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9.辛亥革命(兩課時)學案(含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9.辛亥革命(兩課時)學案(含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同步學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第19課 辛亥革命(兩課時)
(一)學 生 版
【時空坐標】
【知識梳理】
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遭受重創的清政府試圖通過“ ”進行自救。(2)內容:改革官制、編練新軍、倡導創辦工商企業、推行教育改革等。(3)特點:“新政”內容與戊戌維新時期所頒布的改革舉措頗多相似,但更為廣泛深入。(4)失敗的原因:政權掌握在極端腐敗無能的權貴手中,清政府不可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5)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只有推翻這個政府,中國才有希望?!就卣埂壳迩笮抡乔逭疄榫S護其封建統治,適于國內外形勢而采取的措施?!靶抡睕]有達到清政府的目的,反而激化了各種矛盾,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潰,“新政”申一些措施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條件,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2.民主革命興起的條件(1)組織基礎:1894年11月,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香山成立 。1905年8月20日,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在東京成立。(2)思想基礎①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主張,成為中國同盟會的領,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大主義,合稱“ ”。②革命派積極宣傳革命的理論和主張。(3)軍事基礎:革命黨人發動了一系列反清武裝起義,其中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引起了巨大震動。3.預備立憲(1)背景:革命運動蓬勃發展。(2)目的:遏制革命勢力,維護清朝統治。(3)過程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②1908年8月,頒布《 》,作為制定“憲法”的準備。③1911年5月,清政府組織“皇族內閣”。(4)結果:皇族內閣的出臺證明預備立憲是個騙局。(5)影響:不少立憲派人士認識到清政府無意推行立憲,轉而支持革命。 二、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武昌起義(1)有利時機:四川發生保路運動(2)爆發: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第槍。隨后其他各部的士兵紛紛響應。(3)結果:起義軍控制了武漢三鎮,并成立 ,推黎元洪為都督。(4)影響:武昌起義勝利后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4個省和上海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2.中華民國建立(1)建立共和政體: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 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新的共和政體就此產生。(2)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凱手中①南北和議:袁世凱在英國等列強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軍南下攻陷漢口、漢陽,以武力威脅革命勢力,又利用革命黨人急于完成統一的愿望,誘使其展開和議。在重重壓力之下,孫中山被追發表聲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推舉他做大總統 。②清帝退位:袁世凱隨后又以南方革命黨的共和要求,對已束手無策的清政府施壓,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宣告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結束。③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2月15日,南方的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成果就這樣落到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的手中。(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①目的:防止袁世凱專權,維護共和制度②頒布: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臨時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 》。③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國務員須副署臨時大總統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④原則:實際上確定了 。⑤性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 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功績(1)政治①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 制度。②建立起共和政體,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2)社會:促使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新的變化(3)經濟: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2.局限性(1)表現: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2)原因:缺乏一個能夠提出科學的 、能夠發動廣大民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 【圖解】清末“新政”【圖解】“新政”前后中國工業發展情況根據“新政”前和“新政”后中國辦廠數與投資額的數據對比統計圖,可以看出“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和階級力量?!緢D解】三民主義【圖解】清末預備立憲圖為1908年〈申報》刊登的諷刺清末立憲的漫畫,該漫畫表明清政府在專制的基礎上嫁接憲政,揭露了預備立憲的騙局?!緢D解】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圖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和原則【歸納】用五個“第一”歸納辛亥革命
