國文官制度的特點看我國公務員制度的改革》等材料二 科舉以“一切以程文為去留”的公平競爭、擇優錄取這一因素超越了封建時代,是其得以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唐前期,科舉由尚書省吏部負責。玄宗開元年間,改由禮部負責,此后歷朝相沿不變。科舉考試通常分為地方上的鄉試、中央的省試與殿試。科舉考試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等多種科目,考試內容有時務策、帖經、雜文等。有人感嘆科舉之設,使有才干的草民得以出人頭地,沒有才華的王孫大臣沉跡下僚。……我們從科舉制度的錄用范圍、考試方式、考試內容三項要素的結合,可以看出科舉制度實際上已形成了一種篩選德才兼備的權力精英體制。英國人麥杜思在1847年間撰寫的《中國札記》中,就極力主張西方國家仿行中國的“公職競爭的考試制度”,并高度贊譽。在得到當時英國駐廣州的領事首肯之后,麥杜思為聘任英國駐廣東的辦事機構的辦事員舉行了競爭性考試。他主張將公平競爭的原則和方法運用于英國。——整理自梁寧森《科舉制:英國文官制度的起源》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具體說明英國文官制度是如何借鑒中國科舉制度的。參考答案知識點一1.仆從2.政黨分肥制3.(1)職業官僚 (2)平等知識點二2.(1)文官制度(2)①下院議員常務次官 政務官 事務官文官委員會 ④競爭考試3.(1)英國(2)美國文官法 (3)第二次世界大戰知識點三2.(1) 行政管理 (2)①選用【習題鞏固】1.C。從材料來看,英國政府從光榮革命到19世紀初這一段時間內,國王依舊在政府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體現出近代體制中依然留有一定的封建殘余,C項正確。2.D。根據“將來如果考試委員會代替女王,我們將堅決反對”“地位尊崇者的心靈帶來了慘痛的危害”等信息可知,兩人都反對建立文官制度改革,說明他們都否定文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項正確。3.D。由材料中的“逐步推行文官考試制度,促進社會發展。但是科舉制在中國嚴重阻礙社會的進步,并最終被廢除”可知,中西對待選官制度的不同價值取向,主要是中西經濟發展的模式極為不同,D項正確。4.A。首相作為政務官希望改革以博得政治資本,而事務官反對激進改革,以維持現狀,這體現了文官政治下事務官和政務官之間的矛盾沖突,實質上是利益分歧,A項正確。5.B。西方文官制度下高級文官與競選或決策官員存在政治聯系,因此難以實現真正的“政治中立”,B項正確。6.C。根據材料可知,同一時期為政府服務的高級文職雇員的收入較高,表明美國有意引導優秀人才為政府服務,故選C項。7.A。英國對人才培養標準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的發展變化。20世紀60年代恰好是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時期,需要更專業化的人才,A項正確。8.B。作為國家機器一部分的治安法官來源不斷擴大,原本行使司法、行政等諸多權力的治安法官,其權責逐漸精簡化,反映出國家治理分工。隨著工業革命的起步,工業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舊制度間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在英國,這一矛盾表現為工商業者與土地貴族(即材料中的騎士、縉紳)間的矛盾。工業資產階級需要一套適合自己的、分權制衡的政治制度,B項正確。9.B。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推行“政治庇護制”,即不通過“功績制”的文官選拔管理辦法,直接用政治手段來任命文官的原則,其目的是用行政領域的改革來保證新政措施得到高效率地貫徹和執行,體現其迫切希望美國擺脫經濟危機,B項正確。10.D。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文官制度改革確立了競爭考試選拔的原則,這有利于提高文官隊伍的素質,提高政務水平,適應了工業發展對專業化文官隊伍的需求,D項正確。美國文官制度的原則是政治中立,并不影響聯邦政府部門之間的分權制衡原則,也不能平衡集團之間的利益沖突,A、B兩項錯誤。在美國,政黨是分權制衡的工具,并未因為文官制度的確立而發生改變,C項錯誤。11.(1)原因:舊的選官制度導致了政治腐敗;工業發展要求文官隊伍更加專業化;資產階級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動。特點:公開考試、擇優錄用;法制化;文官常任制;通才性;重視職業培訓。(2)錄用標準:英國文官制度的擇優錄取,“職務常在”等原則都是受到科舉制度的影響。管理模式:英國設立專門的文官事務委員會對官員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影響升遷都與中國的官員管理模式相同。考核標準:科舉制在考核標準上采取多層次、多科目考核方式,英國也采取了多級考試分級,嚴密考核的方式。選取范圍:中國的科舉制度有著比較廣泛的錄取范圍,英國文官制度選取文官的范圍面向全體國民。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