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復習學案一必背知識1、哲學的本義、起源、產生2、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3、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4、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5、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6、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7、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和基本派別二、知識框架整合提升1.哲學的內涵(從四個方面論述)①本義上看: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致力于從總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②從起源上看: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起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③從內容上看: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既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又是關于方法論的學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④從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上看: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區別: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和奧秘。聯系: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和前提,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即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②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根本標志。凡認為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的,就是可知論。否則都是不可知論。③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4哲學的含義、來源、作用、基本問題、基本派別含義 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來源 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作用 ①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都需要哲學智慧;②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③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基本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基本派別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主要觀點基本派別 基本觀點 基本形態 主要觀點唯物主義 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氣、火、土等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看作世界的本原,如原子、分子馬克思主義哲學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唯心主義 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感覺、心靈等)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如上帝、絕對精神等)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理論品質、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核心觀點 實踐觀點理論品質 與時俱進基本特征 ①在科學的實踐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②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③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主要內容 辯證唯物主義 唯物論:物質和意識;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辯證法:聯系、發展、矛盾認識論:實踐和認識;真理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觀: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價值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四能力檢測1.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①源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②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④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終極認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它( )①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②提供了解決社會具體問題的現成答案③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④吸收了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切優秀成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范縝在《神滅論》中提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與這一觀點所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理在事先,理生萬物 B.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C.天地之變,陰陽之化 D.人病則憂懼,憂懼則見鬼出4.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過程中,經歷了上千次失敗,但他毫不氣餒說:“有好多事情失敗里包含著成功的因素。”正是憑著矛盾轉化的原理,他不畏艱險、反復實驗,終于成功培育出雜交稻,創造了水稻高產的世界紀錄。這說明( )①哲學能為具體科學的發展提供世界觀、方法論指導②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推動著哲學發展③具體科學的發展需要真正的哲學為其指明正確方向④科學家要有系統的哲學思想才能更好進行科學研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認為,單子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元素,是一種精神實體。由于它的聚集及由低級向高級的運動而形成世界上各種不同等級的具體事物。最高的單子是上帝,上帝是創造一切的單子。下列能與萊布尼茨的觀點構成哲學史上的“對子”的是( )①單子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元素——天不變,道亦不變②上帝是創造一切的單子——天地合氣,萬物自生③單子是一種精神實體——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④單子的運動形成各種不同等級的具體事物——刻舟求劍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的思想是萬物之因。你播種一種觀念,就收獲一種行為;你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獲一種習慣;你播種一種習慣,就收獲一種性格;你播種一種性格,就收獲一種命運。”這表明( )①方法論決定世界觀②方法論不可能脫離世界觀而存在③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④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在物質觀上,中國古代有哲學家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某些原初的物質,即“始基”變化、發展而來的,萬事萬物又可以還原為這些原初物質”。下列選項中與材料哲理一致的是( )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②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為任者也③水者,萬物之本源也,褚生之宗室也 ④人之生,氣之聚也……通天地一氣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費爾巴哈說:“我的本質不是我的意志的結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質的結果,因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沒有意志,但是沒有存在就沒有意志”。這告訴我們( )①存在與意識相互影響,意識都是存在的正確反映②存在與意識有先后之分,沒有存在也就沒有意識③存在與意識相互分離,所以存在可以沒有意識④存在與意識具有一致性,我的意識表達我的本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中國古代的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是中醫學形成和發展的深刻哲學基礎。而古代醫家在運用古代哲學去總結醫療實踐經驗,探討和升華醫學理論的時候,也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哲學的內容。這表明( )①哲學能為具體科學發展奠定基礎②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③哲學要對具體科學進行概括升華④具體科學為哲學提供方法論指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寫道“有一種唯物主義學說,認為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因而認為改變了的人是另一種環境和改變了的教育的產物——這種學說忘記了: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馬克思提到的這種唯物主義學說( )①屬于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自然觀上容易滑向唯心主義②否定實踐活動是形成人與環境對立統一關系的物質基礎③肯定了環境對人的觀念起著決定作用,堅持物質第一性④堅持認為人是文化環境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環境的享受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1.C2.C3.D4.B5.D6.C7.D8.C9.C10.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