【重難突破】
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特點及評價
(1)特點:
①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力,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
②為加強對袁世凱的監督,進一步擴大了參議院權力。
③為防止袁世凱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了極其嚴格的修改程序。
(2)評價
①進步性:a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b.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c體現了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中的一座豐碑。
②局限性:a.它掩蓋了階級的不平等,廣大勞動人民并沒有真正獲得民主權利。b.由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僅憑一紙空文限制袁世凱權力的目的是很難實現的。
典例1[河南部分重點高中2022模擬]下圖為1912年6月20日《臨時大總統為國務院官制等八項修正案提請議決咨》的原文。據此可知,中華民國( )
A.臨時大總統位高權重 B.踐行《臨時約法》精神
C.復制美式的三權分立 D.推動民主觀念的傳播
【答案】B
【詳解】民國前期大部分時間是在踐行《臨時約法》的精神,總統處于虛位??偨y無權決定內務部官制的制定,而是將草案提交國會議決,但對國務不負實際責任,還要受到內閣和國會的重重制約,B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臨時大總統的權力受到嚴重制約,不能簡單說掌握實權,排除A項;中華民國是實行三權分立,但是又根據現實需求實行了責任內閣制,所以不能簡單地說復制了美式的三權分立,排除C項;根據材料信息,不能推斷出是否推動民主觀念的傳播,排除D項。
二、運用多元史觀評價辛亥革命
典例2[河北滄州2022二模]某學者認為,清末十年,新政、立憲與革命三種社會運動,分別體現出“變事”“變法”和“舊邦新造”的三級定位層次。終清之際革命運動的最后收功,對于新政和立憲運動來說,是“三國歸晉”;對于清末所有社會政治運動來說,是“萬流歸宗”。該學者意在強調辛亥革命
A.推動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 B.為人民的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礎
C.使社會面貌發生了質的轉變 D.彌合了資產階級各派別的分歧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變事”“變法”“舊邦新造”“三國歸晉”“萬流歸宗”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學者意在強調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國家,推動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A項正確;B、C兩項表述與辛亥革命的史實不符,排除;D項表述中“各派別”之說說法過于絕對,排除。
【模擬測試】
1.[海南海口四校2022聯考]1910年8月,《國風報》一篇文章中寫道:“十年以來,我國朝野上下莫不奮袂攘臂,囂然舉行新政。興學堂也,辦實業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營并舉,日不暇給。然而多舉一新政,即多增一亂端,事變益以紛,國勢益以搶攘。”這揭示出清末新政
A.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B.沒有取得實質的成效
C.在多個領域同時并舉 D.以加速近代化為目標
2.[廣東2022二模]1907年,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東京創辦《河南》月刊,發表了大量涉及中外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文章,如《美國獨立戰爭》《拿破侖青年肖像》《華盛頓指揮軍士肖像》《易水送別》《樊于(於)期以首付荊卿》《田光自刎以報太子丹》等,產生了很大影響。據此可知,當時的留日學生
A.復古與媚外觀念并存 B.主要追求民主與科學
C.試圖借助列強來排滿 D.存在暴力革命的傾向
3.[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2022三模]清朝末期,為了滿足新軍擴編對新型軍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廣泛設立新式軍事學堂,并積極派遣留學生赴外學習。辛亥革命前,軍人的文化知識和軍事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觀。清朝的這一舉措
A.對列強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 B.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C.為北洋軍閥的崛起做了鋪墊 D.提高了軍隊戰斗力
4.[浙江杭州、溫州、金華2022模擬]1903年,章太炎致信康有為:“至于近世,戊戌之變,長素(康有為)所身受……且所謂立憲者,今上院之法定議員,誰為之耶?其曰皇族,則親王、貝子是已:其曰貴族,則八家與內外蒙古是已”“而可以不革者哉?”章太炎意在強調
A.君主立憲政體頗受清廷官員歡迎 B.改良道路在中國受挫
C.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的侵華工具 D.中國的出路只有革命
5.[河北2022三模]1906年,萍瀏醴起義發布檄文:“至外而督撫,內而公卿,有能首倡大義,志切同胞者,則我四萬萬同胞歡迎愛戴……世襲中華大皇帝之權利以為酬報……但得我漢族為天子,即稍形專制,亦如我家中祖父,雖略示尊嚴,其榮幸猶為我所得與?!痹撓?br/>A.忽視了民權革命的價值 B.促進了政治近代化進程
C.弱化了民族革命的作用 D.推動了統一政黨的籌建
6.[江蘇如皋2022適應考(三)]1911年9月,同盟會員吳玉章、王天杰等人組織發動起義,宣布榮縣獨立,建立全國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榮縣軍政府主動派兵進攻周邊地區,保路運動進入了全面的武裝斗爭狀態。據此推斷,這次起義
A.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條件 B.推動了各省相繼宣布獨立
C.受到了辛亥革命的鼓舞 D.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
7.[山東2022大聯考]下圖為晚清的一份電報原文。該電報作為例證,可用于說明
軍咨府致薩鎮冰函稿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敬啟者:湖北事機危迫,時期萬不可緩。貴大臣所轄之軍隊,務令迅赴漢口,攻擊匪徒,沿途萬勿延誤為要。此頌日祺。軍咨府啟
