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統編版 九年級上第一節 夯實法治基石視頻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新知導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步伐不斷加快、成效不斷彰顯,全面依法治國開啟了充滿生機活力的新篇章。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個方面的要求,強調“要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第四課 建設法治中國第一節 夯實法治基石教學目標政治認同:感受法治中國取得的進步,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道德修養:自覺提高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法治觀念: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責任意識:努力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教學重點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和要求;教學難點 法治要求實行良法和善治。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P44-50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并在課本上做標記。時間:5分鐘1、法治的含義2、為什么要實行法治?3、法治有哪些要求?4、良法的含義是什么?5、怎樣理解“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6、我國社會主義的法治進程是怎樣的?7、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新十六字方針是什么?8、怎樣建設法治中國?自學導航新知講解一、選擇法治道路食品安全監督行政服務中心交通井然有序法庭審判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證社會生活安全、有序、自由?(1)法治保證社會生活安全、有序、自由。(2)正常的社會秩序不僅要靠各種紀律、規則和道德來維護,還需要法律做保障。①道路交通安全法為井然有序的公共交通提供保障。②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③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保障著我們“舌尖上的安全”。④法庭審判體現司法公正。運用經驗法治的含義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就是用法律的準繩去衡量、規范、引導社會生活。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為什么要實行法治?問題探究(1)兩層含義:全民守法和制定良法。這符合我國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大力推進依法治國的趨勢。(2)倡導全民守法,制定良法,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保護公民正當權益。給我們什么啟示?亞里士多德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相關鏈接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亞里士多德名言探究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商君書·定分》【釋義】法律和命令,關系到百姓的命運,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所在。(1)依法治國非常重要。只有實行法治,國家才能安定,很好的詮釋了法律對于人民和治國的重要意義。(2)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本質要求,蘊含了真摯的為民情懷,閃耀著“法令者,民之命也”的智慧光芒。(3)以人民利益為落腳點和出發點,用法治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給我們什么啟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2000 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并于當年7 月1日起實施。 2015年3月15號,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了修改后新的《立法法》。為什么要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知識拓展視頻探究習近平的足跡丨“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問題探究(1)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2)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的發展規律;(3)良法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為什么要立良法?法律乃治國之重器,良法乃善治之前提(1)我國十分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制定并頒布了多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查找相關法律規定,摘抄印象最深的法律條文。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標志。預防來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網絡等不得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義務教育法: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成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反家庭暴力法: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探究分享(2)法治與我們息息相關。請你結合這些法律規定,說說法治與你有什么關系。①法治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與法治息息相關,我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法;②法治已經深深地嵌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法治不僅服務于我們當前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③法治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法治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探究分享法治要求實行善治(1)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2)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問題探究法治的要求是什么?(1)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的發展規律,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2)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問題探究人治 法治法律的權威高于個人意志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之上特點結果含義統一性、穩定性、權威性隨意性、多樣性體現平等原則,促進政治進步與發展體現的是不平等,造成社會不穩定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不同法治 意味著依據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相關鏈接我國選擇法治道路的背景(1)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歷史。(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漸認識到中國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專制制度。變法改制,成為救亡圖存、國家振興的必然選擇。(3)新中國成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走上了一條探索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道路。(4)黨和政府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法治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努力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進程。法治是經歷封建專制后的歷史選擇問題探究“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我們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們繼續前進的新起點。“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從兩位領導人的講話中你獲取了什么信息?(1)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2)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相關鏈接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名言探究【釋義】說明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國家不會永遠富強,也不會長久貧弱。執行法度的人堅決,國家就會富強;執行法度的人軟弱,國家就會貧弱。法律是一個國家內部規范,必須嚴格執行,不容褻瀆。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群眾的法治信仰,就是建立在這種“守法者得利,違法者受罰”的司法、執法過程中,建立在這種管用有效、已定必行的法制體系上。為什么要實行法治(法治的作用)?(1)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3)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問題歸納二、描繪法治藍圖新知講解☆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目標;☆ 1997年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2002年十六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 2007年十七大作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的戰略部署;☆ 2012年 十八大明確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 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 2018年黨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 2020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公布,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提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改革開放后的法治進程相關鏈接全面依法治國的提出及進程問題探究(1)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2)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并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3)黨的十九大召開后,黨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全面依法治國的地位問題探究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相關鏈接(1)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要求是什么?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嚴格執法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國的保障;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問題探究中國法治建設這五年視頻探究(1)科學立法,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要實行良法之治。(2)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努力使每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3)普及法律如識,樹立法治信仰,努力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4)法治中國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探究感受法治中國的脈搏,分析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些進步。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問題探究建設法治中國視頻探究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建設法治中國問題探究如何建設法治中國?(1)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2)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三個統一)問題歸納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1、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征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合作管理,是政府與市場、社會的一種新型關系。下列做法體現“善治”的是( )①健全公民參與機制,不斷提高公民的參與能力②推進行政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③明確政府權力范圍,樹立政府權威④建立信息公開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監督權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D課堂練習2、“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這副對聯形象地說明( )①“人治”以言代法,同“法治”是相對立的②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杜絕上述濫用權力的現象③“人治”輕視法律,不依法辦事,不利于我國的法治建設,損害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我國的法律體系還不太完善的情況下,出現上述情況是難免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課堂練習3、2022年,我國一批新的法律法規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啟了我國家庭教育進入“依法帶娃”的時代;種子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和林業的發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這體現了( )①法律要反映社會發展規律,促進人與社會共同進步②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③社會因法治而進步,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④要加強政治制度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課堂練習4、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其中( )①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②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④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A課堂練習夯實法治基礎描繪法治藍圖選擇法治道路改革開放的法治進程全面依法治國法治道路法治法治作用法治要求法治與人治板書設計作業布置“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一個現代化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1)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 (2)我國為什么要選擇法治道路 (3)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4.1《夯實法治基礎》.ppt 中國法治建設這五年.mp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wmv 習近平的足跡丨“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wmv 堅持黨的領導.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