A.太平天國戰局激烈 B.清末新政成效顯著
C.辛亥革命的突發性 D.晚清民族危機加深
8.[江西新余2022全真模擬]如圖為民國五年底,大總統黎元洪簽署的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的任命狀,后有總理段祺瑞和教育總長范源廉的簽名。這一任命狀可以用于說明當時政府
A.積極創辦高等新式學堂 B.決策受新文化運動影響
C.違背《臨時約法》精神 D.名義上實行責任內閣制
9.[山東2022二模]過去被認為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專制獨裁政治,被宣布為是罪惡的、黑暗的,這是對以往政治是非的一個根本顛覆;過去被認為是卑賤的、可以任意生殺予奪的“愚民”“草民”,被宣布為國家的主人,這是對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個根本顛覆。這表明
A.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 B.民主平等觀念得到了較好的認同
C.對傳統文化持有絕對否定的態度 D.民主政治的取得具有一蹴而成性
10.[廣東潮州2022二模]如圖所示是一幅名為《勢如破竹》的時事漫畫,發表于1911年11月的《神州日報》上。該漫畫的寓意是
A.清廷統治土崩瓦解 B.革命思想蓬勃發展
C.反帝力量迅速發展 D.資產階級力量整合
11.[廣東2022壓軸]晚清紳商向來主張由上而下的立憲,反對激烈革命。武昌起義后,長沙新軍響應,“各商民人等,歡迎義師……紳學各界人等前往投效者,絡繹不絕”。在起義各省,紳商都不同程度地協助了反清的“獨立”運動。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 )
A.三民主義得到社會各界認同 B.資產階級充分動員社會各界民眾
C.革命黨人政治勢力迅速壯大 D.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處境
12.[湖南2022二模]1911年武昌起義后,部分舊官僚和立憲派轉向投機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則為建立全國性的共和政權而努力,外國列強從觀望轉而尋找新的代理人。這些現象反映
A.資產階級掌握了革命領導權 B.清王朝統治土崩瓦解
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民眾基礎 D.共和觀念已深入人心
13.[湖北2022考前沖刺(七)]武昌起義之后,在新疆伊犁的革命黨人馮特民、楊纘緒等人擔憂沙俄乘亂入侵,動員回民響應革命,發動伊犁起義。起義后,各方“當眾申明和平解決,組織漢、滿、蒙、回、藏五族共進會”,楊纘緒被推為該會會長,宣布實施五族共和,出示安民。這說明辛亥革命
A.強化民眾對新政權的歸屬 B.推動邊疆地區民族國家認同
C.有著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 D.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的性質
14.[湖北2022信息卷(一)]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由此可見,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義在于( )
A.清除了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 B.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C.推動社會變革,為中華民族復興探索正確道路 D.推翻封建專制,為民主共和制度創造政治前提
15.[山東煙臺2022三模]如圖漫畫《力主遷都》反映的是民國元年的時事政治。漫畫中左下方穿西裝的“孫氏”正用一根繩子,拴住右上方以天安門為表征的“北京”,拼命往南拽。對該漫畫主題解讀最合理的是
A.孫中山著力防范舊官僚勢力 B.南京臨時政府與清王朝對峙
C.辛亥革命缺乏廣泛群眾基礎 D.革命黨人重在逼迫清帝退位
16.[山東泰市2022一模]如圖是《民權畫報》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諷刺漫畫,畫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繞圈子跑動。該漫畫
A.采用繪畫作品寫實的風格 B.表明中國引領世界的決心
C.反映了當時政治轉型艱難 D.描繪了生物進化論的演進
【模擬測試】答案與解析
1.【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多舉一新政,即多增一亂端,事變益以紛,國勢益以搶攘”,可知清末新政導致了統治的混亂,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新政措施的具體成效,排除B項;在多個領域同時并舉只體現了材料“興學堂也,辦實業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營并舉,日不暇給?!辈荒芊从痴麄€材料意思,排除C項;以加速近代化為目標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
2.【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1907年,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東京”“《美國獨立戰爭》《拿破侖青年肖像》《華盛頓指揮軍士肖像》”“《樊于(於)期以首付荊卿》《田光自刎以報太子丹》”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留學生宣傳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主張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統治,D項正確;材料不是復古與媚外觀念并存,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追求民主與科學,排除B項;材料不是借助列強來排滿,排除C項。
3.【答案】C
【詳解】依據材料可知,為了滿足新軍擴編對新型軍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設立新式軍事學堂,并積極派遣留學生赴外學習,使得軍人的文化知識和軍事教育水平得以改觀。結合所學可知,袁世凱的北洋新軍是作為全國新軍的教導隊來訓練的,按照西法和小站練兵,增強了袁世凱的軍事實力,促進了北洋軍閥的建立。因此清政府的強軍舉措為北洋軍閥的崛起做了鋪墊,C項正確;清政府的這一舉措并沒有抵御列強的侵略,排除A項;清末新政加速了清朝的滅亡,而材料中的舉措只是新政中的措施之一,B項夸大了這一舉措的作用,排除;D項說法對于絕對化,排除。
4.【答案】D
【詳解】章太炎在揭露清政府發動戊戌政變拒絕改革,組織立憲騙局和皇族內閣強化貴族統治后,反問除了革命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意在強調中國的出路只有革命,D項正確;君主立憲政體頗受清廷官員歡迎與章太炎力主革命救中國不符,排除A項;改良道路在中國受挫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并未說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侵華的關系,排除C項。
5.【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該檄文要恢復漢族統治,對于推翻清王朝的功臣要封爵封侯,建立君主政體;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發動的,其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但該檄文仍保留封建制度,忽視了民權革命的價值,A項正確;該檄文主張保留封建制度,不利于政治近代化進程,排除B項;推翻清王朝,恢復漢族統治,屬于民族革命,排除C項;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發動,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排除D項。
6.【答案】A
【詳解】榮縣獨立使得保路運動進入了全面的武裝斗爭狀態,而保路運動的發展使得清政府抽調湖北新軍進入四川,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條件,A項正確;武昌起義推動了各省相繼宣布獨立,排除B項;辛亥革命爆發時間是在1911年10月,排除C項;榮縣革命后建立的是軍政府,并非資產階級共和政體,排除D項。
7.【答案】C
【詳解】根據“湖北事機危迫,時期萬不可緩。貴大臣所轄之軍隊,務令迅赴漢口,攻擊匪徒,沿途萬勿延誤為要。此頌日祺。”要得出武昌起義突然爆發,使清政府不得不調動其他地區的軍事力量前往鎮壓,因此體現了突發性,C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并不是在漢口,排除A項;材料與新政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國內的危機,而不是民族危機,排除D項。
8.【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中“大總統黎元洪簽署的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的任命狀,后有總理段祺瑞和教育總長范源廉的簽名”說明北京臨時政府名義上實行責任內閣制,總理起到制約總統的作用,D項正確;材料只是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的任命狀,不能得出“積極創辦高等新式學堂”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北京臨時政府的權力制約,與新文化運動無關,排除B項;材料中的任命狀沒有違背《臨時約法》精神,排除C項。
9.【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可以判斷,題干評價的是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題干描述的是成功僅僅是觀念上的,并非在顯示政治實踐中,B項符合材料,B項正確;材料強調民主平等觀念得到了較好的認同,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題干是對傳統君主專制的否定,并非對傳統文化的否定,排除C項;D項說法是一種錯誤,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10.【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中“1911年”及漫畫中的斧頭劈竹等信息可知,該漫畫主要是強調在辛亥革命的打擊下,清朝統治的土崩瓦解,A項正確;漫畫反映的是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而非革命思潮,排除B項;辛亥革命的主要矛頭指向了清朝的封建統治,沒有體現出反帝主張,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資產階級內部力量的分化與重組,排除D項。
11.【答案】D
【詳解】晚清紳商由反對激烈革命到協助反清的“獨立”運動,表明清政府在預備立憲中的倒行逆施促成了各種政治力量的聯合,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處境,D項正確;“得到社會各界認同”、“動員社會各界民眾”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AB項;材料沒有體現革命黨人勢力的變化,排除C項。
12.【答案】B
【詳解】題干反映了武昌起義后,舊官僚、立憲派等都不再擁護清政府,列強也轉而尋找新的代理人,這些說明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B項正確;革命派還沒有掌握領導權,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民眾基礎,排除C項;D項是辛亥革命的勝利后的影響,排除D項。
13.【答案】B
【詳解】新疆伊犁起義之后,各方“當眾申明和平解決,組織漢、滿、蒙、回、藏五族共進會”,實行五族共和,這說明當時新疆地區民族認同感較強,意味著辛亥革命推動了邊疆地區民族國家認同,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到民眾對于新政權的歸屬,而且無法判斷當時是否成立了民國,排除A項;辛亥革命缺乏群眾基礎,排除C項;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排除D項。
14.【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從而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這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義,D項正確;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王朝統治,沒有清除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排除A項;B項是辛亥革命的國際影響,但材料強調辛亥革命對國內的重要意義,排除B項;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沒有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復興,排除C項。
15.【答案】A
【詳解】通過觀察漫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國元年即1912年孫中山力主遷都南京,體現出其在南北和談時著力防范袁世凱等舊官僚勢力,A項正確;南京臨時政府與清王朝對峙和孫中山力主遷都不符,B項錯誤;辛亥革命缺乏廣泛群眾基礎與材料內容無關,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革命黨人強調“逼迫清帝退位”,D項錯誤。
16.【答案】C
【詳解】從時間“1912年”、“猿猴手持五色旗”,可推斷出是袁世凱的政治活動。跑動的起點是“專制”實線箭頭到“立憲”、“共和”,虛線大膽推測又回到起點“專制”,是對袁世凱政府的政治走向持懷疑態度,這說明當時政治轉型較為困難,C項正確;漫畫帶有諷刺意味,不是寫實風格,排除A項;漫畫主旨是對袁世凱的批判,而非引領世界,排除B項;D項與題無關,排除D項。
(二)教 師 版
【時空坐標】
【知識梳理】
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遭受重創的清政府試圖通過“新政”進行自救。(2)內容:改革官制、編練新軍、倡導創辦工商企業、推行教育改革等。(3)特點:“新政”內容與戊戌維新時期所頒布的改革舉措頗多相似,但更為廣泛深入。(4)失敗的原因:政權掌握在極端腐敗無能的權貴手中,清政府不可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5)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只有推翻這個政府,中國才有希望?!就卣埂壳迩笮抡乔逭疄榫S護其封建統治,適于國內外形勢而采取的措施?!靶抡睕]有達到清政府的目的,反而激化了各種矛盾,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潰,“新政”申一些措施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條件,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2.民主革命興起的條件(1)組織基礎:1894年11月,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香山成立興中會。1905年8月20日,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2)思想基礎①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主張,成為中國同盟會的領,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②革命派積極宣傳革命的理論和主張。(3)軍事基礎:革命黨人發動了一系列反清武裝起義,其中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引起了巨大震動。3.預備立憲(1)背景:革命運動蓬勃發展。(2)目的:遏制革命勢力,維護清朝統治。(3)過程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②1908年8月,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作為制定“憲法”的準備。③1911年5月,清政府組織“皇族內閣”。(4)結果:皇族內閣的出臺證明預備立憲是個騙局。(5)影響:不少立憲派人士認識到清政府無意推行立憲,轉而支持革命。 二、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武昌起義(1)有利時機:四川發生保路運動(2)爆發: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第槍。隨后其他各部的士兵紛紛響應。(3)結果:起義軍控制了武漢三鎮,并成立湖北軍政府,推黎元洪為都督。(4)影響:武昌起義勝利后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4個省和上海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2.中華民國建立(1)建立共和政體: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新的共和政體就此產生。(2)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凱手中①南北和議:袁世凱在英國等列強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軍南下攻陷漢口、漢陽,以武力威脅革命勢力,又利用革命黨人急于完成統一的愿望,誘使其展開和議。在重重壓力之下,孫中山被追發表聲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推舉他做大總統 。②清帝退位:袁世凱隨后又以南方革命黨的共和要求,對已束手無策的清政府施壓,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宣告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結束。③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2月15日,南方的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成果就這樣落到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的手中。(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①目的:防止袁世凱專權,維護共和制度②頒布: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臨時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③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國務員須副署臨時大總統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④原則:實際上確定了責任內閣制。⑤性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功績(1)政治①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②建立起共和政體,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2)社會:促使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新的變化(3)經濟: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2.局限性(1)表現: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2)原因:缺乏一個能夠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能夠發動廣大民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 【圖解】清末“新政”【圖解】“新政”前后中國工業發展情況根據“新政”前和“新政”后中國辦廠數與投資額的數據對比統計圖,可以看出“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和階級力量?!緢D解】三民主義【圖解】清末預備立憲圖為1908年〈申報》刊登的諷刺清末立憲的漫畫,該漫畫表明清政府在專制的基礎上嫁接憲政,揭露了預備立憲的騙局。【圖解】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圖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和原則【歸納】用五個“第一”歸納辛亥革命
【重難突破】
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特點及評價
(1)特點:
①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力,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
②為加強對袁世凱的監督,進一步擴大了參議院權力。
③為防止袁世凱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了極其嚴格的修改程序。
(2)評價
①進步性:a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b.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c體現了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中的一座豐碑。
②局限性:a.它掩蓋了階級的不平等,廣大勞動人民并沒有真正獲得民主權利。b.由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僅憑一紙空文限制袁世凱權力的目的是很難實現的。
典例1[河南部分重點高中2022模擬]下圖為1912年6月20日《臨時大總統為國務院官制等八項修正案提請議決咨》的原文。據此可知,中華民國( )
A.臨時大總統位高權重 B.踐行《臨時約法》精神
C.復制美式的三權分立 D.推動民主觀念的傳播
【答案】B
【詳解】民國前期大部分時間是在踐行《臨時約法》的精神,總統處于虛位。總統無權決定內務部官制的制定,而是將草案提交國會議決,但對國務不負實際責任,還要受到內閣和國會的重重制約,B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臨時大總統的權力受到嚴重制約,不能簡單說掌握實權,排除A項;中華民國是實行三權分立,但是又根據現實需求實行了責任內閣制,所以不能簡單地說復制了美式的三權分立,排除C項;根據材料信息,不能推斷出是否推動民主觀念的傳播,排除D項。
二、運用多元史觀評價辛亥革命
典例2[河北滄州2022二模]某學者認為,清末十年,新政、立憲與革命三種社會運動,分別體現出“變事”“變法”和“舊邦新造”的三級定位層次。終清之際革命運動的最后收功,對于新政和立憲運動來說,是“三國歸晉”;對于清末所有社會政治運動來說,是“萬流歸宗”。該學者意在強調辛亥革命
A.推動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 B.為人民的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礎
C.使社會面貌發生了質的轉變 D.彌合了資產階級各派別的分歧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變事”“變法”“舊邦新造”“三國歸晉”“萬流歸宗”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學者意在強調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國家,推動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A項正確;B、C兩項表述與辛亥革命的史實不符,排除;D項表述中“各派別”之說說法過于絕對,排除。
【模擬測試】
1.[海南??谒男?022聯考]1910年8月,《國風報》一篇文章中寫道:“十年以來,我國朝野上下莫不奮袂攘臂,囂然舉行新政。興學堂也,辦實業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營并舉,日不暇給。然而多舉一新政,即多增一亂端,事變益以紛,國勢益以搶攘?!边@揭示出清末新政
A.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B.沒有取得實質的成效
C.在多個領域同時并舉 D.以加速近代化為目標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多舉一新政,即多增一亂端,事變益以紛,國勢益以搶攘”,可知清末新政導致了統治的混亂,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新政措施的具體成效,排除B項;在多個領域同時并舉只體現了材料“興學堂也,辦實業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營并舉,日不暇給?!辈荒芊从痴麄€材料意思,排除C項;以加速近代化為目標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
2.[廣東2022二模]1907年,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東京創辦《河南》月刊,發表了大量涉及中外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文章,如《美國獨立戰爭》《拿破侖青年肖像》《華盛頓指揮軍士肖像》《易水送別》《樊于(於)期以首付荊卿》《田光自刎以報太子丹》等,產生了很大影響。據此可知,當時的留日學生
A.復古與媚外觀念并存 B.主要追求民主與科學
C.試圖借助列強來排滿 D.存在暴力革命的傾向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1907年,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東京”“《美國獨立戰爭》《拿破侖青年肖像》《華盛頓指揮軍士肖像》”“《樊于(於)期以首付荊卿》《田光自刎以報太子丹》”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留學生宣傳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主張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統治,D項正確;材料不是復古與媚外觀念并存,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追求民主與科學,排除B項;材料不是借助列強來排滿,排除C項。
3.[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2022三模]清朝末期,為了滿足新軍擴編對新型軍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廣泛設立新式軍事學堂,并積極派遣留學生赴外學習。辛亥革命前,軍人的文化知識和軍事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觀。清朝的這一舉措
A.對列強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 B.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C.為北洋軍閥的崛起做了鋪墊 D.提高了軍隊戰斗力
【答案】C
【詳解】依據材料可知,為了滿足新軍擴編對新型軍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設立新式軍事學堂,并積極派遣留學生赴外學習,使得軍人的文化知識和軍事教育水平得以改觀。結合所學可知,袁世凱的北洋新軍是作為全國新軍的教導隊來訓練的,按照西法和小站練兵,增強了袁世凱的軍事實力,促進了北洋軍閥的建立。因此清政府的強軍舉措為北洋軍閥的崛起做了鋪墊,C項正確;清政府的這一舉措并沒有抵御列強的侵略,排除A項;清末新政加速了清朝的滅亡,而材料中的舉措只是新政中的措施之一,B項夸大了這一舉措的作用,排除;D項說法對于絕對化,排除。
4.[浙江杭州、溫州、金華2022模擬]1903年,章太炎致信康有為:“至于近世,戊戌之變,長素(康有為)所身受……且所謂立憲者,今上院之法定議員,誰為之耶?其曰皇族,則親王、貝子是已:其曰貴族,則八家與內外蒙古是已”“而可以不革者哉?”章太炎意在強調
A.君主立憲政體頗受清廷官員歡迎 B.改良道路在中國受挫
C.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的侵華工具 D.中國的出路只有革命
【答案】D
【詳解】章太炎在揭露清政府發動戊戌政變拒絕改革,組織立憲騙局和皇族內閣強化貴族統治后,反問除了革命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意在強調中國的出路只有革命,D項正確;君主立憲政體頗受清廷官員歡迎與章太炎力主革命救中國不符,排除A項;改良道路在中國受挫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并未說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侵華的關系,排除C項。
5.[河北2022三模]1906年,萍瀏醴起義發布檄文:“至外而督撫,內而公卿,有能首倡大義,志切同胞者,則我四萬萬同胞歡迎愛戴……世襲中華大皇帝之權利以為酬報……但得我漢族為天子,即稍形專制,亦如我家中祖父,雖略示尊嚴,其榮幸猶為我所得與。”該檄文
A.忽視了民權革命的價值 B.促進了政治近代化進程
C.弱化了民族革命的作用 D.推動了統一政黨的籌建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該檄文要恢復漢族統治,對于推翻清王朝的功臣要封爵封侯,建立君主政體;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發動的,其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但該檄文仍保留封建制度,忽視了民權革命的價值,A項正確;該檄文主張保留封建制度,不利于政治近代化進程,排除B項;推翻清王朝,恢復漢族統治,屬于民族革命,排除C項;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發動,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排除D項。
6.[江蘇如皋2022適應考(三)]1911年9月,同盟會員吳玉章、王天杰等人組織發動起義,宣布榮縣獨立,建立全國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榮縣軍政府主動派兵進攻周邊地區,保路運動進入了全面的武裝斗爭狀態。據此推斷,這次起義
A.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條件 B.推動了各省相繼宣布獨立
C.受到了辛亥革命的鼓舞 D.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
【答案】A
【詳解】榮縣獨立使得保路運動進入了全面的武裝斗爭狀態,而保路運動的發展使得清政府抽調湖北新軍進入四川,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條件,A項正確;武昌起義推動了各省相繼宣布獨立,排除B項;辛亥革命爆發時間是在1911年10月,排除C項;榮縣革命后建立的是軍政府,并非資產階級共和政體,排除D項。
7.[山東2022大聯考]下圖為晚清的一份電報原文。該電報作為例證,可用于說明
軍咨府致薩鎮冰函稿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敬啟者:湖北事機危迫,時期萬不可緩。貴大臣所轄之軍隊,務令迅赴漢口,攻擊匪徒,沿途萬勿延誤為要。此頌日祺。軍咨府啟
A.太平天國戰局激烈 B.清末新政成效顯著
C.辛亥革命的突發性 D.晚清民族危機加深
【答案】C
【詳解】根據“湖北事機危迫,時期萬不可緩。貴大臣所轄之軍隊,務令迅赴漢口,攻擊匪徒,沿途萬勿延誤為要。此頌日祺。”要得出武昌起義突然爆發,使清政府不得不調動其他地區的軍事力量前往鎮壓,因此體現了突發性,C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并不是在漢口,排除A項;材料與新政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國內的危機,而不是民族危機,排除D項。
8.[江西新余2022全真模擬]如圖為民國五年底,大總統黎元洪簽署的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的任命狀,后有總理段祺瑞和教育總長范源廉的簽名。這一任命狀可以用于說明當時政府
A.積極創辦高等新式學堂 B.決策受新文化運動影響
C.違背《臨時約法》精神 D.名義上實行責任內閣制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中“大總統黎元洪簽署的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的任命狀,后有總理段祺瑞和教育總長范源廉的簽名”說明北京臨時政府名義上實行責任內閣制,總理起到制約總統的作用,D項正確;材料只是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的任命狀,不能得出“積極創辦高等新式學堂”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北京臨時政府的權力制約,與新文化運動無關,排除B項;材料中的任命狀沒有違背《臨時約法》精神,排除C項。
9.[山東2022二模]過去被認為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專制獨裁政治,被宣布為是罪惡的、黑暗的,這是對以往政治是非的一個根本顛覆;過去被認為是卑賤的、可以任意生殺予奪的“愚民”“草民”,被宣布為國家的主人,這是對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個根本顛覆。這表明
A.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 B.民主平等觀念得到了較好的認同
C.對傳統文化持有絕對否定的態度 D.民主政治的取得具有一蹴而成性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可以判斷,題干評價的是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題干描述的是成功僅僅是觀念上的,并非在顯示政治實踐中,B項符合材料,B項正確;材料強調民主平等觀念得到了較好的認同,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題干是對傳統君主專制的否定,并非對傳統文化的否定,排除C項;D項說法是一種錯誤,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10.[廣東潮州2022二模]如圖所示是一幅名為《勢如破竹》的時事漫畫,發表于1911年11月的《神州日報》上。該漫畫的寓意是
A.清廷統治土崩瓦解 B.革命思想蓬勃發展
C.反帝力量迅速發展 D.資產階級力量整合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中“1911年”及漫畫中的斧頭劈竹等信息可知,該漫畫主要是強調在辛亥革命的打擊下,清朝統治的土崩瓦解,A項正確;漫畫反映的是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而非革命思潮,排除B項;辛亥革命的主要矛頭指向了清朝的封建統治,沒有體現出反帝主張,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資產階級內部力量的分化與重組,排除D項。
11.[廣東2022壓軸]晚清紳商向來主張由上而下的立憲,反對激烈革命。武昌起義后,長沙新軍響應,“各商民人等,歡迎義師……紳學各界人等前往投效者,絡繹不絕”。在起義各省,紳商都不同程度地協助了反清的“獨立”運動。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 )
A.三民主義得到社會各界認同 B.資產階級充分動員社會各界民眾
C.革命黨人政治勢力迅速壯大 D.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處境
【答案】D
【詳解】晚清紳商由反對激烈革命到協助反清的“獨立”運動,表明清政府在預備立憲中的倒行逆施促成了各種政治力量的聯合,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處境,D項正確;“得到社會各界認同”、“動員社會各界民眾”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AB項;材料沒有體現革命黨人勢力的變化,排除C項。
12.[湖南2022二模]1911年武昌起義后,部分舊官僚和立憲派轉向投機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則為建立全國性的共和政權而努力,外國列強從觀望轉而尋找新的代理人。這些現象反映
A.資產階級掌握了革命領導權 B.清王朝統治土崩瓦解
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民眾基礎 D.共和觀念已深入人心
【答案】B
【詳解】題干反映了武昌起義后,舊官僚、立憲派等都不再擁護清政府,列強也轉而尋找新的代理人,這些說明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B項正確;革命派還沒有掌握領導權,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民眾基礎,排除C項;D項是辛亥革命的勝利后的影響,排除D項。
13.[湖北2022考前沖刺(七)]武昌起義之后,在新疆伊犁的革命黨人馮特民、楊纘緒等人擔憂沙俄乘亂入侵,動員回民響應革命,發動伊犁起義。起義后,各方“當眾申明和平解決,組織漢、滿、蒙、回、藏五族共進會”,楊纘緒被推為該會會長,宣布實施五族共和,出示安民。這說明辛亥革命
A.強化民眾對新政權的歸屬 B.推動邊疆地區民族國家認同
C.有著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 D.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的性質
【答案】B
【詳解】新疆伊犁起義之后,各方“當眾申明和平解決,組織漢、滿、蒙、回、藏五族共進會”,實行五族共和,這說明當時新疆地區民族認同感較強,意味著辛亥革命推動了邊疆地區民族國家認同,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到民眾對于新政權的歸屬,而且無法判斷當時是否成立了民國,排除A項;辛亥革命缺乏群眾基礎,排除C項;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排除D項。
14.[湖北2022信息卷(一)]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由此可見,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義在于( )
A.清除了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 B.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C.推動社會變革,為中華民族復興探索正確道路 D.推翻封建專制,為民主共和制度創造政治前提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從而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這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義,D項正確;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王朝統治,沒有清除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排除A項;B項是辛亥革命的國際影響,但材料強調辛亥革命對國內的重要意義,排除B項;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沒有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復興,排除C項。
15.[山東煙臺2022三模]如圖漫畫《力主遷都》反映的是民國元年的時事政治。漫畫中左下方穿西裝的“孫氏”正用一根繩子,拴住右上方以天安門為表征的“北京”,拼命往南拽。對該漫畫主題解讀最合理的是
A.孫中山著力防范舊官僚勢力 B.南京臨時政府與清王朝對峙
C.辛亥革命缺乏廣泛群眾基礎 D.革命黨人重在逼迫清帝退位
【答案】A
【詳解】通過觀察漫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國元年即1912年孫中山力主遷都南京,體現出其在南北和談時著力防范袁世凱等舊官僚勢力,A項正確;南京臨時政府與清王朝對峙和孫中山力主遷都不符,B項錯誤;辛亥革命缺乏廣泛群眾基礎與材料內容無關,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革命黨人強調“逼迫清帝退位”,D項錯誤。
16.[山東泰市2022一模]如圖是《民權畫報》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諷刺漫畫,畫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繞圈子跑動。該漫畫
A.采用繪畫作品寫實的風格 B.表明中國引領世界的決心
C.反映了當時政治轉型艱難 D.描繪了生物進化論的演進
【來源】山東省泰安市2022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
【答案】C
【詳解】從時間“1912年”、“猿猴手持五色旗”,可推斷出是袁世凱的政治活動。跑動的起點是“專制”實線箭頭到“立憲”、“共和”,虛線大膽推測又回到起點“專制”,是對袁世凱政府的政治走向持懷疑態度,這說明當時政治轉型較為困難,C項正確;漫畫帶有諷刺意味,不是寫實風格,排除A項;漫畫主旨是對袁世凱的批判,而非引領世界,排除B項;D項與題無關,排除D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清河县| 福海县| 庄河市| 银川市| 湖南省| 波密县| 馆陶县| 邵武市| 安岳县| 册亨县| 秭归县| 辰溪县| 双柏县| 随州市| 绥芬河市| 苏尼特左旗| 会东县| 拜泉县| 花莲县| 新郑市| 清镇市| 西宁市| 原平市| 洪湖市| 邵阳县| 达拉特旗| 咸宁市| 德格县| 保山市| 怀集县| 闽清县| 石家庄市| 绥江县| 黄骅市| 临沂市| 扶余县| 丹巴县| 依安县| 高青县| 马鞍山市|